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美國司法獨立:有努力,難實現

看板IA作者 (國際情勢)時間11年前 (2013/06/07 21:53), 編輯推噓1(102)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www.guancha.cn/YouTianLong/2013_06_03_148821.shtml 司法獨立:一直在努力 更加難實現 游天龍 霍夫斯特拉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 司法獨立一直都被標榜為西方民主體制的重要特徵之一。早在北美獨立時期,傑弗遜就曾 在《獨立宣言》中將控制法官破壞法治作為喬治三世的罪狀之一,指出“他(喬治三世) 拒絕批准建立司法權力的法律,藉以阻撓司法工作的推行。他把法官的任期、薪金數額和 支付,完全置於他個人意志的支配之下。”從英國治下獨立出來後,為了實現美國憲法前 言中“樹立正義”的目標,美國的各級政府從建國之初就試圖通過各種手段實現司法獨立 。但兩百多年過去,這個目標似乎越來越遠。 憲法也保障不了 出於對英國統治下的“舊社會”的恐懼,美國國父們在憲法第三條有關聯邦司法體系的章 節中,一上來就明文授予聯邦法官們任職終身和薪俸不減這兩項特權,以避免法官們為了 保住自己的職位和薪水在判案時去迎合民選機關的態度。 這樣的憲法保障固然是不錯,但實際中對美國整個司法體系影響卻有限。因為美國是一個 聯邦制的國家,每個州都有一套獨立的司法體系,加上華盛頓特區和波多黎各領地這兩個 州一級的行政區劃,連同聯邦的司法體系在內一共有53套司法體系。享有終身制的聯邦各 級法官不超過1000人,而州法院系統中僅美國最小的州羅德島州給予該州法官終身制的特 權,兩者相加總人數不超過全美法官人數的3%。與此同時,其他51個州法院系統近三萬名 法官則無福享有終身制這一制度保障,從19世紀開始各州就立法通過選舉的方式遴選法官 ,法官為了那4到15年不等的任期,很多時候不得不順從民意做出有違法律與事實的判決 。 雖然聯邦法官享有終身制的權力,但他們也並非完全獨立於民選機構。美國建國後有150 年聯邦法院系統的管理並不歸屬聯邦法院本身,而是由聯邦的行政機關代為管理,管理事 項包括法院的人事安排、預算編制、辦公場所等各方面。而且聯邦法院系統就跟沒娘的孩 子一樣,被各聯邦部門踢來踢去,先是歸國務院,再是財政部,接下來又是內政部,最後 踢到了司法部。正因為各種日常的管理權力都旁落別家,聯邦法官們站在行政機關的工作 人員面前直接矮人一頭,根本不敢得罪各部衙門的大小爺,不然來年的預算人家給你掐一 掐,大家連寫判決的墨水可能都要自費。 而最不公平的地方在於,作為聯邦法院系統管理層的美國司法部同時還是美國政府的法律 代表,代表美國政府出席所有與之有關的刑事民事案件,而本應該超然于原被告雙方之上 的獨立司法系統卻隸屬於司法部管轄,可以說按照現在的標準每一個法官都難以洗脫“拉 偏架”的嫌疑。直到1939年聯邦法院才終於可以自己當家作主,擺脫了司法部的控制。 司法系統磁碟區入政治洪流 但躲得過司法部卻躲不過黨派政治。在黨派政治成為主流之後,聯邦法官們也不可避免的 淪為政黨鬥爭的工具。早在第二任總統亞當斯當政的時期,最高法院的蔡斯大法官就充當 聯邦党的打手,利用明顯違反第一修正案的《煽動法案》接連判好幾個民主共和黨的記者 入獄。而到了民主共和黨的傑弗遜接任之後,不僅馬上釋放這些記者,還試圖彈劾蔡斯, 後來又因為不滿高院的判決屢屢拿修憲和彈劾等武器恐嚇高院迫其就範。 可以說,聯邦司法系統從建國開始就捲入骯髒的政治洪流。據美國學者分析從威爾遜總統 到克林頓總統近一百年間的57000個公開判決,民主黨提名的法官明顯更親民主黨的自由 派理念,而共和黨提名的法官則明顯更合共和黨的保守派理念。法官黨派化最惡劣的後果 就是2000年布希訴戈爾一案,九位大法官各為其主,推翻了人民的選擇,篡改了大選的結 果。據統計,90%以上的法官都是兩黨黨員,在卡特政府任內聯邦法官中73%是兩黨的活躍 分子,雖然到了克林頓時期該數字下降到了56%,可近年來隨著兩黨分歧日趨白熱化,小 布希奧巴馬提名的法官又有日漸政治化的趨勢。 “提拔有望”下的“得隴望蜀” 而且法官們也有自己的職業規劃,做了地區法官自然想做巡迴法官,做了巡迴法官自然會 想做最高法院大法官。人往高處走本是人之常情,但當這些人是本該秉持社會公正獨立判 案的法官們的時候,就難免會出現法官將個人職業規劃置於法治和公正之上的可能。18、 19世紀的法官通常一個崗位幹一輩子,而且因為法官地位崇高薪水豐厚,法官們甚少有得 隴望蜀的念頭。 可時過境遷,當下的環境已非兩百年前可比。據資料統計,如今有253個巡迴法官是從地 區法官的崗位上提拔而來,而如今高院的九位大法官有八個是從巡迴法院提拔上來。在這 種“提拔有望”的大背景下,各下級法官們不可避免的會在某些敏感案件上取悅本黨主流 意見,自由派的法官力挺黑人民權,保守派的法官力阻墮胎自由,留下白紙黑字的判決, 為日後更進一步做到“有跡可循”。 其實司法系統這種受民選機構擺佈的現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間接的受到了民意的控制 ,因為提名他們的總統和批准任命的參議員們都是美國人民一人一票選出來的。而因為法 官的終身制特點,這些民選官員們在考慮法官人選的時候是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執政遺產來 看的。他們在選擇的時候不僅僅會考慮這個候選人的司法理念是否和自己一致,更要考慮 是否能夠得到選民的支援。同性戀的選民不會容忍民主黨的總統選一個反同性戀的候選人 擔任法官,同理福音派的選民也不會允許共和黨的總統提名一個在墮胎問題上語焉不詳的 人進駐聯邦法院。 因此,每一個聯邦法官雖然並沒有經過州法官那樣的選舉程式,但他們其實也是間接得到 了民意的支持。可隨著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發達,民眾越來越不滿足於這種間接的對法 官施加影響力,他們會結伴開車前往最高法院抗議遊行示威,他們會在網上組建論壇或者 臉書主頁討論每一個總統的提名,他們會給自己選區的參眾議員打電話發郵件要求他們就 某些題目投贊成或者反對票……在21世紀這個沒有隱私的新時代,群眾恨不得從一開始就 施加壓力去控制法官的人選,而非等到某個案件浮現在輿論中之後再給法院施壓。 2005年最高法院奧康諾大法官退休,小布希提名白宮法律顧問哈裡斯‧邁爾斯接替奧康納 的高院席位。邁爾斯是布希多年的戰友,從德州一路跟著布希鞍前馬後挺進白宮。本來小 布希作為史上最保守的總統,他看中的人當然也應該是保守派的幹將,保守派人士應該吃 了一顆定心丸才是。但實際情況恰恰相反,因為邁爾斯沒有法院工作的履歷,一直在布希 背後工作,沒有多少公開的記錄可以讓大家判斷她對於各種敏感問題的立場,保守派民眾 從一開始就懷疑她可能是一個潛藏的“惟保守派”,各路保守派的評論員電臺主播都紛紛 抨擊這次提名,號召自己的聽眾讀者給白宮上書。幾天內雪片般的抗議信件塞滿了白宮的 郵箱,而白宮的網站系統也幾乎被充斥著不滿和怨憤的電郵壓垮。迫於來自自己基本盤聲 勢浩大的反對,布希最後不得不換下邁爾斯,重新提名讓保守派信得過的阿利托。 幾乎沒有哪個法官可以不受輿論影響 而即便是擁有終身制的聯邦法官也一樣會遇到輿論圍剿的情況。克林頓時期紐約一位聯邦 法官曾在一樁毒品案中遭遇巨大政治壓力,當時他因拒絕將檢方提交的某項證據列為呈堂 證供而遭到來自國會和總統的輪番攻擊,媒體也對他的做法不依不饒,克林頓甚至威脅要 想方設法逼他辭職。不得已,按照總統的意思,他重新將檢方的證據列為呈堂證供,最後 改判了自己的判決。 這樣的事情在聯邦法院系統愈演愈烈,不僅地區法院的工作遇到干擾,甚至最高法院都置 身於輿論的裹挾。去年最高法院在審理奧巴馬修改法案的時候,執筆判決的首席大法官就 深受媒體報導的影響。當時自由派媒體反復告誡最高法院,指出如果一旦高院推翻該法案 ,高院的形象將會受到不可挽回的損害。在媒體連篇累牘的攻勢面前,原本保守派的首席 大法官不得已轉投自由派的一邊,以5:4的微弱優勢保住了這個備受爭議的法案。而在最 近熱門的同性婚姻案中,某些民間團體看到了高院的軟弱之處,試圖再次搞輿論審判,而 這次他們甚至直接請願國會要求國會對高院施加壓力。 而在州法院系統,因為法官面臨選舉,受到輿論的壓力更大更直接。前愛荷華州最高法院 大法官邁克爾‧斯特雷特就在接受採訪時說來自輿論的壓力讓法官們受到越來越多政治上 的干擾,最後嚴重的影響了他們正常的判案工作。因為愛荷華州高院2009年的一樁同性婚 姻合法化的案件,在2010年選舉中愛荷華的保守派選民一口氣趕走了三位該州最高法院的 大法官。同年密西根州最高法院的候選人則遭遇了來自密集的電視廣告轟炸,而這些旨在 阻撓他們競選的廣告居然是外州的反對團體花費5百萬到8百萬美元製作的。在阿拉巴馬州 ,一大批法官候選人遇到了手握320萬美元經費的反對派,紛紛丟了官職。 據統計,上世紀九十年代各州法官選舉花費不過833萬,2000-2009年間該數字躥升到2069 萬,而2010年一年各州法官選舉竟然耗費1200萬美元,而其中600萬是在大選前的最後一 周花掉的。從這個側面來看,美國民眾對司法系統的“參與”近乎瘋狂。現在有了社交媒 體的幫助,不少無良律師甚至將案件放上網,製作成Youtube視頻,煽動民眾未審先判, 直接把壓力丟給為競選連任而夜不安寢的法官們。 隨著黨派鬥爭日漸草根化平民化,法官們不僅面臨來自行政和立法機構的壓力,甚至不得 不直面民眾的呼聲,獨立斷案的難度越來越高,面對這樣惡劣的政治與輿論環境,幾乎沒 有哪個法官可以不受輿論的影響秉持公義合理斷案。而法官的工資雖然比一般政府公務員 要高,可是和他們做律師和公司法務的法學院同學相比差距巨大,同時還要受到更嚴格的 職業道德限制,承擔更多諸如財產收入資訊披露等額外的義務,試問還有誰願意做法官呢 ? 本文願意開放自由轉載 -- 1.http://ppt.cc/4gVG loose change(脆弱的變化) 2.http://ppt.cc/erS_ 鄭若麟:911 “陰謀論”席捲法國 3. http://ppt.cc/aiXv http://ppt.cc/2B2H http://ppt.cc/2B2H 梅桑訪談(上)(中)(下) 4.http://ppt.cc/V5xR 紐約街頭與 "911 Truther"的交談 5.http://ppt.cc/_-tu 法國畢加爾諷刺911"官版"的相聲 6. http://ppt.cc/GV37 7.http://ppt.cc/8cjU 911 Clue EVERYONE MISSED 8.http://ppt.cc/MXqH loose change 電影內容摘要 9.http://ppt.cc/QiEr 10.http://ppt.cc/VLfn 11. http://ppt.cc/CId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2.234.236.88

06/07 22:54, , 1F
人家才不想被你這個"沒努力過的"這麼說!!
06/07 22:54, 1F

06/08 10:01, , 2F
百步笑五十步、作賊喊抓賊
06/08 10:01, 2F

06/09 07:14, , 3F
竄改選舉結果?!
06/09 07:14, 3F
文章代碼(AID): #1HiUNKJe (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