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法國也愛放煙火!史特拉斯堡

看板Ind-travel作者 (vincent)時間10年前 (2014/05/02 19:10), 8年前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歡迎留言圖文網誌版 https://vincentorys.wordpress.com 哇賽,我竟然寫到八月份了,俗話說逃鬼新丟鬼(頭過身就過), 有朝一日我應該能寫完吧所有遊記吧… 八月第一天,早起後我獨自從尼斯又搭上TGV前往下一站幸福史堡, 來來回回坐了幾次TGV後,已習慣於在火車上移動的過程。 帶點走向未知的緊張與期待,短短的幾個小時, 忙著想下一步、忙著看窗外發呆、忙著讀帶來打發時間的小說, 好多好多的事要和我一同擠在火車上搖晃, 不知不覺,馬上又要下車面對新的城市。 OMG!又是全新的旅程。 法國的高鐵位置不小,若人不多其實挺舒適的, 可是對於這一段旅途我卻一點印象也不剩了, 看來得加快腳步完成我的遊記了啊(被貧弱的腦容量所逼)。 旅途的開始總想要見到越多地方越好,只要時間充足, 就要盡可能的安排所有可達的地點, 我自認已算是很懶的移動的拖箱客, 半個月只有移動到四個不同的城市,但每當步下火車那一剎那, 就會沒來由地失重,新城市的氣味總讓人一瞬間迷惑。 頭頂是火熱的冒險欲望,腳底是未知的沉重與麻痺, 我害怕又從頭開始的無助,但同時也讓刺激痛快地竄往全身, 就像被按摩到最痠麻的地方,心裡要吶喊髒話的興奮。 (這樣聽起來有點變態) 只要顫抖地深呼吸過後,就會生出勇氣走出第一步。 史堡的大眾運輸也很發達,有很多路線的公車,通往市區或郊區, 也有慢慢開地鐵,居民(最後遊客也是)會直接橫越它的面前。 一開始我連看到軌道旁沒欄杆都要嚇傻了, 沒想到地鐵行進中,大家還是在它的前方來來去去, 但最後我也學會在它面前穿梭,也算入境隨俗了吧。 大家最需要的細節其實我都忘的差不多了… 這些資訊我通常也是到當地才問到的, 在台灣都會莫名發懶,反正再怎麼查到當地也不見得一樣, 因此不如到那再想辦法吧!雖然在那我有時也會想殺了自己, 但現在的想法,若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仍懷念在路上奔波的慌張、 在火車站滑手機想行程的淒涼(顯示為完全沒學到教訓)。 單人旅行就是如此,才能讓我過了半年還寫的出遊記嘛! 史堡屬於百變風情的城市,市容有非~~~~常多的變化, 大致上分為河內的舊城區及外圍的新興城鎮(我竟然還記得!) 舊城區的房子大部份長這樣,由於與德國已十分靠近, 加上常常被搶來搶去,一下法國一會德國統治, 所以風格與法國有些不同。 而外圍的新城鎮有高樓大廈,現代化多了,高樓大廈、公車穿梭, 還有大條大條的柏油路與十字路口交錯,路上汽車一輛又一輛, 和舊城內石板地、小巷、人行道氛圍完全不同。 舊城小巷旁一樣維持外表古樸、內裝豪華,我很不爭氣超吃這套的, 特別是櫥窗內商品又好吸引人,很容易就在舊城區的小路流連忘返。 (不過看到標價就會清醒了,等哪天我發達了再回歐洲…) 大部份知名的餐廳及高級點的旅館也都位於舊城區內, 景點們彼此相當靠近,徒步就能夠走到大部份的地方, 在歐洲若是沒錢,就要是腳勤的健人,慎之慎之。 史堡在法國,裡面卻有個小法國區,但建築風格又偏像德國, 原因與這裡地理位置與歷史背景有關,也可能純粹是我弄混了, 但這的確遊客如織,河上有觀光船載滿了遊客,我則走在岸邊, 看看這如畫的房屋、熱鬧的餐廳,與來來往往的旅人。 我特別喜歡在不知道要幹嘛時,看看別人到底在幹嘛, 藉此來獲得一些打發時間的靈感,但通常別人都出雙入對, 只要隨便找張椅子坐下或一條路一直走,光聊天就飽了, 好險我現在已經很擅長自得其樂,一點小無聊打不倒我的。 在風光明媚的小法國區,我拼命地走著、看著,但腦袋卻空空的, 我只記得某條河堤,再來就是有駐唱歌手的露天咖啡座, 沐浴溫暖陽光,陽傘下喝著飲料聽現場演出,永遠都是美好的吧。 後來當我與旅行團一同旅行時,對於當地的記憶反而淡薄了, 靈魂的運作很有趣,有時我以為我得到的最少,最後我卻留住最多。 這是史堡最最有名的大教堂,剛巧我到的時候是夏天, 正好有個夏季燈光秀之類的活動, 到了晚上會在上頭打上五顏六色的燈光, 身為一個旅者兼觀光客,看到教堂要走進去幾乎是鐵律了, 大教堂裡通常都內建空調功能,一進去陰涼帶點霉味的溼氣, 反倒能使人冷靜下來。 我一直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頂多跟著家人拿香拜拜, 但進到大教堂後,我都會把身上的零錢丟進捐獻箱(香油錢), 在幽暗的一角點起微微的光芒, 雙手合十希望歐洲的神也能保佑大家一切平安。 喧鬧的小法國區我已記不起多少, 但燭光旁的寧靜大概短時間內還難以忘懷。 耶!景點有去過照張相留念後,就可以算闖關完畢, 又來到台灣人最愛的餐廳行程。 照慣例,要吃什麼我原先心裡也沒底。 這間餐廳是由飯店wifi查到的,trip advisor真是旅人的第二個腦子, 或許它不見得知道什麼巷仔內的在家美食,但至少店家都熱情友善, 餐點也能迎合多數人喜好,旅行吃飯,我最害怕的有三件事: 一是毫無頭緒,又不願意隨便闖進餐廳浪費時間、金錢; 第二,一寸光陰一寸金,花了歐元結果真的踩到雷; 最後就是態度有夠差,菜沒上桌光生氣就能吃飽,但絕對不划算啊。 至少Trip advisor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這三點。 這家店其實小有名氣,當晚位子都訂滿了,因為我隻身前往, 才有室內位子可坐,至於舒服景觀好的戶外座當然早就滿了。 店家非常親切,在法國說英文不是不行,但總有人無法說英文, 其實通行程度與台灣滿類似的, 會說的人很多,不願意說的人也很多。 老闆娘倒是相當健談,就連我都能和她聊上幾句嘻嘻哈哈, 這是招待的前菜,溫度涼涼的,口感嚐來像鹹派, 淡淡的蛋奶鹽味和著一點碎肉,配著麵包能夠馬上止飢, 耐心等待下一道菜,是個不錯的開始。 重頭戲上場啦! 光看就讓人食指大動吧,隨盤也送上一小碗生菜沙拉, 但我不愛帶苦味的蔬菜,所以努力吃完後就馬上向主菜伸出魔爪了。 主菜是英式烤豬肉(印象微弱…) 本來要點當地特色菜,也是trip advisor上的推薦, 但老闆娘擔心我吃不習慣,建議我還擇也很不錯的烤豬。 吃起來嘛,是真的不錯,豬肉本身熟度剛好, 橫切面是漂亮的粉色,口感偏軟仍帶有些許咬勁, 淋上薄薄的肉汁或以麵包沾著吃,都是穩當的搭配。 可惜我其實更想試試新事物,太過保守的選擇反倒讓我感到無聊, 是好吃卻容易想像的味道,大概就和現在你想像中的味道差不多。 早知道硬著頭皮點點看當地特色菜了!反而盤邊馬鈴薯成了主角, 簡單的料理方式和一點淡淡的香草植物,還有類似培根的焦油香味, 鬆軟而濕潤的口感,反而讓人驚訝。 當時老闆用英文向我介紹這道甜點時,我完全聽不懂, 沒想到上了桌,吃了一口後,我還是不懂! 白色的本體像是結霜的奶油,沙沙帶著奶味的口感, 有點像是還沒退冰又不甜的堤拉米蘇… 下面是酸味明顯的莓果醬,配上清爽的本體, 嗯,滋味清新爽口,有種可以清潔口腔的功能(?), 但喜歡重口味的要再考慮。 今天的行程真是太豐富,遊記打好多還沒打完… 史堡不但有教堂燈光秀,還有煙火秀。 我以為這是台灣的土豪小確幸,結果高尚自傲的法國也來這套, 反倒令我想一窺究竟,也算刺探敵情一下。 這是當地藝術中心之類的地方,旁邊有個頗深的池子, 像是都市中的公園,旁邊雖是道路,卻也不少人在這打發時間。 佔好位子後,等待秀開始時,附近正好也坐著來自台灣的留學生, 小聊一下後煙火就開始了。說是煙火更像是水舞, 後面的建築成了投影畫布,大螢幕放映預錄好的影片, 內容其實頗幽默,周圍的法國人都笑的樂不可支, 但我本人鴨子聽雷,大部份時間都在陪笑。 煙火其實佔的比例頗低,影片、音效、燈光、水舞的配合才是主軸, 與台灣大氣燒錢模式不太相同,體會法國與台灣的追求不盡相同, 兩種帶來的感官有別,一種清新細膩,讓你能品味所有細節, 另一種豪氣萬千,剎那間光采奪目,音效與層次相形之下不太明顯。 後來趕場回史堡舊城區,接著看五光十色燈光秀, 每一小段時間就會重新開始,持續將近半個晚上, 因此能夠不斷的抒解人潮,一批一批的遊客來來去去, 得利的反而是周邊門庭若的餐廳和冰淇淋店。 整場燈光秀也是投影與光線、音效的組合餐, 才剛看過類似的表演難免覺得有些雷同(這樣可能比較好招商), 不過風格有些差異,畢竟投影在百年古蹟上爽度還是不同, 加上可以站在較近的距離欣賞,有更好的聲光效果, 內容也頗為精巧,看著這座教堂由新而陳舊歷史軌跡, 由環場音效帶來情境的轉換,藉以搭配投影的故事, 兩相比較我更喜歡在教堂的秀。 看完秀將近十二點,在舊城區市中心附近人聲鼎沸沒什麼問題, 大夥紛紛走回邊緣小巷內的旅館休息,又或是再轉進餐廳續攤! 與朋友能在沒什麼夜生活的歐洲深夜狂歡當然很好, 然而獨身背包客本人我就認清了現實,沒什麼攤可續不打緊, 畢竟明日一早又要搭火車,開始自助旅行第二部份 「換工旅行」。 基於預算選了間較外圍的旅館,從舊城走回投宿處時才折磨人, 已經沒有人煙的法國半夜街道,一個人走在昏黃的路燈下, 一有風吹草動我隨時都準備好拔腿手刀狂奔了, 這種心裡高張力的緊繃感很令人窒息,雖然最後平安走回飯店, 可當下就決定,有些險要冒、有些險不能冒, 若獨自一人的旅者或女生們,入夜後的人身安全才最重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68.16.16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Ind-travel/M.1399029049.A.6F7.html ※ 編輯: william622 (101.10.114.29), 12/21/2015 14:45:37
文章代碼(AID): #1JOtqvRt (Ind-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