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2世紀的幸福〈場內篇〉final

看板Jacky作者 (雷米塊)時間12年前 (2012/01/11 18:25), 編輯推噓4(4010)
留言14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學友喘完氣,不急不徐向大家表示,今天晚上他還有很多金曲還沒唱到,而一首歌之所以 能夠成為金曲的條件,那就是大家光是聽到前奏,就能夠馬上接著一起大聲唱出這首歌。 下一秒,鋼琴馬上奏出了一段超級經典的前奏,令人猜不透那到底是粵語版還是國語版的 一首歌? 〈一路上有你〉 (收錄於1993年《吻別》國語專輯) 「你知道嗎,愛你並不容易,還需要很多勇氣;是天意吧,好多話說不出去,就是怕你負 擔不起」,全場觀眾整齊大合唱,〈一路上有你〉這首金曲實在太經典,有時候我覺得用 「經典」兩字來形容學友九零年代的音樂作品,真的不免流於膚淺,只因為他擁有「經典 」高度的歌曲數量實在太多,「經典」兩字使用多了反而讓每一首歌都顯得尋常,這是寫 心得時比較困擾的一點。 我真的非常佩服〈一路上有你〉的國語歌詞作者,能夠將一首原本歌詞意境淒涼無比的粵 語歌〈分手總要在雨天〉,改寫成充滿溫馨和暖意的國語歌。尤其在《吻別》這一張重新 出發試探國語市場的專輯中,〈一路上有你〉讓學友的歌聲蘊藏著溫暖人心的力量,也建 立了深情而正面的歌手形象,絕對是《吻別》能夠在唱片市場獲得大成功的重要曲目之一 。 如果說〈分手總要在雨天〉是描寫悲淒冰冷的離別心境,那麼〈一路上有你〉就是宣示執 著堅定的癡情愛意,兩種語言的情緒不同,兩者的溫度亦是如此極端。以前總覺得學友唱 〈分手總要在雨天〉的情感表達,比〈一路上有你〉更來得動人出色,後來才明白其實兩 首歌的意境相差甚遠,悲傷淒美的離別心聲,自然比執著癡情的苦戀更加撕心裂肺。 然而〈一路上有你〉這首歌的意義,對於台灣歌迷來說,已經超越了歌詞原先想要表達的 那種男女感情了。「一路上有你,苦一點也願意,就算是為了分離與我相遇」,在歌迷們 的內心之中,紛紛自動將「你」替換成「學友」;而對於正在台上唱這首歌的學友來說, 「一路上有你」的「你」,幾乎就是指所有歌迷朋友了。 許多人聆聽張學友情歌的記憶,已經佔了人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一張唱片、每一首曲 目、每一場演唱會,都記錄了屬於自我人生最美好的時刻,這一路上有張學友歌聲的陪伴 ,個人的生命體驗也因此而精彩、因此而不凡。而歌迷們亦陪伴著學友,一起渡過了漫長 的二十餘年歌唱生涯,中間過程有起有落,有些歌迷離開了、有些歌迷又新加入,更有許 多人們在一場演唱會或一首歌曲中,重新找到陪著張學友一起繼續走下去的理由,一路上 有了這些歌迷們的守護,學友在這些歲月裡,方能夠不斷持續唱歌給人們聽,唱給那些喜 歡聽自己唱歌的人們聽。 〈一路上有你〉,簡單直截的歌詞,背後卻埋藏著太多不簡單的情感,深深感動著台下每 一位,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歌迷。 「一路上有你,痛一點也願意,就算只能在夢裡擁抱你」,這個演唱會現場何嘗不像一場 夢境?只是這個擁抱實在太溫暖,讓人久久捨不得放開。 〈我等到花兒也謝了〉 (國語版收錄於1995年《真愛》國語新歌加精選輯) 在前兩天晚上的安可曲,學友都有演唱〈我等到花兒也謝了〉這首神作,我最喜歡前面清 唱的那幾句:「每個人都在問我到底還在等什麼,等到春夏秋冬都過了難道還不夠?其實 是因為我的心有一個缺口,等待拿走的人把它還給我」,尤其是「心有一個缺口」這句歌 詞中的「缺」字,學友真的把它唱出一種殘缺、破損的不完整感,輕巧地由實轉虛,那個 虛卻不是延伸圓融的虛,而是真實的截斷與陷落,從現實中狠狠將自己的心靈敲下一塊, 形成一彎有稜有角的缺口。學友現在的歌曲詮釋功力,已經不只是掌握唱國語歌的感情, 更把細膩刻劃的技術,融入到中文歌詞的字彙意涵呈現,卻又自然流露不見斧鑿痕跡,實 在讓人聽到出神! 就如同這首〈我等到花兒也謝了〉一樣,以往總覺得學友唱粵語版,肯定比國語版的效果 更加出色;不過以學友現在的聲線火候,演繹國語歌曲時的精彩層次,絕對讓歌曲增加更 多值得品嚐的內涵。 《真愛》這張精選輯,肯定是許多六、七年級生兒時的回憶,其中收錄的〈我等到花兒也 謝了〉國語版,對我來說亦是一顆埋藏許多兒時印象的時光膠囊。「我睡不著的時候,會 不會有人陪著我?我難過的時候,會不會有人安慰我?」,國語版和粵語版歌詞寫作差異 最大的,大概就是這一段,國語版是一串連續的內心獨白自問口吻,或許現在看來有些過 於淺白,不過對於當時未滿十歲還是兒童的我,卻造成了挺劇烈的衝擊,那就是我第一次 藉由流行歌曲體會到:孤獨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在我還沒開始學會存零用錢買張學友CD 之前,家人早已收藏的CD就是《吻別》和《真愛》,小時候聽到〈我等到花兒也謝了〉中 的那股孤寂哀傷感觸,便一直不斷徘徊在我的腦海,日後我的思想大部份比同年齡的小朋 友來得早熟,或許也是來自於學友的歌曲吧。(雖然現在人格變得十分幼稚,但那又是另 一個故事了) 從清唱的方式開始,也從近乎清唱的方式結束,〈我等到花兒也謝了〉的情緒起伏變化非 常豐富,可以聽見學友在主歌部份的呢喃細語口吻,以及副歌強烈呼告的不同聲音表情, 實在是非常享受的聆聽過程。 〈一千個傷心的理由〉(收錄於1995年《真愛》國語新歌加精選輯) 同樣是出自於《真愛》這張精選輯,〈一千個傷心的理由〉可以說是九零年代國語流行歌 曲裡面,堪稱經典中的經典,不僅僅是屬於張學友的招牌大紅K歌,即使將這首歌放諸於 整個華語流行樂壇,也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學友每天晚上都有演唱這首國語歌,不過,與其說是演唱〈一千個傷心的理由〉給觀眾們 聽,倒不如說是學友陪著大家一起合唱這首招牌金曲,因為這首歌在九零年代實在太流行 ,歌詞和旋律都十分朗朗上口,只要曾經在那個年代生活過的人們,幾乎都能夠開口跟著 唱上幾句〈一千個傷心的理由〉。集體共同記憶引燃的情感,攀延著學友的動人歌聲一一 擴散,感染了觀眾席每個角落,這是小巨蛋每一晚安可曲大合唱非常溫馨的時刻。 「愛過的人我已不再擁有,許多故事有傷心的理由」、「一千個傷心的理由,一千個傷心 的理由,最後我的愛情在故事裡慢慢陳舊」,相較於一再地強調「傷心」的情傷痛楚,我 反而覺得〈一千個傷心的理由〉歌詞描繪的重點其實是「故事」。一千個傷心的理由,其 實就是一千個故事,每個人在生命中的各種經歷,都在無形之間寫成了一篇篇故事;有些 故事隨著歲月沉澱漸漸陳舊,有些故事等待被狠狠遺忘;有些故事隱藏於自己的內心深處 ,有些故事只活在別人的記憶之中。回頭一望,才發現往日那些傷心難過的情緒,到頭來 都已經不再重要,只是故事最後到底去了哪裡?是被哪些熟悉朋友遺落?又被哪位陌生人 留住? 舞台上的學友用真摯歌聲,唱出了每個人都想回味或逃避的故事,再多的傷心都成為過去 ,只有溫暖的聲線帶來熟悉的香醇,在苦澀的陳年記憶之中嚐出一絲絲甜美。 〈忘記你我做不到〉 (收錄於1996年《忘記你我做不到》國語專輯) 第三天的晚上,學友在唱完〈一路上有你〉之後,舞台亮起了一種前兩天從來都沒見過的 燈光組合,那是全黑背景浮出藍綠二色雷射光相互交錯,音樂也響起前兩天晚上從來都沒 聽過的前奏,等到我聽出前面一小段前奏的旋律時,忍不住在心中發出一陣驚呼! 「有愛就有恨,或多或少,有幸福就有煩惱,除非你都不要」學友一開口,全場觀眾不禁 發出恍然大悟的驚嘆聲,隨後回應一陣熱情振奮的歡呼。〈忘記你我做不到〉這首氣勢龐 大的國語歌,學友終於在第三天晚上加碼演唱了!我永遠無法磨滅關於這首歌的記憶,對 於我自己來說,〈忘記你我做不到〉這首歌有太巨大的意義,那是我從小到大購買的第一 張專輯中的第一首歌,在我就讀國小三年級的時候。(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小學生會買張 學友的專輯似乎很奇怪吧?在我那個年代其實一點也不奇怪) 當我第一次拆開專輯封套把 CD放進音響中,由喇叭傳來的那段〈忘記你我做不到〉前奏美妙樂聲,我這一輩子都無法 忘懷。那是一切種種的最初,我追隨張學友長達十五年的音樂之旅,一切全都從這裡開始 。 也許是因為真的太久沒有唱這首歌的關係,學友這晚唱起〈忘記你我做不到〉竟然有一種 略顯生疏的感覺,哈哈,感覺像是在唱一首剛發表沒多久的國語新歌一樣,技術比起前幾 首安可曲就沒有那麼熟練了,不過這無傷大雅,最重要的是學友重新唱起這首歌,又再度 喚醒了好多沉睡的記憶。九零年代中後期,絕對是學友國語歌曲銷售成績與流行傳唱的巔 峰,這時專輯曲風的商業化也來到了一個高點,儘管在今天看來,當時作品的音樂性和質 感內涵可能太流於市場取向,但不可否認的是,學友唱腔影響台灣聽眾最深最廣的時期, 正是這個階段的歌曲最為流行的九零年代中後期。無論如何,這些歌都是屬於那個時代的 印記,對我而言那也是最好的時代,能夠單純拿著歌詞本聽著CD音響,獨自度過星期天下 午的美妙時代。(不禁想起,已經有多久沒有用CD音響聽學友的歌了?自從電腦檔案播放 程式越來越方便之後。) 聽著學友唱出〈忘記你我做不到〉一字一句,眼角的淚水一不經意又流到臉頰之上,這首 歌對我的意義太重要,想起那些一去不返的童年情境,眼淚竟然就這樣不爭氣地熱熱滑過 ,我以為我最多只是心中感動而已,沒想到在演唱會的現場,多年以來累積修築且自豪的 防衛機制,卻完全被學友的歌聲給層層融化,沒有任何一絲抵抗的能力。 「忘記你我做不到,不去天涯海角,在我身邊就好」,忽然間覺得,這些好像是我對自己 不爭氣的眼淚,想要訴說的話。 〈想和你去吹吹風〉 (收錄於1997年《想和你去吹吹風》國語專輯) 在第三場和第四場的晚上,學友都加碼唱了〈想和你去吹吹風〉,這實在令人感到相當窩 心,這首也是在台灣傳唱度非常高的國語歌,而且歌詞背後的涵意有許多值得讓人玩味的 空間。 大約在我高中的時候,曾經有一度覺得〈想和你去吹吹風〉的歌詞實在很空洞,不但欠缺 文字修辭的運用深度,更有一種無病呻吟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粗淺情感,藉著口語到不行的 淺白文字,去編織一幅只能停留在想像層次,卻永遠都不可能實現的畫面。我想,大概是 當時的自己喜好追求華麗和奇險的文字寫作吧,對於〈想和你去吹吹風〉這種平淡無奇的 歌詞,便懷有一種無法被餵食飽足的缺憾心理,才會對這首歌的歌詞存著不欣賞的態度。 (當然,學友的歌曲演繹是無話可說) 「感情浮浮沉沉,世事顛顛倒倒,一顆心硬硬冷冷,感動越來越少」,在過了許多年之後 ,我才徹底理解了〈想和你去吹吹風〉歌詞平凡中見偉大的一面,那是在我忽然覺得自己 從大學畢業後的處境,就跟歌詞「一顆心硬硬冷冷,感動越來越少」的文字描寫呈現一模 一樣狀態的時候,我才明白,原來這首歌想要傳達的情緒,背後竟然是一顆如此孤獨卻又 渴望單純的心靈,冀望著人生能夠重拾往日的平凡和寧靜。一顆心為什麼變得又硬又冷? 心靈為何不再輕易被外界感動?遭受生活習慣麻痺的種種,有時竟然讓人遺忘了疼痛,恨 不得即刻回到高中校園最偏僻的那棟高樓,爬上陽台陪著知己好友一起吹吹冷風。 〈想和你去吹吹風〉的歌詞不是淺白無知,而是人生在經過許多洗鍊之後,試圖重新尋求 的一種簡單和平靜,無論它們是否真正回到我們身邊,這種充滿嚮往的想像心情,都可以 將我們從庸庸碌碌的生活之中抽離出來,逃避也罷作夢也罷,只要能夠感受到心中那一陣 輕盈吹拂面孔的風,所有煩惱困惑都會被風帶離,只留下淡淡的感動,圍繞滲透在一呼一 吸之間。 感謝學友唱這首歌,讓我知道自己的心並非完全又硬又冷,我會想起一個人旅行時一邊聽 著你的歌一邊吹海風的片段。即使這個城市的大樓密度過高,風常常吹不到那一端,你的 歌聲就是另一陣風,帶領我找到人生最深刻的平凡。 「想和你再去吹吹風,雖然已是不同時空,還是可以迎著風,隨意說說心裡的夢…的夢… …吹吹風 oh」,歌曲最後一句的尾音,學友總是將它唱得意猶未盡,彷彿這一陣風永遠 不會停歇,只是從這一頭吹往另一頭的遠端,無邊無際。 〈二分之一的幸福〉 (收錄於1999年《走過1999》國語專輯) 最後一天的夜晚,舞台上的學友說,在這次巡迴演唱會上,有一首歌他一直想唱,但一直 沒有機會,這首歌的歌名剛好跟這次演唱會的主題有關,那就是〈二分之一的幸福〉。聽 到學友這麼說,一時之間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沒想到學友竟然還記得他曾經唱過 這首好歌,哈哈,而且今晚是他第一回在這次演唱會上唱〈二分之一的幸福〉,同時也將 這首歌獻給台灣的觀眾們。 應該也是太久沒唱這首歌的緣故,前奏剛下完時,學友竟然還回頭跟音樂總監杜自持老師 多確認了幾個音,才找到進歌正確的key,那回頭動作實在非常可愛,也讓人們對於他的 謹慎專業態度,感到十分敬佩。畢竟這首歌今天第一次唱,如果key不對的話,整個樂隊 的演出配合都會產生許多麻煩,為了要讓這首歌呈現最佳效果,學友才會如此認真確認對 key這件事。學友回頭找key導致停頓時,當下還有一些記者和觀眾以為他忘詞,這實在是 挺有趣,但我知道學友忘記歌詞時的反應並不是那樣,哈哈。 說到忘詞這件事,才驚覺學友這一回在台北連續四場的演出,忘記歌詞的次數竟然並不多 !這實在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畢竟他年紀也不輕了,忘詞這種事應該也是可以體諒,不 過這次演唱會他幾乎沒有太誇張的忘詞情形發生。憑著我連看四場的印象來數一數,大概 只有第二天唱〈一千個傷心的理由〉時,副歌有一整句歌詞「最後我的愛情在故事裡慢慢 陳舊」,他當時閉著眼睛完全空白晃過沒唱半個字,似乎是當下腦袋有些打結或是恍神吧 ,哈哈;再來就是第三天唱〈頭髮亂了〉的時候,唱唱跳跳太激烈不小心落了兩句沒唱到 ,不過後來有補救回來就是了;最後就是第四天安可曲第一首唱〈李香蘭〉,把第一遍主 歌那段「夜雨凍,雨點透射到照片中,回頭似是夢,無法彈動,迷住凝望妳褪色照片中」 ,不小心把它混淆唱成第二遍主歌的歌詞「夜放縱,告知我難尋妳芳蹤,回頭也是夢,仍 似被動,逃避凝望妳卻深印腦中」,但這也不算是忘詞啦,只能說是唱錯段落,如果不是 死忠歌迷的話,一時之間應該也不容易發現。 有發生忘詞狀況的,也都是在安可曲的部分,前面音樂劇和「Private Corner」橋段幾乎 都是一字不漏,證明他這次演唱會的準備動作非常嚴謹,並沒有因為自己年紀大了,所以 容許一些忘記歌詞的出包狀況發生。這一次連續四場開唱,沒有發生半次因為忘詞所以把 歌曲重頭唱過一遍的動作,這實在讓我感到有一點點失望呀,哈哈(看了這麼多場,總是 希望發生一些不一樣的小插曲呀!) 回到〈二分之一的幸福〉這首歌,學友在前面主歌展現的中低音實在讓我非常震撼,原來 以他現在的成熟聲線和細膩唱腔,回頭再去唱以前的經典舊歌時,會讓人擁有這麼不一樣 的衝擊感受!九零年代的學友在唱國語歌時,因為語言差異和咬字使用的關係,多多少少 難免會有雕琢之感,尤其是在旋律起伏不大的段落,他必須去經營一些讓唱腔豐富的變化 ,才能讓歌曲的可聽性增加。然而這一次聽學友再唱〈二分之一的幸福〉,整首歌的詮釋 簡直是渾然天成,中低音的部份他沒有做太多裝飾,就這樣赤裸裸用自己的直覺情感一氣 呵成,聲音肌理層次豐富,共鳴廣闊雄渾飽滿,如同一罈醇厚且後勁十足的陳年老酒;副 歌高音的部份因為唱到了第四天,音色有些小小沙啞分叉,他卻運用天生的爆發力和共鳴 技巧,把歌曲的情緒完全推上高潮,感染度和穿透力都擴散來到最強烈的境界,讓人聽了 忍不住飆出眼淚。 也許也是因為今晚第一次唱這首歌,學友演唱時的專注投入感,似乎比唱其他歌曲時還要 來得陶醉忘我,這也是台下觀眾們格外享受的幸福。當學友對於一首歌較不熟悉時,他好 像會用一種新的方式去唱它,也因為這種唱法並不是學友習慣的唱法,所以在演唱的過程 之中,常常會出現令人驚艷的全新火花,能夠聽到這種火花的觀眾實在是太幸福了!難道 這就是所謂的〈二分之一的幸福〉嗎?歌手年紀是二分之一個世紀、對於歌曲的熟悉度也 是二分之一,兩者碰撞在一起時效果卻是百分之兩百,跨越了兩個新舊世紀。(〈二分之 一的幸福〉發行於1999年;「1/2世紀演唱會」則在2011年演唱這首歌) 最後我只想說,《走過1999》這張專輯,真的是太有愛了! 〈祇想一生跟你走〉 (收錄於1993年《我與你》粵語專輯) 每天晚上聽到〈祇想一生跟你走〉的時候,心中都會隱隱泛起一陣失落,只因為每當我聽 見這首歌的前奏時,就代表著這場演唱會已經漸漸來到了尾聲。和〈一路上有你〉的情感 轉移類似,〈祇想一生跟你走〉就像是歌迷們和學友之間彼此交流相互呼告的真實心聲: 「只想一生跟你走!」 「但求你未淡忘往日舊情我願默然帶著淚流很想一生跟你走;就算天邊海角多少改變一生 只有風中追究不想孤單的逗留」,這首歌的副歌結構非常特別,一整串連綿的歌詞字數一 氣呵成一整句的情境,就像是許許多多腳印一樣,走過天邊海角、走過往日舊情,最後決 定只想一生跟著你走,不想一個人孤單逗留。學友在演唱每一段歌詞的時候,以四個字數 為一個單位,往往會將第一個字的力道唱得重一些,然後接下來三個字輕快一點,再分別 將四個字的各單位串連起來(例如:「你‧未淡忘」「往‧日舊情」),變成一大段完整的 歌詞,如此一來演唱節奏和力度都能分明流暢,也不會因為歌詞太長而顯得拖泥帶水。還 記得小時候不懂事,曾到KTV興致高昂點了一首〈祇想一生跟你走〉,耍狠想要跟學友一 樣一口氣把它唱完,結果最後自己唱到快要斷氣,這真是不太明智的行為。 說到這首歌的歌名,多年來我總是一直思考,到底是「祇想一生跟你走」還是「只想一生 跟你走」?原版專輯上面是印「祇」字,不過一般較為人們廣用的說法大都是「只」字。 照理說,這兩個字的語意用法應該是可以互通的,不過我後來發現,打字的時候打「祇想 一生跟你走」肯定會比「只想一生跟你走」更加有趣,因為「祇」字有另外一個讀音,念 「ㄑㄧˊ」,也就是神祇的意思。如此一來,「祇想一生跟你走」背後的意涵,那就是「 神(歌神)想一生跟你走」了!這算是一個挺龜毛的發現,不知道以前有沒有人也這樣想過 ?哈哈。 順便一提,這次〈祇想一生跟你走〉的編曲方式,竟然是跟「學友光年」一模一樣的版本 ,這版本的特色就是在每一句歌詞之間,多添加了管樂器吹奏聲。不知道是不是學友個人 覺得,這首歌在「學友光年」的編曲效果呈現還不錯,所以才會打算在這次演唱會上繼續 沿用?我自己是覺得,管樂器吹奏的編曲在「學友光年」裡用得有些泛濫,出現頻率偏高 ,導致整體聽覺感受有些吵鬧,所以不是太有好感。(有興趣可以去找「學友光年台北站 Encore場」CD中的〈一路上有你〉來聽,最後一遍副歌處的管樂器吹奏實在有點吵,也破 壞歌曲氣氛。開場前幾首快歌這樣吹還算華麗大氣,溫馨慢歌還這樣喧囂大吹,實在跟歌 曲情境很不搭。)當然,也有可能這種管樂吹奏編曲,是「學友光年」特別想要樹立的風 格吧,能夠在「1/2世紀演唱會」上重溫當年的曲風,也算是擁有熟悉的溫暖心情了。 每晚學友唱到最後一遍副歌「不想孤單的逗留」這句,總會在唱出「的逗留」三個字時, 站在舞台中央將身子向下重重蹲低,順勢強調「的逗留」三個字的語氣(唱「的」字時還 特別把音唱高),就像宣示與歌迷永遠同在的決心一樣,這誠意真摯的一幕,每個晚上都 讓我覺得好感動,覺得這輩子能夠成為學友的歌迷實在很驕傲。 〈祝福〉 (爵士版收錄在2010《Private Corner 迷你音樂會》演唱會專輯) 終於來到了最後一首歌,每個晚上直到這一刻,才是整場演唱會最貼近現實的時分,在這 之前的一切都像是夢境一樣,讓人捨不得輕易告別。夢即將醒了,準備迎接無法逃避的結 束,雖然心中明明知道以後仍然會有再度開始的機會,然而多麼希望在當下這個夜晚,就 能夠將時間完全凍結不再前進,將所有美好全數都留在這一刻。 舞台上的工作人員幫學友戴上了水晶帽,又拿了一瓶水讓學友潤潤喉,即使剩下最後一首 曲目,學友依然讓自己的聲音保持在最佳狀態,將最後的一首歌完美呈現。每天晚上看到 工作人員幫學友戴上帽子這個動作,我的內心總是會泛起一股不甘心的哀怨感受,因為這 代表著接下來真的是最後一首歌了,再也沒有任何空間能讓演唱會延長了。多麼希望黑衣 工作人員永遠都不要出現在台上! 「朋友,我永遠祝福你,朋友,我永遠祝福你……」整場的燈光暗了,只剩下學友身畔周 圍那一圈還獨自亮著,當他唱起〈祝福〉開頭熟悉的那幾句歌詞,整場演唱會才終於真正 來到了離別的時分。不過這一回的〈祝福〉與以往有些不太一樣,原來學友採用了「 Private Corner 迷你音樂會」裡收錄的慵懶爵士版本,來劃下整個演唱會尾聲的完美句 點。與人們印象中充滿傷感的〈祝福〉完全相反,這個版本的氣氛非常歡樂融洽,既優雅 又不失親切感,做為呼應「1/2世紀演唱會」主題的最後一曲,實在再適合不過! 近幾年來的大型巡迴演唱會,學友都會在先前舉辦的小型音樂會中,玩些嘗試的元素,然 後再將其中的某些歌曲,編進大型演唱會的表演環節裡,自成一個有主題的單元篇章。像 是在「學友光年」裡,他就把「活出生命演唱會」裡唱過的其他歌手經典作品,在演唱會 上重新呈現一遍,當作是演唱會其中一個主題;而這一次的「1/2世紀演唱會」,學友就 將「Private Corner 迷你音樂會」中唱過的經典爵士曲目,包括重新編曲過的舊歌,再 度編進演唱會的歌單中,如〈情人的眼淚〉、〈祝福〉(香港站還有唱了爵士版的〈離開 以後〉)。對於死忠歌迷來說,雖然將小型音樂會的概念,於大型演唱會再度重現,驚喜 感往往就沒有來得那麼巨大了(畢竟大部分的歌,都有收錄在之前發行的演唱會實況錄音 中);不過換個角度來欣賞,能夠親耳在現場聽見並且品味,學友是如何演繹這些充滿新 鮮感的歌曲,這種樂趣和感動絕對更勝於聽演唱會CD呀! 進入〈祝福〉的主歌,舞台兩側開始有舞群緩緩走出,舞群們身著拉斯維加斯風格的舞衣 ,華麗而閃耀奪目,與一身亮晶晶的學友相互輝映。最讓我訝異的是,原來連〈祝福〉這 首歌都可以邊唱邊跳舞!只能說實在是服了張學友,能夠把〈吻別〉唱成搖滾版,又可以 將〈祝福〉改編成爵士舞曲,經典的曲目不只是停留在那個年代的人們心中,更改變了形 式風格讓它們的傳奇不斷延續下去,成為象徵每一個世代交替的里程碑。 唱到副歌「傷離別,離別雖然在眼前;說再見,再見不會太遙遠」這幾句時,學友會十分 俏皮可愛地,用腳跟擺動的力量,和舞群們一起在舞台上橫向移動,從右到左再從左到右 ,動作非常優雅大氣。我覺得最恐怖的就是,當學友在進行這些舞蹈動作的時候,他還在 一邊維持著唱歌的演出,而且音色不但穩定,還能夠呈現豐富多樣的聲音表情,這種演出 狀態已經讓人很難分辨,究竟學友是經過多麼嚴格的自我要求與歌舞訓練,還是自身天份 原本就如此了得?更何況爵士的舞步和唱法,與一般流行勁歌熱舞也不一樣,爵士即興的 元素很多,無論是唱腔還是律動,表演時只要差了那麼一絲絲抽象的「感覺」,呈現的歌 舞多少會顯得呆板、有形無神。學友到底是怎麼平衡拿捏這一切的?只能說真的是「歌神 」了,因為他就是有辦法表演出歌舞的神髓,所以舉手投足開口,處處都能充滿著靈魂和 生命力吧。 唱完〈祝福〉第二遍副歌之後,背景音樂傳來一段如同一記回馬槍的人聲「One!Two! Three!Four!」,然後學友竟然開始跳起帥氣俐落的踢踏舞,彷彿是與開場的演出首尾 呼應一樣,讓整場演唱會從踢踏舞開始,亦從踢踏舞結束。這種令人情緒沸騰的節奏,貫 串了這個夜晚所有表演概念,搭配華麗而夢幻的卡通風格舞台,不斷敲擊出屬於「1/2世 紀」的暢快聲響。 踢踏舞結束,終於來到〈祝福〉最後一段副歌,學友將它唱得格外華麗精彩,「傷離別」 、「說再見」,六個字分別唱成高潮迭起的拉長音,並且藏有非常豐富的語氣轉折,無論 在技術上還是感情上,都讓人聽了非常過癮帶勁!「不要問,不要說,一切盡在不言中」 ,此時來到歌曲最後的結尾,燈光和音樂都漸漸轉為悄然,而學友回到近乎清唱的模式, 緩緩向大家唱出今晚最末的道別,這時的聲線和語氣又變得溫柔細膩,滿懷著真摯誠意。 接下來,我最喜歡學友唱「當我唱起這首歌」時刻意唱高音的「唱起」二字,像是冷不防 突然間竄起的狂意,然而隨後又在「這首歌」三個字變回含蓄內斂的口吻,短短七個字之 間盡顯張學友自信堅定卻又謙虛斯文的人格特質,真的非常動人! 最後一句「陪你渡過每個春夏秋冬」,絕對是這次演唱會的經典場面,「春夏秋冬」四個 字由低音到高音,一路轉折唱到最高潮,尾音不斷擴張不斷延伸,隨著舞台前的火光特效 綻放持續了十幾秒,最後與整個舞台融為一體,學友做出一個結束的停格姿勢,再對著台 下觀眾彎腰深深大鞠躬。唱完〈祝福〉時的觀眾喝采聲,可能並不是整場演唱會最大的歡 呼聲,只因為觀眾們心中仍然存有一種意猶未盡的失落吧,當這股失落感慨襲上心頭時, 歡呼鼓掌的聲音難免無法百分之百付出了。不過沒有關係,台灣觀眾的表現這四天實在已 經夠棒了,相信學友絕對也會非常肯定與讚賞台灣觀眾的熱烈反應! 或許是因為〈祝福〉改成歡樂爵士版的關係,當這最後一首歌結束時,我並沒有太難過的 感覺,也許也是因為連續看了四天,藉由觀察學友的演出表現和態度,讓我可以肯定他以 後保證絕對會繼續唱下去吧!以前聽演唱會,總是抱持著這可能是學友最後一次開唱的心 態去參與,每次當最後一首歌響起時,就覺得以後或許聽不到了,所以內心會隱隱感到難 過。然而經過這四天欣賞下來,我才驚覺學友根本就是完全享受在自我表演的過程中,這 對他來說絕對是一個無法戒掉的癮,所以其實一點也用不著擔心他以後不開演唱會這件事 。(除非哪一年他真的老到唱不動跳不動了,到時再說,哈哈。) 把原本感傷情境的〈祝福〉,改成氣氛歡樂的爵士版,撇開音樂性的考量,純粹由感性層 面來看待,那就是學友已經可以用很輕鬆寫意的角度,來面對離別這件事,也許是因為人 生已經走過二分之一世紀,看透了離別的本質其實不見得是哀傷難過,或許存在著別種可 能。就像是〈月巴女且〉的演出風格,紀念一位離開人間的朋友,也可以用如此歡樂活潑 的形式去緬懷;離別不見得只有「傷心」一種答案,人與人之間的聚散本是無常,然而也 因為無常,所以人生值得擁有更多不一樣的答案吧。 學友在謝幕完成後,緩緩從舞台上消失,留下一群舞者不斷重複著跳躍舞步,直到最後一 名舞者慢慢跳回後台,整場演唱會就正式宣告結束了。在最後一首歌曲〈祝福〉表演結束 之後,舞台上方的大螢幕便開始播放著如同電影片尾的製作名單,配上〈祝福〉的無人聲 純背景音樂,一切顯得如此愜意輕快,讓人感覺像是剛剛看完一場精彩電影一樣,然而那 股遭受強烈衝擊和複雜心情交織的多重感觸,卻是電影心得無法比擬的深邃和雋永。 走出小巨蛋的動作,就好像剛從一場美夢中甦醒,北台灣夏天的夜晚稍嫌溼熱,通往捷運 站的那條路感覺越來越遙遠,背後的小巨蛋輪廓也似乎越來越不真實…… ---------------------------------------------------------------------------- 後記: 2011年9月底,在寫完總共兩萬餘字的〈場外篇〉之後,仍然覺得不足,一方面對於表演 本身的描繪不夠詳盡,另一方面限於四天場次分開書寫的結構,在曲目的心得分享上,顯 得有些鬆散瑣碎,總而言之,就是缺乏一種從頭到尾貫串,將整場表演忠實記錄的完整呈 現。 於是我在10月初開始寫另外一篇〈場內篇〉,然而直到真正動筆去從事之後,才發現過程 中充滿著更多困難。只憑著文字和自己的腦海印象,就想要將每一首曲目完整重現,內容 還要包括歌聲、舞蹈、舞台效果和觀眾氣氛,這實在是一個不太理智的行為,但我還是去 嘗試了,僅僅依靠著自己多年來對於學友的喜愛和敬佩。當我才寫完開場音樂劇十首歌時 ,就覺得有點寫不下去了,因為我發現值得書寫的東西實在太多,而自己能運用的文字卻 相當有限;一方面也是因為自己太貪心,想要將記憶中每個畫面全都寫進心得裡,導致寫 完音樂劇的部份後,竟然已經開始有辭窮的感覺。 接下來一整個11月,我完全沒有再動筆,腦中產生一種不知道該怎麼寫下去的感覺,這種 無力感重重包圍著我。一直到12月初在某個機緣之下,我把「學友光年」的DVD拿出來重 溫後,才又興起了將〈場內篇〉繼續補寫完的念頭,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我突然間覺 得,如果想要重溫完整的曲目畫面忠實呈現,那麼日後去觀賞唱片公司發行的演唱會DVD 就好了,何必硬要用文字描繪每首歌的細節呢?既然是心得的話,只要寫出每首歌感動自 己的橋段就好啦!想通了這一點之後,我將〈場內篇〉的進度趕在2011年的最後一刻,寫 到了演唱會第一部份結束;然後再於2012年的一個星期之內,將安可曲的部份全數寫完。 整個〈場內篇〉寫完總共是四萬餘字,加上〈場外篇〉的兩萬字,這六萬多字就是我的「 張學友1/2演唱會」台北站全部心得。 演唱會第一部份,在舞台創意和歌曲演唱效果上,有比較豐富的描寫;而在安可曲的部份 ,就比較偏重在經典歌曲背後的故事,以及對於自己的時代意義了。其中有些非常主觀的 評論,或許跟很多人的想法不太一樣;其實在一開始的時候,我是希望自己能夠用理性的 立場,去客觀賞析每一首曲目,不過當我發現自己已經不知不覺寫破萬字時,我才明白原 來瘋狂書寫心得文這件事,本質上一開始就不怎麼理性就是了,哈哈。 在寫作的過程中,面臨到許多取捨的問題,哪些畫面該多寫一些、哪些片段可以省略、哪 些情緒感受太氾濫,要盡量避免重複出現。這時我才領悟了,原來當學友在籌備一系列巡 迴演唱會時,每天都要面對這些問題,如何拿捏表演內容的比例和份量,還要兼顧節目程 序的流暢,實在是一件難度太高的事。我剛開始下筆的時候,總是難免想要去刻劃雕琢一 些舞台細節,讓自己保持在一種理性觀點的狀態,不輕易讓情緒牽著鼻子走;然而當能夠 形容的字彙已經用完,對於舞台效果的修辭亦漸漸枯竭之時,最後還是要讓聽歌的情感來 引導一切。所以可以發現,〈場內篇〉寫到了後半段,幾乎都是用聊天的語氣口吻在敘事 ,與前半段偏重視覺描繪的手法大不相同,這應該算是我寫作上的一個疏失,但也因為這 種不連貫的筆法,讓心得文變得稍微有趣一些,能夠帶著一絲絲伴隨記憶增添的情感,而 不只是如同攝影機鏡頭般冷冷的輪廓記錄。 由於這六萬餘字,全數都是來自於自己的記憶印象,中間經過了五個月的時間沉澱,內容 難免會有一些情節混淆或順序錯誤的地方,還請麻煩同樣看過演唱會的朋友們,可以提出 指正和修改建議,非常感謝! 當我PO出這篇心得文時,距離2012年2月「張學友1/2世紀演唱會」高雄場舉辦的時間,剛 好只剩下一個月,只能說我真的很會拖,居然可以將去年8月的心得文拖到現在才發表, 真是非常抱歉。這段日子其實也算是相當充實了,將近五個月的時間,都能夠沉浸在台北 小巨蛋四場的餘音繞樑情境中,時間也不算白白浪費就是了。 有時候也說不上來,原本應該只是簡單分享感想的心得文,為什麼自己要這麼龜毛當個認 真魔人,用幾萬字去書寫整個過程?也許這就是屬於我支持學友的一種方式吧,不知不覺 我也活過了四分之一世紀,心情亦離開了追逐偶像的那種階段,來到了一個陌生的新階段 ,我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對於學友的推崇和喜愛,選擇用文字記錄過程並且抒發自己的 感觸,也許這就是屬於我的出口吧。 希望同樣深愛學友的朋友們,可以一起分享我文字中的喜悅;也盼望藉由這六萬字的閱讀 過程,能夠讓你成功重溫演唱會中每一個感動的片刻。 (排版排到眼睛快脫窗.......從Word將上萬個文字轉貼過來,真的不容易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9.12.174

01/11 18:57, , 1F
很用心的文^^
01/11 18:57, 1F

01/11 20:12, , 2F
給adamsmile大拍拍手!! 真的是很用心的好文阿^^
01/11 20:12, 2F

01/11 20:39, , 3F
真的是好文~六萬多的文字把我拉回那四場的點滴感動QQ
01/11 20:39, 3F

01/11 20:40, , 4F
瞬間讓今天所有不愉快都在回味起學友的歌聲中撫平…
01/11 20:40, 4F

01/11 21:29, , 5F
很喜歡原Po所寫的學友經典歌曲~~~其實在學友光年的一路上
01/11 21:29, 5F

01/11 21:30, , 6F
有你,我反而很喜歡最後Saxophone的吹奏 因為會帶出一股
01/11 21:30, 6F

01/11 21:31, , 7F
淡淡的愁悵感~~~特別是學友的完美中低音簡直把這首歌詮釋
01/11 21:31, 7F

01/11 21:32, , 8F
到極致~~~ 忘記你我做不到我也很喜歡光年版的 其實我覺
01/11 21:32, 8F

01/11 21:34, , 9F
得 學友光年是經典呈現版 1/2世紀是低調奢華版 在1/2可
01/11 21:34, 9F

01/11 21:35, , 10F
以更細細品味學友在各個歌曲中細膩呈現的感情~~~
01/11 21:35, 10F

01/11 21:42, , 11F
我想有可能是收音的方式,讓Saxophone的音色較尖銳吧~
01/11 21:42, 11F

01/11 21:42, , 12F
我會再回去仔細重新品味一下,感謝N大的補充!XD
01/11 21:42, 12F

01/16 13:13, , 13F
寫的也太好了吧~我開始期待高雄演唱會啦~
01/16 13:13, 13F

01/23 03:38, , 14F
感謝分享!
01/23 03:38, 14F
文章代碼(AID): #1F3MELqP (Ja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