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紀錄片工作者的20:30:40】傳學鬥暑될…

看板Indie-Film作者 (亞典波羅)時間16年前 (2008/06/20 11:4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WANTED! 2008年傳播學生鬥陣 暑期訪調計劃 【紀錄片工作者的20:30:40】 在今年的春夏讀書會中,傳學鬥邀您一同探索紀錄片工作者的生存狀態,透過書 上的知識,約略拼湊出紀錄片的生產、勞動過程,但有感於「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 路」,傳學鬥在暑期將安排訪調計劃-【紀錄片工作者的20:30:40】,以延續讀 書會的討論,進一步了解紀錄片工作者從20歲、30歲、到40歲的生存狀態與心路歷 程。 本次訪調將與紀錄片工會合作,訪問20、30及40歲的導演們,讓參與夥伴能一睹 導演們的風采,並對導演的工作過程有更深一層的理解,此外,還可參與拍攝過程 ,實為千載難逢的機會!在此號召對傳播事業、理論與社會運動有興趣,願意投注 心力理解,並具責任感的朋友,加入傳學鬥今年的暑期訪調計劃。 訪調計劃進度表- 7月:蹲馬步,練基本功。閱讀勞動理論、影像拍攝技術書籍,擬定訪談內容,確認 訪談對象。 8月:分頭進行,共同討論。與導演訪談,參與拍攝過程。 9月:訪談資料匯整,座談會籌備。 10月:成果發表-座談會。 訪調計劃進度表[細節]- 七月:籌備期 7/13 勞動調查的理論與技術-概論 工作內容:讀書與討論 工作進度:訪調操作辦法介紹與討論、訪談大綱討論、小組分組 讀本(分配導讀與討論): 謝國雄(1999)。《純勞動》。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ch.8〈田野的 洗禮,學術的勞動〉。 Thompson, Paul (1989). The Nature of Work. An Introduction to Debates on the Labour Process. Hampshire : Macmillan. 2nd ed. -- Introduction and Ch.1 The Sociological study of work. (有中譯) 7/27 紀錄片工作的技術、組織與分工 工作內容:紀錄片工作者講座與討論 工作進度:訪調操作辦法定案、訪談大綱討論II、與工會聯繫導演名單確定,提交 各組分配 讀本(各人預讀,不就讀本內容討論): 王亞維譯(1998)。《製作紀錄片》。台北:遠流。(原書Rabiger, Michael [1998]. Directing the Documentary. Boston: Focal Press. )ch.2,3,5,6,8。 Corner, John (2000). Civic visions: forms of documentary. In Horace Newcomb (ed.) Television: The Critical View.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th ed. pp. 207-236. 八月:訪調工作期 8/10 工作企畫提交 工作內容:各組提交工作企畫,交換討論 工作進度:預訪一位工作者、擬定工作企畫、討論各組工作企畫、進行微調 8/24 訪調成果回報 I 工作內容:各組提交訪調成果 工作進度:訪調完成1/2 9/7 訪調成果回報 II 工作內容:各組提交訪調成果,討論成果呈現方式。(圖文編版) 工作進度:訪調完畢 九月:訪調成果彙整期 9/21 訪調成果彙整 工作內容:各組提交訪調成果報告,交換討論 工作進度:初稿完成、籌備成果發表會、發表會宣傳開始 十月:訪調成果發表 10/5 訪調成果發表 工作內容:邀請受訪工作者對談 備註: 1.上述工作將適切分工,不致過度負荷。 2.從7月至10月,雙周一次固定聚會討論,訪談、參與拍攝依照聯絡情形而定。 3.基本要求:準時出席,全程參與。 Are You Ready? 欲報名者請於7/1(二)前,以e-mail寄至scstw2003@gmail.com,隨信請附上個 人資料:姓名、學校單位、聯絡電話、簡單自我介紹。 時間: 第一次訪調成員見面日期為7/13(日)上午10:00-12:00,其後,雙週舉行一次會議。 聚會地點: 「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辦公室(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0號6樓之1)。 ******************************** 傳播學生鬥陣簡介 「鬥陣,就是在一起…我們理解台灣的傳播媒體環境及傳播學術教育,是受到黨國 威權和資本主義的長期宰制扭曲。這樣的傳播體制,是為一個不平等的社會中,少 部份人的權力和利益在服務。並且這樣的傳播體制的延續,對於追求平等的社會、 民主的政治、多元的文化有極大的阻礙。」 --1994年傳播學生鬥陣成立宣言 1994年的「九○一為新聞自主而走」遊行,催生台灣第一個記者專業組織 「台灣新 聞記者協會」,在當年稍後,各校傳播科系學生,集結組成「傳播學生鬥陣」,簡 稱傳學鬥。「鬥陣」,顧名思義就是讓傳播科系學生「在一起」。 最早,多數的傳學鬥成員,以學生代表身分投入「公視民間籌備會」工作,同時也 是傳學鬥的創始原動力。當時,傳學鬥成員以學生代表身分投入籌備會工作的同時 ,也持續回到校園內,宣傳理念、組織讀書會以及吸收成員。 至今的十多年間,傳學鬥持續參與社運界的媒體改造運動,且以讀書會的方式,保 持對傳播問題的關注,累積知識與資訊的厚度。隨著新科技的勃興,傳學鬥並在2000 年創刊《傳學鬥電子報》,以電子郵件每週寄送的方式出刊,作為對外溝通及表述 觀點的公共媒介,並且在次年,架設完成傳學鬥網頁,擴大理念溝通工作。 做為傳播產業的勞動預備軍,現在的團結就是未來的力量,傳播學生鬥陣期待您的 參與。 歡迎點閱- 傳學鬥電子報:http://enews.url.com.tw/scs.shtml 傳學鬥部落格:http://blog.roodo.com/scstw -- 每個人想伸手去捕捉那屬於自己的星球。但卻沒有人能正確地知道自己的星星在 哪一個位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235.124 ※ 編輯: uus 來自: 203.73.235.124 (06/20 11:43)
文章代碼(AID): #18MoSMfk (Indie-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