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おくりびと(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

看板JapanMovie作者 (未來)時間15年前 (2009/03/03 01:48), 編輯推噓0(002)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死亡只是一個關卡,每個人都要通過這個關卡,到另外一個世界」。 我承認我是因為這部片得大獎才進戲院看的。 (橫掃日本奧斯卡─主因、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次因) 其實也猶豫過,怕人太多壞了看片氣氛, 但一下班,一個衝動就去買票了。 這部片的營造的反差,可以從兩個地方發現, 一個是笑聲和默默拭淚的反應(分別分布在前段與後段), 另外就是令人厭惡的、窸窸窣窣的紙袋聲出現的頻率(片子約莫過一半之後,幾乎靜止)。 整部片所有投入的成員,的確成功營造了這樣的氣氛。 從大悟(本木雅弘)納棺師的角色,可以看到喪家的百態, 還有擔當這份職業所需要面對的誤解和委屈。 從運氣差的腐屍開始,到懵懵懂懂的兩個月,到約莫半年上手, 最後幫助自己記憶中,面容模糊的父親走最後一程,結束整個故事。 比較讓我感動的,是朋友山下的澡堂主人媽媽火化的那一段, 還有每次到喪家幫大體整理儀容入殮的歷程,以及向老闆辭職的那一段。 先說每次到喪家到歷程好了, 當本木雅弘在樂團樂天(單純?)的個性, 到誤打誤撞被不實廣告而進入所謂的婚”喪”喜慶業, 也或許是這份懵懂和溫溫的個性,才是讓他在沒有退路之中, 能夠一步一部跟著做下去的主因吧。 但我卻可以跟他在不同的喪家情境下,看到不同家庭、不同社會的縮影。 卻也讓我感嘆,雖然我們都說死者為大, 但有那幾家在亡者逝世之後,好好的平和的迎送呢? 通常就是親人之間某種程度、某些層面的結算。 金錢也好、感情也好,除了送亡者一程外, 也是重新計算、再次辨明彼此關係的契機。 但納棺師卻能夠在這樣的情境下, 扮演維繫某種程度親情間的推手,無論是喜是悲,或哀或樂。 另外,美香、朋友山下的不認同, 也從幫忙澡堂主人媽媽入殮的過程中,用實際的行動,點滴化解。 我用在開頭的那句話,便是殯儀館老伯所說的。 是啊,死亡是個關卡, 但我認為不僅是亡者的關卡,對在世的我們也是種考驗。 山下在火葬場守護媽媽,讓我想到我過去參加告別式, 在火葬場前呼喊著長輩,要他趕快走, 希望他不要被燙著了的情景,不禁為之鼻酸。 我相信,在那道關卡之後,山下應該有了不同的體認, 而美香也因為懷孕考慮了很多之後, 經過大悟這樣的歷程,想必更堅定了支持大悟的心意(從最後那一段戲就可呼應)。 而想和老闆辭職的那一段,是我覺得盡在不言中的最好體現。 大悟覺得無法繼續工作下去,要和老闆談的歷程之中, 那段對話無形之中說明了生死無常,但心態保持一切如常的心境。 老闆什麼也沒說,但從剛開始工作時,晚餐令人作噁的雞頭, 到後來一天跑好幾場,卻還能大啃炸雞的反差,就是那一段的例證。 自己在醫院當過志工,其實會滿樂意有這樣題材的電影出現, 讓大家了解殯葬業其中一環。 我也很佩服日本方面一直以來考究的功夫, 從大體的狀況,像是男性大體會因為皮膚鬆垮而顯得鬍鬚明顯, 每次大悟將大體兩手交叉安放妥當的動作,都讓我覺得跟真的一樣, 因為大體冷掉之後真的算是僵硬,卻又軟趴趴的。 (建議有宗教信仰的朋友,可以在親人逝世之後在大體邊為他祈禱或拜經, 說一些讓他安心、祝福的話。 補充說明:因為聽覺是最後消逝的,會讓大體的狀況比較柔軟) 而且最後上staff表的那邊也細細再呈現一次入殮的過程。 都讓我覺得會得獎還真的沒話說, 但回到現實,當亡者在醫院逝世之後, 要面對所謂簽約的業者、告別式怎麼辦等等之類等等, 就又是另一回事,也是不同的人生課題了。 在這部片過後,或許會更常不時想一想, 有生之年我還能做些什麼正面有意義的事情, 尤其是在長大成人之後,漸漸不若兒時親密的家人。 最後,這部片多好,用再多文字也不足形容, 但套用我在散場聽到一個男生對他閃光說的話: 「幹嘛要花錢來看一部讓自己掉眼淚的電影,但,真的拍的很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3.205.145

03/03 08:46, , 1F
staff吧?
03/03 08:46, 1F

03/03 22:20, , 2F
謝謝你,改過來了 :)
03/03 22:20, 2F
※ 編輯: festi 來自: 123.193.205.145 (03/04 23:04)
文章代碼(AID): #19h1lMpq (Japan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