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京都楓火【二二】二尊院

看板Japan_Travel作者 (ff)時間7年前 (2016/12/20 11:52),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二尊院 ※~ 圖文網誌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476052836 該說是運氣好還是運氣壞呢?當走出「常寂光寺」,從起床睜眼就一直陰灰 的天幕終於飄起雨了,雖應對方才略晴的空檔心存感激,畢竟「常寂光寺」是今 日最重要的景點,但我還有無數寺院待訪呢,何況走的大多是山路,若雨開始落 得狂暴,腳下又泥濘,縱使沿途景色如畫,恐怕也得大打折扣。然老天似乎打算 逗著我玩,雨絲就是這麼一陣陣飄著,偶爾歇了會兒,隨即又傾灑些,所以只能 讓傘佔去一隻手,隨時備著。 根據指牌的導引,我朝北而行,下個要拜訪的點是「二尊院」,距離不算遠 ,走著走著便望見古樸總門張立在淨牆間。其柱板的木色墨深,感覺已浸染了無 數時年的風霜,妙的是一邊牌額書著「九頭龍辨財天」,難道這女神在此地有著 如此玄奇的化身? 買完票穿過門籬,眼前參道長直,兩側楓林搭掩得令步徑不見盡頭,然葉叢 殷紅者不多,僅幾簇顯著轉色中的橙妍。不過「常寂光寺」也是到裡處才精彩, 便還是抱著期待向前走。 隨著步履前行,參道漸漸往旁拓展,開闊為一道層層上疊的緩階。我在階前 停下腳步,因為根據事前的調查,這兒應就是讓此寺聞名的「紅葉馬場」,可是 當視線往兩側一掃,心中卻生了狐疑,真的是這道階梯嗎?若從別人網誌得來的 印象沒錯,眼前該是整片的嫣紅,滿盛至枝頭無法承受,於是被迫翩然散墜,將 石階覆上一層豔麗妝彩。然或許是今年氣候令其尷尬,有一側仍堅持著翠碧,僅 在末端綴了些斑黃,另一方雖進了褐紅之時,也難撐大局,因此飄葉僅落棲於樹 底苔原,些許勉力染了階邊,離傳說中滿道楓彩的「紅葉馬場」,還有長遠的努 力空間。 但愣望須臾,我還是釋懷了,畢竟這又是被預設目標所縛,無端給自己添加 失落,假使不帶企望,當信步行經,應還是會被這片綻彩吸引,進而漾開笑容端 賞吧。於是我依舊放緩步伐,在登階中環望著楓色盤枝。 走到了寺院內牆,這兒的佈局令我有點不解,因為照以往概念,長階所指的 方向應有座偉岸中門,但此寺卻像循著風水之理,避去直進之勢,僅在偏處開了 個不具樓簷的墨色木架,名為「黑門」。不過這疑惑並未讓我思尋下去,畢竟牆 前橫道楓色更勝馬場,是剛屆盛時的鮮紅,亮麗得讓我停步仰望。 這景緻帶著誘人的幻力,讓我循其往前,而當走至裡處,我瞥見了一座「唐 門」,晦暗椼架間幾許流雲雕飾,對照方才的「黑門」,這拙重感還較具迎客之 勢。然還未及細細端詳,一群人眾吸引了我的注意,他們拎持照相機及大小箱袋 ,簇擁著一位華衣女子穿過「唐門」,行入寺裡。 我好奇地跟了過去在人群後窺望,本以為遇上了哪位明星,結果是對新人, 只是男生的衣著色調黯淡,所以沒什麼存在感。然這場面比較像婚紗照拍攝,畢 竟女生穿的並非白無垢,而是紋繪極為繁複的厚重彩衣,貴氣轎輦與錦簇團花將 袍袖綴得絢麗。這樣的服飾與寺裡楓景甚為搭襯,支著紫傘,隨意的回眸便是風 情。妙的是她與YOYO台出身的蝴蝶姊姊極為酷似,我差點以為是什麼節目的特別 拍攝,或是她背著狗仔,偷偷要嫁給日本郎了。 看了一番熱鬧後,我將注意力放回寺院,但迎面便是白布罩籠的維修鷹架大 煞風景,與地圖上的屋閣配置作對比,此座被掩去面目的就是「本堂」了。沒能 見到這以歇山簷線展揚氣勢的廣殿很令人黯然,不過一旁倒搭了個小棚展示相關 照片。這應該算是維修時期的福利吧,因為平時堂內景貌無法拍攝,此時卻可光 明正大地翻拍。 我端詳著照片,殿裡金燦華蓋高覆,周遭長幡懸垂,而在燈座瓶花之後的, 是此寺名號來由的雙尊「釋迦如來」與「阿彌陀如來」。這間屬於「天台宗」的 寺院起源相當早,可追溯至「平安時代」,但經歷了長時的荒廢與「應仁之亂」 的戰火,直到五百年前才獲得再建。殿內同時併奉兩尊如來有其緣由,代表身處 人世穢土的「釋迦如來」正勸說我們行往「阿彌陀如來」所在的淨土,所以他們 也被敬稱為「發遣之釋迦」和「來迎之阿彌陀」。不過照片裡的雙尊宛若孿生, 燄紋竄流的光背前,立於蓮座的他們面目祥和,能區別的僅有指掌的結印,在喚 遣之間,助世人渡過苦劫。 「本堂」的左側為「書院」與「庫裡」,由地圖觀之,此區屋舍還會接連至 大片的迴遊庭院,只是現刻這樣望著,也沒瞧見可以入內的廳口,若非是因「本 堂」維修被順帶封擋,便是身份尊貴者才有緣行訪吧,於是我這一般遊客只得鬱 悶往右走望。 先遇見的是間簷線四角斜劃的方閣,脊頂立了展翼鳳凰,根據簷下的燈面文 字,敬的應為總門掛牌提及的「九頭龍辨財天」,不過就算我現已在堂前,依舊 沒看到線索暗示他們之間的關聯,可能真得對日本信仰知之甚詳才有答案吧。 它的隔壁是座鐘樓,不知什麼典故被冠稱為「幸福之鐘」,儘管樓前有說明 立牌,對我而言也只是幅圖繪,依稀的印象裡,我似乎隨幾個遊客持起撞槌,擊 出鐘響,雖向來對這種傳說抱持懷疑,然寒涼世間困阻重重、幸福難尋,也只能 藉輕緲鐘聲寄一個微薄希望。 鐘樓前很奇異地成了片墓地,由標牌辨認,是在「江戶時期」開鑿了「大堰 川」與「高瀨川」的富商「角倉了以」,身份似乎頗尊貴,後人還特地替他立了 塑像。但不知為何,其眉眼深鎖,明明長眠於此應感三生有幸啊,這兒楓枝張展 ,探延的姿態相當優雅,加上葉色的紅豔正濃,若是我,即使雙眼已闔也會揚起 嘴角吧。 再往旁走,是被樹籬圍起的茶所,然雖這麼標著卻不見營業,似乎僅是片休 憩區,此處的景緻頗微妙,樸褐棚架旁立了有著缺口的巨大鋼環,不知是象徵什 麼的現代藝術。鋼環旁有石碑刻著「小倉餡發祥之地」,我自然無法知曉「小倉 餡」有什麼獨特與美味,只是這樣的組合更令我疑惑,難道餡料與鋼環間也有不 為人知的關聯? 大致將寺院的平地區域走探過後,我把目光放至神社與鐘樓間的長階,根據 地圖所示,上面是墓園,感覺不太適合遊客隨意觀覽,但想了想,只要帶著誠敬 之心,應該不會太過冒犯吧。費了一番腳力,我爬到階頂,這兒有座「法然上人 廟」,它築於「室町時代」,歷史價值頗為珍貴,儘管沉暗木色讓外觀看來隱晦 ,其實窗門樑栱間隱著雕琢,然這位上人是「淨土宗」的祖師,頗令人疑惑為何 「天台宗」佛寺會祭著他的牌位?不過查了資料後得知,此院曾在「法然上人」 的弟子「湛空」手中再興,或許這便是兩個宗派合融並處的契機吧。 由此廟往偏處走,會行入一條荒遺山路,盡頭有片以石塊堆疊的台礎,背後 還長了兩株高瘦樹木作依伴,相當微妙。這似曾有屋閣砌立之地被標為「時雨亭 跡」,很令我生疑,畢竟「常寂光寺」也有塊同名碑石。不過這其實是歷史未解 之謎,畢竟其主人「藤原定家」所在的時代古遠,學者們只能從蛛絲馬跡作推估 ,而現今歸納的位置有三,我走過的這兩個,以及等會兒也許會造訪的「厭離庵 」。 除了這塊地基,此處也是個居高瞭遠的望台,能由林邊缺隙眺望屋舍碎點的 朦朧街區,亦可俯瞰山腳的茂密林樹,只惜探首的楓枝不多,僅能見著幾簇橙紅 疏淡綴抹。 原路繞回了「法然上人廟」,我由另側步道迂迴而下。可能是寺區楓景太過 醉人,不少身份尊貴者就算離了塵世,依舊選擇長眠此地,才走了一段距離,便 見三位天皇的塚塔併立於山坳,再循徑往前,還有些不同姓氏的家墓,或許也曾 在歷史顯赫一時。然儘管碑塚處處,卻未散著森冷氛圍,畢竟路邊探露著斑豔楓 紅,引人抬望,行走其間,碑林便漸與寺院石燈、樹下堆岩同化,不知不覺忘了 它們的存在。 環道的最末有間「八社宮」,帶著蠹蝕的木架蒼白,空置壇案與密掩龕門讓 它更顯荒棄,而當走過此社,便回到寺院的平地區域了。這兒是條直徑,沿著內 院長牆往前探延,若真要與知名的「紅葉馬場」作比較,其實我更喜歡長牆裡外 的這兩條小徑,或許是接近佛殿多聆了些經語,楓葉鮮亮得極具靈氣, 除此之外,有可能因「紅葉馬場」不若既往,抑或多數遊客還困縛於「常寂 光寺」的景緻,來這兒觀訪的人眾不多,無聲山院裡,色彩的澄澈更加探印至心 。而當雨後的微颸拂掠,紅豔掌葉顫動,似乎便是帶著暖意的笑容。我抬首迴望 ,不知不覺地,眼尾也隨之輕揚起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1.254.10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_Travel/M.1482205932.A.0BF.html

12/20 18:27, , 1F
good
12/20 18:27, 1F

12/21 00:20, , 2F
12/21 00:20, 2F
文章代碼(AID): #1OMAhi2_ (Japan_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