[分享]好文章

看板JesusLove作者 (追尋神旨意)時間20年前 (2003/12/15 18:3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上帝的葬禮 作者:楊腓力 譯者:沈眉綺 有什麼能防止信仰在美國消失呢? 盧雲曾經憂傷地寫到他重返荷蘭童年家鄉,發現才不過一個世代, 旺盛活潑的天主信仰已經萎褪成腐化陳舊的虛應故事。在他逝世前 幾個月,回到以前曾經有數百 熱情學子就讀,預備成為修士的神學 院母校演講,聽眾只得零星的三十六人! 當年盧雲虔誠的家人對他選擇的志向都額手稱慶,不過後來很多都 不再感興趣,侄甥輩等受洗時當然還是找他,但多半也只沿於習俗, 令他事後感歎自己「好像作秀冷場」。 最近我走訪荷、比、盧三國,遇見許多歐洲信仰衰亡的紅燈。荷蘭的 基督徒告訴我,一個世紀以前的荷蘭人,百分之九十八定期上教會, 兩代之後降到百分之十幾,而今只連百分之十還不到。半數以上教堂 的命運不是拆毀,就是改成餐館、畫廊或公寓。 有一次我在比利時一座以彩色玻璃著稱的教堂晚間禮拜,教堂內高聳 的哥德式拱頂下坐著的十個人中,只有我們夫婦倆年齡未滿七十。教 堂外遊客的陣容遠遠超過我們,望著「禮拜時間,遊客止步」的告示 抱怨不已。對絕大多數的歐洲人而言,似乎教會完全無關緊要。 九一一紐約世貿中心事件後,有位德國記者寫信和我談起歐洲的反應。 當時美國的政經領袖高呼全國祈禱日,一般老百 姓擠破教會大門, 聖經的銷路也再創紀錄,而德國人的反應大不相同。他們只反躬自省, 在脫口秀的社論上問:回教激進派願意為他們的上帝死,而我們根本不 再相信有上帝。我們還有其他的路走嗎? 這種實存型的焦慮在2002年五月重現荷蘭:其時一位廣得人心的政壇新 秀弗屯(Pim Fortuyn)被刺身亡,一直到現在仍然民情沸騰。(譯註: 極右派弗屯以種族有別,反移民的國家主義組新黨,崛起政壇,兩個月 的時間內席捲初選,在全國大選前九日在廣播公司外停車場被暗殺,六 槍斃命。)右翼同性戀(在荷蘭此兩者不相矛盾)的弗屯對移民情勢所 發出的警告,也是大多數歐洲人的心聲。回教徒在西歐的比例和可見度 較之北美更甚,排外運動 在德國、西班牙和法國也因這種不安心理更 形蓬勃。 邀我訪荷的東道主,把美國看成是現代國家持守活潑宗教信仰的一個模 範,可是每一次我去歐洲,看見有一千五百年輝煌歷史的教會所剩下的 空殼,都忍不住要懷疑自己的家園是否也會重蹈覆轍?A.N.威爾遜所著 《上帝的葬禮》一書中描寫的信仰式微(他本人即為一例),這狀況會 不會在美國發生呢? 威爾遜說:「上帝的葬禮不是十九世紀時代多人以為的『人類智識歷史 階段的終結』,而是一個大愛對象的消失。」他承認人至少在兩方面有 極大的失落。一,有史以來,人第一次不再覺得需要祈禱或禮拜。二, 更特別的是,人看自身以外的世界不具有價值,沒有客觀超越不變的真 理,人只得為自己的價值和意義下定義。如果上一個世紀的現象是這種 趨勢的表徵,那我們所面對的未來實在悲慘。 不過我對美國不會步西歐的後塵還抱有一線希望。首先,我們有許多頗 具實力的神學院和基督教大學充份的入世。更重要的是,美國教會一向 著重差派宣教。(有時我猜想神是單為了這個原因,繼續祝福美國的。) 受理性主義歸納法訓練出身的美國基督徒,可以從南美宣教之旅學到第 一手屬靈爭戰的經驗。我們可以向中國的教會學習受苦,向非洲的教會 學習熱切的佈道,向韓國的教會學習代禱。沒有比訪問了不可知論的西 歐,更能威脅我的信心;同樣的,沒有比訪問非西方國家的教會,更能激 勵我的信心。 也許對西歐的教會還不能蓋棺論定。我與盧雲的弟弟保羅見過面。他說 1996年六十四歲的亨利盧雲突然去世,在喪禮中他聽到各國各地的人講 盧雲對他們的影響。「我才發覺和亨利相比,我一無所有。」他說, 「坐在那裡一邊聽一邊恍然大悟,原來亨利有上帝!這就是一切的分水 嶺啊!」保羅接著以謙虛的心懷對我述說他自己如何改變態度,預備面 對死亡,並且與這位其兄知之甚深的神恢復關係。保羅的見證正是,亨 利盧雲這位一生致力於北美、南美的宣教士,最後也為靈命奄奄一息的 祖國,成了一名返鄉的宣教士。 (本文譯自Christianity Today,September 9,2002 感謝作者許可。) (全文轉載自《校園雜誌》Nov. Dec 200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85.10.197
文章代碼(AID): #_tOtGGG (Jesus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