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加賀藩的富山城.金澤城.兼六園

看板Japan_Travel作者 (啦啦啦)時間3年前 (2020/08/12 01:35),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3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圖多的圖文版 https://laxic.blogspot.com/2020/08/day-11.html 今天是移動日,從富山市移動至大阪市,不論選擇搭乘在來線或新幹線,最少轉乘一次的 停留點就是金澤。再扣掉從轉乘點到大阪在來線的行車時間,能走一走的時間不多,就來 去最大眾的金澤城與兼六園吧,再蓋個百名城的戳章。 魚津三大奇觀之一的螢烏賊,沒有去滑川觀賞,倒是在Dormy Inn早餐上見著了。越中傳 統料理的鱈魚湯,冰見手打烏龍麵,全都自由取用,還有富山著名的白蝦,昨晚吃一貫就 要756円的白蝦軍艦卷,現在早餐就可以大快朵頤。 早餐吃飽喝足,離開富山市前,在附近富山城址公園晃一晃。 富山藩是加賀藩的支藩,統領加賀、能登、越中的加賀藩大名是前田氏,初代藩主是為了 隱居建立高岡城的前田利長。 加賀藩第2代藩主前田利常隱居之時,將家督之位交由長子前田光高(利高),另外分別給 予次子前田利次10萬石,分封富山藩,給三男前田利治7萬石,分封大聖寺藩。此後,富 山藩與大聖寺藩成了加賀藩的支藩。 前田利次原本打算在婦負郡的百塚建造新居城,由於藩內財政吃緊,只好用飛地與加賀藩 交換領地,以原本新川郡既有的富山城為居城。 現在所見的富山城,是前田利次在寬文元年(1661年)整修後的大致樣貌,北有天險神通川 (現在的松川),川旁有內堀環繞著本丸、西之丸、二之丸,外圍是東出丸、千歲御殿、三 之丸,然後再繞一圈外堀。我們住的Dormy Inn就在三之丸,三之丸對外的大手門則是現 在地面電車大手モール駅的位置。 流經富山城址公園北面的神通川,在明治時期截彎取直後,成了支流松川。在橋樑技術不 進步的江戶時代,經北陸道來富山城下町的旅人,必須渡船而過。前田利家在慶長元年 (1596年)將52艘木舟綁在一起,橫過神通川兩岸,舟上鋪上木板,成了旅人能夠直接通過 渡河的舟橋,也是日本最初的舟橋。 公園南面的內堀與石垣是富山城殘存的遺跡,這裡是二之丸進入本丸的通道,防禦的鐵御 門早已走入歷史。 富山藩雖然是在江戶時代從加賀藩中劃分而出的支藩,不過富山城在更早之前的室町時代 就浮上歷史,有浮城及安住城之稱,只是綜觀歷史,富山城可是一點也不安住。 室町時代,足利將軍家之下的三管領由細川氏、斯波氏、畠山氏三個家族來擔任,畠山氏 也兼為越中及能登的守護。因為畠山氏長時間留於京都,從鐮倉時代就是畠山氏譜代家臣 的神保氏一族,與椎名氏一族,就共同成為越中的守護代,由神保氏統理越中西部的婦負 郡及射水郡,椎名氏則統理越中東部的新川郡。 應仁之亂爆發後,地方大名相互鬥爭,畠山氏的勢力因內部紛爭漸漸弱化。神保慶宗與椎 名慶胤想從畠山氏下獨立,趁勢與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的一向一揆聯手,但是不敵畠山尚順 與越後長尾能景的連合軍,椎名慶胤戰死,神保慶宗敗走後自盡。 享祿4年(1531年)及天文元年(1532年)先後發生浄土真宗內部紛爭的享祿・天文之亂,加 賀及越中的一向一揆勢力愈來愈強大,神保慶宗之子 - 神保長職,為了復興神保一族, 加入守護方出戰。 天文12年(1543年),神保長職越過神通川,入侵新川郡,與椎名長常及國人眾爆發衝突, 引發越中大亂之戰,更往南包圍越中與飛驒交易據點的城生城。隔年,能登畠山氏出來仲 裁,椎名長常以不利的條件議和,終結亂鬥,椎名氏就此沒落,神保氏則成了越中最大的 勢力,併吞了常願寺川以西的領地。 就在神保長職越過神通川之時,命家臣水越勝重築城,作為東進的據點,富山城就此在戰 國歷史中登場。(在近期的挖掘研究中,發現室町時代前期的遺跡,富山城的興建可能可 以再往前追溯。) 永祿2年(1559年),神保長職再次出兵,繼任家督的椎名康胤向長尾景虎(之後的上杉謙信 )求援。隔年,神保軍敗北,放火燒了富山城,逃回居城增山城。 神保長職在永祿5年(1562年)與甲斐武田信玄通謀,再次攻打椎名氏,卻也再度敗給前來 援助的上杉軍。但神保軍趁上杉軍返國之際捲土重來,於神通川合戰\大勝,大軍直逼椎 名氏的居城松倉城。直到在上杉軍的介入,逆轉局勢,神保長職被包圍在增山城,能登畠 山氏再次居中斡旋,神保軍投降,勢力退回婦負郡及射水郡,神保長職之子 - 神保長住 進駐富山城。 如今,富山城址公園內顯著的建築只有富山市郷土博物館及富山市佐藤紀念美術館。由於 當年前田利次修築富山城時面臨財政問題,再加上江戶幕府不再允許天守這類象徵集權的 建物出現,因此富山城沒有天守閣。 現在的富山市鄉土博物館的建築物,屬於模擬天守。因為兩館都是上午9點才開放,時間 未達,無緣入內參觀,還好是列為續100名城,沒有蓋戳章的懸念。 營業時間前幾十分鐘,大門開了。本想問看看能否提前進場參觀,但看著工作人員忙進忙 出,還是作罷。 越中這塊土地上的紛爭,也能說是上杉謙信與武田信玄這兩個死對頭的代理人戰爭。永祿 9年(1566年),能登畠山氏發生內鬨,家督畠山義綱父子遭重臣流放,神保長職轉與上杉 謙信合作,在永祿11年(1568年)試圖奪回能登,卻以失敗退場。 同年,在武田信玄的煽動下,偏向上杉氏的神保長住與父親對立,神保一族陷入分裂。上 杉軍趁機出征越中,反上杉派的勢力遭到鎮壓,神保長住逃往京都,後來仕於織田信長之 下。 勢力擴及越後、越中、能登的上杉謙信,突如其來的腦溢血,天正6年(1578)病死春日山 城。上杉謙信一死,信長包圍網破滅,神保長住與佐佐長穐作為織田軍的先鋒,攻入越中 ,奪回富山城。 然而,天正10年(1582年),神保家的舊臣小島職鎮、唐人親廣,收到武田勝賴傳來織田軍 與德川軍被討伐的虛假消息,奪走富山城,軟禁神保長住。不久,織田軍奪回富山城,憤 怒的織田信長將神保長住放逐。 守護代的神保氏走入歷史後,佐佐成政取而代之,成了越中守護,進駐富山城,對富山城 進行大規模的修改,以作為越中據點。只是同年馬上就發生了本能寺之變,一夕之間風雲 變色。 當時間的柴田勝家正在對魚津城進行籠城戰,無法即時返回畿內。身為柴田勝家旗下府中 三人眾之一的佐佐成政,在柴田勝家與羽柴秀吉爭奪實權的清洲會議中,選擇站在柴田一 方。 在賤岳之戰中,佐佐成政必須在越中防備上杉氏而無法參戰,最後柴田勝家戰敗自盡。佐 佐成政避不了被討伐的命運,羽柴秀吉結束與德川家康的小牧長久手之戰後,在天正13年 (1585年)出征越中,親率10萬大軍包圍富山城,佐佐成政投降。 結束越中征伐後,羽柴秀吉短暫入駐富山城,向越後的上杉景勝提出會談意願,但得不到 回應,於是返回大阪。 佐佐成政被羽柴秀吉裁定切腹謝罪,在前田利家與織田信雄的懇求下,才得到寬恕。但不 被允許留在越中,於是與妻子一起搬到大阪,成了御伽眾,待奉賜姓後的豐臣秀吉。 佐佐成政之後在九州征伐中立下戰功,轉封肥後。但是在推行太閤檢地時,引發肥後國人 一揆的暴動,不得豐臣秀吉諒解,最後引咎自盡,成了織田家最後一位悲劇人生的武將。 石碑上刻著佐佐成政詠唱的和歌:「何事もかはり はてたる世の中に 知らでや雪の 白 くふるらん」,是佐佐成政投向羽柴秀吉後所作,詠唱出世道已變,想起過去徒增悔恨的 無奈與落寞。 越中富山一役後,羽柴秀吉沒收了佐佐成政在越中其他的領地,除了新川郡之外,將越中 礪波、婦負、射水三郡賜封給前田利家的長子 - 前田利長,作為衝鋒陷陣的獎勵。 此外,為了防止遺臣等舊勢力再次起義,羽柴秀吉下令前田利家繼續將尾山城(金澤城)作 為居所,並且命令前田利長摧毀了新川郡內諸城後,移居守山城。富山城當然無可倖免, 破壞殆盡。 佐佐成正轉封肥後後,豐臣家將新川郡交給前田利長託管,前田利長奉命將居城從守山城 移往富山城。前田利長在慶長3年(1598年)繼任家督後搬回金澤城,不過前田利長作為家 督的時間不長,慶長10年(1605年)就決定移居到富山城隱居。 不幸地,慶長14年(1609年)富山城外的町人地發生火災,火勢蔓延將富山城燒毀大半,前 田利長只好轉移至魚津城,另築高岡城作為隱居之地,由家臣津田正勝作為富山城城代。 富山城走過動盪的室町時代與安土桃山時代,在江戶時代恢復平靜。寬永6年(1639年)前 田利次進駐,成立富山藩。 富山城本丸御殿的位置,就在鄉土博物館與佐藤紀念美術館之間的空地,旁有名為池泉與 築山的山水庭園造景。御殿在正徳4年(1714年)遭到祝融燒毀,之後重建御殿就把水池給 埋了。 明治時代的廢藩置縣,象徵舊時代的城郭必須面對廢存的問題。富山城也不例外,但因為 本丸御殿被作為富山縣廳使用,直到昭和5年(1930年)被大火燒毀,這議題才端上檯面。 在這期間,二之丸、三之丸在配合都市發展與道路擴張下消失,內外堀接連被填平,只剩 下本丸、西之丸及南面內堀,規模縮小為原先的六分之一。最後,在地方有志之士的奔走 下,富山城被指定為都市計畫風景區,保留了下來。 原本庭園的池泉與築山,雖然無法複刻當時的全貌,倒也依樣畫葫蘆地在原本的位置上打 造了座日式庭園。 湖畔旁的佐藤紀念美術館,融合日式與西洋的帝冠式建築,帶著古典的氣派,牆面的石材 則是直接取自一旁溺手門的石垣。 想當然,溺手門早已不存在。富山城唯一保留下來的門,是嘉永2年(1849年)建造千歲御 殿的埋門,也稱千歲御門,是富山市的指定文化財。 千歲御殿是當時富山城內最豪華的建築,當時打造的目的,是作為富山藩第10代藩主 - 前田利保的隱居之所,名為中之御屋敷,失火重建後才改名千歲御殿,之後便成為各藩主 的居所。 昭和中期是個動盪的年代,日本發動侵略戰爭,在昭和17年(1942年)成功佔領新加坡後, 在富山城舉行了大東亞戰爭戰勝第一次慶祝。又在一個月後,攻陷爪哇島,舉行第二次慶 祝儀式。 接著,戰況節節敗退,昭和20年(1945年)8月6日及8月9日,美軍於廣島市及長崎市投下原 子彈的前幾天,發生了富山大空襲。8月2日零時剛過,美軍B-29轟炸機於黑夜來襲,以富 山城東南方的大手町為目標中心,扔下上萬發的燃燒彈,99.5%的富山市區在一夜之間燃 燒殆盡,富山城只剩下石垣沒燒毀。 本丸廣場旁有一尊富山藩第2代藩主前田正甫的銅像。作為加賀藩的支藩,領有10萬石, 其實對於富山藩的財政沒有太大的幫助。於是,前田正甫進行了許多新田開發及治水工程 ,推廣製藥,使財政收入更豐富,在他的帶領下,富山藩開始走向繁榮。 矗立在前田正甫銅像旁,有座殉職警防團員之碑。警防團員是消防員於二戰前的名稱,為 了紀念那些在水火災害中殉職的消防人員,也表揚他們保護生命的崇高使命感。 富山城東面的石垣是後來才修築的,原本遺留下來的,僅有土壘而已。 下方則是挖成地下停車場,出入口的造型應該就是參考千歳御殿埋門的樣貌,看上倒是不 會覺得太突兀。 緊鄰河邊的松川茶屋,是松川遊覽船的乘船報到處。營業時間未到,船靜靜地漂浮著,河 岸兩旁垂著櫻花樹的繁茂綠葉,不自覺遐想春季遊河的景象。 富山藩與加賀藩一樣,第13代藩主都是末代藩主。明治新政府上任後,先是將版籍奉還, 藩主的角色變為藩知事,接著在廢藩置縣後免去官職,封為侯爵,移居東京,富山藩劃下 句點。 離開富山城址公園,走過橫跨松川的塩倉橋,城址大通り兩旁分別是昭和5年(1930年)本 丸御殿大火燒毀後,另址重建的富山縣廳舍,以及慶祝市制100週年而新建的富山市役所 。 市役所有座高度78.7m的展望塔,在沒有太多高樓的富山市,遙望遠景綽綽有餘,而且是 免門票開放參觀。 既然視線沒有被擋住,從富山市役所展望塔往東南方向望去,就能夠遠觀立山連峰景緻( 立山遙望預報)。可惜我們沒有那麼強運,既沒有完成立山劍岳的行程,回到山下也不讓 我們遙望遠山,全都躲入雲後。 東面展望,沒有立山連峰,最顯眼是前方2座NTT西日本及ケーブルテレビ富山的電波塔。 南面比較特別的建築物,就是富山玻璃美術館(富山市ガラス美術館),再來就是富山城址 公園。 富山城模擬天守的樣貌,從展望塔上望去,一覽無遺。 西面望去的丘陵上,曾有座白鳥城,那裡地處高位,屬軍事要地,早在彌生時代就發展出 高地集落。神保長職為了防範上杉謙信進攻越中,因此建造了白鳥城,作為是富山城的詰 城,退守防禦之用。 攻打佐佐成政時,羽柴秀吉的本陣設在倶利伽羅,先遣隊的大將織田信雄就設陣於白鳥城 。 西面下方是富山縣廳舍、縣廳前公園、北日本新聞社、農協會館,還有一座NHK富山放送 局的電波塔,幾乎各個地方行政機關、電視台與新聞社都集中在這附近。 沿著城址大通り往北望去,路的盡頭就是富山駅,而地平線的盡頭是能登半島。 開啟手機上的Google Map,發現市役所2樓有間郵便局,不免俗地,來搜尋一番。 發現哆啦A夢商品,還是前幾天在高岡市沒見過的哆啦A夢百寶袋,馬上入手。 這次在富山市住了2晚,真正停留在市內的時間,卻只有今天上午這短短2小時而已,總覺 得沒有好好地逛一逛。如果時間充足,還是會想去鰤魚壽司聚集的商店街瞧一瞧,到富岩 運河環水公園散散步,見識一下號稱世上最美星巴克之一的環水公園店,再跑到岩瀨漁港 ,看一看北前船廻船問屋及富山港展望台。 這些列在行程中卻未完成的景點,就待下回再來吧,反正登劍岳的行程也還沒完成,下一 次考慮飛來富山,再從早月尾根起登,省去昂貴的立山黑部阿爾卑斯山脈路線交通費。 回到Dormy Inn拿取背包,接下來,就要從富山市移動到下一站 - 金澤市。 北陸新幹線的列車運行模式分為4種:往返東京~金澤時間最快的光輝號(かがやき)、次 之的白鷹號(はくたか)、往返東京~長野的淺間號(あさま)、僅往返富山~金澤的劍號( つるぎ)。 除了不會行駛過來富山的淺間號之外,10點到11點之間的時段,光輝號、白鷹號、劍號都 恰巧有車次,差別只在光輝號不停新高岡駅,行車時間只要19分鐘,而白鷹號與劍號有停 靠新高岡駅,行車時間為23分鐘。 平成27年(2015年)長野~金澤之間的北陸新幹線通車後,在來線的經營權移轉給第三部門 鐵道公司 - 愛之風富山鐵道(あいの風とやま鉄道),車站則由JR西日本鐵道與愛之風富 山鐵道共同管理。 新幹線的部分,由JR西日本自行管理。北陸新幹線JR富山駅擁有2座島式月台,2面4線。 對面月台離站的列車是,開往東京的光輝號(かがやき),約2小時15分鐘的車程,比去大 阪還要快。 往大阪方面,只能期望金澤~敦賀~新大阪的整備新幹線早日完工,北陸新幹線金澤~敦 賀的延伸路段在令和4年(2022年)年底就要通車,敦賀~新大阪則是預計2046年,尚無具 體計畫,離通車那一天還很遙遠。 我們選擇搭乘比較早抵達目的地的劍號(つるぎ),也因為劍號列車只在富山~金澤之間行 駛,所以是隸屬JR西日本的W7系列車。 JR東日本與JR西日本是以上越妙高駅為界,東京~上越妙高屬JR東日本,上越妙高~金澤 屬JR西日本,E7系與W7系列車僅是JR東日本與JR西日本各自的稱呼,兩者之間沒有其他差 異。 若要說如何去分辨E7與W7系列車,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從頭尾兩節車廂上的車型標識去判斷 。那個代表「向著光輝未來奮勇前進的形象(輝く未来に向かって突き進むイメージ)」的 標識下,寫著JR WEST JAPAN RAILWAY COMPANY就是隸屬JR西日本的W7系,反之,JR EAST 就是E7系。 離開新高岡後,窗外轉為綠油油的田園景色。這片由小矢部川及庄川形成的沖積扇平原, 稱為礪波平野。因為早年河川氾濫,居民把房舍蓋在地勢較高的地方,周圍進行耕作。漸 漸地,這些房舍拉開了距離,沒有聚集形成村落,散布在廣大耕地上,被稱為散居村。 高架的北陸新幹線還是不夠高,可能還是要爬上平原邊緣的山,找個制高點,才能俯瞰那 看似聚集又彼此孤立的散居村樣貌。 北陸新幹線從礪波山下穿過新俱利伽羅隧道,進入金澤平原,從富山縣駛入石川縣。 古時候越中與加賀的交界處就位在俱利伽羅峠,也就是礪波山山頂。俱利伽羅峠最出名的 事件,就是壽永2年(1183年)的俱利伽羅峠之戰。這是源平合戰中最大的一場會戰,源氏 軍的源義仲(木曾義仲)在暗夜突襲敵人,平氏軍元氣大傷,逃回京都。 傳聞,源義仲效法春秋戰國的田單,在牛角上綁上火把,將牛群趕入敵陣,製造混亂。這 一火牛計僅在《源平盛衰記》上提到,這本以戰爭為題材的軍記物語有史實也有虛構,所 以火牛計不算是很確實的歷史計載。 23分鐘的車程,很快地來到北陸新幹線的終點站 - 金澤駅,加賀藩前田氏的居城就在此 ,江戶時代人口僅次於江戶、大阪、京的第四大都市。 新幹線月台上立柱上貼著最高級的金箔,東西通道立著24根木柱及橫樑,柱子內側展示著 九穀燒、輪島塗等傳統藝術,讓人一抵達金澤,就能感受到這城市氣派又不失傳統的氛圍 。 前天來觀看北國花火金澤大會,一到站就被穿著華麗和服的人群吸引,從車站的金澤港口 (西口)匆匆離開,回到車站又匆匆上了月台。話說金澤港沒有在車站附近,離金澤駅還有 一大段距離呢。 東西自由通道另一端,也是離標示地有點遠的兼六園口(東口),外頭巨大的鼓門,便是金 澤駅最具代表性的建物,用一根又一根的木材,架構出金澤自古就很盛行的傳統藝能 - 加賀寶生的能鼓。 鼓門與車站入口之間,用大量鋁管及強化玻璃構築出充滿現代感的款待巨蛋(もてなしド ーム),外型像極了三味線的撥子,在這個一年有一半以上多雪又多雨的城市,像傘一樣 幫來往的人們遮風擋雨。 看來我們運氣還不錯,遇上了少於半年的好天氣。前面被雨打亂的行程,太陽終於肯在最 後幾天賞臉了,一掃陰霾。陽光穿透玻璃,與和服女孩一起站在圓頂下,身與心都暖烘烘 的。 金澤駅曾被選為中部百選車站,也被美國旅行雜誌Travel + Leisure選為世界最美車站之 一,是由JR西日本鐵道及IR石川鐵道(IRいしかわ鉄道)共同使用,由JR西日本管轄的高架 車站。 在來線有3座島式月台,3面7線,北陸本線劃分給IR石川鐵道的分界就在金澤駅,上行路 線有IR石川鐵道線、JR西日本的七尾線;下行路線則是北陸本線。 北陸本線是一條全線官營的鐵道,最早的路段是明治22年(1889年)於長浜駅~-敦賀港駅 之間的支線鐵道。路線要往福井、金澤、富山延伸時,遇到政府財政困難,民間募資不易 ,內部又多紛爭,到了明治26年(1893年)才開工,明治29年(1896年)延伸至福井,全線命 名為北陸線。 明治31年(1898年),北陸線延伸到金澤,作為終點站開業。扮演終點站的角色沒多久,同 年11月北陸線就通車到高岡。明治42年(1909年)正式命名為北陸本線,平成3年(1991年) 完成歷經11年的鐵道高架化,平成17年(2005年)作為玄關口的款待巨蛋(もてなしドーム) 竣工。如今所見的金澤駅,開業超過百年,站房已是第4代車站。 平成27年(2015年)迎來從長野延伸至金澤的北陸新幹線,有2座島式月台,2面4線,是北 陸新幹線的終點站。新幹線月台之所以沒有設計成終點站常見的頭端式月台,是預留給未 來延伸敦賀到新大阪的整備新幹線。 離開車站之前,沒有忘記先去站內的郵便局光顧一番。 金澤市內想去的景點很多,可惜時間不多,只能從著名的金澤城與兼六園下手,畢竟以蓋 百名城的戳章為優先。另外還有茶屋、近江町市場、尾山神社、金澤21世紀美術館,就看 到時候剩下多少時間而定了。 交通移動就靠巴士了,在兼六園口(東口)外面廣場的交通案內所買了張500円(現在漲到 600円)的金澤市內一日免費乘車券(金沢市内1日フリー乗車券)。一日券正面印有象徵前 田氏的家紋 - 加賀梅鉢,還有兼六園的徽軫石燈籠,背面是金澤城石垣及多聞櫓,相當 有特色。 憑券能夠搭乘"城下町金澤周遊巴士(城下まち金沢周遊バス)"、"兼六園シャトル",以及 部分路線巴士,至於等下會坐到哪一輛車,就隨緣囉。 巴士站旁邊,有座金澤FORUS購物中心,下方是北陸鐵道的北鐵金澤駅,在氣派的金澤駅 旁,顯得相當低調。 北陸鐵道的前身是金澤電氣軌道,於大正5年(1916年)為了鋪設金澤市內的路面電車而設 立。金澤市的路面電車曾經蓬勃發展,但在戰後逐漸被巴士及私人汽車取代,最終廢止。 北陸鐵道不像富山地方鐵道那麼順遂,合併其他鐵道會社後,內部混亂的狀況一直無法解 決。在面臨巴士的取代下,旗下鐵道線接連廢線,現在只剩下沒有連接在一起的淺野川線 及石川縣。北鐵金澤駅便是淺野川線的起始站,是石川縣內唯一的地下站。 我們搭到逆時針方向(左回りルート)的城下町金澤周遊巴士,依序抵達的景點是近江町市 場、尾山神社、兼六園、金澤城,但是一坐下來就不想動,大家一致決定冷氣吹久一點, 坐到橋場町在下車。 車內處處可見利家與松的圖案,畢竟前田利家是在這座城市治理最久的加賀藩藩祖,奠定 金澤城發展基礎的第一人,就連金澤城旁的前田利家銅像,頭頂的金鯰尾兜都是金色的, 大概是貼滿了金箔。 到了橋場町就要下車了,總不能再坐回金澤駅,然後再繞一圈。 城下町金澤周遊巴士逆時針路線(左回りルート)是深綠色車身加黃色車頂,另一輛順時針 路線(右回りルート)則是紅色車身加深綠色車頂。 站牌旁有個立牌,上面寫著金澤城惣構跡的東內惣構跡枯木橋南遺構,用中文唸起來有點 繞口,拆開來就好唸一些。 惣構是指圍繞在城下町內外的堀或石垣或土壘,金澤城城下町有4條惣構:東內惣構、東 外惣構、西內惣構、西外惣構。據聞建構時,堀有5公尺深,土壘從堀底算起有9公尺高, 4條惣構從內到外形成重重防線。明治時代之後,防禦功能漸失,土壘就被用來填堀,相 繼消失。 從北國街道橫越淺野川大橋後,必須行經這座跨越東內惣構的枯木橋,才進入城下町東口 。相傳枯木橋的命名由來,與織田信長有關,當時織田信長命佐久間盛政攻打一向一揆, 戰火中,久保市乙劍宮遭受波及,大火燒毀,樹叢燒成了枯木,殘留了下來,因此成了橋 的名字。 枯木橋之所以廣為所知,原因是加賀藩初期,橋場町這片淺野川河灘上,有百姓沿著岸邊 設了稱為懸作(掛けづくり)的臨時小舖來做生意。因為位於城下町邊緣,與農村地區交流 頻繁,漸漸發展成藩內最熱鬧的地方。 來到浅野川大橋的另一端,走進滿是江戶風情的東茶屋街(ひがし茶屋街)。 在江戶幕府的集權統治下,迎來很長一段太平歲月。歌舞昇平的氛圍下,流經城下町郊區 的東西兩條河川,淺野川與犀川,河岸周遭茶屋林立。 這裡的茶屋不是指泡茶品茗,這裡的茶屋是一種曖昧又迴避代名詞,是藝伎招呼、娛樂客 人用餐飲食之處,是商人與有錢人階層的社交娛樂場所。 在文政3年(1820年)加賀藩的許可下,茶屋開始大大發展,淺野川東側開放的茶屋町稱為 東茶屋街(東山ひがし茶屋街),犀川西側的稱為西茶屋街(にし茶屋街),街道也隨之重整 。 鱗次櫛比的茶屋花街,入夜後,艷麗風情毫不隱藏地展現。雖然曾因為風紀紊亂,一度被 廢止,但沒人抗拒的了風情萬種的夜生活,慶應3年(1867年)才又再開放。進入明治時代 ,又增設了位於淺野川左岸的主計町茶屋街,成了當時藝妓最多之處。 如今的東茶屋街,多了許多和菓子及傳統工藝的店鋪,過去一直流傳下來高級招待所的茶 屋,據說只剩下5間。那些穿著和服、風情萬種的藝妓,也只剩下數十位,除非經過特別 介紹,不然是拒絕生客,一般人沒有機會進入茶屋。 沒有艷麗風情的茶屋,只有艷陽高照的街道。我們走進一間名為東山一久的輕食店,點瓶 名字聽起來就很厲害的金澤百萬石啤酒,躲一躲正午的酷曬。 加賀百萬石幾乎是金澤的代名詞,加賀藩前田氏的興起,最明確可以追溯到戰國時代尾張 國的荒子城城主 - 前田利春(別名利昌)。 相傳是從其父親前田利隆這代分家至荒子,成為尾張荒子前田家。尾張夾在今川氏及斯波 氏兩大勢力之間,局勢動盪,前田利春不得不依附在織田家之下,作為筆頭家老的林秀貞 的與力。 前田利春有6個兒子,利久、利玄、安勝、利家、良之、秀繼。除了長子之外,其他只能 以家臣身份侍奉家督,或是另謀出入,四子前田利家便於天文20年(1551年),在那個被稱 為尾張大傻瓜的織田信長的底下擔任小姓。 織田信秀死去後,雖然織田信長繼任家督,仍與織田信行(信勝)爆發了家督之爭的稻生之 戰。擁護織田信行的主要勢力為柴田勝家、林秀貞、林美作守,使得織田信長麾下的前田 利家,不得不與作為林秀貞與力的父親兵刃相見。 稻生之戰後,織田信長確立家督之位,之後介入前田家內務,也讓前田利家擔任柴田勝家 的與力。 處處皆是木色老房和千本格子窗的茶街上,偶有穿著浴衣的女子。曬到昏沉沉的腦袋,有 了彷彿現代與江戶時空交錯的錯覺。 東茶屋街從江戶時期一直保留下來,唯二能付費參觀的茶屋,就是志摩及懷華樓這2棟茶 屋。志摩及懷華樓的歷史悠久,距今200年,都是文政3年(1820年)東茶屋街得到藩主許可 發展時就存在的建築。 如今,志摩被列為國家指定重要文化財,懷華樓成了金澤市指定保存建造物。對於這種木 造又列為重要古蹟的建築,除了天守閣外,還真不太敢踏上去,入內參觀還是略過好了。 參觀茶屋內部之外,懷華樓也有提供預約用餐,看來口袋深度要夠才行。 前田利春在桶狹間之戰後死去,前田利久繼任家督,仕於織田信長。然而,前田利久膝下 無子,僅有一女,妻子為瀧川益氏的妹妹,收養了瀧川益氏的庶男 - 宗兵衛作為養子, 之後改名前田利益(前田慶次),並在安排下娶了三弟前田安勝的女兒,打算讓前田慶次繼 承荒子城城主之位。 織田家是侵吞主家斯波氏而崛起,織田信長深知重臣坐大是養虎為患,為了避免瀧川氏、 前田氏、加藤氏(前田利久女兒嫁給熱田的豪族)的勢力聯合,織田信長在永祿12年(1569 年)下了道命令,以前田利久體弱多病、不諳戰事為由,再加上前田慶次是位傾奇者,將 來繼承家督也無所用,要前田利久將家督之位及荒子城讓位給四弟前田利家。 無奈接受的前田利久,心中充滿不服,但也無可奈何,便剃度出家流浪到京都,與前田利 家的兄弟關係產生了裂縫。(前田利家被停止出仕前也是位傾奇者。) 接下家督之位的前田利家,在金崎之戰、姉川之戰、小谷城之戰、平定反叛的三好義繼、 一乘谷之戰、討伐伊勢的長島一向一揆等戰役,表現相當活躍,成為管理越前八郡的柴田 勝家的目付,與佐佐成政、不破光治,一同分封越前的今立、南仲條兩郡,有了府中三人 眾的名號。 在第三次信長包圍網中,上杉謙信突然病死,上杉家爆發爭奪家督之位的御館之亂,前田 利家趁機奪下北陸的大片領地。又奉織田信長之命,在有岡城之戰中討伐謀反的荒木村重 ,隨後又前往播磨,參加三木合戰,協助羽柴秀吉攻打別所長治。 戰功累累的前田利家,在天正9年(1581年)受封能登,以七尾城作為居城,成為領有26萬 石的大名。 七尾城與月山富田城、觀音寺城、春日山城、八王子城同為日本五大山城,是當時能登守 護畠山満慶在1430年(永亭2年)左右所建。 七尾城山勢險要,擁有防禦優勢,但離港口很遠,對於經濟及金錢的流通沒有便利性。前 田利家移居七尾城的隔年,1582年(天正10年)就决定在七尾港附近建造小丸山城,取代七 尾城,由次男前田利政暫代七尾城城主,直到天正17年(1589年)廢城。 天正10年(1582年),神保長住被受到武田勝賴挑撥的舊臣小島職鎮及唐人親廣奪走富山城 。前田利家隨柴田勝家攻下富山城後,隨之進攻上杉景勝,在越中魚津城進行籠城戰。同 時間,京都發生了本能寺之變,這一年,織田信長的時代劃下句點。 茶屋町深處有座東山菅原神社,祭祀的是學問之神 - 菅原道真,也是在文政3年(1820年) 所建,是當時藝妓們的信仰,現在是東茶屋街的鎮守。 從街道上看,每間店面都小小的,走進裡頭會發現大有玄機,就像台北迪化街狹長的街屋 構造,空間總是藏在無法直視之處。由於很多店鋪都規定不得拍照,畫面就只能留在腦海 中。 本能寺之變的隔年,天正11年(1583年),爆發爭奪織田家內權力的賤岳之戰。身為府中三 人眾之一的前田利家,與羽柴秀吉私交很深,戰場上戰意消極,在聽了堀秀政的勸告後, 倒向羽柴軍,成了攻打柴田勝家居城 - 北之莊城的先鋒。 柴田勝家切腹自盡,結束了賤岳之戰,柴田氏的勢力瓦解,前田利家改仕羽柴秀吉,領有 加賀與能登兩國,從七尾的小丸山城移居加賀的尾山城(金澤城)。 由於織田信長已死,一切事過境遷,前田利久也就接受了前田利家的懇求,以地位極高的 客卿身份回到加賀,直到天正15年(1587年)死去。與前田利久一同回來的前田慶次,被封 為阿娓城城主。直到天正19年(1591年),因與前田利家不合,決定出走,後來投靠上杉景 勝。 前田利家在戰場上不但屢戰屢勝,還很強運的選對邊站。先是在稻生之戰,不惜與父親敵 對,選擇了織田信長。在賤岳之戰,背叛視如己出的柴田勝家,投靠羽柴秀吉。在小牧、 長久手之戰中,在末森城擊退支持德川家康、同為府中三人眾的佐佐成政。 在羽柴秀吉親率10萬大軍的越中征伐中,前田利家擔任先鋒,迫使佐佐成政開富山城投降 。前田利家之長子 - 前田利長,在此役後受封越中礪波、婦負、射水三郡,移居守山城 。次男前田利政成了七尾城城主,之後移居小丸山城。前田利家則是獲封筑前守官位一職 ,升任筑前守兼左近衛權少將,獲得北陸道惣職的地位。 之所以賜給前田家越中三郡,是因為政權穩固的羽柴秀吉,不再需要織田家舊部的支持。 擁有123萬石的丹羽長秀死去後,其子丹羽長重奉命,也擔任討伐佐佐成政的先鋒,但事 後以家臣違反軍律為由,削去丹羽家越前及加賀的領地,丹羽長重轉封若狹小濱城城主, 僅剩12萬石。 此刻,以前田利家為首的前田一族,已經統領加賀、越中、能登的大部分領地,合計約76 萬5千石,加賀藩初步成形。 離去前,突然想到還沒有品嚐過金澤的金箔。佔了日本99%產量的金箔,稱為金澤箔,至 於為什麼會加在食物與飲品上,就不得而知了。 挑了一間頗有人氣的座和々,這間店好像是抹茶口味挺受歡迎的。點了2串糰子冰淇淋球 ,6顆一起擺在松舟皿內,撒上金箔,就好像灑上柴魚片的章魚燒,就只差在我的金箔不 會翩翩舞動。 回到橋場町站牌,很幸運,馬上就來一輛順時針路線的巴士,是紅色車身的城下町金澤周 遊巴士(右回りルート),讓我們不用在繞一圈才到兼六園。 與水戶偕樂園、岡山後樂園併稱日本三大名園的兼六園,即使是星期一,人潮仍是絡繹不 絕。這座列為國之特別名勝的庭園,從加賀藩4代藩主前田綱紀開始,歷經多任藩主打造 而成,是座以水池為中心,有假山、小島、茶亭環繞的池泉迴遊式庭園。 在桂坂口買了500円的兼六園+1(プラスワン)利用券,包含了兼六園的門票,還可以與市 內6項文化設施搭配使用。接下來去金澤城公園的菱櫓.五十間長屋.橋爪門,就可以派 上用場。 除了石川縣縣民可以在星期六日免費入場之外,另有一個針對大眾的免費入園的時段,就 是在清晨(依官網所示)至開園前15分鐘,也是能夠免費進入兼六園。 攤開手中的園區地圖,有點不知所措,不知該從何逛起才好。兼六園面積有11.7公頃,園 區實在太大了,顛覆我對庭園的想像。總之,先跟著人潮走好了。 一般而言,兼六園被認定是加賀藩4代藩主前田綱紀才開始打造的景觀庭園,在這之前, 這片土地其實另有他用。 賤岳之戰後,領有加賀、能登兩國的前田利家,從小丸山城移居加賀尾山城(金澤城)。不 久後,前田利家在這片夾在淺野川與犀川之間的小立野台地上,建造了供奉祖先的寶円寺 ,以及波著寺的祈禱所。 霞之池是離桂坂口最近的景點,霞之池畔的徽軫石燈籠,是人潮聚集最多的地方。燈籠立 在兩支弧形石柱的上方,柱腳高2.7公尺,很像日本箏上用來架住弦的琴柱,因此取琴柱 的音,取名徽軫。 據聞,徽軫石燈籠及燈籠前方的虹橋,是由住在粟崎町、靠海運致富的大商人 - 木谷家 所奉献。燈籠原本不在此處,明治維新後才移到現在的位置,而且柱腳變成一長一短。由 於燈籠多次倒入池中,有所損毀,初代石燈籠已經保存在公園事務所中,現在所見的是昭 和53年(1978年)設置的第2代石燈籠。 即使是第2代,徽軫石燈籠仍是兼六園的代表性景點之一,眾人排隊等著站上虹橋拍照, 要抓住空擋拍照還真困難。 加賀藩雖然初步成形,被視為藩祖的前田利高,石高卻還沒超越百萬。 九州征伐平定後,作為先鋒的前田利長,以及留守京都處理政務的前田利家,託管豐臣政 權轄下的新川郡,實際控管越中全境。在豐臣政權中,前田利家已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 但受邀出席北野大茶湯及天皇御駕行幸聚樂第的場合,也在小田原之戰擔任北陸軍總指揮 ,奥州仕置中擔任奧州檢田史總指揮,對東北地區進行檢地,成了五大老之一。 新川郡在文祿4年(1595年)正式納入前田家領地,連同前田利長的越中守山城、次男前田 利政的能登小丸山城,石高合計83萬石,是前田利家所得最高的石高。 同一年,前田利家年將家督之位讓給前田利長繼承,隱居草津溫泉療養,之後便把心力放 在大阪,輔佐豐臣政權。卸任家督3年後的慶長3年(1598年),豐臣秀吉病逝。隔年,慶長 4年(1599年),前田利家也在大阪城病逝。在五大老・五奉行中,唯一能制衡德川家康的 前田利家死去後,豐臣政權搖搖欲墜。 前田利家膝下有6子,利長、利政、知好、利常、利孝、利貞,由長子前田利長繼承家督 ,也同時繼承五大老之位。 父親留下遺言,要前田利長3年內不要離開上方(大阪),但是在德川家康的勸說下,前田 利長仍然返回了金澤,卻被誣陷與淺野長政等人有異心,想要暗殺德川家康,於是德川家 康準備發動對加賀的征伐。前田家聽到風聲,向豐臣家求援卻遭拒,於是阿松(芳春院)自 願前往江戶城作人質,讓養子前田利常與德川家康三子 - 德川秀忠的女兒 - 珠姬聯姻, 換取和平。 為了安置珠姬的300位隨從,就在現在桂坂口旁的茶店通り(江戸町通り),蓋了隨從居住 的長屋,稱為江戸町,直到珠姬過世,隨從返回江戶,才將長屋拆除。金澤自古流傳在慶 祝場合用的五色生菓子,就是珠姬出嫁到金澤時奉上的甜點。 珠姬在14歲嫁入,23歲病逝,雖然在加賀藩僅短短10年,又是政治婚姻,但與前田利長十 分恩愛,成了幕府和加賀藩之間的橋樑,竭盡所能的維持和睦關係。 霞之池是兼六園的中心地帶,盛夏的綠意把湖面映的光澤翠綠。四周圍繞著不同意境的造 景,池塘、假山、水亭、茶室,漫步其中,處處清幽。 蠑螺山旁、鬱鬱蒼蒼的大樹下,內橋亭的屋脊向湖面延伸,支撐小屋的石墩穩穩紮在深邃 的池中,連接的小拱橋下泊著一葉小舟。 古人的閒情雅致著實令人嚮往,若不是在旅行途中,不然坐臥亭中,望著湖面發呆一下午 也並非不可行。只是拱橋也沒有開放通行就是了,畢竟太多人走過去,很快就會塌了。 慶長5年(1600年),五奉行的石田三成擁立毛利輝元,向五大老的德川家康舉兵,關原之 戰爆發。正在討伐上杉景勝的前田利長,加入德川家康的東軍,本要加入東軍的前田利政 ,因為妻子被西軍劫為人質,裝病不出兵。 關原之戰後,前田利政的領地被沒收,轉封給前田利長,含括加賀、越中、能登三國的加 賀藩,成了江戶時代最大的藩地,合計支配超過120萬石。 前田利政在領地被沒收後,隱居京都,就算在大阪之役也不受德川方及豐臣方的勸誘,始 終保持中立,淡出歷史而死去。前田利長因為膝下無子,將四弟前田利常(利光)收為養子 後,隱居高岡城後病死。 繼任家督的前田利常成為加賀藩第2代藩主,在德川家康發起消滅豐臣家的大阪之役中, 加入德川一方參戰。在大阪冬之陣中,對上真田信繁軍,傷亡慘重而敗北。德川軍最終還 是在大阪夏之陣拿下勝利,德川家康將阿波、贊岐、伊予、土佐4國作為前田利常的獎賞 ,不過前田利常堅決辭謝。 大阪之役後,進入江戶幕府的承平年代,作為江戶幕府之下最大的加賀藩,石高最多,財 力雄厚,最容易被認為是江戶幕府的威脅,前田一族也是過得戰戰兢兢。比如說,前田利 常原名為利光,在幕府第3代將軍德川家光上任後,為了避免把光字擺在名字下方,因此 改名利常,長子前田利高則改名為光高,把光自捧在自己之上。 在修補金澤城時,也因為太過高調,被病臥在床的大御所(前將軍)德川秀忠懷疑,有欲圖 謀反之意。前田利常與前田光高,不得不前往江戶拼命辯解,德川秀忠才釋疑。 前田利常隱居之後,家督之位由長子前田光高繼任,分別給次子前田利次10萬石,分封富 山藩;三男前田利治7萬石,分封大聖寺藩。但因為前田光高早逝,隱居的前田利常只好 出面輔佐第4代藩主前田綱紀,時直正保2年(1645年),前田綱紀年僅3歲。 前田綱紀相當長壽,治理藩政近80年,在藩內推動農業制度改革,建立了十村制度,廣推 學問文藝,廣受擁戴,也相當受幕府德川綱吉的禮遇。 原本江戸町長屋的位置上,漸漸發展成修築城郭工人居住的御作事所。前田綱紀在在1676 年(延寶4年)將御作事所遷至城內,為自己興建了一座稱為蓮池御殿的別莊,別莊周遭庭 園環繞,稱為蓮池庭,用來接待外賓或舉辦賞楓等宴會。 雖然蓮池庭在寶曆9年(1759年)的大火中燒毀,卻被視為兼六園造園的開始,也視為兼六 園發展的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約在安永3年(1774年)左右,第10代藩主前田治脩重新修建了蓮池庭,增建了翠 瀧瀑布、夕顏亭、內橋亭。 那時候的蓮池庭是以瓢池為中心,霞之池是一片稱為千歲台的平地。前田治脩繼承父親前 田重教的意志,希望以儒學等古典經書來改善加賀藩士的思想,因此在千歲台設立了2所 藩校,分別是以儒學為中心,教授學法、禮法、算術、天文曆學、醫學的明倫堂,以及教 授劍術、槍術、弓馬術等的經武館。 據說時雨亭的位置,就是當時的蓮池御殿,可惜在廢藩置縣後遭到拆除。現在的時雨庭是 平成12年(2000年)所重建,有沒有複刻蓮池御殿的樣貌,就不得而知了。時間若是充裕, 還可以入內品嚐傳統的抹茶及煎茶。 歷經百餘年後,圍繞在霞之池各式姿態千奇的櫻與松,許多枝幹都需要外力輔助來支撐, 才承傳下去讓後人繼續欣賞。 這棵需要用木柱撐著枝幹的旭櫻,是日本最古老的一棵二代目山櫻花樹,真想目睹春暖花 開時的景象。 旭櫻後方的雁行橋,用了11塊赤戶室石排成飛雁飛行的模樣。因為石板形狀像龜甲,也稱 為龜甲橋,走過此橋就能長命百歲。現在當然已經禁止踩踏,不過四四方方的石板怎麼看 都不像龜殼,倒是一片抵著一片比較像烏龜堆疊在一起的模樣。 雪見橋後的七福神山,又稱為杜鵑花岡或福壽山,是第11代藩主前田齊廣所建。究竟是松 樹代表七福神?還是象徵假山的石塊是七福神?當下也搞不太清楚就是了。 在歷代藩主中,前田齊廣被認定是位昏君。在他30歲後尤其嚴重,在御殿前常常身體不適 ,不願意在公開露面,不去參拜,沒有政務報告,施行的政策也令百姓難以認同。像是禁 止女子彈琴及三味線,自己卻埋頭於能劇;一直以來都被禁止的芝居與花街巷弄,也獲得 准許,東茶屋街及西茶屋街就是在此時獲得許可而蓬勃發展。 一般印象中的加賀藩,都是展現出金澤與兼六園的繁華、金箔工藝的華麗、傳統有禪文化 等等的美好一面。但有學者認為加賀藩殘酷的統治政策,用嚴厲的刑罰對百姓進行血腥制 裁,使得百姓的嘴被堵住,封印在歷史的黑暗中。 過於嚴苛的農政與稅制,壓的農民難以忍受,再加上發生揭發農民隱田與不正當告密的十 村斷獄事件,讓前田齊廣只想盡快從藩主的身份中逃離。 前田齊廣在37歲隱居,把明倫堂與武館2所藩校遷移到現在的石川四高紀念公園一帶,在 千歲台上建起了規模相當大的竹澤御殿,作為自己的隱居所。 竹澤御殿相當豪華,建坪超過4000坪,超過200間房間,甚至因為愛好能劇而蓋了御舞台 及奧舞台,每個月舉辦多次能劇表演,可想而知前田齊廣的隱居生活是多麼窮奢極欲。 前田齊廣的竹澤御殿算是兼六園的第三階段,在竹澤御殿完成的文政5年(1822年),請來 第8代幕府德川吉宗的孫子,從陸奧白河藩主之位隱居的松平定信(白河楽翁),來為兼六 園提字。 (德川吉宗就是那位化身德田新之助,行走市井,剷除橫行社會惡勢力的暴坊將軍。) 兼六園這三字的語源是宋朝詩人李格非,也就是李清照的父親,所著的《洛陽名園記》中 歌頌中國洛陽湖園的字句: 「洛人云園圃之勝不能相兼者,六務。宏大者,少幽邃;人力勝者,少蒼古;多水泉者, 艱眺望。兼此六者,惟湖園而巳。」 取名兼六園,就是意旨此園兼顧宏大、幽邃、人力、蒼古、水泉、眺望,這六種景觀意境 ,有如湖園般的絕佳美景。 繼任的第12代藩主前田齊泰,在父親前田齊廣死後,就把竹澤御殿拆了,原因不明。同時 開挖霞之池,堆築蠑螺山,種植樹木,整備庭園,現在兼六園的模樣,漸漸成形。 霞之池池畔的唐崎松,被譽為日本園內姿態最優美的樹木。這是一棵枝幹貼著池面生長的 黑松,種子是前田齊泰從近江琵琶湖畔的唐崎取回,帶回兼六園種植培育。 池面上的唐崎松,被一支又一支的木樁支撐著。如果冬天來遊園,園方會架起木柱,從木 柱上方拉繩吊住枝幹,以防積雪壓斷枝幹。有如和傘骨架的雪吊景象,成了兼六園冬季獨 有的景致。 園中的造景常常融合了藩主當下的思想與寄託,霞之池有如大海,海中有座蓬萊島,島上 住著長生不老的神仙,就是前田齊泰祈求長壽與永世繁榮的投射。 園內深處的成巽閣,是前田齊泰在文久3年(1863年)為母親真龍院建造的隱居所。因為位 在金澤城的東南方(巽),稱之為巽御殿。 成巽閣是江戶時代末期大名屋敷的代表建築,不但列為國家指定重要文化財,其中的前庭 、主庭「飛鶴庭」、中庭「つくしの縁庭園」及「万年青の縁庭園」,都列為國指定名勝 。 當時沒有事先作好功課,也沒有仔細閱讀牆上的介紹,傻傻地過門不入,殘念。 在260多年的江戶幕府時代,加賀藩中雖有小動亂,也都安穩度過。前田齊泰繼任家督後 ,黑船來航後掀起時代的驚滔駭浪,各個藩內開始進行藩政改革,引進洋式軍制等等。為 了要讓要讓加賀藩能在國政方面能與薩摩藩、長州藩一樣有重要的地位,前田齊泰開始暗 中進行幕後工作。 元治元年(1864年),前田齊泰將軍隊交給長子前田慶寧,代替自己上洛,前往京都御所警 備。警備期間,前田慶寧就經常報病號。不久後發生的禁門之變,前田慶寧也以生病為由 退京。 發起禁門之變的長州藩戰敗,但前田慶寧的退京之舉,被懷疑與長州藩內通有無,讓前田 齊泰大為震怒,徹底鎮壓了與兒子關係密切的尊皇攘夷派藩士。此舉卻也讓加賀藩內缺乏 有力藩士,幕後工作終究無疾而終。 前田慶寧繼任家督,成了加賀藩第13代藩主,也是最後一代藩主。加賀藩最終也以天皇為 尊的勤王論,統一了藩論,加入新政府軍一方,在戊辰戰爭征討長岡藩的北越戰爭中參戰 。 明治2年(1869年),戊辰戰爭結束,獲得勝利的新政府實行版籍奉還,各大名向天皇交還 各自的領土,前田慶寧不再是藩主,新的身份是成為金澤藩知事。明治4年(1871年)的廢 藩置縣後,遷往東京,最後死於結核病。 前田氏後裔,不論是加賀藩本家、富山藩、大聖寺藩的前田一族,皆依據華族令冠為侯爵 。兼六園在版籍奉還後,從加賀藩的私人庭園御所,一點一點成為民眾熟悉的庭園。 兼六園在明治4年2月(1871年)由前田慶寧取了一個新名字 - 與樂園(よらくえん),首次 對民眾開放,與樂園是出自「四民偕楽之旨趣を以」、「与に楽しむ場」,期許成為民眾 一起欣賞遊樂的場所。然而,與樂園這名稱也僅僅用了2週,就改回兼六園。 與樂園開放之初有設立幾點限制,像是每年只能入園19次、離園時只能走百間堀中間的坂 口門、不允許穿會破壞庭園的鞋類、下雨天不允許入園。現在聽起來或許有點匪夷所思, 也有點有趣,這些規定也早就沒了。 明治7年(1874年)5月,太政官布告正式認定兼六園為公園,從此之後,兼六園全面開放供 市民參觀。大正11年(1922年)兼六園獲指定為名勝,昭和60年(1985年)升格為特別名勝。 兼六園在明治4年有條件開放時,當時的金澤縣沒有足夠的財政來維護,只好提出一個窮 途末路的鼓勵政策。任何人只要在園內設立住宅、經營茶館或店舖,就可以無償獲得土地 ,而且建築風格不受限制。如此誘人的條件,申請書蜂擁而至,養蠶經營金澤製絲廠的長 谷川準也,就在園內蓋了長谷川宅邸,在時雨亭旁還有座名為長谷池的水池。 明冶28年(1895年),合併了新川、七尾、金澤的石川縣,將長谷川邸址買下,作為兼六園 的附屬地。經過多年,這座邸址都一直空閒著,直到某次居住在東京的前田一族回金澤探 親,察覺在金澤無居所可住,而成巽閣也為石川縣所擁有。與石川縣協商後,達成協議, 明冶36年(1903年),第16代侯爵前田利為以捐款的方式,將長谷川邸址登記名下,並且欣 然答應,代替無力負擔的石川縣,照料成巽閣成為大正天皇下榻的御旅館。 先前的鼓勵政策,造成兼六園內茶屋和店鋪林立,與大名庭園的模樣大相徑庭。大正時期 ,漸漸對兼六園的管理展開討論,決定以前田齊泰那個時代作為基準,也就是竹澤御殿拆 除後的基準來修復,回復兼六園該有的樣貌。如今的梅園,就是過去長谷川宅邸的所在地 。 之前去蘆之湖遊玩,那有小田原藩挖鑿的箱根用水,與辰巳用水、玉川上水共同列為日本 三大用水。萬萬沒想到,原來辰巳用水就在兼六園內,從名稱完全料想不到。 辰巳用水建於寬永9年(1632年),原因是金澤城的法船寺在前一年發生大火,當時加賀藩 第2代藩主前田利常便命令精於測量及計算的板屋兵四郎,去開鑿一條能夠讓金澤城防禦 及防火的水渠。 由於金澤城的地勢較高,引水地點選在犀川中游的上辰巳(今日的辰巳水壩附近),用了不 到一年的時間就完成。引水長度約11公里,包含4公里的地下導水道,從東南面流入兼六 園,成了園內潺潺曲水的景致。水道最後流至外堀,引入金澤城,再向城下町供水。 從兼六園導入地勢較低的外堀,再利用高低差的水壓,把水引至地勢高的二之丸,這種虹 吸式(伏越)的工程手法,首次在日本運用,辰巳用水因此被列為國定史跡。 另一個著名的景點是園區中央的根上松,是第12代藩主前田齊泰所種,種植時把土埋得很 高,等松樹長大後,把根部的土去除,就冒出40多枝樹根立於表土的奇特景象。 最高的根高於地面將近2公尺,整棵松樹更加壯觀。不論從哪個角度看去,向外伸展的橫 枝,彷彿把周遭的樹都推開,簡直像極了展開雙翼的王者基多拉,帶著排山倒海的氣勢登 場。 位於根上松附近的明治紀念之標,於明治13年(1880年)所建的銅像,為了紀念在西南戰爭 中戰死的當地軍人。銅像左右兩側的赤松,稱作手向松,從京都西本願寺及東本願寺移植 而來。 銅像人像是古墳時代的小碓尊,驍勇善戰,開疆闢土,別號日本武尊。銅像是用高岡銅器 所製,臺座的大石被喻為蛇、蝦蟆、蛞蝓,各自處於三難困境,相互平衡又相互抗衡。 園內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這顆外型像盃狀的櫻花樹,稱為兼六園熊谷櫻。這櫻花樹是 在江戶時代用大島櫻及高嶺櫻栽培出的新品種,兼六園內有2棵初代原木,都是由德川御 三家的水戶藩贈送給加賀藩的。 兼六園熊谷櫻看上去枝葉特別茂密,就像用手捧著,好想看一看櫻花盛開時的模樣。 其實是在園內分不太清楚方向,太多路徑,不知不覺就晃回霞之池,總覺得園內還有某處 沒有細細觀賞,若要在兼六園逛個一下午也不是問題。但為了要蓋百名城戳章,還是要分 一點時間給對面的金澤城。 金澤城公園與兼六園之間,隔著一條百間堀,以石川橋相連。金澤城外圍有4條外堀,東 南面的百間堀、東北面的白鳥堀、北面的大手堀、西南面的いもり堀,現在只剩下大手堀 與部分的いもり堀,其他都作為道路使用,名為お堀通り。 看地圖時發現,環繞在金澤城與兼六園外圍的主要幹道,有個很響亮的路名,叫做百萬石 通り,住在兩旁的居民應該都會覺得尊貴不凡吧。 (不過日本的住址是以區塊的角度來劃分,與我們用路的線條方式來辨別,大為不同。) 石川橋另一端是被列為國家指定重要文化財的石川門,大火後重建於天明8年(1788年), 連接三之丸,與金澤城另一頭玉泉院丸的鼠多門,同為金澤城的搦手門(後門)。新丸廣場 北面的尾坂門,才是大手門(前門 )。 由於兼六園相當熱門,又有兼六園+1(プラスワン)利用券加持,石川門反倒成了人來人往 的主要入口。 值得一提的是,前田利家移居金澤之前,金澤城就已經存在。隨著時代演進,城郭的擴張 與修築,在金澤城可以看見三種不同的石垣建造工法,有敲鑿下來的石塊直接堆疊的自然 石積み、石塊粗略切割再堆疊的粗加工石積み、石塊精密切割使堆疊沒有縫隙的切石積み 。 枡形的石川門外及進入一之門後的石川櫓,石垣都是採用粗加工石積み的工法;石川門二 之門的石垣,是切石積み的工法。同一道石川門有兩種不同的工法,原因或許是後期又有 修築過的關係吧? 穿過石川門,又可以發現案內所旁的石垣,石塊看上去比較不修邊幅,比較偏向自然石積 み的工法。 金澤城的名城蓋章地點有兩處,一處在二之丸案內所,另一處在綜合案內所,穿過石川門 後就會看到。只要湊近窗口,書本一拿出來,裡面的工作人員馬上就懂我要蓋章了~ 綜合案內旁有些老先生,年紀大,身體硬朗,都是金澤城的志工,可以幫忙導覽。不知道 是不是口音太好辨識,蓋章的時候,就有老先生靠過來確認是否來自台灣,還用手機撥著 蔡幸娟唱的演歌,說是他最愛的歌手。 用簡單的英文聊了好一會,可惜我們的日文都很蹩腳,請老先生幫忙導覽也聽不懂,只能 自己做功課。 現在的金澤城,可分為本丸、二之丸、三之丸、新丸、北之丸、玉泉院丸,可是城內的建 物,幾乎沒有任何一座是建城之初遺留至今,因為金澤城躲不過多次遭受祝融的命運,慶 長大火、寛永大火、寶曆大火、明治大火,每次都損失慘重。 慶長7年(1602年),落雷引發火災,燒了天守;寛永8年(1631年)的法船寺大火,金澤城燒 毀大半,本丸、二之丸、三之丸都重新整修;寶曆9年(1759年),大火從城下町蔓延到城 內,金澤城幾乎全部燒毀,二之丸御殿、菱櫓、五十間長屋、石川門都重建。這些大火之 後,唯一沒有重建的,就只有本丸的天守。 若是從大手門(尾坂門)進入金澤城,爬上河北坂,就會來到離綜合案內所不遠的河北門, 這是一道從新丸進入三之丸的枡形虎口,分為河北門一之門及河北門二之門,與石川門、 橋爪門,合稱金澤城三御門。 河北門看上去白的發亮,是因為平成22年(2010年)才將其復原。大火燒毀的河北門在安永 元年(1772年)再建,但在明治15年(1882年)被撤走,去向不明。 河北門後方是ニラミ櫓台,從內側能看見櫓上的槍孔,但是進到河北門內側就全都被白漆 及海鼠壁隱藏了起來。 天氣熱到三之丸都沒什麼人,站著太陽下拍照,沒幾秒就開始冒汗,這也難怪志工們都待 在綜合案內所的屋簷下,突然覺得前幾天的陰雨天還比較好。 三之丸原本是重要家臣的宅邸,後來宅邸遷至城外,改建為人持組(也就是加賀八家)輪班 緊戒的番所。但是沒有多久,番所廢除,改建成儲放槍砲、弓箭的九十間長屋。 如今只留下偌大的草皮,草皮另一端是由菱櫓、五十間長屋、橋爪門續櫓所組成的防禦工 事,也是金澤城內最大的建物。必須穿越三之丸,繞進二之丸,再走到菱櫓後方,才會抵 達入口。二話不說,加快腳步,趕緊逃離太陽之下。 金澤城最早不是由大名所見的城郭,而是佛教寺院的御坊。 越國分出越前國、越中國、越後國之後,再由越前國分出能登國,之後才再分出加賀國。 自室町幕府以來,幾乎都是由富樫氏作為加賀的守護。從鐮倉到室町時期,淨土宗、淨土 真宗、時宗、法華宗、臨濟宗、曹洞宗,這6宗作為代表的新佛教開始在武士與百姓之間 廣為流傳,勢力也愈來愈強大,足以與大名批敵。 嘉吉元年(1441年)發生嘉吉之亂後,加賀北半國守護被赤松政則奪走,富樫政親在家臣的 擁護下,奪回加賀。但在應仁之亂時發生家督之位爭奪的內鬥,弟弟富樫幸千代與甲斐氏 、真宗高田派門徒聯手,加入與自己敵對的西軍。富樫政親在淨土真宗本願寺派門徒的協 助下,取得勝利,成為加賀國守護。 由於擔心本願寺門徒的勢力逐漸擴張,富樫政親開始鎮壓,導致在協助將軍足利義尚,討 伐近江六角高賴之時,國人眾與本願寺派門徒聯手,攻陷高尾城,富樫政親自盡。 家督之位先後由富樫泰高、富樫稙泰繼承,加賀國的實質支配權卻掌控在加賀一向一揆手 中。天文15年(1546年),加賀一向一揆仿造大阪石山本願寺,在小立野台地上,挖掘了壕 堀,架設木柵欄,設置一座名為金澤御堂的本願寺據點,又稱尾山御坊,成了日本史上少 見的門徒與農民自治的國度。 立於二之丸石垣上的櫓,下方石垣的高度就有11.7公尺高,加上內堀圍繞,從底下看上去 相當有壓迫感。 菱櫓的功能是座3層3階的瞭望塔,用來監看大手門與搦手門的防衛要點,發揮了天守閣的 功能。為了讓內部有更開闊的視野,設計了內角80度及100度的菱形建築,因此取名菱櫓 。外觀上,配置了唐破風和入母屋破風,展現氣派的一面,突顯加賀藩百萬石的威嚴。 走過橋爪橋,進入二之丸。鎮守於橋另一端的是橋爪門一之門,門旁緊連著一座3層3階的 橋爪門續櫓,又稱為橋爪櫓。 橋爪門續櫓的功能也是一座瞭望塔,直接監控下方的橋爪橋及橋爪門,畢竟此處是通往二 之丸御殿的最後一道門。 不過在德川家康一統日本後的承平年代,菱櫓與橋爪門續櫓是否還有必須存在?或許對於 加賀藩來說,象徵的意義大於實質效益。 「加賀為農民所擁有之國(加賀は百姓の持ちたる国)」的狀態一直持續了30餘年。在這期 間,金澤御堂的門前開始發展出有旅宿及工商業的寺内町,加賀一向一揆也以金澤御堂為 中心,勢力漸漸向北陸擴大,開始與越前的朝倉氏、越後的上杉謙信,以及尾張的織田信 長對立。 就在織田信長平定越前一向一揆,以及上杉謙信擊破越中一向一揆之後,織田軍在天正8 年(1580年)兵分多路攻入加賀、越中、能登,加賀一向一揆走入尾聲。 佐久間盛政因為攻陷金澤御堂有功,賜予加賀半國支配權,在金澤御堂原址修築城郭,改 名金澤城,成為金澤城初代城主。 有別於石川門與河北門枡形內的二之門,橋爪門二之門與續櫓相接,樓上設有番所。 通往番所的梯子,在通過橋爪門二之門後就會看見。 通過橋爪門便進入二之丸,門旁的這片草皮與階梯,原本是片名為雁木坂的斜坡,上方鋪 有石板,直通二之丸御殿的玄關。如今,階梯沒有開放行走,必須繞過這片草皮,在太陽 下曝曬的時間又多了一些。 佐久間盛政作為金澤城初代城主,在位期間僅有3年。賤岳之戰後,柴田勝家戰敗切腹, 佐久間盛政逃回加賀,半途被俘。由於羽柴秀吉相當賞識佐久間盛政的武勇,希望佐久間 盛政在自己麾下效力,承諾在平定九州後,賜予肥後國。 然而,佐久間盛政以無法忘記織田信長及柴田勝家的大恩為由,希望羽柴秀吉以敗軍之將 的名義賜下死罪。即使羽柴秀吉不斷遊說佐久間盛,就算不肯為己效力,也希望他能保留 武士名譽的切腹方式來終結,但是始終遭到拒絕。最後,佐久間盛政在京都市街遊街示眾 後斬首,享年30歲。 五時間長屋前方的二之丸案內所,是另一處蓋百名城戳章的地方。 同一年天正11年(1583年),前田利家取而代之進入金澤城,改名尾山城,隨即進行大規模 普請,對城郭進行改造,並再次改名為金澤城。因信仰基督教被伴天連追放令放逐的高山 右近,也被喚來金澤,協助修築城郭。金澤城的天守閣也在這次的普請中,於天正14年 (1586年)建成。 文祿元年(1592年)前田利家命前田利長再次普請,用金澤東部山區產的戶室石,建起宏偉 的石垣及櫓,而有了現在金澤城的樣貌。金澤城外的東西內惣構及東西外惣構,分別於慶 長4年(1599年)由前田利長、慶長15年(1610年)前田利常所建。 終於撐到五十間長屋的入口了,這是金澤城址公園內唯一要收門票之處。 本來以為躲到室內會涼快些,沒想到室內就像泡溫泉的烤箱間,更是悶熱。欣慰的是,室 內整個烘烤出香香的木頭味。 菱櫓.五十間長屋.橋爪門続櫓,3棟建物彼此互通。1階、2階,再加上菱櫓及橋爪門続 櫓的3階,都有開放參觀。 裡面展示的不外乎就是金澤城的歷史人物介紹,城內發現的物品,以及木材建築工法等等 。能展示的東西不多,我想應該是都被大火燒光了吧。 每次看到用來防止敵軍攀爬的石落,總是覺得沒什麼太大的功能,頂多就是拖延時間讓城 主逃跑,畢竟敵軍都已經攻入城內,勝負大致已定。 菱櫓1階直接挖開地板的一角,隔著透明板直接展示地板下的軸組。 順著方向往菱櫓上爬,由於內部空間很大,直接爬上第3階。比起要增加攻陷難度的天守 來說,櫓內的階梯就寬敞許多,也沒那麼陡峭。 往東南面石川門的方向望去,右前方的綠地就是兼六園。 往北面大手門(尾坂門)的方向望去,NHK金澤放送局的電波塔感覺低了些。 南面是五十間常屋的屋脊,以及橋爪門續櫓。 慶長7年(1602年),天守遭到雷擊而燒毀。可能是關原之戰後大勢已定,天守的用途已經 不大,又或者是避免德川家的猜忌,索性就不再重建天守,改建造三層櫓取而代之,以向 幕府表示無二心。 西面偌大的二之丸廣場,原為藩內重要家臣的宅邸,天守燒毀後,修建了二之丸御殿作為 藩主的居館,城內的政治中心也從本丸轉移至二之丸。 寛永8年(1631年)大火後,重建的二之丸御殿是更加氣派又豪華,被形容為千疊敷。如今 只剩一整片的空地,二之丸御殿遺留下來的唐門,已經移至尾山神社,能舞台則移至中村 神社的拜殿。 五十間長屋,一般稱為多聞櫓,用來存放武器的倉庫,內部那麼寬闊的多聞櫓倒是第一次 見到。五十間長屋的2階,外顯的屋頂梁柱是採用傳統的木造軸組工法來重建,完全沒有 用到任何釘子及螺絲。 「間」是日本的長度單位,1間相當於1.8181公尺,50間就有90多公尺,從三之丸看上來 ,就是一道頗具壓迫感的城牆。 在三之丸的北面至東面,記載上有一道九十間長屋,在模擬金澤城的模型上沒有特別標示 ,猜測應該是在河北門的兩側吧。 五十間長屋內的一角,擺了一座菱櫓與五十間長屋的1:10軸組模型。這是復原工程開始之 前,為了掌握施工順序而製作,重建完成後便放在此處展示。 另一端擺有木組模型,展示橫樑與立柱在交錯縱橫時的組裝方式。 對於德川家而言,擁有百萬石的加賀藩,始終是幕府政權的潛在威脅。為了防止加賀藩謀 反,幕府對加賀藩的行事多有箝制。前田一族也深知如此,不僅擔心幕府撤藩,若是殺頭 可是不得了。 為了轉移德川家的警戒心,加賀藩降低了軍備開銷,將財力挹注再文化及工藝上,培育出 獨有的加賀寶生能樂、金澤茶湯的傳統文化,以及加賀有禪、九谷燒瓷器、金澤漆器、加 賀灑金畫、加賀鑲嵌、金箔加工等工藝。 橋爪門續櫓內展示的資料,除了介紹橋爪門之外,對於剛才所見的木造軸組工法,有更詳 細的說明。 還有就是城牆的製作工序,以及屋瓦的介紹。 另有一個吸引人的段落,是金澤城內有發現東照宮的遺跡。 一講到東照宮,腦海浮現的就是赫赫有名的日光東照宮,一直想去卻沒能成行。不過比起 日光東照宮,久能山東照宮好像比較受日本人偏好。但是這與日光或久能山都沒有關係, 而是祭祀的對象,江戶幕府初代將軍德川家康神化的東照大權現。 德川家康過世後,加賀藩第3代藩主前田光高在寬永17年(1640年)向幕府請求東照大權現 的分靈,然後在北之丸建了座東照權現社。 前田光高是德川家康的曾孫,東照權現社的設立,不單單是出於對曾祖父的崇敬,還能展 現加賀藩對德川幕府的恭順之意。 然而,前田利常(前田光高的父親)對於城內設立東照權現社一事,倒是持反對態度,理由 是哪一天德川的時代結束,就難以處理這座東照權現社。 從這樣的想法不難看出,很能體現戰國時期前田家站對邊的態度,尤其是前田利常目睹了 豐臣政權的興衰,支配者的更迭是戰國時代的常態。如果下一個支配者是江戶幕府的敵人 ,那麼城內有座東照權現社的確是挺困擾的。 也還好江戶幕府一直延續了260多年,廢藩後,東照權現社改名為尾崎神社,祭祀的主祭 神除了天照大權現外,再加入了天照大神及前田利常。之後,金澤城交由明治政府的陸軍 管轄,陸軍步兵第7連隊進駐,尾崎神社遷移至城外,而尾崎神社也有金澤東照宮這個別 名。 在二之丸與本丸交界的平台上,有座蓋來用來存放武具的土藏,名為鶴丸倉庫,是日本城 郭內現存規模最大的一個,與石川門及三十間長屋同為藩政時期留下的建築,列為國家指 定重要文化財,尤其是建築的石貼、窗戶周圍的設計,都很別出心裁。。 江戶前期,鶴丸倉庫建在東之丸付段的平台上,是兩棟並排的土藏,在寶曆9年(1759年) 大火勢虐後僅存一棟。嘉永元年(1848年)由加賀藩木匠山本勝左衛門重建,後來明治時代 被陸軍當作衣服倉庫使用,雖然有被整修過,基本構造仍呈現重建後的樣貌。 前往本丸的路徑上,有座相當不自然的磚造隧道,隧道入口處有大樹及土丘作為掩護,隧 道貫通石垣另一側,是明治時期陸軍駐紮時所挖鑿,作為彈藥庫使用。 要在如此厚重的石垣上開個洞,也相當不容易,大概是明治31年(1898年)陸軍第9師團司 令部在金澤城編成後開鑿的吧。 來到本丸西北角的戌亥櫓下方,戌亥櫓本身已經不在,只剩下方的石垣。這裡的石垣建造 工法有2種,邊角是採用切石積み的工法,精細切割後在堆疊。中間的部分採用粗加工石 積み,將自然石塊稍作修整後堆積。填入縫隙的小石塊,經過漫長的歲月,全都都脫落了 。 建在金澤平野上高起的小立野台地的金澤城,本丸設置在城郭南面最角落的位置,讓金澤 城被歸類為梯郭式平山城。 我們終於來到位處深處的本丸,鐵門是進入本丸的正門,也是最後一道防禦。據考證,因 為門上貼有鐵板而得其名,鐵門上方設有橫越的渡櫓,只是再怎麼無懈可擊,仍不敵祝融 之災。 鐵門旁的石垣是切石積み的工法,連多邊形的石塊也修的相當密合。雖然鐵門在寶曆大火 中燒毀,石垣則是不斷地修復,如今所見是明和3年(1766年)留下的模樣。 本丸西北角的戌亥櫓,2層的櫓只剩下櫓台。戌亥櫓附近有幾個人孔蓋,其中一個特別顯 眼,黃色底色配上消防勳章及消防車。這是不是讓多次遭受大火又沒有天守的金澤城,某 種程度上以消防圖案的人孔蓋來代表金鯱的角色呢。 在本丸能夠看到通往彈藥庫的磚造隧道另一頭,該區域不能過去就是了,沒有開放。 走過的百名城10來座不算多,除了那些荒廢的山城外,倒是第一次見到平山城的本丸內樹 林叢生。 相傳,加賀一向一揆所建的金澤御堂就位在本丸的位置,前田利家入城後,在此興建了天 守。暗夜中的雷擊打中天守,引起慶長大火後燒毀後,就以3層櫓取而代之,改以本丸御 殿作為中心。寬永大火後,才將金澤城的中心轉移至二之丸御殿。 位在本丸付段的三十間長屋,是一棟寬3間、長36.5間(約66公尺)的2層多聞櫓。最初是用 來儲放乾燥飯(ほしいい),後來用來放置鐵砲及彈藥等武器,被稱為鐵砲藏。 這樣的長屋在金澤城內,大大小小有14座,最後只剩下所看見的五十間長屋及三十間常屋 。三十間長屋也不是從一開始就保留到今日,在寶曆大火燒毀後,直到安政5年(1858年) 才重新興建,並且與石川門、鶴丸倉庫一同躲過了明治大火,所以也是個國家指定重要文 化財。 走到這裡已經到達極限,雖然還有宮守及舊第六旅團司令部未去,卻熱攤在木椅上,再逛 下去可能就要熱中暑了。稍微歇會後,便從三十間長屋後方走下玉泉院丸。 本丸付段與玉泉院丸之間有個薪之丸,過去有收藏刀劍及書籍的土藏,也設置了處理行政 事務的役所及警備的番所。現在這個平台已經綠意叢生,不怎麼明顯了。 行經玉泉院丸庭園,再步行到石川四高紀念文化交流館前的香林坊公車站牌,這短短600 公尺的距離,又累又熱,連相機都不願拿起來拍了。 原本花火大會那晚就想來玉泉院丸庭園,因為每週五、六、日及節日,入夜後,點上的燈 光會有用光色變幻來呈現四季的演出。今天時間不夠,日期又不對,此行是無緣瞧見了。 甲午戰爭後,鑒於北陸地區軍備增強的需要,在明治31年(1898年)新編制了陸軍第9師團 ,司令部設置於金澤城。此後,金澤成為一座北陸地區的軍事據點,有軍都之稱。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軍在昭和19年(1944年)將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大都市轟炸一輪 後,昭和20年(1945年)6月將目標轉移至地方都市,北陸地區最早被攻擊的是福井縣敦賀 市,日本海側的城市無不人心惶惶。 之後,美軍在制定了一份金澤空襲計畫,B-29轟炸機從關島出擊,通過硫磺島、靜岡縣御 前崎市、富山縣黑部市,再飛至石川縣穴水町後,向金澤南下,攻擊目標就是金澤城內的 陸軍第9師團司令部,空襲後再沿御前崎市、硫磺島返航。 另一份空襲計劃書也在同一天制定出來,那就是8月2日死傷慘重的富山大空襲。甚至8月1 日新潟縣長岡空襲的計畫書,都比金澤/富山空襲計畫書還要晚才制定出來。 金澤空襲計畫沒有付諸實行,或許是因為金澤只有傳統工藝產業,較無軍事工業設施。再 加上第9師團的兵力在昭和19年(1944年)12月就已經調往台灣新竹,以填補防禦兵力的不 足。 綜合評估下來,轟炸金澤的軍事價值優先度很低。如果當時金澤空襲計畫實行的話,別說 金澤城,恐怕整個金澤市都會成為焦土,畢竟戰爭後期的轟炸,即便有鎖定目標,幾乎也 變成以全市為目標的無差別攻擊了。台灣或許該慶幸聯軍沒有登陸,不然下場可能也是各 地遭受砲火飽和攻擊,沿海地帶殘破不堪,一片慘烈。 美軍沒有直接登陸台灣,跳島戰術從菲律賓直擊沖繩,讓精銳的陸軍第9師團沒有與盟軍 交戰下,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此次調度也被時任大本營作戰部長服部卓四郎大佐稱之 為這輩子最大的失敗,「魔がさしたとしか思えない。一世一代の不覚であった。」 二戰結束後,陸軍第9師團司令部從金澤城撤出,在盟軍對日本學制改革的命令下,合併 多所學校,於昭和24年(1949年)在金澤城內設立了金澤大學,稱為丸之內校區,也別稱「 お城の中の大学」。 最後,大學校區遷出金澤城,石川縣於平成8年(1997年)從中央政府手中取得,著手整備 成金澤城公園。 沒想到金澤與我的家鄉新竹在歷史上有那麼一些連結,離開北陸的時刻也就要到了,剩餘 時間也不夠在近江町市場大快朵頤一番,就匆匆買個鐵道便當上路吧。 2017.07-0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50.246.3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_Travel/M.1597167322.A.D5C.html

08/12 13:41, 3年前 , 1F
謝謝分享
08/12 13:41, 1F

08/12 15:13, 3年前 , 2F
蠻喜歡富山的
08/12 15:13, 2F

08/12 16:16, 3年前 , 3F
好文,看得很爽。
08/12 16:16, 3F
文章代碼(AID): #1VCjRQrS (Japan_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