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戈巴契夫去世

看板IA作者 (靜夜聖林彼岸花)時間1年前 (2022/09/01 19:03), 編輯推噓4(403)
留言7則, 6人參與, 1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標題:戈巴契夫人生謝幕 送走蘇聯結束冷戰功過隨人說 來源:中央廣播電台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43092 新聞引據:採訪、法新社 撰稿編輯:吳寧康 前蘇聯領袖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在8月30日與世長辭,他在任內改變了世界的政 治風貌,被視為冷戰結束的重要推手,儘管他的改革開放政策贏得西方讚譽,但蘇聯帝國 傾倒也讓許多俄羅斯人對他無法諒解。 蘇聯末代領袖人生謝幕 蘇聯的末代領導人、同時也是唯一的一任總統戈巴契夫,在長期與病魔搏鬥後於8月30日 辭世,享耆壽91歲。他是最長壽的一位冷戰領袖,也是這個風起雲湧時代的見證人。他在 任內推行蘇聯民主化與市場經濟,默許兩德統一,打開東歐的鐵幕,並和西方領袖共同推 動冷戰結束。就連蘇聯與中共交惡數十年的緊張關係,也在他的任內趨緩。 在專政集權的蘇聯時期,戈巴契夫在1985年被任命為總書記,這位當年54歲的領導人充滿 了新鮮的想法,和過去掌控克里姆林宮的老派理論家形成驚人對比。他的外交政策與理想 在世界秩序引發了骨牌效應,透過一系列的裁軍協議化解了美蘇核武僵局,並放寬莫斯科 對東歐衛星國的領導權,執政不到7年就帶領這個世界最大的國家,從共產主義步入民主 政治,讓40多年來的東西方冷戰劃下句點。 改革開放蘇聯脫胎換骨 在戈巴契夫掌權期間的大多數情況下,他選擇和平而非對抗,透過和當時的德國總理柯爾 (Helmut Kohl)與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等西方領袖的密切關係,加速與西方關係 的解凍。時任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 則是首位和他接觸的西方領導人 ,戈巴契夫曾在回憶錄中提到,他和這位鐵娘子可以省略外交虛禮直接進行交流。而這位 英國史上首位女首相也直言,她喜歡戈巴契夫,認為他是個可以溝通的對手。 除了在國際走向開放,戈巴契夫在國內的改革腳步更引發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他在國內鼓 吹自由也加速了多民族的蘇聯帝國解體。從位於波羅的海的共和國,到高加索和中亞,獨 立運動與種族衝突動搖了看似不可捍動的蘇聯統治。大規模的示威浪潮激起蘇聯共和國對 自治的渴望,1989年東歐國家推翻共產主義政府,柏林圍牆倒塌。儘管克里姆林宮曾在 1956年的匈牙利、和1968年的捷克斯洛伐克起義時派出戰車鎮壓,但戈巴契夫並沒有對這 場席捲共產主義東歐的民主示威動用武力。 改革失敗最後一根稻草 1990年,戈巴契夫當選為蘇聯第一任、同時也是最後一任總統。不過,幾個月後他就不得 不面對強硬派共產黨人的反抗。事實上,在1985年至1991年執政期間,戈巴契夫越是放寬 限制就越被迅速崛起的葉爾欽(Boris Yeltsin)給邊緣化。1991年8月的一場未遂政變,成 為壓倒這位強人的最後一根稻草,當戈巴契夫被軟禁時,制止政變的葉爾欽已成為民族英 雄,而且大權在握。 儘管對外有著終結冷戰的功績,但戈巴契夫對內未能安撫民族主義人士的不滿,他所推行 的改革與民主化就像雙面刃地剝奪了他的指揮權,而他把蘇聯的經濟權力下放給各共和國 ,不但尚未能看到蘇聯經濟民主化的成果,反而因為改革准許設立私人銀行和大肆印鈔, 帶來了通膨飆升的惡果,人民的儲蓄變成了廢紙,蘇聯的金融穩定也搖搖欲墜。 經濟崩潰擊碎了戈巴契夫過往累積的聲望,讓他無力控制有如脫韁野馬般的各個共和國。 當烏克蘭共和國在1991年12月公投支持脫離蘇聯獨立、粉碎他維持自由共和國聯邦的美夢 後,骨牌效應加速了蘇聯解體,當11個共和國合組獨立國家國協時,戈巴契夫早已無力回 天,於是他在蘇聯1991年12月25日宣告解體後,黯然辭去蘇聯總統。 走過歷史功過隨後人說 戈巴契夫走過前蘇聯歷史,在他主政時期美蘇冷戰結束、蘇聯共黨結束了70年的一黨專制 統治。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讚揚他是20世紀、甚至任何世紀,少見對時代影響如此 深遠的領袖。戈巴契夫因為和美國總統雷根談判歷史性的核武協議,並在1989年柏林圍牆 倒塌時決定不出動蘇聯軍隊,被視為維護冷戰和平的關鍵,因而在1990年榮獲諾貝爾和平 獎。 然而,許多俄羅斯人不能原諒戈巴契夫,認為他要為昔日強大的蘇聯帝國瓦解負責,特別 是蘇聯解體後,一度不穩定的經濟令許多人陷入貧困。情報員出身的俄羅斯總統蒲亭(Vl- adimir Putin) 就曾自嘲,當時他偶爾會去當計程車司機「以便賺點外快」。蒲亭形容蘇 聯瓦解是「20世紀最嚴重的地緣政治災難」,對大多數公民來說是一場「悲劇」,如果可 以的話,他將扭轉蘇聯解體的命運。 戈巴契夫後來曾坦承,他對蘇聯解體負有責任,「但我的良心是乾淨的,我透過政治手段 捍衛蘇聯直到最後」。如今戈巴契夫的人生謝幕,不論身後功過評價如何,戈巴契夫的一 生波瀾萬丈,是改變世界的參與者也是見證人,更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 ─────────────────────────────────────── 葬蘇聯拆鐵幕 戈爾巴喬夫遺兩極評價 蘇聯末代領袖逝世 享年91歲 https://is.gd/C9473O https://i.imgur.com/4uZFacb.jpg
【明報專訊】 「拆除」東歐鐵幕、推動冷戰結束的蘇聯末代領袖戈爾巴喬夫周二(08月30日)病逝,享 年91歲。戈爾巴喬夫1985年就任蘇共總書記後,推動改革開放,領導蘇聯步入民主政治, 並觸發東歐變天,同時改善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關係,助冷戰和平結束,卻避免不了蘇聯 最終於1991年底解體。外界對他評價兩極,西方領袖讚揚他決志改革,以及為歐洲自由作 出貢獻,相比之下俄羅斯反應則未見過於正面,有民眾認為他是歷史罪人,要對蘇聯後期 的大混亂和「葬送蘇聯」負主要責任。 西方讚推動自由 俄人視歷史罪人 俄羅斯傳媒引述「俄羅斯中央診療醫院」稱,戈爾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 周二「 因嚴重長期病患」逝世,但未有交代詳細死因。戈爾巴喬夫近年健康衰退,經常出入醫院 。國際傳媒今年六月報道,當時戈爾巴喬夫因腎病再次被送院。俄羅斯的通訊社昨報道, 戈爾巴喬夫的喪禮周六在莫斯科舉行。塔斯社稱,戈爾巴喬夫將葬於莫斯科,在其1999年 病逝妻子賴莎(Raisa Gorbachev) 的墳旁;「新聖女公墓」是多名蘇聯時期和俄羅斯名 人埋葬之地。 農民家庭出生的戈爾巴喬夫從莫斯科國立大學畢業後,返回家鄉斯塔夫羅波爾(Stavro- pol)任公職,並於1970年出任該地區第一書記,其後一路爬升,終在1985年3月以54歲之 齡就任蘇共總書記,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 戈爾巴喬夫直至掌權時都是一名忠實的共產黨員,但他逐漸發現蘇共官僚主義腐敗,1980 年代初訪問英國等西方國家後更發現蘇聯經濟及民眾生活水平大幅落後,促使他推動「經 濟改革」(perestroika)和「開放」(glasnost)。然而,他試圖挽救蘇聯經濟的「改 革」被指未夠深入透徹,最終導致失敗,民眾飽受高通脹之苦,亦不滿政府禁酒令,不少 人對他及其改革並沒好感。 另一方面,為配合經濟改革,戈爾巴喬夫推動政治「開放」,除了開除舊有官僚,1989年 三月引入新的「蘇聯人民代表大會」自由選舉系統。受其影響,同年六月波蘭的共產黨勢 力在選舉中失勢,揭開東歐政局「骨牌式」變天的序幕,柏林圍牆於當年11月倒下,西德 和東德在1990年10月正式統一。捷克斯洛伐克亦於1989年11月爆發「天鵝絨革命」,結束 共產黨一黨專政。其後戈爾巴喬夫又改革蘇聯政制,削弱蘇共總書記職位的權力,自己於 1990年獲選為蘇聯首任總統。 簽裁軍條約阿富汗撤軍 緩和冷戰 外交方面,戈爾巴喬夫摒棄被稱為「布里茲湼夫主義」、利用《華沙公約》武力干預社會 主義國家政治劇變的政策。1987年,他與時任美國總統列根簽訂了裁軍的《中程導彈條約 》,並於1989年從阿富汗撤軍,緩和冷戰緊張氣氛。以上種種受到西方讚揚,戈爾巴喬夫 亦於1990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另一方面他受到蘇聯國內軍工企業等保守勢力不滿批評 。蘇聯保守勢力於1991年08月發動的政變雖失敗,但戈爾巴喬夫亦失勢予後來成為俄總統 的葉利欽。他於1991年12月25日辭任蘇聯總統,蘇聯最終解體成為俄羅斯聯邦及其他前加 盟共和國。 有評論認為戈爾巴喬夫終結了積弊已深的蘇聯體制有功,但至今亦仍有不少俄羅斯人認為 戈爾巴喬夫是蘇聯後期大混亂和蘇聯解體的罪魁禍首,指他導致蘇聯及日後俄羅斯的衰落 。 普京唁電:對世界歷史影響重大 西方領袖紛對戈爾巴喬夫之死表哀悼。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形容他在「終結冷戰和拆 下鐵幕中扮演關鍵角色」,稱其「為歐洲打開自由之路」。美國總統拜登則讚揚戈爾巴喬 夫為「罕見的領袖」,不惜冒自身政途風險仍致力推動民主改革。 相反,俄羅斯官方的立場則見微妙。總統普京周三早上在唁電中致以慰問,稱戈爾巴喬夫 對世界歷史有着重大影響,並試圖改革前蘇聯。由俄方委任的烏克蘭扎波羅熱州軍政府官 員羅戈夫(Vladimir Rogov)稱戈爾巴喬夫「蓄意造成蘇聯解體」,形容他為「叛國者」 。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金融時報、衛報、路透社) 改革致混亂失敗收場 賣國賊vs.有遠見解放者 戈爾巴喬夫被西方捧成英雄,但在俄羅斯他的功過卻頗具爭議。民族主義者和舊秩序的死 硬派視他為傻瓜甚至賣國賊,主要因為他是蘇聯解體的「經手人」,但亦有俄人和前蘇聯 加盟共和國成員讚揚他是有遠見的解放者,令他們免受腐敗極權主義的約束。俄羅斯人權 活動者及前蘇聯政治犯夏蘭斯基(Natan Sharansky)在《華盛頓郵報》撰文,形容戈爾 巴喬夫在世界歷史起了複雜而獨特的作用。 曾打壓異己鎮壓反蘇示威 《愛爾蘭時報》前編輯馬丁(Séamus Martin)2002年撰文探討為何戈爾巴喬夫在國內外 得到兩極評價時,指出俄國內不是所有人認同西方將戈爾巴喬夫奉為文明救星、結束蘇聯 一黨共產主義統治和冷戰,停止了全球軍備競賽等,但蘇聯記者兼人權活動者米羅諾夫( Andrei Mironov)卻對他有相反評價。蘇聯是個極權主義國家,對打壓異見者絕不手軟。 戈爾巴喬夫實施開放政策前,一樣打壓國內異己,文章提到米羅諾夫因批「一人選舉不民 主」而被以言入罪,判入勞改營。他服刑時在電視看到戈爾巴喬夫「睜着大眼睛說瞎話」 ,說「蘇聯已再沒政治犯」,頓感愕然。 在戈爾巴喬夫領導下,蘇聯曾先後血腥鎮壓哈薩克的示威、格魯吉亞和阿塞拜塞爭取獨立 運動。1991年01月,戈爾巴喬夫派兵鎮壓立陶宛和拉脫維亞的反蘇示威,對波羅的海國家 而言,戈爾巴喬夫是殘暴的象徵。1986年切爾諾貝爾核災,戈爾巴喬夫最初也含糊其辭, 惹來批評,後來才將災難暴露在公眾面前,表現出蘇聯前所未見的坦率。 戈爾巴喬夫在俄國聲望不高,曾笑言「排隊想要殺他的人龍比買伏特加的人龍要長」。西 方讚揚他令冷戰不流血結束之同時,俄人怪他搞垮經濟,令蘇聯滅亡。不過,戈爾巴喬夫 曾稱從來不想蘇聯解體,真心相信改革,就算在1991年他在任最後一年,他仍把維持共產 主義體制掛在口邊,以改革蘇維埃體制為目標,冀維持共產黨權力之餘,人民有更多言論 自由,生活富足,能舉行有多過一名候選人的選舉。 戈爾巴喬夫在1997年及2007年曾先後為西方品牌必勝客及LV拍廣告。 (綜合報道) 各界反應 俄澤斯總統普京: 「他是對世界歷史進程有巨大影響的政治家。他帶領國家度過了複雜和劇變的時期。」 美國總統拜登: 戈爾巴喬夫是「罕見的領袖」,「他擁有想像力,能看到一個不同未來的可能性,並有勇 氣賭上整個事業生涯去實現它。結果為數以百萬計人提供了一個更安全的世界和更多的自 由」。 德國總理朔爾茨: 「我們不會忘記,(他的)改革使俄羅斯嘗試建立民主,使歐洲可實現民主和自由、德國 可以統一,鐵幕消失。他去世之時,不僅正值俄羅斯民主失敗,也是俄國和俄總統普京在 歐洲挖掘新墳墓,開始一場可怕戰爭。」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徳萊恩: 「戈爾巴喬夫是一名值得信賴和備受尊敬的領導人。他在結束冷戰及拆除鐵幕扮演關鍵角 色。這為自由的歐洲開路。」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 「他是一位改變歷史進程、獨一無二的政治家,他在和平結束冷戰上所作的努力無人能及 ……世界失去了一名卓越的全球領袖、堅定不移的多邊主義者,以及孜孜不倦的和平倡議 者。」 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 「我們不會讚揚戈爾巴喬夫,我們永不會忘記他的軍隊殺害平民以延長其政權對我國的佔 領。」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 「戈爾巴喬夫曾經為推動中蘇關係正常化作出積極貢獻。」 普京侵烏箝制言論 自由派斥推翻改革遺產 戈爾巴喬夫被視為推動政治改革、為日後的俄羅斯帶來民主自由的人,但俄國現總統普京 過往不諱言,蘇聯解體是「一場悲劇」,源於軟弱領袖屈服在西方要求前,造就了「該世 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亦令俄羅斯失去昔日大國光輝。普京推動俄羅斯今年二月底揮 軍入侵烏克蘭,背後深層理念亦是認為烏克蘭本就不應從蘇聯獨立出去。俄國自由派認為 ,克里姆林宮正迅速推翻戈爾巴喬夫的改革遺產,令「其一生志業毁於一旦」。 今年02月24日,俄軍正式侵烏,「戈爾巴喬夫基金會」在兩天後發聲明,呼籲交戰雙方「 迅速停止敵對」,並「立即展開和談」。戈爾巴喬夫本人因身體抱恙,未有親自表態。 隨着今年俄烏戰事持續數月,戈爾巴喬夫友人、俄羅斯自由派電台頻道「莫斯科迴聲」( Echo of Moscow)前編輯主持韋湼吉托夫(Alexsei Venediktov)7月接受《福布斯》雜 誌俄羅斯版專訪,批評克里姆林宮正迅速推翻戈爾巴喬夫作為蘇聯最後一任總統,帶給民 眾個人及政治自由的遺產。他形容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成果已「如煙塵般全部歸零」。「莫 斯科迴聲」於今年3月停運。 戈爾巴喬夫1993年利用諾貝爾獎獎金有份創立《新報》(Novaya Gazeta),但該份被譽 為俄羅斯「最獨立」的報章亦在俄軍侵烏後被迫停刊。 指1980、1990年代自由空前 俄國記者菲什曼(Mikhail Fishman)哀悼戈爾巴喬夫時寫道:「俄羅斯從來沒有像1980 年代末、1990年代初的自由,這是他(戈爾巴喬夫)的功勞。 」韋湼吉托夫亦嘆息道, 所有經歷過自由的人「都成了孤兒」。 戈爾巴喬夫與普京的關係可謂微妙,前者反對普京2012年第三度競選總統,亦曾指俄羅斯 政治逐漸變得「徒有民主空殼」,所有權力集中於行政部門手中。但在2014年,戈爾巴喬 夫曾表態支持普京吞併克里米亞,指事件「反映當地民眾的意願」。他當時認為俄烏之間 爆發大規模戰爭是「天方夜譚」。 (紐約時報、衛報、新聞周刊) 北京汲蘇解體教訓 同一體制命運迥異 共產主義老大哥蘇聯在戈爾巴喬夫手中解體,因此對中國而言,戈爾巴喬夫一直是具爭議 人物。 北京同莫斯科的關係曾在1950年代決裂,之後中蘇之間長期沒有互訪。戈爾巴喬夫是關係 緩和後訪華的首名蘇聯最高領導人。美國《紐約時報》報道,戈爾巴喬夫1989年5月訪問 北京時,集結在天安門廣場的抗議學生視他為英雄,甚至出現「中國的戈爾巴喬夫在哪兒 」的旗幟標語。戈爾巴喬夫的改革開放政策令中國學生相信,專制政權也可是溫和非暴力 的。 結果,不到一個月後發生了六四事件。 「六四」前曾訪北京 「六四」之後中國經濟起飛,蘇聯瓦解,俄國跌入谷底,許多中國人和部分俄國人,包括 俄總統普京,從中汲取的教訓是:穩定壓倒一切。北京當局在經濟改革上走得更遠,限制 政治改革,維護中共的存在。 《紐約時報》2013年02月報道,中共總書記習近平2012年12月南巡時,提到蘇聯解體時說 :「最後戈爾巴喬夫輕輕一句話,宣布蘇聯共產黨解散,偌大一個黨就沒了。按照黨員比 例,蘇共超過我們,但竟無一人是男兒,沒什麼人出來抗爭。」 戈爾巴喬夫逝世成為中國網絡熱議話題。網民評論立場各異,有人批評他出身蘇共卻肢解 蘇聯,是「白眼狼」(指忘恩負義),也有人指他的親西方作風摧毁了蘇聯,造成今天美 國獨大。 (紐約時報、中央社) ─────────────────────────────────────── 戈爾巴喬夫葬禮安排未定 西方政要料難赴俄弔唁 https://p.dw.com/p/4GHIR 由於對結束冷戰做出了巨大貢獻,戈爾巴喬夫在西方廣受尊敬。然而由於西方和俄羅斯之 間相互實施的全面制裁,美歐國家的政要恐怕無法前往莫斯科參加這位前蘇聯領導人的葬 禮。克里姆林宮表示,如何安排葬禮取決於親屬意願。 (德國之聲中文網) 在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逝世之後,哪些國際政要計劃且能夠前往莫斯科參加葬禮成為 輿論關注的話題。由於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美歐國家對莫斯科實施了全面的制裁, 並且和俄羅斯互下了「禁飛令」。而且在烏克蘭爆發戰爭的這六個月時間裡,很多西方政 要也在避免和俄羅斯政治界進行直接聯繫。 克里姆林宮方面尚未決定是否為戈爾巴喬夫舉行國葬。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08月31 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談及「普丁是否會出席戈爾巴喬夫葬禮」時表示,暫時 不明確葬禮流程,流程取決於其親屬意願。 其實戈爾巴喬夫在生前就已經對自己的身後事有所交待。他要和自己1999年因病去世的妻 子賴莎‧戈爾巴喬夫合葬在莫斯科新聖女公墓,那裡也是不少俄羅斯名人的長眠之地。 俄羅斯總統普丁在一份唁電中對戈爾巴喬夫的逝世表達了「最深切哀悼」,並稱這位前蘇 聯領導人「對世界歷史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唁電中還寫道:「他帶領我們的國家走 過了複雜而劇烈的變化,面對了巨大的外交、經濟和社會挑戰。」普丁表示,戈爾巴喬夫 當時深深體會到了改革的必要性,並且努力尋找解決緊迫問題的途徑。 當地時間週二晚上,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戈爾巴喬夫在莫斯科因病逝 世,享年91歲。他在擔任蘇共總書記時,實行了以「開放」(Glasnost)和「改革」( Perestroika)為核心的政策,對於促成東西德的重新統一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正是由於戈爾巴喬夫在兩德統一中扮演的角色,德國人對於這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有著特 殊的感情。德國總理肖爾茨週三在被問到是否會考慮赴俄羅斯參加戈爾巴喬夫贊禮時表示 ,現在就談論此事「還為時過早」。 「但是我要說,我希望他能夠得到他應有的尊榮」,肖爾茨補充道。 (綜合報導) --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 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北宋】蘇軾《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01.169.105 (馬來西亞)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A/M.1662030189.A.7E3.html

09/01 20:29, 1年前 , 1F
蘇聯周圍的國家都感謝他,除了蘇聯
09/01 20:29, 1F

09/01 23:58, 1年前 , 2F
最諷刺的不是他自己提的墓誌銘嗎
09/01 23:58, 2F

09/01 23:59, 1年前 , 3F
"我們曾經努力過"
09/01 23:59, 3F

09/03 15:04, 1年前 , 4F
敵人的英雄,民族的罪人
09/03 15:04, 4F

09/03 15:24, 1年前 , 5F
種族沙豬總是耐不住寂寞
09/03 15:24, 5F

09/03 19:01, 1年前 , 6F
他大可把爛攤子丟給下一任,我相信歷史會還他公道
09/03 19:01, 6F

09/04 02:03, 1年前 , 7F
歷史不存在"公道",公道是依當下政治需求產生的
09/04 02:03, 7F
文章代碼(AID): #1Z495jVZ (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