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中國食品在歐洲麻煩不斷

看板IA作者 (校長先生)時間11年前 (2012/10/24 11:5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標題:中國食品在歐洲麻煩不斷 MARK MCDONALD 報道 2012年10月24日 香港——塞浦路斯的檢查員在冷凍魷魚中檢查出了砒霜。意大利人在通心粉中發現了蛆。 運往丹麥的南瓜籽中混有玻璃碎片,而由於偽造文件問題,西班牙監管方攔下一批冷凍鴨 肉。中國向歐洲的食品出口經歷了十分艱難的一年。 但至少德國的孩子又能吃來自中國的草莓了。 最近,德國柏林和其他四個州數百所學校的1.1萬名學生出現食物中毒。進口自中國的冷 凍草莓引發了這場諾瓦克病毒的大爆發,食用者出現嚴重的腹瀉和嘔吐癥狀,30人被送進 醫院。但不久德國衛生部門就解除了警報。 經過調查,德國消費者保護機構發現這場病毒爆發都和同一批草莓有關。德國東部學校的 餐廳受到了主要影響,而原因可能是專業廚房不恰當的食物加工方式。 該機構關於草莓的聲明並沒有指明產品來源國,但德國聯邦消費者保護與食品安全辦公室 (Federal Office of Consumer Protection and Food Safety)的一名發言人對《食品生 產日報》(Food Production Daily)表示,這些草莓“均來自中國進口的同一批貨物”。 而另一篇新聞報道則稱,這些草莓的種植、收穫和冷凍都是在孔子的家鄉山東省曲阜市進 行的。 這是中國持續不斷的食品安全噩夢的最新情節,《國際先驅論壇報》的博客Rendezvous已 對這些事件進行了記述。目前,德國《明鏡》周刊(Der Spiegel)也已對中國出口至歐洲 的食品展開了深入調查。 此類出口增長迅速,範圍也在逐步擴大。《明鏡》周刊稱,2005年至2010年間,中國至歐 洲的食品出口額近乎增加了一倍。而在德國,自2009年以來,進口自中國的食品增長了 26%。 北京的中國人民大學食品安全專家周立教授接受《明鏡》周刊採訪時表示,以前,中國農 民也吃自己種和賣的食物。 文章整理了對周立的採訪,這樣寫道,“但現在他們意識到了殺蟲劑、肥料、激素和抗生 素的壞處。他們仍然會將農場上的一部分產品賣給市場,一部分留下給自家吃。但唯一的 區別就是,留給自家吃的農作物是用傳統的方法種植的。” 文章引述周立的話說,“事實上,許多富有的中國人買了自己的地種菜。這樣他們就不必 依賴於超市裡賣的產品。 另外還有一些報道稱,有一些地專門種植特供給政府高官的農 產品。” 食物受污染的醜聞已成中國消費者的心頭之患,到香港旅遊的內地遊客經常光顧食品商店 和市場,尤其是那些靠近邊境的店面,搶購他們認為更為安全的商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 嬰兒配方食品和奶粉。這些大陸遊客購起物來瘋狂而高效,以至於香港當地人嘲弄地將他 們稱為“蝗蟲”。 吳恆是上海一所大學的歷史系研究生。他曾經認為,食品安全與他個人無關,只有媒體關 注或閑聊時才談起。他覺得那時他就好像是“溫水裡的青蛙”,對上升的溫度並不關心, 對不斷增長的危險毫無意識。 但就在去年4月,一份有關肉類中加入致癌添加劑的報道引起了他的注意,隨後他和幾個 朋友建立了一個網站,記錄全國各地的食品安全事件。 據報道,網站第一周的訪問量就達200萬,由於不堪負荷而崩潰。 亞洲科技(Tech in Asia)的葛亞輝(Charlie Custer)今年5月訪問了吳的網站,並以“麥 片”為關鍵字搜索。一篇2008年的新聞提到在一些麥片里發現的黴菌是標準的15倍。 葛亞輝寫道,“麥片看上去還挺安全的。於是我再以牛奶為關鍵字搜索,發現了50多篇報 道。” 這個網站的名字很長,叫“擲出窗外”。它的意思是“把它扔到窗戶外面”。這個名字的 靈感來自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美國作家厄普頓‧辛克萊 (Upton Sinclair)在1906年出版小說《叢林》(The Jungle)曝光了芝加哥的肉食包裝行業 。有一天羅斯福在吃早餐時讀到該書,把剩下的香腸扔出了窗外。 吳恆對《中國日報》記者說,“羅斯福把香腸扔出窗外的行動成了世界食品安全歷史上的 一個分水嶺。我希望我的網站同樣能夠敲響警鐘,讓人們更加關注中國的食品安全。” 中國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諸多事件製造了一系列最聳人聽聞的新聞標題。這也許是罪有應得 ,但中國絕不是這方面唯一的肇事者。今年夏天,歐洲開展的食品安全檢查中,僅僅一周 就有幾十批次的貨物被收繳或者退回。其中包括意大利蛤蜊(大腸桿菌)、印度烏賊魚( 鎘)、厄瓜多爾金槍魚(又是鎘)、挪威青花魚(寄生蟲)以及土耳其無花果(黃麴毒素 )。 同一周,法國檢察人員還銷毀了一批從斯里蘭卡運來的,殺蟲劑含量很高的咖喱。德國檢 察人員發現了一批墨西哥產蜂蜜,其中含有已經禁止使用的磺胺類化合物。這種物質過去 用來治療淋病,現在用作獸葯。 中國網站創始人吳恆有一天讀到了一篇文章,說有人將豬肉假造成牛肉,以減少成本,這 徹底改變了他。上周,BBC報道了一起類似的事件: “最近瑞典發現多達20噸標稱為牛肉的染色豬肉,當地食品管理局發出了警告。 “該局調查員蓬蒂斯‧埃爾溫松(Pontus Elvingson)告訴BBC,他們仍在檢測染色所用的 染料。 “瑞典企業Heat AB從一家叫Filetto的匈牙利供貨商進口了這批肉。幾批可疑肉中有一批 來自阿根廷。檢查發現,染色肉早在一年前就開始在瑞典出售。” 你會檢查你所購食品的產地嗎?如果看到“中國製造”的標籤,你會拒絕或者猶豫嗎?或 者你仍舊依賴食品檢測來保證安全?請寫信給我們。 翻譯:曹莉、谷菁璐 http://cn.nytimes.com/article/china/2012/10/24/c24food/zh-hk/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2.241.96
文章代碼(AID): #1GXsTNDA (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