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島根 石見疊浦 斷層與化石遍佈的寶藏海岸

看板Japan_Travel作者 (地方貓貓)時間5月前 (2023/12/26 19:32), 編輯推噓5(503)
留言8則, 5人參與, 5月前最新討論串1/1
浜田市是島根縣西部「石見地方」的重要城市,在市區東北方的「石見畳ヶ浦(石見疊浦 )」有座廣大的海蝕平台,因150年前的「濱田地震」自海中隆起。海蝕平台上遍佈著各 式各樣的化石,也能觀察到節理、斷層,以及有趣的沉積構造及海蝕地形,是個紀錄了地 球脈動的地質景點。趁著退潮,到石見疊浦尋寶吧! 圖文完整版:[島根] 浜田 石見疊浦:化石與斷層遍佈的寶藏海岸 https://geotravelnotes.com/shimane-07/ 造訪時間:2023年06月14日 作為石見地方最大城,山陰本線上的所有列車均會停靠「浜田駅」。從下榻的益田搭特急 過來,需要35分鐘左右。若是搭乘各站皆停的普通車,則需要50分鐘左右。 https://i.imgur.com/IQyVww6.jpg
浜田駅擁有現代化的跨站式站房,頗有石見第一大城的氣勢。 https://i.imgur.com/VwKby4y.jpg
與益田的狀況類似,浜田是生活機能齊全且相當集中的小城鎮,有許多看起來不錯的商務 旅館林立。 https://i.imgur.com/EJanvxU.jpg
東橫INN真是令人安心的存在。 前往「石見疊浦」也可以選擇搭到下一站「下府駅」,但需步行近半小時才能到石見疊浦 的入口處。最推薦的交通方式仍是在浜田駅前搭乘公車「周布江津線」至「疊ヶ浦口」下 車。這條路線由石見交通營運,可以刷IC卡。自浜田駅到疊ヶ浦口大約只要10分鐘,車資 為260円。 https://i.imgur.com/e2r3xS4.jpg
日本公車 狹窄的座位日本公車座位十分狹窄,連我的大腿都無法容下... https://i.imgur.com/gqv6zcT.jpg
下車後,仍須步行一公里左右,才能抵達石見疊浦的入口。 在鄉間小路的盡頭,有座低矮的隧道,就是石見疊浦的入口。勇敢地踏進去吧! https://i.imgur.com/yXW8C1D.jpg
https://i.imgur.com/pmcFUV1.jpg
相當有神秘感的、狹窄的隧道,僅供行人通行,體感距離還不短。 https://i.imgur.com/J9rUkxB.jpg
長長的隧道裡,有許多介紹石見疊浦地質景觀的燈箱,剛好可以在親臨現場前好好地惡補 一些地質知識。 https://i.imgur.com/xkEV5IA.jpg
前、後兩段隧道之間,會進入海蝕洞「賽の河原洞窟」的內部。 https://i.imgur.com/cRcyHbX.jpg
空間相當寬敞,甚至容納了一間観音堂,更添神秘氣息。 https://i.imgur.com/F1sHvfD.jpg
而隧道的盡頭,就是豁然開朗的海景! 「石見疊浦」是一片將近5公頃大的海蝕平台,面積與東京巨蛋相若,比IKEA高雄店的賣 場面積要大上兩倍! https://i.imgur.com/lZi41n0.jpg
https://i.imgur.com/2VNmIXa.jpg
我們可以回憶一下高中地理課學過的「海蝕平台的發育」:由於海水不斷侵蝕岩岸地區, 會在水位附近的岩壁上侵蝕出一個凹陷處,依據型態稱為「海蝕洞」或「海蝕凹壁」。當 這個凹陷處愈來愈大,上方的岩層將因失去支持而崩塌,形成直立的崖壁,稱為「海蝕崖 」。這樣的過程不斷循環,海蝕崖會逐漸後退,逐漸形成接近海水面的「海蝕平台」。 https://i.imgur.com/AXEHn2x.jpg
海蝕平台上可以看到許多縱橫交錯的直線紋路。 https://i.imgur.com/yEu6XcZ.jpg
這是「節理」。當岩石受力而產生破裂面,破裂面兩側的岩層沒有相對位移時稱之。兩組 不同方向的節理彼此交錯,形成一格一格的地貌,稱為「千疊敷」。節理是相對脆弱的地 方,相對容易受海水侵蝕,形成「海蝕溝」。 身在地震頻繁的台灣,「斷層」是每個台灣人從小到大都很熟悉的詞彙。但你有親眼看過 斷層嗎? 在石見疊浦,最經典的斷層露頭位於千疊敷最北段的「めがね橋(眼鏡橋)」: https://i.imgur.com/eiaecyz.jpg
這條斷層名為「眼鏡橋斷層」。從砂岩與礫岩的交界位置,可以看見這條斷層的垂直錯動 量約3公尺。斷層與前述的節理都是岩層因受力產生的破裂面,破裂面兩側的岩層沒有相 對位移時稱為節理,有相對位移時則稱為斷層。 https://i.imgur.com/0NF7nUU.jpg
斷層也是相對脆弱,容易受到侵蝕的地方。斷層線上容易因侵蝕形成海蝕洞或海蝕溝。眼 鏡橋這邊的斷層露頭形成了海蝕洞。 https://i.imgur.com/FL7OFvP.jpg
上圖裡其實也藏了一條斷層:「金周布斷層」。雖然斷層線已經被茂密的植被覆蓋,但可 以從右側出露的礫岩層,而左側全是砂岩,感覺到這條斷層的存在。 「馬之背」也是觀察斷層的重點之一。在廣大平坦的千疊敷上,突然高起的馬之背相當顯 眼: https://i.imgur.com/gdnX45r.jpg
馬之背畫面中左那塊高起來的地形就是「馬の背」。仔細觀察馬之背與其周遭的地層,應 該可以看出斷層的蹤跡。 最底下的礫岩層,因斷層的作用相對抬升而露出地表。斷層線則因相對易受侵蝕,形成海 蝕溝。 https://i.imgur.com/5IZqDvC.jpg
斷層的活動是導致地震的原因之一。據推測,石見疊浦千疊敷正是因1872年的浜田地震而 隆起。在日本的傳說中,地震是地底的大鯰魚活動而引發。千疊敷上的這一道道斷層彷彿 記錄了鯰魚翻身的證據。 在千疊敷上漫步,偶然低下頭來,很容易可以發現許多化石。 https://i.imgur.com/1RnkHlT.jpg
https://i.imgur.com/6sU58iy.jpg
https://i.imgur.com/mFBTSXt.jpg
此處可以發現的許多貝類化石,顯示石見疊浦的古環境應為熱帶的淺海,原因可能是流經 此處的古對馬暖流比現今的對馬暖流還要高溫。 按圖索驥,也可以找到鯨魚化石: https://i.imgur.com/fmi0Beg.jpg
隧道出口的解說牌說這是鯨魚的肋骨。雖然化石並非筆者的主要興趣,但看到這樣的化石 也是相當新鮮。 除了普通的貝類化石,在千疊敷上也能找到許多橫斷面的貝類化石,外型像是一顆愛心一 般,據說找到的話能獲得好運,稱為「ハッピーシェル(Happy Shell)」。 https://i.imgur.com/hSpFNXS.jpg
https://i.imgur.com/yHvGwNF.jpg
這些Happy Shell的分佈似乎相當集中,在大部分的地方都找不到,倒是在馬之背附近一 個很小的區域內找到了非常多。不太確定背後的原因為何。 千疊敷上除了縱橫交錯的節理,也能發現許多直徑20~30公分,渾圓的球狀岩塊。 https://i.imgur.com/JziabDU.jpg
這些球形岩塊是「結核」。貝類等化石中滲出的碳酸鈣等物質,使化石周圍的砂岩變得特 別堅硬,相對更周圍那些沒被「加固」過的砂岩而言抵抗風化和侵蝕的能力更佳,最終因 差異侵蝕的形成了圓形。 https://i.imgur.com/jn9om6u.jpg
結核中的貝類化石群結核中的貝類化石群 https://i.imgur.com/2c4wIyW.jpg
這個是不是很熟悉呢?「蕈狀岩」的成因就是砂岩與結核的差異侵蝕。這裡的蕈狀岩和野 柳的蕈狀岩的成因是一樣的。 https://i.imgur.com/i3xuVLF.jpg
若是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結核的分佈似乎有點微妙。看起來好像沿著平行的直線排列的樣 子。為什麼呢? 沉積時,因重力的影響,勢必會遵守「原始水平定律」與「疊置定律」,陸續由下往上, 一層一層水平地沉積。然而,因地殼的變動,可能使地層產生傾斜。後續再因海蝕作用形 成海蝕平台,原本同時形成的結核在同一條線上出露地表,看起來就像直直排列的樣子。 https://i.imgur.com/5shIiQv.jpg
類似的情形在我們熟悉的野柳(下圖)也能觀察到。 https://i.imgur.com/a3dHGhB.jpg
講到喙角全泡,希望大家能理解我在表達什麼xd https://i.imgur.com/xOLvEXR.jpg
其實,就算是這樣單純地欣賞樸拙可愛的結核們以及夕陽雲彩相伴的畫面,就已經很棒了 。 https://i.imgur.com/3G17tGT.jpg
在石見疊浦滿載而歸之後,從原路的隧道走回聚落內,走回国道上的公車站牌,搭車回浜 田市區囉。 https://i.imgur.com/0NCmIhN.jpg
人口僅五萬餘的浜田,逛起來不免有種冷清的感受,只有少數受歡迎的餐廳,聚集了許多 牽著腳踏車、剛下課的學生們。 https://i.imgur.com/kYosG7t.jpg
市中心仍有規劃完善的人行購物商圈。 https://i.imgur.com/zaQAluy.jpg
找了家質樸的印度咖哩專賣店「Namaste Curry」坐下。老闆雖然是印度人,就算我以英 文店餐,但他仍堅持用日文回我xd。 https://i.imgur.com/wtC3Bkk.jpg
點了一份喀什米爾烤餅與坦都里烤雞。完全沒料到在這冷僻的山陰小城能品嘗到道地的 Naan。 https://i.imgur.com/AxoUitE.jpg
喀什米爾烤餅加了香料味的椰子粉,是過去未曾吃過的美味。此刻的我幸福地像隻剛採完 花粉的蜜蜂。 吃飽喝足後,先到鎮上的超市逛逛。接著就搭上回益田的普通車。 https://i.imgur.com/DjmFjim.jpg
普通車的相親座位真的很狹窄 https://i.imgur.com/SY8Ugdy.jpg
益田竟在43公里之外,在地圖上看起來就是相鄰的兩座城,實際上還真是遙遠啊! https://i.imgur.com/zkgnr4l.jpg
石見地方不但居民較少,也是相當冷門的觀光目的地。從山陰本線非常稀疏的時刻表就可 以知道,非自駕自由行會遇到相當大的挑戰。然而日本的鐵道及公車時刻表非常準時可靠 ,預先安排好大眾運輸時刻,其實還是能去很多想去的地方。 石見疊浦是相當有趣的地質景點,各式海蝕地形、斷層、以及遍地的化石,在這裡待上半 天也不是問題。然而卻因地處偏遠而乏人問津,幾乎是我獨自享受了5公頃大的海蝕平台 ,不免覺得有些可惜。來到石見地方,不妨在接近傍晚時來石見疊浦逛逛,除了欣賞日本 海的夕陽雲彩,也能找找看愛心形狀的化石Happy Shell,並試著體會千萬年來地球的變 動吧! – 旅行研究筆記:探索地景背後的動人故事 https://geotravelnotes.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8.4.11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_Travel/M.1703590341.A.36B.html

12/26 19:47, 5月前 , 1F
推圖示
12/26 19:47, 1F

12/26 20:25, 5月前 , 2F
12/26 20:25, 2F

12/26 20:26, 5月前 , 3F
你功課做得好仔細
12/26 20:26, 3F

12/26 21:11, 5月前 , 4F
12/26 21:11, 4F

12/26 22:21, 5月前 , 5F
12/26 22:21, 5F

12/26 22:23, 5月前 , 6F
長知識推
12/26 22:23, 6F

12/27 03:10, 5月前 , 7F
是說我今年6月去過但當時下雨加漲潮石見畳ヶ浦幾乎
12/27 03:10, 7F

12/27 03:10, 5月前 , 8F
都在海下面 = = 岸邊還看到不少韓國飄來的垃圾
12/27 03:10, 8F
文章代碼(AID): #1bYhd5Dh (Japan_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