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大戰前夕?美軍增派3000兵力趕赴中東 伊朗誓言「讓美國學到一輩子的教訓!」

看板IA作者 (靜夜聖林彼岸花)時間4年前 (2020/01/04 14:29), 編輯推噓3(304)
留言7則, 6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標題: 大戰前夕?美軍增派3000兵力趕赴中東 伊朗誓言「讓美國學到一輩子的教訓!」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www.storm.mg/article/2139441 王穎芝 2020-01-04 13:32 https://i.imgur.com/MJGtHeb.jpg
伊朗特種部隊「聖城軍」司令蘇萊曼尼遭美軍擊斃,伊朗舉國憤怒揚言報復。(AP) 美國川普政府2日宣布擊斃伊朗「聖城軍」司令蘇萊曼尼,憤怒的伊朗政府揚言強烈報復 ,美國也宣布緊急加派至少3000兵力飛往中東備戰,並鼓勵美國平民盡快離開伊拉克,但 目前巴格達機場進出航班已全部停飛。全球各國現在都高度關注衝突走向,美國參議員桑 德斯與民主黨也呼籲凍結開戰資金,提防爆發另一場慘烈的中東戰爭。 重要將領慘死 伊朗誓言報復 美國國防部3日證實,美軍當天轟炸伊拉克巴格達國際機場附近地區,擊斃伊朗特種部隊 「聖城軍」(Quds Force)司令蘇萊曼尼(Qasem Soleimani)等人。聖城軍隸屬伊朗伊 斯蘭革命衛隊(Islamic Revolutionary Guards Corps,IRGC),蘇萊曼尼更是叱吒伊朗 與中東多國的重要將領,伊朗當局反應激烈,誓言必將「強烈報復」並宣布全國哀悼3天 。 伊朗政府發言人拉比葉(Ali Rabiyee)威嚇說:「美國跨越了紅線,伊朗全體人民和所 有力量都會動員,給美國一個嚴厲教訓,讓川普和未來所有美國總統永誌不忘。」伊朗駐 聯合國大使拉凡奇(Majid Takht Ravanchi)也告訴CNN,美國殺死蘇萊曼尼的行為等同 於宣戰,他直言:「對軍事行動的回應方式,就是另一場軍事行動。」 川普:攻擊是為了阻止戰爭 下令攻擊的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先在推特解釋,因為蘇萊曼尼計劃攻擊美國在 伊拉克的外交與軍事人員,美軍才會先下手為強「了結他」。川普說:「這場行動是為了 阻止戰爭,而不是挑起戰爭。」 川普表示,美國無意顛覆伊朗政府,但伊朗政府必須「立刻停止」侵略中東區域。針對伊 朗報復言論,川普也不甘示弱地回應:「如果有美國公民在任何地區遭受威脅,我們會找 出所有威脅者,我也隨時準備採取任何必要手段(還擊)。」他還不忘加上一句:「我這 話特別是對伊朗說的。」 五角大廈也證實,美軍已要求至少3000位士兵著裝搭機飛往中東,也是繼2日增派750位兵 力後再次大動作增兵。目前共有約5200名美軍駐紮於伊拉克基地,原本駐軍目的是協助訓 練伊拉克軍隊,並共同對抗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 美國與伊朗的衝突去年底再度升高。12月27日,伊拉克什葉派民兵組織「真主黨旅」( Kataib Hezbollah)攻擊北部一座美軍基地遭到,造成5名美國公民死傷。美國國務卿龐 畢歐(Mike Pompeo)表示顯然「是由恐怖分子策劃」。 為了報復,美軍12月29日派出F-15戰機,轟炸真主黨旅5個據點,至少造成25死,引發伊 拉克的親伊朗勢力強烈不滿,上千名抗議群眾31日攻擊美國駐巴格達大使館,美軍只好在 元旦增派約750名兵力至科威特。川普譴責伊朗須對美國使館攻擊案「負起全責」,殺死 蘇萊曼尼也被視為美國採取的強烈反擊。 https://i.imgur.com/1BxypRv.jpg
美軍空襲伊朗特種部隊「聖城軍」司令蘇萊曼尼搭乘座機,地點距離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 不遠。(AP) 美國反對聲四起、各方戒備大戰爆發 緊繃情勢迅速升高,美國國內也大為戒備,佛蒙特州參議員、總統候選人桑德斯(Bernie Sanders)及加州民主黨眾議員卡納(Ro Khanna)3日聯合聲明,批川普「未經授權對伊 朗宣戰」,呼籲國會擋下川普政府進軍伊朗的預算。聲明說:「我們都知道,新的中東戰 爭只會迫使勞工階層的孩子去送死,不會是億萬富豪的孩子。……我們必須投資在美國人 民的需求上,而非在無休止的戰爭上浪擲數十億元。」 伊拉克局勢風雲變色,國際油價也應聲上漲,各國正緊盯事件發展並呼籲各方冷靜,唯恐 2020年第一周就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 透過發言人表示:「此時此刻,領導者必須盡可能克制,這個世界承受不起再一次波灣戰 爭。」 土耳其總統府發言人卡林(Ibrahim Kalin)呼籲各方保持冷靜,他強調,安卡拉將會繼 續採取外交途徑,促進區域和全球和平。俄羅斯則批評川普政府的冒險行動。俄羅斯聯邦 委員會(上議院)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科薩切夫(Konstantin Kosachev)批道:「就算 伊朗以前沒想過製造核武,現在應該也很想加速打造了。」 法國是第一個針對此事發表意見的歐盟國家,法國歐洲事務部長蒙默林(Amelie de Montchalin)同樣呼籲各方「克制」。他對媒體說:「一覺醒來,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危險 了,軍事行動升級永遠是危險的事。」 https://i.imgur.com/7cUPJKq.jpg
伊朗特種部隊「聖城軍」司令蘇萊曼尼遭美軍擊斃,圖為上街哀悼的女性民眾。(AP) 另一方面,美國在中東最堅定的盟友以色列表態支持獵殺行動。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 Benjamin Netanyahu)表示,川普的反應「快速、強硬且果決」,甚至值得受讚揚。以色 列也許是美國大使館與美軍之後,最可能遭伊朗攻擊的對象。聖城軍長期資助中東什葉派 武裝組織,尤其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更是以色列眼中釘,以國也曾數次在敘利亞 攻擊聖城軍勢力。目前為止,以色列國軍只下令關閉敘利亞北部戈蘭高地(Goland Height)的赫蒙山(Mount Hermon)滑雪度假村,還未展開進一步防禦。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3日也聲明,中國「極為關注」此一事件,並呼籲各方冷靜、克制 ,還強調「特別指的是美國」。耿爽說:「中國向來反對動用武力解決國際關係。」中國 向來反對美國介入中東事務,也是伊朗近年的親密盟友。2019年12月底,中國還派出海軍 前往印度洋,與伊朗跟俄羅斯第一次合作鑽探石油。 兩伊反美情緒高漲 恐怖組織恐將漁翁得利 伊朗與伊拉克境內,都出現大批民眾上街哀悼蘇萊曼尼的死亡,激發新一波反美情緒。數 以萬計的伊朗民眾3日走上德黑蘭街頭,悼念這位在兩伊戰爭立下汗馬功勞的老將。示威 群眾高喊:「萬物的邪惡軸心就是美國!我們的革命領袖,安息吧。」國營伊朗伊斯蘭共 和國廣播電視台(IRIB)和其他媒體,幾乎全時段報導蘇萊曼尼遭狙殺消息。 伊拉克也爆出反美抗議,親伊朗的民眾呼籲美軍盡速撤離。在該場攻擊中,美軍也殺死了 伊拉克什葉派民兵組織「人民動員軍」(Hashd al-Shaabi)副指揮官穆罕迪斯(Abu Mahdi al-Muhandis)等5名重要將領。伊拉克總理阿卜杜─馬赫迪(Adel Abdul-Mahdi) 表示,穆罕迪斯和蘇萊曼尼都是對抗IS的功臣,美國此舉已經侵犯了伊拉克的國家主權。 https://i.imgur.com/b5QkEzO.jpg
伊朗特種部隊「聖城軍」司令蘇萊曼尼遭美軍擊斃,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米尼(Ayatol- lah Ali Khamenei)慰問家屬。(AP) 德黑蘭戰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Studies)美伊事務專家達雷尼(Ali Akbar Dareini)指出,蘇萊曼尼之死「對IS和中東各地恐怖分子而言,是天上掉下來的 禮物」。 伊拉克官員4日凌晨稱,巴格達北部又出現新一輪空襲,擊中兩輛人民動員軍的車輛,初 步顯示造成6人死亡、3人受傷。人民動員軍聲稱,稍早的空襲擊中醫護人員車隊,並非軍 方戰士或領袖。但一位匿名美方官員否認二度攻擊。 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已宣布,任命少將卡尼(Ismail Qaani)接替蘇萊曼尼。路透(Reuters)報導,卡尼今年62歲,從1997年一直擔任聖城軍 的副指揮官至今,他也因為「資助恐怖組織」而被美國財政部列為經濟制裁對象。 ─────────────────────────────────────── 蘇萊曼尼死後的伊朗「烈士政治」:伊拉克再傳空襲,美軍中東增兵3千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4267058 【2020.01.04 美國/伊拉克/伊朗】 「美國殺死蘇萊曼尼是為了『阻止戰爭』,而不是要挑起『戰爭』!」伊朗革命衛隊的海 外精銳「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Qasem Soleimani)——1月3日清晨在巴格達被 美軍炸死後,中東戰雲一觸即發。為因應「衝突變局」,五角大廈已向中東地區急令增兵 3,500~5,000美軍,並可能隨時空降「旅級部隊」進入潛在的戰火前線黎巴嫩;伊拉克政 府也證實4日清晨在巴格達北區,又有親伊朗派民兵車隊、一共5名高階指揮官遭「不明部 隊」空襲轟殺;與此同時,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尼(Ayatollah Ali Khameni)周五也指派 了聖城旅的新任指揮官,但在執行「復仇聖戰」之前,伊朗先要舉國動員,以30年罕見的 國喪規模,替「殉道烈士」蘇萊曼尼送行。 「我是要阻止恐怖攻擊,不太想和伊朗開戰!」在親自下令擊斃蘇萊曼尼後,正在放寒假 的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3日也在佛羅里達州的自宅莊園召開記者會。發言中 ,川普不斷強調自己並不打算發動全面戰爭、或推翻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我們收到確切 情報,認為蘇萊曼尼正打算襲擊海外美國人——我們行動,打死他,就這麼簡單!」 但川普的發言,並沒有平息美國政壇的不安與爭論。以民主黨為首的質疑意見認為,蘇萊 曼尼本人「固然該死」,但川普與美軍的魯莽行動,不僅讓「中東大戰」的可能性升到最 高點;在動武之前,美軍不僅沒有通知地主國伊拉克,沙烏地等波灣阿拉伯盟邦、以色列 、英國和北約同盟,甚至連美國國會都被蒙在鼓裡,「直到殺死蘇萊曼尼的24小時後,白 宮都還提不出恐攻指控的具體事證?甚至連『授權』動武刺殺的引用法條,白宮都還搞不 清楚?」 《華盛頓郵報》表示,相對於民主黨的群起質疑,選舉考量為主的共和黨,大多在公開場 合「力挺川普」;但實際上,部分黨內意見也在懷疑「川普總統動武前,到底有沒有規劃 到『戰略後果』?」 相關意見私下表示:蘇萊曼尼是眾所皆知的「伊朗鷹派大頭」,在過去伊拉克戰爭期間, 駐伊美軍就曾多次想要越境刺殺蘇萊曼尼,但都因為無法評估、或承擔開戰後果而作罷。 此外,共和黨的保守派參議院大老葛瑞姆(Lindsey Graham)也公開表示自己「早就知道 刺殺蘇萊曼尼的行動」, ┌─────────────────────────────────────┐ │ 「這個星期我去找川普打高爾夫球的時候,他就有和我講了!」 │ └─────────────────────────────────────┘ 葛瑞姆的發言貌似惡搞,但事實上卻透露了重要訊息。親川普派的《Fox News》表示,葛 瑞姆口中的「小白球聚」,其實發生在12月30日;但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被親伊朗民兵包 圍則是12月31日。因此先前的「美軍報復說」可能存在時間盲點,刺殺蘇蘭曼尼的規劃或 許「早有安排」。 另一方面,在蘇萊曼尼被炸死後的24小時,伊拉克各地民兵迅速進入「戰爭動員」。一開 始還在街頭「慶祝蘇萊曼尼下地獄」的伊拉克反政府派示威者(代表伊朗操控伊拉克親伊 朗派民兵的蘇萊曼尼,被認為是下令屠殺示威者的決策首腦),卻接連收到親伊朗民兵的 死亡威脅與報復恐嚇,紛紛撤走街頭進入守勢。全國上下的肅殺之氣,也全都指向「戰爭 即將爆發」。 與此同時,4日清晨在巴格達北郊,又有另一批「親伊朗民兵」遭遇「不明空襲」,目前 已知至少5名幹部被炸死。但無論是美軍、負責統合伊拉克民兵的「人民動員軍」、還是 伊拉克中央政府,目前都沒有人承擔、或指控攻擊責任。 《金融時報》表示,美軍擊斃蘇萊曼尼的強勢行動,「一夜逆轉」了伊拉克親伊朗派政府 的垮台逆勢。自2019年10月開始,伊拉克全國皆發起了大規模的反政府示威,其一開始的 口號是反貪腐、反政治分贓,但之後卻逐漸演變成跨黨派、跨信仰族群的「反伊朗操控伊 拉克政治經濟大抗爭」。 在原本的抗爭進度中,伊拉克什葉派主力的兩大派系——與伊朗決裂的「暴走教士」穆克 塔達.薩達爾(Muqtadar al-Sadr);以及從兩伊戰爭開始就受伊朗支援的「武裝軍閥」 哈迪.阿米里(Hadi Al-Amiri)———原本支持親伊朗派總理阿不都–馬赫迪(Adil Abdul-Mahdi)組成聯合內閣,但卻因全國大抗爭的政治風向而決裂。阿米里始終拒絕讓 親伊朗派內閣垮台;但薩達爾方面卻公開站在示威者這邊,最終也成功逼迫阿不都–馬赫 迪於2019年12月自請辭職、進入看守總理狀態。 然而美軍不顧伊拉克的立場、逕自在巴格達空襲打死蘇萊曼尼後,原本高調反伊朗的穆克 塔達・薩達爾卻再度轉變立場——他不僅馬上號召昔日的反美民兵「馬赫迪軍」重新武裝 ,還向伊朗政府送上了哀悼和解、共抗外侮的電文。與此同時,薩達爾的陣營也打算與對 立的阿米里派「暫時和解」,全力支持阿不都–馬赫迪在國會的緊急修法動議「撕毀美軍 常駐伊拉克的授權協議」。 雖然在蘇萊曼尼死後,阿拉伯世界的主流媒體曾一度「謠傳」阿米里等親伊朗派議員,已 被美軍陸戰隊突襲逮捕。此一消息事後確認為「誤傳」,但確實遭到逮補甚至刺殺壓力的 阿米里,據悉已躲入地下避風頭,暫時不會公開露面。 阿不都–馬赫迪的「驅逐美軍議案」(原協議中,駐伊美軍只能反恐、訓練伊拉克部隊, 軍事行動需要事先報備...但近期的美軍空襲民兵、刺殺蘇萊曼尼,卻都明顯違反協議條 文),僅需要國會的「簡單多數」就能過。但薩達爾與阿米里的聯合總數只有100席,因 此要如何動員政壇、數量表態,也就成為動武之外的下一個暗戰焦點。 至於伊朗方面,最高領袖哈梅尼3日史無前例地「親自主持」最高國安會議,隨即任命了 跟隨蘇萊曼尼33年的副手少將——加尼(Esmail Ghaani)——接任「聖城旅」的總指揮 官。除此之外,伊朗也正式宣布為蘇萊曼尼「國殤3日」,這也是自1989年伊朗革命最高 領袖何梅尼(Ruhollah Khomeini)逝世後,伊朗國家最高等級的喪葬儀禮之一。 根據當前安排,蘇萊曼尼的遺體,將和與他一同赴死的親伊朗民兵「真主黨旅」領袖穆罕 迪斯(Abu Mahdi al-Muhandis),自4日上午開始南下。兩具遺體將在眾支持者的簇擁下 ,於伊拉克的什葉派聖城——卡巴拉(Karbala)與納傑夫(Najaf)——短暫停留。之後 蘇萊曼尼的靈柩則將送回伊朗首都德黑蘭,並可能在最高領袖哈梅尼的親自主持下,照烈 士之儀下葬。 蘇萊曼尼的靈柩之所以要特別「繞路南下」,一方面是什葉派穆斯林的宗教禮儀,一方面 也是明顯的「派系政治大動員」。因為納傑夫與卡巴拉,分別是什葉派的重要「聖墓」— —在納傑夫的「伊瑪目阿里清真寺」,安葬有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婿、「四大正統哈里發」 的最後一位:阿里。而卡巴拉則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外孫、阿里的兒子與繼承者胡笙,被穆 阿維亞家族的雅季德一世圍攻、斬首的殉難之地,其遺體傳說就安葬在伊瑪目胡笙聖陵。 對於追從阿里與胡笙的什葉派穆斯林來說,兩位伊斯蘭領袖都是為信仰正道「殉難的烈士 」(阿里被反對派刺殺,胡笙則被僭越奪權的倭麥亞朝發兵謀殺)。而為了「輸出伊斯蘭 革命」而被美國擊斃的蘇萊曼尼,目前也被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遵奉為「烈士」,因此特別 繞聖墓拜別的安排,也有強化伊朗政府號召、團結兩伊什葉派的「宗教動員目的」。 比較微妙的是,在2019年伊拉克反政府大抗爭中,伊拉克南部的什葉派地區,其實都是人 民起義的關鍵熱點。其中,卡巴拉與納傑夫兩城,更曾分別發生「伊朗領事館遭反抗青年 圍攻、放火」的重大事件;伊拉克的親伊朗派民兵,更曾在2019年10月28日於卡巴拉街頭 ,對示威者發動「無差別掃射」,大屠殺的結果造成了近40人死亡。 諷刺的是,這次的民兵屠殺事件,就被認為是蘇萊曼尼本人下達的「鎮壓指令」,兩大聖 城之後也才會不斷出現跨宗教派別的「反伊朗抗爭」。鑑此,伊朗要如何透過蘇萊曼尼之 死重新拉攏、壓制伊拉克的什葉派?「烈士形象」的強化宣傳,也就成了蘇萊曼尼留給伊 斯蘭共和國的最後妙計。 目前伊朗當局已揚言「要以最強的手段報復美國」;但在短時間之內,指揮鏈被斬首的聖 城旅究竟要如何策劃攻勢?具體而言還未見頭緒。但像葉門的「胡塞軍」(Houthis)、 黎巴嫩的「真主黨」(Hezbollah)、與巴勒斯坦加薩走廊的「哈瑪斯」(Hamas)都已公 開哀悼蘇萊曼尼,並號召從眾發起「反抗行動」。 目前的黎巴嫩也正與伊拉克一樣,自2019年秋季起陷入了全國反政治貪腐的跨派系大抗爭 中。由青年民眾所號召的街頭抗爭,主要是反對黎巴嫩以宗教派系為分配劃分的政治制度 「只會分贓不會治國,不斷引發經濟與政治危機」,並以反貪腐、反無能、反信仰分裂為 口號,長期佔領街頭與中央政府抗爭。因此,本回真主黨高層的激動態度,也讓不少人擔 心「真主黨會奉伊朗之名再度搞事,趁勢轉移掉當前國內接近全面崩潰的政治秩序危機」 。 由於黎巴嫩境內有大量美國公民,像是貝魯特美國大學、美國大使館等地,過往就時常遭 到「美國公民被綁架」或「恐怖炸彈攻擊」等事件。因此針對當前中東危機,美國中央司 令部也準備好了「應變計畫」,並透露已準備好一支旅級的空降兵團,隨時能開進貝魯特 的美國大使館館區,「保護海外美國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根據目擊者的說法,自3日蘇萊曼尼遇刺後,貝魯特上空就不斷有各式軍機「低空飛過」 。各種部隊動員的風聲與消息,也都讓黎巴嫩民眾人心惶惶。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 不知美國會否對恐怖組織的企圖伺機而動之舉,坐視不理呢……? --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4.82.68.76 (馬來西亞)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A/M.1578119350.A.21D.html

01/04 15:19, 4年前 , 1F
另一個911嗎?
01/04 15:19, 1F

01/04 15:24, 4年前 , 2F
恐怕無法排除此可能性……
01/04 15:24, 2F

01/04 15:50, 4年前 , 3F
用這招催票有可能,真的打應該很難。
01/04 15:50, 3F

01/04 15:55, 4年前 , 4F
真要動手至少要多兩個零...
01/04 15:55, 4F

01/04 22:01, 4年前 , 5F
鄉親們,美國佬上門來說要打,你們怎麼說?
01/04 22:01, 5F

01/04 22:03, 4年前 , 6F
都這時候還不會操弄民粹... 這政客不是白幹了嗎? XD
01/04 22:03, 6F

01/04 23:34, 4年前 , 7F
真的打應該是不可能 老川的吝嗇個性不喜歡花這種錢
01/04 23:34, 7F
文章代碼(AID): #1U432s8T (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