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外資不是聖杯

看板IA作者 (小王子)時間12年前 (2012/07/14 11:1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外資面面觀 http://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12/07/13/not_quite_the_holy_grail 不久前,發展中國家將外資新殖民主義 歐美日大公司的投資代表著就業與財富 藉由收買獨裁者,公司取得大批財富與珍貴礦產、林產 大規模農業擊垮地方小農、改變水文環境 並使經濟在多變的全球市場下更加脆弱 今日的外資,是促進成長的聖杯 生氣勃勃的資本、科技、訓練、管理知識 並且不像銀行貸款與股票,外資不能在危機發生時馬上切斷落跑 目前全球經濟是完全依賴著跨界生產 涉及大量的公司行號與生產工廠的合縱連橫 UNCTAD—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估計 2010全球FDI約1兆2400億美金 2011可能再成長2到3千億 2007年1兆9千億是目前為止最高峰, 超過一半是在發展中國家以及新興經濟體 2010年,第一次出現超過一半外資前往窮國 19兆1千億的外國資產儲蓄中,12兆5千億在發展中國家 歐洲和美國仍是最大的接收國,擁有3050億和2280億 但變化最大的仍是新興經濟體 中國從2005年720億成長到1750億 巴西從2005年150億成長到 480億 俄國從2005年130億成長到 410億 印度從2005年 80億成長到 240億 下撒哈拉非洲全部只有380億 48個LDC最低發展國家總共260億 其中安哥拉、剛果、蘇丹、尚比亞等礦產國占了大半 外資70%來自歐美日,另外30%大多來自新興經濟體 他們處於生產鏈的第3或第4國,將成品輸出到第5國 因此也有對外投資。 當然也有特殊原因的, 1.俄國2010年有510億投資,為的是保護採掘工業以及組織犯罪 以避免國內政局的威脅。 2.巴西、智利、墨西哥,則是想擠身跨國公司總部 並且擁有許多富豪家族有強烈動機想做多元投資 3.香港、新加坡、開曼、英屬維京等貨物集散地 有大量檯面下的交易在此進行 中國既是外資接收大國輸出大國 2010年,輸出680億。原因有 1.商企與個人想多元化投資,並在外國想有津貼 2.中國本身金融市場的效率不足以應付對於大型複雜的工業經濟 3.政府為確保原物料而用投資綁住其他國家 2005年中國試圖用180億購買Unocal 國營企業也在世界各原料地投資 蘇丹油田、越南銅礦、伊朗天然氣、俄國油管 甚至是準備進軍加拿大油砂 外資造成貪汙的影響是有限的,獨裁才是 計量經濟研究民主的智利、波札那、印度和專制的巴基斯坦、越南證明了這點 採掘工業是最大的外資單一吸引力,尤其是非洲, 而當其他條件都一樣時,民主比專制更吸引外資 外資是否能在發展中國家造福人群? Tufts University Glob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Institute 的研究認為 當外資有較高生產力、較高薪水、比該國內生產者貢獻更多出口 他們就比較不會讓技術外流、創造生產網絡、維持較高環境水準 他們甚至會排擠當地競爭者。 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的研究則發現 1970年代美國在哥倫比亞的花卉投資創造了當地生產體系 當地業者也成功模仿了美國企業,甚至推動解除美國的貿易保護 無論外資帶來的是好處還是壞處,現代的企業已經不可能置外於外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219.94
文章代碼(AID): #1G0EIh8J (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