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鷹蹤顯影--氣象雷達賞老鷹(下)

看板Interdiscip作者時間13年前 (2010/11/06 12:5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鳥計畫用的概念是這樣的:首先,研究團隊有氣象雷達資料,其中包含了水氣、海浪、雜 訊。在地面上,雷達雜訊可能來自鳥群或是地形地物,但在海面上,沒有地形地物的干擾 ,因此研究人員覺得可以大略判斷雜訊就是鳥類。 另外,鳥計畫還用了全天空和魚眼相機,記錄雲分布的情形。若將天空照片中「沒有雲」 的地方,比對同時段雷達圖中的同個位置,發現雷達圖中出現訊號,因為相片告訴你當時 沒有雲,就可以推斷雷達回波訊號就是鳥群。大量累積無雲狀態時雷達圖的雜訊,就可以 找到鳥群模式,把這模式拿來訓練電腦,將來電腦就可以自動辨識鳥的位置。 這計畫還有幾個衍生目標像是利用回波強度計算鳥的數量。配合地面調查,可以估算多強 的回波值代表多少鳥。數鳥任務鳥的數量調查一直很令人頭大。當今科技可以複製生物、 排列原子,但卻算不出鳥有多少隻。過去地面調查,礙於人力有限,因此有漏算的可能, 外加大群過境時,整個天空成千上百隻鳥,根本就眼花來不及算。 鳥計畫想找出雷達回波強度和鳥數量的關係,但雷達的解析度還不足以辨識種類,既然不 知道種類又怎麼能夠算數量呢?人工、雷達兩個方法都有限制,很難推算對應的數值。賴 信志教授說,這個方法誤差還太大,不過一個研究的成功與否,要連同設備本身限制一併 考量,不是要求研究能達到完美,而是要看能否把擁有的資源發揮到最好。 這兩年馬來西亞大學的研究生也來墾丁賞鷹,透過拍照協助數鳥,用電腦影像分析其中的 黑點以計算數量。但是,畢竟鳥群不像高速公路車流只會順著一個方向飛,牠們可能會閃 過攝影機、或是不斷搶鏡頭,而造成計數上的誤差。 此外,擁有大量遙測資源的中央大學,也發現衛星影像可能派得上用場。雖然衛星一天只 經過台灣一次,但可以藉著照片上不同地區的反射率判斷哪兒是田、哪裡是河。研究團隊 發現赤腹鷹和灰面鵟鷹過夜的地方,由於排泄物遍布的關係,棲息地的反射率在衛星影像 上略有差異。研究團隊很開心,希望能藉由反射率追蹤棲息地並推算數量。 但要準確測量排泄物的反射率,需要有一張A4紙大小的排泄物。剛好特有生物保育中心撿 到一隻受傷的灰面鵟鷹,但這隻鳥吃少拉少,好不容易集滿一張A4大小的排泄物,馬上冷 凍宅配到中央大學太空科學所研究。然而,想「比對」特定物種的排泄物反射率,就代表 要鳥類排泄物反射率的資料庫。要這些太空科學學者「不務正業」地蒐集鳥糞建立資料庫 ,似乎也太辛苦。 不少媒體對「預測」、「預報」、「監測」搞不清楚,認為鳥計畫是猛禽「預報」系統, 可以在猛禽來台前即時通知賞鳥人,免得槓龜。「這不是預報系統,」墾丁國家公園管理 處技士,也是計畫發起人之一的蔡乙榮告訴我,「目前它只能每小時告知鳥群現在位置、 移動速度。」但若能更長期監測,搭配專業預報人才,是有機會成為猛禽預報系統的。 不論是氣象或是地震,想做到「預報」,就要有大量的監測基礎。鳥計畫這兩年都還在進 行監測工作,想達到預報目的,準確告訴賞鳥人何時、什麼鳥種、多少數量、從哪個方向 、會抵達何處,這計畫還必須克服不少限制。最大的限制,就是雷達無法辨識鳥種。在台 灣,灰面鵟鷹和赤腹鷹的行為和過境時間不同,所以得以藉此區分,但這不是雷達的功勞 ,而是奠基於鳥類本身的行為和長期的地面調查。 無法辨識種類,除了影響數量計算,也連帶影響這方法的使用範圍。研究人員告訴我,當 猛禽南遷時,如果聯合其他國家的監測資料,會是很廣大的監測利器。但是,其他國家鳥 種組成跟我們不一樣,不見得能夠如此順利區分。 另外,鳥計畫僅採用墾丁氣象雷達資訊,但是墾丁雷達北面有老佛山擋著,只能看見南邊 海面上、進入陸地前的春季北返鳥兒,和秋季已經出海後的鳥兒。所以,墾丁雷達也許可 以預報猛禽何時抵達墾丁,但想在北部看鳥的人,就要自己推算鳥群從墾丁飛到北部的時 間,然後就看天候和鳥兒賞不賞臉了。 提出這些難關絕不是要打擊研究人員,而是表達對他們的敬意。生態研究比其他科學領域 更多限制,外加台灣彆腳的生態研究環境、不少人摩拳擦掌等著潑冷水,這些學者和賞鳥 人士仍保有源源不絕的創意和熱情,勇敢走出「舒服區」,尋找和其他領域的人對話合作 的機會,實屬難能可貴。丁宗蘇教授很用力地告訴我:「一定要鼓勵!」 守候的意義 十月中,我和攝影記者又回到社頂。長榮大學剩鍾文鴻同學留守凌霄亭。一個月不見,鍾 文鴻滔滔不絕講著最近發生的大小事。某個颱風夜,一隻躲雨的龜殼花跑到宿舍裡;他早 上爬山時差點弄壞人面蜘蛛的網子,又輕描淡寫帶過下雨摔車的事;最後還提醒要去滿州 觀落鷹(觀看集體降落棲息的老鷹)的我們,記得回報鳥況給數鳥的大哥。短短一個月,這 個小朋友已經完全沒有當初沒飯吃也心心念念要打Wii的宅男影子了。 出發前兩天,聽說灰面鵟鷹瘋狂飛一早上,數量高達七千隻。我們滿懷期望地下了墾丁, 卻發現一朵厚厚的積雨雲跟在頭上,一夥人在大鐵棚下躲雨,當然是什麼也沒看到。隔天 早上六點我們又出發到凌霄亭,可惜也沒什麼鳥,但賞鳥的人仍捧著大砲相機,保持高度 興奮狀態,不斷碎念著「來了來了!再靠近點吧!」或「喔!這個讚!」比少女等待偶像 還要熱切。 正失望沒看到幾隻鳥時,接到墾丁雷達站鄧財文博士的電話,他關切又開心地問:「有看 到鳥吧?我在雷達上也有看到喔!」後來我們去雷達站找他,他指著藍花花的雷達圖上一 條亮藍色細線說:「這是大概二十幾公里的鷹河。」我回想了一下雷達掃瞄的時間,同個 時間地點,我們在凌霄亭只看見了不到十隻的灰面鵟鷹,令我不禁有點擔心雷達和人類視 野的落差。 下午,我們又到了滿州,一對從高雄來滿州觀落鷹的夫婦告訴我,可能是因為今年還沒有 落山風,所以鷹群不需要集體躲在滿州這個背風處,而可以到處停棲。聊著聊著,一個臉 頰深凹、戴著太陽眼鏡的老伯賣力踩著骨頭快散了的腳踏車迎向我們。就在窄窄的田間小 路中央,當自己家一樣停了下來,不顧後面卡著一台要通過的黑色轎車。 老伯遞給我們一張B 4的紙,上面印了幾則賞鷹新聞,用準備吵架的音量安慰我們 :「沒 關係,明年春天去八卦山看!」然後又用力踩著「嘰嘰喳喳」的腳踏車發著自製的「賞鷹 快訊」。我心裡升起一股暖意,因為這群過境的鳥兒,將不分地區、不同背景的人串連了 起來。在台灣的南端,雖然天空不作美、鳥兒不賞臉,但是,遇到這麼多可愛的人們,空 等一場也值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2.134.9
文章代碼(AID): #1CrDyUrc (Interdisc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