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看到不一樣風景 澳門導演談台灣電影環境

看板Indie-Film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5年前 (2018/10/30 12:1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s://www.cna.com.tw/news/amov/201810280098.aspx 從外籍導演角度看台灣電影環境,周鉅宏認為,台灣補助多、又有影展,環境相對完善, 給了台灣創作者從小接觸電影的機會,「在這個氛圍下,level(程度)自然就會高一點 」。 周鉅宏12年前從澳門來台灣念影像傳播,確定對電影的興趣後,考入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 作學系碩士班,「我那時候澳門沒有什麼電影相關科系,現在雖然慢慢有課程,但也沒有 那麼專門的」。 周鉅宏身邊不少從馬來西亞、港澳、中國大陸來台念電影的同學,跟他一樣在台灣逐步完 成電影夢。台灣相對成熟的環境及資源,成為這些新生代外籍導演的養分,他們也從台灣 人習以為常的風景中,找出令外國人耳目一新的題材。 周鉅宏2014年以台灣「垃圾車」為背景,拍出「少男的祈禱」,「台灣垃圾車是很特別, 有音樂、會到處收垃圾」,有豐富「追」垃圾車經驗的周鉅宏笑說,「我剛來(台灣)就 覺得很有趣,但可能台灣創作者已經習慣、就沒有去拍(這類題材)」。這部片也在國外 影展中吸引各國觀影人目光,獲得第4屆班加羅爾國際短片電影節國際競賽組別的首獎。 30歲的周鉅宏高中畢業就來台念書,人生近半歲月在台灣度過,身邊也有許多朋友是以台 灣為創作基地的外籍導演,「其實有時候覺得自己根本是台灣人了、也覺得自己是台灣導 演」,不過,國籍仍是一道無形的牆。 「譬如說金穗獎」,周鉅宏舉例,「它分學生組跟一般組,我之前在台灣念書就能報學生 組,一般組一定要有台灣身分證,我現在不是學生了,但也不能報一般組」,無法直接申 請輔導金、報獎等,作品在台灣曝光的機會隨之限縮。 此外,居留證也是一大問題,周鉅宏說,「我們學導演、編劇的比較像自由工作者,不是 每天都有工作,所以也沒有穩定月薪,而且工作居留證需要有公司幫你申請,這些對我們 來說比較難」,周鉅宏去年從台北藝術大學碩士班畢業,取得簽證成為他最大的難題。 「後來聽其他僑生說有就業金卡,才知道這個東西」,周鉅宏今年6月申請到就業金卡, 他笑說,「可能我之前得的獎看起來比較威」,申請就業金卡不須透過雇主、也不必看月 薪等條件,「而且沒有限制一年在台灣待的天數」,解決他一大問題。 周鉅宏現在台灣、澳門兩邊跑,但在台灣時間仍比在澳門多上一倍,他坦言,在台灣要界 定誰是外籍「真的很難」,對他們這些從學生時代就在台灣深耕的外籍導演來說會比較受 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3.81.20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ndie-Film/M.1540872663.A.CB6.html
文章代碼(AID): #1RrzdNos (Indie-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