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三點解釋為什麼「一帶一路」這麼宏大的計畫,只有這麼少國家願意買單?

看板IA作者 (skyhawk)時間7年前 (2017/05/20 15:19), 7年前編輯推噓7(8135)
留言44則, 1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標題: 三點解釋為什麼「一帶一路」這麼宏大的計畫,只有這麼少國家願意買單? 新聞來源: https://goo.gl/4iLHQX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把亞投行當作一個投資公司、把一帶一路當成一個開發案,並且期待它的經濟效益的話, 就要用理性投資者的角度,而不是大國夢的角度來看這個計畫比較好。 前言:如果你對歐亞大陸的地理沒很熟,建議開一張地圖配著這篇評論一起讀。除了世界 地圖之外,目前最佳資訊來源是一帶一路官網的數據資料頁面,提供官方各國數據,沒有 敘述和宣傳的非理性因素。 先說結論:一帶一路理論上不是一個經濟效益如建設規模那麼宏大的計畫,甚至可能不是 一個有錢賺的計劃。 先澄清我不是逢中必疑派,且舉這筆有著不錯的流量跟關注度中國論壇資料為例, 在泰國開鑿克拉運河有戰略價值但無經濟價值。不過這筆資料忽略了,由於印度洋完全不 是中國的勢力範圍,到運河的印度洋端佈下海軍,還是能輕易掐住這個運河對中國的戰略 價值。 作為一個長期以國際觀察為興趣的人,對一帶一路計畫興趣特別低,有三個理由: 1. 多少重量的物體位移多少距離,就是要耗多少能量,而且運輸成本的限制在於地心引 力和阻力。 2. 最經濟的路線都已經被開發了。(最佳案例就是蘇伊士運河) 3 翻轉國際貿易現況的條件,只憑硬體交通建設和軟體國際協定,還缺乏關鍵因素。 以下分項說明: 一、多少重量的物體位移多少距離,就是要耗多少能量,而且運輸成本的限制在於地心引 力和阻力 所有的交通運輸,第一個要克服的都是物理問題。 海運之所以成本最低,主因不是不用鋪路鋪鐵軌和養護,是因為水中行舟的阻力比路上行 車小,所以移動相同重量到相同距離所需的動能就會比較低。至於空運,抵抗地心引力實 在是太花燃料了,在我們把風力和太陽能運用到極致之前,所有的大量運輸都無法依賴空 運。海運的量和成本,在陸運克服基本的物理限制之前,永遠都會遙遙領先陸運的經濟效 益。因此在國際貿易的領域裡,把海權轉向陸權非常之困難,除非國際貿易的大宗需求轉 變成時間成本壓力大於運輸成本。 以礦業這個交通成本極高的產業開發為例,運輸成本對影響一筆資源的開發價值,往往比 總藏量跟富礦含量還關鍵。玻利維亞無法用委內瑞拉的方式賺礦產錢(當然實況遠比這複 雜許多,但礦藏的天然條件還是有決定性),因為為委內瑞拉的油田煉完油可以馬上裝進 運油船裡,而玻利維亞要克服高海拔崎嶇高山,連鐵軌都無法鋪設的困境。 但運輸這件事情的殘酷程度跟礦藏一樣,都是天份決定一切。礦藏還可能用提煉技術解決 成礦物類型和礦藏含量問題,地理距離沒有這個機會。多少重量的物體位移多少距離,就 是要耗多少能量,這件事情在物理學被顛覆之前都無法,因為地球表面目前還沒有發現蟲 洞或發明任意門。 而一帶一路計畫,海運的進程非常有限,陸運才是最主要的建設目標。陸運的路線本身又 非常長,而且全程多是高原山區,攤銷建設成本所需的經濟效益須得相當高。至於海運, 如本文第一段所舉的克拉運河為例,對麻六甲海峽的取代能力非常不樂觀。 二、最經濟的路線都已經被開發了 沙漠地區的蘇伊士運河成功開挖之後,雨林地區的巴拿馬運河也被樂觀地開發,由於地表 的地貌是雨林,成本、傷亡、時間幾倍於前一個運河計畫。而這兩個還是世界上最經濟的 運河計畫,因為一個省下了一整個非洲的繞行、一個省下了一整個南美洲的繞行。 海路上,除了切穿泰國象鼻子的克拉運河外,真正的基礎建設應該在各國協定上。但要用 僅僅省下 1200 公里路程的克拉運河以取代麻六甲海峽已成熟的港口與轉運中心新加坡, 無論在金融上還是在工程建設上,都沒有優勢。沒有顯著的利益,反而可能會因為投入成 本過高而不易回本,畢竟收費太高的話,大家繼續用麻六甲就好啊,又不收費。唯一的建 設理由,只有像俄國總是在求取一個不凍港這樣,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想自己擁有一條不 在美國勢力範圍內的海上路徑。 貫穿歐亞的代表性鐵路一直都是西伯利亞鐵路,它在一片廣袤的大平原上,連結了歐俄和 太平洋上的海參威,也連結了遠東的中國和歐洲。若不是扼在俄國手上,中國不一定需要 一整個「一帶」的陸路規劃,可以通過蒙古和俄國,沿用既有鐵路。因為在西伯利亞平原 上建造鐵路比在中亞的高山高原間構築鐵路容易許多,而整個中亞之間的經濟價值要攤得 起這段鐵路的成本,也不是短期內能達到的目標。 三、翻轉國際貿易現況的條件,只憑硬體交通建設和軟體國際協定,還缺乏關鍵因素 如前所述,國際貿易上最強勢的運輸方式還是海運。國際貿易也是整個世界從陸權轉向海 權的決定性因素。依目前一帶一路的藍圖,中國的願景是強化陸權的優勢,以彌補自己在 太平洋和南海被美國圍堵的困局,同時為自己在南海的勢力範圍鑿穿一個缺口。但如果國 際貿易的情勢是運輸成本決定的,很可能需要用降低運輸成本或用比純海運更高度的整合 運輸來達成加強歐亞大陸陸權的態勢。 要達成翻轉國際貿易的現況,有幾個策略是目前一帶一路的藍圖可能採行的: A、以高度整合力勝過既有路線(例如西伯利亞鐵路和麻六甲海峽) 北、中、南三條陸上絲路有個先天優勢,就是它規劃經過的地區與國家與人口都比既有的 西伯利亞鐵路多。但這也是個先天劣勢,就是要取得更多主權國家的同意。陸運上,由於 軌寬是極重要的戰略,要強國身側的小國輕易妥協,應該是天方夜譚。軌距不像公制單位 那麼中性,大家都用攝氏或公尺就容易溝通了,它跟貨幣一樣有戰略意義。 中亞的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阿富汗之所以使用俄制寬軌,也 是對俄羅斯而言的戰略意義產物,防止大量陸軍進入國界。重建中式標準軌並不困難,但 取得同意且不被俄國的戰略考量降低軌距的整合性,就不容易。從北京到歐洲的鐵路路線 一直存在,只是在中蒙邊境需要換軌換車這個關卡很麻煩而已。出前蘇聯境外要再換一次 軌。北線的從浙江義烏到倫敦的路線也已經開發,換軌問題一樣存在。 既有的鐵路建設做到物理性的相連,卻沒有解決路線的流暢度,整合性會比最理想狀況低 。但整合性低會降低經濟效應,中亞路線會再次遇到相同的問題。南亞路線只要不經過印 度,而且巴基斯坦願意開放軌距,將會是「一帶」的北中南三條路線中,唯一可以避免軌 距協定所造成的經濟效益降低的路線。 南線目前看來的經濟效益是最高的,卻少被提起,而且已經竣工一半:東非經海運到巴基 斯坦的瓜達爾港,再由陸運經巴基斯坦入中國西南。如果能順利把巴基斯坦當成走廊,從 中國西南鋪設鐵路到波斯灣前的瓜達爾港,這條路線不只戰略地位強、經濟效益高,而且 完全符合當前與未來的中國利益。中國目前是全球在非洲真正的霸主,而且採用高明的經 濟手段,為非洲多國開發基礎建設,並且得到礦產開發等權利作為交換。這一條路線離傳 統絲路甚遠,但經濟效益非常明確。而且途經盛產石油的波斯灣區,又可完全繞過宿敵印 度,是一帶一路之間經濟效益最佳的路線。 此外能夠提升整合度的,就是達成各邊貨運協議,不用每過一個國境就被剝一層皮的進口 稅。這是節流之法,但開源才是「一帶」真正需要的經濟價值,也才是提升整合性的意義 所在。 B、藉改善中亞內陸國運輸處境,達成地區發展,與對中國的強力結盟需求 若途經地區本身有更高的經濟價值,整個帶狀交通路線的經濟價值就會翻倍提升,而不只 是連接中國和歐盟兩大經濟體的中繼路程。因為整個中亞地區與外部的連結相對稀缺,若 本身有更高的被連結價值,一帶計畫就有機會成為發展的動脈,讓整個地區的發展沿著動 脈滾起來。 但一帶勢必途經的六個中亞國家: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阿富 汗是地表面積最大的幾個內陸國家(除玻利維亞不計),除了幅員廣大之外,都在帕米爾 高原的山結之中,地勢崎嶇,建設成本特別高。且這些國家全部都有一個地理限制:降雨 量少。 降雨量少是一個天生的巨大弱勢,比陸封(landlock)還缺乏經濟效益。沒有水 就沒有生物,也沒有人口。把世界上任一地區的雨量分佈和人口密度攤開來看,會發現分 佈高度相關。主要例外只在高度降雨地區,不見得人口密集,例如雨林。但淡水稀缺必然 導致人口稀缺,在海水淡化技術提升之前,這個事實都不會改變。但這整個內陸地區也無 法使用淡化海水。所以一帶計畫本身的經濟價值會受到過路地區的限制。 人口少不是一個致命的缺陷,瑞典和荷蘭都是人口上的小型國家、經濟上的中大型國家。 但在人口規模相對小但幅員廣大的地區,交通建設最大的經濟價值是什麼呢?通常是礦產 ,這是唯一不受淡水資源限制也可能非常豐富的經濟物資。 而交通也是礦產開發條件中 最重要的一截成本。礦地開採的談判桌上,談完了蘊藏量之後,接著談的往往是運輸成本 。而歐亞大陸是一個非常古老的陸塊,礦產資源相當豐富,世界最大的金礦就在哈薩克。 另外,中亞最大的問題應該是在風險管理上。中亞長期作為中俄兩大勢力的緩衝區,前狼 後虎之外,南方的西亞也不是安全區域。如果能克服這些條件,當地的經濟價值才會比較 可觀,否則在一帶一路宏大計劃中,中亞難免淪為礦場或過道。換算成經濟效益,不見得 補得起因為幅員廣大和風險高所帶來的建設與養護成本。 小結 一直不認為一帶一路是一個經濟效益很高的計畫,只是規模異常宏大。 用特別樂觀的角度來看,如果基礎建設能帶起中亞的一片興旺,而人口眾多的東南亞新興 市場也因為一帶一路計畫的刺激而經濟繁盛,一帶一路就能克服它先天的劣勢:開發成本 難以被經濟效益攤銷。中國也能從而成為歐亞貿易的新規範創製者。 用特別悲觀的角度來看,根據近代史,中國共產黨在實施規模宏大的計畫時間點,往往是 內部壓力快要炸鍋的時刻。從統治正當性垂危時的文化大革命,到人口壓力巨大下的一胎 化政策,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計畫。 此刻,這個崛起中的大國,內部地下金融的黑帳還難以估計,但經濟成長趨緩、製造業產 能過剩來不及轉型的現況相當明顯,人民幣積極國際化的腳步也揭示了中國有許多金融負 擔希望能用世界來分散。不禁令人懷疑,論是亞投行入會還是一帶一路的可行性,都不 是經濟效益顯著的計畫,比較接近一場大國夢,或者是中國拉全世界入幕的一場自救會。 當你欠的金額大到不能倒時,大家就會傾盡全力不讓你倒了。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0.149.12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A/M.1495264775.A.B8C.html ※ 編輯: skyhawkptt (111.240.149.127), 05/20/2017 15:21:03

05/20 15:40, , 1F
但是不是每一個國家都靠海 對於內陸國而言 這計畫有他的
05/20 15:40, 1F

05/20 15:41, , 2F
價值 至於要拿他跟海運比 基本就免了 運量差太多....
05/20 15:41, 2F

05/20 16:10, , 3F
跟馬歇爾計畫不同的是,一帶一路是中國獲益大於其他國
05/20 16:10, 3F

05/20 16:10, , 4F
家,而前者是美國真心想拉攏西歐各國共同抗蘇的戰略,
05/20 16:10, 4F

05/20 16:10, , 5F
再加上中國經濟大不如前,自然是雷聲大雨點小
05/20 16:10, 5F

05/20 16:39, , 6F
這計畫如何還要再觀察
05/20 16:39, 6F

05/20 16:44, , 7F
最近中國官媒都不停在弄一帶一路作文大賽啊,光前幾頁的
05/20 16:44, 7F

05/20 16:45, , 8F
連串標題就能看出此現象了。
05/20 16:45, 8F

05/20 17:05, , 9F
因為錢砸很多,但也很明顯不是中短期能回收的大計畫,不用
05/20 17:05, 9F

05/20 17:05, , 10F
宣傳的方式大張旗鼓,只會被認為在國外浪費錢(倒是沒錯)
05/20 17:05, 10F

05/20 17:07, , 11F
只是這計畫看來確實是不在乎浪費錢的,實益就是中共能當頭
05/20 17:07, 11F

05/20 17:07, , 12F
好做的別人都做了,他不當凱子土豪,也沒什麼當領頭的機會
05/20 17:07, 12F

05/20 20:35, , 13F
直說中國海岸都被封鎖,才改道而行,陸權註定失敗
05/20 20:35, 13F

05/20 21:55, , 14F
一帶是用來拓展中亞政治勢力,真的要賺錢還是要靠一路,
05/20 21:55, 14F

05/20 21:56, , 15F
所以才拼命投資新加坡,讓一路中最重要的城市傾中。
05/20 21:56, 15F

05/20 21:58, , 16F
而一路完全與新南向重疊,東協10國已經夠傾中,一路再投
05/20 21:58, 16F

05/20 21:59, , 17F
資下去,新南向拿什麼跟人家比,只剩下印度有機會。
05/20 21:59, 17F

05/20 23:08, , 18F
問題是先行狀況上 物理性的成本不是問題 有問題的是貿易
05/20 23:08, 18F

05/20 23:08, , 19F
壁壘 另外就算空運比海運貴到爆 還是有很多具時效性商
05/20 23:08, 19F

05/20 23:08, , 20F
品會走空運 多開一條陸運就是在價格和時效性上多一條折衷
05/20 23:08, 20F

05/20 23:08, , 21F
的價格方案 這是你光去計算能源消耗的價格成本裡看不到的
05/20 23:08, 21F

05/20 23:12, , 22F
另外過去搞全球化帶來的是超級大企業的進一步壟斷霸權 但
05/20 23:12, 22F

05/20 23:12, , 23F
是這次馬雲跟著一帶一路在推他的WTP 結果會直接幫助中小
05/20 23:12, 23F

05/20 23:12, , 24F
企業把商品推向世界 結果是國內沒有霸權壟斷型的大企業國
05/20 23:12, 24F

05/20 23:12, , 25F
家熱烈歡迎
05/20 23:12, 25F

05/20 23:12, , 26F
這文章作者是誰阿 只看到編輯沒看到作者
05/20 23:12, 26F

05/21 13:59, , 27F
物理性的成本不是問題還需要搞集資嗎,共慘自己上不就
05/21 13:59, 27F

05/21 13:59, , 28F
好了
05/21 13:59, 28F

05/21 14:08, , 29F
問題如果在貿易壁壘走海運推貿易協定就好了
05/21 14:08, 29F

05/21 14:09, , 30F
貿易協定還是可以看到你就逐箱查驗
05/21 14:09, 30F

05/21 14:12, , 31F
如果對面國家無心想要合作可以用任何方式搞你啊 XD
05/21 14:12, 31F

05/21 14:13, , 32F
我的意思是說,如果門檻在貿易協定,那陸運根本不是重點
05/21 14:13, 32F

05/21 14:15, , 33F
不過貿易壁壘是另外的事,最想要的還是一個關口從無到
05/21 14:15, 33F

05/21 14:15, , 34F
有所產生的權益吧
05/21 14:15, 34F

05/21 14:17, , 35F
搞不好是東西的稿完了找不到買家只好拖人一起下水
05/21 14:17, 35F

05/21 17:53, , 36F
隧道挖通了,最佳利益永遠在兩頭末梢,想想雪隧吧!
05/21 17:53, 36F

05/21 18:15, , 37F
要不要看一下巴拿馬跟新加坡..
05/21 18:15, 37F

05/21 21:14, , 38F
如果一帶一路像巴拿馬跟新加坡這樣過路就剝,誰會反對?
05/21 21:14, 38F

05/21 21:16, , 39F
當然剝阿,問題是會不會剝給亞投行
05/21 21:16, 39F

05/21 21:17, , 40F
看看美國投資的巴拿馬
05/21 21:17, 40F

05/21 21:17, , 41F
雖然這也要建成後再說就是
05/21 21:17, 41F

05/22 23:01, , 42F
認真好文. 經濟效益大的麻六甲.巴拿馬都開發完了
05/22 23:01, 42F

05/22 23:01, , 43F
中國的一帶一路很有可能變錢坑
05/22 23:01, 43F

05/23 11:13, , 44F
巴拿馬跟新加坡可以剝,一路會不會剝了就沒人跑了...
05/23 11:13, 44F
文章代碼(AID): #1P7-u7kC (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