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緬甸若開邦是回教聖戰熱點

看板IA作者 (citi)時間7年前 (2016/12/23 17:05),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緬甸若開邦是回教聖戰熱點 亞洲週刊 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id=1482378329375&docissue=2017-01 緬甸當局與羅興亞人的衝突日趨激烈,由於處理不當,羅興亞人聚居、與孟加拉毗鄰的緬 甸若開邦,成為穆斯林聖戰的新熱點。緬甸政府不承認羅興亞人,他們無法享有公民權利 ,激進化勢力上升。 緬甸若開邦的羅興亞人問題日益嚴重,已經有跡象顯示,緬甸政府如果處置不當,若開邦 有可能成為穆斯林聖戰的新熱點。事實上,發生在十月九日的攻擊事件顯示出,儘管發動 攻擊者的武器相對原始,但很顯然的,攻擊行動有良好的協調,是組織化的行動。 十月九日當天,若開邦北部靠近孟加拉邊界的三個哨站遭到襲擊,導致九名警員身亡,三 所哨站總共五十多件武器也遭劫。緬甸當局相信攻擊哨站的是羅興亞武裝分子,隨後派出 大批軍隊並將整個區域封鎖進行「清洗」,大舉搜捕嫌犯,軍事行動至今未歇。 緬甸不允許獨立媒體和觀察員進入若開邦,也以安全為理由禁止援助機構與羅興亞社區接 觸,等於是關起門來打。但國際援助組織包括「人權觀察」在內都提出衛星圖片,顯示出 多處村莊整片成為焦土,佐證緬甸軍隊在若開邦進行燒殺。也有許多緬軍強姦羅興亞婦女 的消息傳出。據估計,目前若開邦有超過十三萬人等待援助。若開邦的暴力衝突和羅興亞 人的處境,也引起了國際社會關注。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等地的穆斯林社群紛紛舉行示 威,聲援緬甸的羅興亞人。馬來西亞首相納吉甚至公開抨擊緬甸領袖昂山素姬在羅興亞人 問題上過於軟弱。 不過,緬甸政府對這些指控一概否認。緬甸國營媒體報道,這段期間有至少八十六人被殺 ,但有報道說至少有兩百人遇害。據聯合國估計,這一輪暴力衝突已造成約兩萬七千名羅 興亞人逃進鄰國孟加拉。 東盟十國外交部長則於十二月十九日應緬甸國務資政兼外交部長昂山素姬之邀,在仰光一 間酒店召開緊急會議,討論羅興亞人危機。與會的東盟成員國警告,緬甸若開邦的暴力衝 突對緬甸鄰國的安保與穩定存在外溢風險,緬甸軍方對羅興亞人的鎮壓行動也可能觸發區 域難民危機。 由於東盟成員國向來遵守互不干涉內政的原則,因此這個會議顯得相當不尋常。馬來西亞 外長阿尼法主張由東盟領導獨立調查團,就緬軍被指在若開邦對羅興亞人犯下的罪行進行 調查,以及讓人道援助得以進入若開邦,「我們認為目前的情況已成了區域關注點,應該 一起來解決。緬甸必須在處理問題根源方面做更多的事」。 新加坡外長提出警告 新加坡外長維文也在會上提出警告,緬軍在若開邦的鎮壓行動可能導致羅興亞人集體外逃 ,使大批船民被遺棄海上的危機重演,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也可能藉機介入。另位不願具名 的外交官則對法新社表示,東盟外長們也認為昂山素姬在管控軍方方面做得不夠。他說, 「昂山素姬受到軍方掣肘,但她還是必須擔負起作為一國領導人的責任」。 按緬甸憲法,國會四分之一的議席保留給軍人,政府的三個關鍵部門內政部、國防部及邊 境安保部也由軍方掌控。目前若開邦發生的動亂,加上更為嚴重但相對上較不受國際媒體 關注的緬軍在撣邦與少數族裔武裝力量的戰爭,都顯示出緬甸現政府對軍方沒有任何節制 的能力。 有許多專家指出,緬甸多年以來將羅興亞人視為肉中之刺,必欲拔之而後快,勢必將逼使 下一代的羅興亞青年走上激進之途。 「國際危機組織」十二月十五日曾經發表調查報告,就證實了這個隱憂。該組織採訪了名 為兆昂的「信心運動」成員,指出這個新的激進組織已經開始運作,而且他們已經宣稱為 十月九日的攻擊行動負責。這個組織的主要領導者,是若開邦在二零一二年發生佛教徒攻 擊穆斯林(羅興亞人)事件之後,逃往沙特阿拉伯麥加的羅興亞人。 一位名為考夏恩的緬甸「泛宗教青年運動」領導人就對「緬甸民主之聲」表示,在無法享 有任何權利又無法受教育的情況下成長,使得(羅興亞)年輕人無處可走,「或遲或早, 他們都會變成激進份分,甚至恐怖分子」。 美國國務院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丹尼爾.羅素(Daniel Russel)也提出類似的 警告。他對媒體表示:「如果處理不當,若開邦很可能會像周邊的孟加拉和其他國家一樣 ,變成聖戰主義盛行的地方。」 現在已經有證據顯示,在孟加拉及巴基斯坦較偏遠的邊境地區,有國際恐怖組織為羅興亞 人提供訓練並建立組織,資金來源則為沙特阿拉伯以及灣區國家譬如卡塔爾,這些以羅興 亞人為主的新組織也與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的伊斯蘭基本教義組織有聯繫。 目前,至少有一位領導人已經浮出枱面。這個名為阿布度斯.卡都.伯米(Abdus Qadoos Burmi)的男子是出生在巴基斯坦的羅興亞人。他以卡拉奇為基地,曾多次出現在 「阿拉坎(若開)伊斯蘭聖戰運動」在社群網站所散發的宣傳視頻中。 「國際危機組織」也指出,「信心運動」由以麥加為基地的羅興亞人移民組成的委員會監 控,發言人為阿塔.烏拉(Ata Ullah)。他隸屬一個由二十位羅興亞人組成的團體,他 們都有現代游擊戰爭的國際經驗。 「國際危機組織」指出,過去兩年之間,「信心運動」已經訓練了數百名在若開省當地招 募的人,訓練項目包括了游擊戰及炸藥製作。過去數週,也有數百名在孟加拉的羅興亞難 民前往若開邦入夥。 網站假造緬軍殘酷證據 最近一段時間,支持羅興亞人的社群網站上也出現許多有關緬甸軍在若開邦暴行的照片、 視頻,其中也有不少是假造。譬如英國的《每日郵報》就刊出緬甸軍人折磨羅興亞幼童的 圖文,結果最後證實根本是發生在柬埔寨的事件。發生在二零零八年緬甸的納吉斯氣旋甚 至同年中國四川省大地震的傷亡者,都被當作是對羅興亞人迫害的「證據」散發。 澳洲的難民事務專家傑哈德.霍夫史塔特(Gerhard Hoffstaedter)表示,國際媒體對羅 興亞事件的大篇幅報道,也會使得「聖戰士們」利用這種氛圍,乘機招募對羅興亞人遭受 迫害感到不滿的人。 至今為止,「信心運動」的主要目標還集中在為緬甸的羅興亞人伸張正義,尚無跡象成為 區域運動。不過,如果緬甸政府繼續限制羅興亞人的權利、機會,就增加了「信心運動」 成為跨國組織的可能。如此一來,就會成為整個東盟的危機。 若開邦穆斯林反抗史 其實,若開邦穆斯林社區的反抗運動早已有之,但都不成功。早在一九四七年緬甸尚未獨 立之時,一位名為賈法.胡珊.卡瓦爾(Jafar Hussain Kawwal)的歌星就揭竿而起,希 望若開邦能併入新近獨立的孟加拉。到一九五四年,賈法領導的反抗運動在緬甸政府發動 的「季風行動(Operation Monsoon)」中煙消雲散。 一直到一九五零年代晚期,「羅興亞」這個名詞才出現,而且被當時的政府承認。最主要 的原因是當時已經辭職的總理烏鈕(U Nu)需要爭取穆斯林的選票,企圖在一九六零年的 大選東山再起。 不過緬甸政府此後就不承認有「羅興亞人」,也不讓他們享有公民權利。最近,緬甸政府 批准宗教事務暨文化部進行一項計劃,準備決定性地證明「羅興亞人」從來就不是緬甸的 原生族群,這恐怕會使「羅興亞人」的問題更為難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41.162.23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A/M.1482483905.A.754.html

12/24 09:29, , 1F
被 聖戰
12/24 09:29, 1F
文章代碼(AID): #1ONEZ1TK (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