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美國大選】誰是川普鐵粉?從美國政治歷史看川普現象

看板IA作者 (精靈〃小偉)時間7年前 (2016/11/08 19:34), 編輯推噓2(206)
留言8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美國大選】誰是川普鐵粉? 從美國政治歷史看川普現象 https://goo.gl/Kq9zEr 隨著總統大選迫在眉睫,川普(Donald Trump)與希拉蕊(Hillary Clinton)的選戰也打 得火熱;然而,在候選人馬不停蹄的宣傳、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之下,選民對這次的大選 ,仍然有許多不解之處。其中最大的疑問,或許便在於:有一半的選民無法理解「川普現 象」(Donald Trump phenomenon)是如何產生的。 他們的問題並非針對候選人本身。事實上,川普從不吝於發表自己對於女性以及少數族群 的看法,而他對於國際議題的見解也已經廣為人知。讓這些選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為什 麼川普可以獲得這麼多的支持?他的支持者究竟是誰? 「選民集團」 針對這個問題,美國記者古德法(Michael Goldfarb)在《英國廣播公司》(BBC)上寫道 ,川普的支持者來自於「選民集團」(The Bloc)。 根據他的說法,「選民集團」由大約40%的選民所組成,他們在美國並不算是多數,卻是美 國最大且團結的選民團體。「選民集團」在過去6次的總統大選中輸了4次,但仍在美國國 會及地方議院中擁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那麼,這個「選民集團」究竟從何而來? 層層堆疊 古德法認為,「選民集團」並非2000年網路泡沫化(the Dotcom Bubble,指資訊、網路相 關產業的投機泡沫事件)、2001年九一一事件或者是2008年金融海嘯/經濟大衰退(Great Recession)的產物。而此次大選的熱議焦點:1994年「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也並非形塑「選民集團」的起源。 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與新聞學院(Columbia University)教授基特林(Todd Gitlin)表 示,「選民集團」的形成過程,有點類似於「地質沈積」。他們在一次次事件中,一層層 地堆疊起來,漸漸成為共和黨支持者。也就是說,每當經濟環境改變時,就會有一群新的 支持者加入,而這些新的支持者通常都是白人,且曾為民主黨支持者。 黑色風暴事件 此外,基特林更表示,「選民集團」的起源,可以回溯到1930年代的「黑色風暴事件」( Dust Bowl,指北美沙塵暴事件)。當時許多住在奧克拉荷馬州(Oklahoma)、堪薩斯州( Kansas)的農民家庭因乾旱而遠走他鄉。這些人多半落腳於南加州(southern California ),而他們的小孩往往成為極右派組織「約翰伯奇會社」(John Birch Society)的早期 支持者,或者是傾向支持1964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高華德(Barry Goldwater,美國「保守 派先生」)。 到了1960年代時,在美國《民權法案》(Civil Rights Act )和《選舉權法》(Voting R ights Act)的實施下,美國非裔選民的選舉權終於得到鞏固;然而,這也是新一批支持者 加入「選民集團」的契機。 「銹帶」經濟問題 接著到了1970年代和1980年代早期。當時美國東北、五大湖區(又被稱為「銹帶」,Rust Belt。得名於明尼蘇達州的鋼鐵產業)的工廠一間間倒閉,重創「約翰斯敦市」( Johnstown)等賓夕法尼亞州(Pennsylvania)西部城市。這些地方的工人紛紛面臨失業窘 境,只得成群遷離故里、另謀生路。然而,即便找到了新的工作,這些工作也不如過去有 保障,更不足以繁衍世代,或是讓社區穩定成長。「『銹帶』就是我們這一代的『黑色風 暴事件』。」基特林教授說道。 而在「銹帶」的經濟因素外,1970年代時,也有人因為最高法院在1973年「羅伊訴韋德案 」(Roe v. Wade)中確立女性墮胎權利,而加入「選民集團」。 憤怒白人男性 與此同時,在近50年內,新的民主黨也逐漸成形。新的民主黨組成相當多元,而其政策則 是利用民權法,扭轉長期以來少數族群和婦女的工作劣勢,並推動性別議題。在此情形下 ,民主黨吸引了非常多的非裔、拉丁裔和亞裔選民,而受過大學教育的白人則主導了民主 黨,並在媒體上大聲宣揚這些理念。在這些日子裡,「認同」與「性別」議題不僅在大學 校園引發熱議,更攻佔主流媒體版面。而其中,更以「白人男性身分」為討論焦點。舉例 而言,《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便刊登許多關於「憤怒白人男性」的文章。最近 的例子,便是〈男性需要幫忙,希拉蕊會是我們的解答嗎?〉。 有趣的是,在1960和1970年代晚期,當「選民集團」急速增長時,他們會有人全天候回應 相關議題。現在他們不這麼做了。然而,從這些意見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出美國的巨大分 歧。 駕馭憤怒 當川普攻擊「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剝奪美國人工作時,「選民集團」為這些言論歡呼;當 川普攻擊民主黨的性別政策時,「選民集團」連連稱是。而民主黨支持者,則依舊對此大 搖其頭,無法理解怎麼會有人投給他。 然而,有個人是特例。她是退休老師珂德法( Bonnie Cordova)。當珂德法看完第二次總 統候選人辯論後,問她是否能理解川普支持者時,珂德法的答案是肯定的。 珂德法表示,「我在內城區(inner city)教書教了30年。在這段期間裡,我有好幾次因 為不是少數族群,而錯失了晉升的機會。此外,在我工作的學校裡,因為學生是移民,所 以他們可以獲得免費的牙齒和視力治療,但我卻連為自己的孩子供應相同治療都有困難。 」珂德法承認,這些情形讓她感到憤怒,「而這種憤怒可能會被煽動成仇恨。你必須要學 會駕馭它。」 解決就業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怒火。在此情況下,美國社會和政府便被嚴重地 撕裂了。 儘管如此,事情並非沒有轉圜的餘地。事實上,「選民集團」也並非共和黨永遠的支持者 。如果民主黨可以找回自己的支持者,它執政起來也會比較順利。而目前最好的解決方式 ,便是直接面對就業問題。畢竟,經濟環境的改變創造了「選民集團」,而穩定的就業環 境,可能便是削弱「選民集團」的方式。 然而,基特林認為,這些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社會民主的願景是什麼?他們對未來的想像是破碎的,他們沒有一個吸引人的願景,告 訴人們怎樣才是一個更好的世界。」基特林說道,「這不只是右派的問題,左派也沒有提 出夠格的想法。」 此外,「選民集團」也已經形成至少半個世紀,而一次總統大選仍不足以使它崩解。在民 主黨方面,也不知道有誰願意經年累月地說服選民回頭,或者至少退到折衷的位置,讓情 勢有轉圜的餘地。從這個角度來看,儘管並非全無可能,然而,要讓「選民集團」崩解, 或許仍是一條漫漫長路。 --- 美國大選專題報導 選前總整理 https://goo.gl/pJM90e 【總統篇】 https://goo.gl/TGZUBR 【州長篇】 https://goo.gl/WXYLbT 【國會篇】 https://goo.gl/pdlRzx 【四大觀戰重點:電郵門、鐵粉、搖擺州、麥克馬林】 https://goo.gl/hyG8fZ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6.125.10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A/M.1478604854.A.CFB.html

11/08 19:43, , 1F
第一次了解選民集團這個詞
11/08 19:43, 1F
yiyicho8:轉錄至看板 HatePolitics 11/08 19:47

11/09 09:56, , 2F
選民是會流動的 支持什麼人什麼黨 最重要還是從價值觀
11/09 09:56, 2F

11/09 10:01, , 3F
廢奴的林肯是共和黨 重建時期南方是民主黨大票倉
11/09 10:01, 3F

11/09 10:04, , 4F
1960年代之前 兩黨的支持者和現在似乎是反過來的XDD
11/09 10:04, 4F

11/09 23:21, , 5F
11/09 23:21, 5F

11/16 13:44, , 6F
老實說我很意外川普當選,但我在乎的是它要怎麼彌平選舉
11/16 13:44, 6F

11/16 13:44, , 7F
期間被它挑起那些過激情緒。
11/16 13:44, 7F

11/16 13:44, , 8F
想一想台灣在兩黨也是常常這樣搞
11/16 13:44, 8F
文章代碼(AID): #1O8RWspx (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