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聲動|Echo Of Heart

看板Jam作者 (企鵝)時間4年前 (2019/12/10 20:2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05 Dec 2019 聲動|Echo Of Heart GERSHWIN CHANG Managing Editor https://www.prestigeonline.com/tw/people-events/people/echo-of-heart/ https://imgur.com/Pi290SU
走在路上聽到樂音飄揚,你的手指會不經意的抬起…. 聽見流行音樂,你會跟著節奏清清楚楚的哼哼唱唱,更會隨之律動;蕭敬騰與林宥嘉兩人 的聲音,就是如此。音樂,原本就是屬於身體的共鳴,看見五線譜上的豆芽菜,身體不自 覺地跟著搖擺,這是用「眼」與「心」跟著旋律一起飛揚。 雖然他們是在比賽而相識,但對聲音的感動仍是一致的,即便他們兩人在各自領域各有一 片天,但回歸到本身,他們仍然都是以聲音,做為生命的重要意義。 不得不說,蕭敬騰與林宥嘉兩個人「很像」,但兩個人又非常地「很不像」。這段話聽起 來突兀,但實際想想,兩者卻似乎沒有什麼不同—他們兩個的「很像」,在於對於音樂的 執著、對於表演的堅持,這是屬於音樂人的一種對「完美」的追求與期待;他們兩個的「 很不像」,則是屬於音樂人創作的獨立面貌,兩人的出發、交會,以及在各自領域的精益 求精,讓他們在音樂的領域中各自發光,也讓台灣的樂壇產生不一樣的刺激,呈現不一樣 的風貌。 他們倆的不同,其實其來有自,從他們對封面拍攝的態度,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從態度來 說「不同」,並不是說「用不用心」的差異,他們的用心程度是相同的,但對封面拍攝的 「觀點」,兩人的「起始之處」似乎的確有些不同。說一句實在話,要把兩人(不管是哪 兩人)拉在一起拍攝封面,基本上都是自討苦吃,因爲時間、團隊的企劃與溝通是整整兩 倍的工作量,而林宥嘉與蕭敬騰兩人又都是大忙人,要找到他們可以湊在一起的時間,更 是困難;在差點要放棄的時刻,我們突發奇想,想像如果兩人在同樣場景,呈現不同的個 人風格,不知道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於是乎,這兩個人在同一個空間、不同的時間環境 下,展示屬於自己的生活風格,其實也是一種隔空對話,是種蠻有趣的呈現。 https://imgur.com/2maUTyh
內外的互補 拍攝、訪問兩人,其實感受也大不相同。拍攝蕭敬騰當天,天氣陰陰的,有時可以在雲層 的間隙中看到一片藍天,對於當天我們沒有受蕭敬騰「雨神」稱號影響,心中存有一絲疑 惑,或許是因為被攝影師的太陽神屬性所中和了。不過,蕭敬騰仍是活力十足,甚至跟在 剝皮寮剝皮寮的學生們親切互動,也十足展現了他個人的親和力;而他與攝影師鏡頭用肢 體語言的「對話」也充滿活力,那種爆發力的確是「老蕭」的搖滾風格,很有力量,也有 自己的風格想像,我總覺得在攝影鏡頭下的蕭敬騰是坐不住的,隨時隨地充滿活力想要嘗 試完全不一樣的思維。 至於林宥嘉,則是完全不同的典型。拍攝當天是陽光普照的天氣,而面對林宥嘉,我總感 受到一種屬於「哲學」的氣質—那是一種無以名狀的氣氛,你好像在他所身處的空間中就 不自覺地「寧靜」地「凝結」;鏡頭下的他也是如此,在攝影師的觀景窗中,你看到的林 宥嘉似乎是無聲的,有一種屬於自己的漫遊感,感覺似乎輕鬆自在,但卻是處於安靜的空 氣中,斯文、有彈性,但卻又形體清楚、意識明晰。林宥嘉對於自己的形象呈現相當有主 見,可以充分地感受到他對自己意圖展現的風格有自己的「規矩」,對於服裝、造型與想 要展現的態度有些想法,而對於自己所處的環境,也帶有好奇心,想要不斷地嘗試,找尋 那最屬於自己的獨特映像。 他們兩人在選秀節目《聲林之王》中形容兩人個性的差異,蕭敬騰像「獅子」,林宥嘉像 「樹」,這在某種程度上,其實也呈現他們對於封面拍攝的思維。但對於訪問時的思考模 式,他們倆則是與拍照時截然相反,這是一個觀察到的有趣層面—林宥嘉對於訪談,雖然 話語的語調是淡淡的,但言談的內容卻讓人感覺他帶有滿滿的熱力,而蕭敬騰則是字斟句 酌,感覺他要回答之前必須深思熟慮才能準確回應,兩人的思考「型態」似乎南轅北轍, 但卻異中有同,這樣的互補,挺有趣的。 https://imgur.com/5MOlKUb
獅子與樹 《聲林之王》的確是他們在2007年《超級星光大道》後的正式合作。兩人互笑稱對方是自 己「最熟悉的陌生人」,在認識10年之後,重新站上同一個舞台,其實相當有趣。上一次 他們倆「正式合體」,是蕭敬騰在去年巡迴演唱會上合唱林宥嘉與蕭敬騰合作的〈我有多 麼喜歡你〉,這已經是他們認識十年來的第一次合體,而這次在《聲林之王》其實更不一 樣,他們倆的身分是帶著參賽者一起前進的「導師」,對於兩位一開始都從選秀節目出身 的音樂人來說,別具意義。 的確,《超級星光大道》第一季結束後,兩人所走的道路的確完全不同。 https://imgur.com/UEMlvNn
林宥嘉一路走來,你可以說他是一直在「做自己」的人,但這個「自己」是不斷地鍛鍊、 琢磨,讓自己更為精進,呈現愈趨完善(「不是完美,人不可能完美」,雖然這句話並非 從林宥嘉口中說出,但總覺得這是他會講出來的話)、愈發成熟創作的音樂人,他的確比 任何人都還要努力地成就自己的音樂創作。 從《超級星光大道》開始,他就是與「魔幻」拉上關係的人,很多人應該都記得那首原來 屬於李泉,但後來卻成為林宥嘉經典的〈走鋼索的人〉,那種帶著強烈尖銳感卻又深刻迷 人的音樂,似乎也成為大家認知中林宥嘉的標誌。但之後的他,更一次一次地逼著自己逼 近極限,然後一次一次地突破,成為更不一樣的林宥嘉,而他的音樂在一次又一次地「進 化」的途中,不但益發成熟,也更有味道,而且,更多了份「舉重若輕」的存在。林宥嘉 說自己其實並沒有意識一定要「奔跑不停」,對於工作,他每年大概只會為自己安排一兩 件重要的事,「只要專心把這一兩件重要的事做好,我就很滿意了,對我來說,這就很花 時間了。」 而蕭敬騰的道路,似乎就比較「狂野」一點。說自己是「搖滾咖」,做的事情也相當搖滾 ,除了追求音樂的極致,他也做了不少在很多人眼中認為很「搖滾」的事—首先,剛成為 音樂人就跨足電影,從《殺手歐陽盆栽》到《魂囚西門》,我們看到了與一般偶像不一樣 的蕭敬騰;2018年的第29屆金曲獎則是另一經典(應該也可以說是給喜歡他的粉絲們的驚 喜吧!),除了蕭敬騰的唱功,各種精彩才藝根本傾囊而出,讓大家看到「原來主持也可 以這樣做」的驚喜感,讓人重新審視了,蕭敬騰原來真的「沒那麼簡單」。 的確,不斷自我突破的個人風格,確實也成為蕭敬騰的招牌形象,這或許是一種求好心切 ,但同時也代表著,蕭敬騰靈魂中,似乎有一些對於自己不安於室的期待,這種不斷地與 過去的自己告別,而同時再一次地向前邁步,好像也成為蕭敬騰本身的人格特質,「我覺 得我永遠是一個新人,一個不斷求新求變,而且要把自己做得更周到的人。」 不過他自己看待自己其實是一個「想要待在舒適圈」裡的人,對於自己不感興趣或者覺得 自己做不到、甚或有壓力的事情,會稍微地想要敬而遠之,但,為什麼還是接了這麼多不 同類型的挑戰?「我信任我的團隊,如果他們願意讓你去做這件事,他一定是覺得你一定 可以完成,也一定可以完成的很好,既然如此,我可以去嘗試看看。」或許就是這樣的累 積,才讓他可以走到現在,成為大家眼中相當不可思議的音樂人。 交融 其實要說,兩個人都算是「古意」,在各自的音樂世界中各顯神通,確實是頂真音樂人的 風格。十多年的改變,讓兩個音樂人的特質、以及對很多事情的想法截然不同,但那種不 同並非格格不入,而是更為瞭解自己的特色後的獨特彰顯。 問起兩人,十年後的合作對於對方的看法,其實似乎也反映了自己看世界的態度。蕭敬騰 說林有嘉是很特別的音樂人,從出道到現在的「形象」變化並不大,「可以說是一個非常 獨特而風格鮮明的音樂人,我覺得非常酷。」至於林宥嘉眼中的蕭敬騰,則是「一開始就 散發巨星氣息的音樂人」,「我覺得這不是一般人都可以散發這樣的氣息的。」 他形容蕭敬騰過去很「省話」,有些距離感,「現在感覺比較能親近,而且還很有王者風 範。」一個外放、一個內斂,兩個不同典型,但似乎可以互補,蕭敬騰在形象上會是帶著 大家衝山頭的人,而林宥嘉是大地,深深地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上扎根,這似乎也是兩人在 十多年後接下「承先啟後」的導師身分,用不同的角色來帶領音樂圈後進的原因。 https://imgur.com/xTEE7EG
雖然在不同的領域各自努力,也學習到不少東西,十年後接下帶領後進啟蒙的導師角色, 其實似乎有點殊途同歸,「其實除了帶領後進,我們也從年輕人身上學習了不少東西。」 這是兩人對於這件事的共同回應。 的確,新的元素與新的觀點,的確是滋養創作的最佳動力,「就好像是把每一一個時代的 經典元素保存下來,再加上新的審美、創意與思想,才能創造新的經典。」這是一種新的 刺激,也可以說是一種新的反省,他們說這或許是個契機(「好像緣份就這樣到了。」林 宥嘉用「緣份」來形容它),讓他們覺得可以稍微分享一些經驗,也可以把自己對音樂的 審美觀與態度帶給喜歡音樂的大眾,「分享就是一種快樂,」這也是兩人的共同觀點,「 很棒的一件事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84.234.12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m/M.1575980541.A.CAE.html
文章代碼(AID): #1Txutzok (J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