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轉錄] 保衛南亞水源

看板IA作者 (Rejoyce )時間12年前 (2011/11/02 02:1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Ecophilia 看板 #1Ei3Nr4j ] 作者: Waitingchen (Rejoyce ) 看板: Ecophilia 標題: [轉錄] 保衛南亞水源 時間: Wed Nov 2 02:09:54 2011 轉錄自中外對話 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4604 保衛南亞水源 貝絲‧沃爾克 2011年11月1日 自稱“草根”學者的地質學家、探險家楊勇在接受貝絲‧沃爾克 的採訪時,從自己20多年的漂流經歷出發, 坦述了他對宏觀視野 下水資源共享的看法。 為了對發源於青藏高原的河流流域進行考察,楊勇歷經二十餘載漂 流於中國的各條河流。他是最早對長江和雅魯藏布江危險的上游河 段進行科考漂流,並對那裡的地質和水文條件進行考察的漂流探險 者之一。他目睹了氣候變化以及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影響,看著世界 屋脊的皚皚冰雪在自己眼前消失。上週,在參加某媒體討論會的間 隙,他就自己所做的工作以及亞洲河流的未來接受了貝絲‧沃爾克 的採訪。 貝絲‧沃爾克(以下簡稱“沃”):您能否闡述一下雅魯藏布江(印度 境內稱布拉馬普特拉河)的重要意義? 楊勇(以下簡稱“楊”):雅魯藏布江是中國、印度和孟加拉三國重 要的水源。不僅如此,它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於孟加拉國而言 ,因為這條河流經該國一些人口密集的地區,所以尤為重要。而在 其發源地——西藏,它像徵著藏文化的搖籃。在當地人的心中,它 是神聖的。人們在其兩岸修建廟宇,舉辦宗教儀式。這條河發源於 凱拉什山(喜馬拉雅山脈西段)山麓。在佛教、印度教、苯教裡, 那裡是佛祖居住的地方。 沃:您是怎麼開始對河流產生興趣的?雅魯藏布江又有哪些因素讓 您對其特別感興趣? 楊:我生長在中國西南部地區長江上游金沙江峽谷中的四川省金陽 縣的一個懸崖小鎮。小的時候,母親總是不讓我在懸崖邊玩耍。他 們說,下面的水龍王會把小孩吸進去。那個時候,我就覺得山下的 河流充滿神秘。它一直是我童年生活的世界中嚮往的未知領域,我 被它深深地吸引著。年紀稍長之後,我便決定一定要以漂流的方式 探索這一帶峽谷。後來我在中國西部的重慶上的地質大學,這為我 日後的研究打下了基礎。 我對青藏高原各條河流的科考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了。當時, 國家對這些河流很多河段的研究也很少,水文和地質數據幾乎是空 白。1986年,為了收集水文地質和河谷地貌資料,我從長江的源頭 順流而下,用186天一直漂流到了入海口。一路上,經過了一些從未 被穿越的峽谷。參加那次探險的共有55人。期間發生了幾次翻船事 故,有10位同伴失去了生命。後來我還多次徒步考察了部分重要河 段。 自上世紀80年代長江上游開始開發以來,我發現這條河流上游地質 災害和水土流失十分嚴重,支流的開發很快,水量也逐年減少。我 就一直跟擪長江上游的變化。同時,我開始尋找考察青藏高原上的 其它河流。1998年,我率隊沿雅魯藏布江進行了一次類似的科考活 動。對該河在中國境內、從源頭到大拐彎河段進行科學考察探險, 這在人類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通過這次科考,我想弄明白雅魯藏布 江是怎樣穿過這個深度接近6000米的世界最深的峽谷。在四個多月 的時間裡,我們漂流了1800多千米,步行400多千米。1998年到2010 年期間,我曾5次回到那個地方做研究。 沃:就您觀察,在過去的20年間,氣候變化帶來了哪些影響? 楊:1998年,我們在雅魯藏布江探險時,在中國雅魯藏布江、長江 中下游、東北松花江、嫩江流域遭受特大洪水的侵襲。我感受到了 氣候變化的信號。此外,我在20多年考察中眼看著青藏高原冰川融 化的速度在加快,大部分冰川退縮速度平均在200到500米之間。近 年來極端氣候災害在全球頻繁出現,這也是氣候變化所帶來的。 在100公里長,10公里寬的雅魯藏布江上游河谷地區,草原荒漠化的 現像在不斷地擴大,有的地方沙漠連片,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不僅 是氣候變化,人類活動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在西藏西部地區雅 魯藏布江上游仲巴縣,荒漠化和沙漠推進迫使人們不得不幾次三番 地搬遷。如果這種現象持續下去,河流就會斷流,最終,這裡會成 為第二個塔克拉瑪干沙漠。不僅如此,冰川快速融化形成冰崩還導 致泥石流頻發,發生地質災害的危險也因此而增加。 沃:雅魯藏布江流域三國應怎樣應對這些環境問題? 楊:在保護和利用水資源方面,中、印、孟三國應加強合作,制訂 一個全面的流域發展規劃。規劃中應包括洪水防治、地質災害預警 防範、水電水利和水資源科學調度調配等等,充分尊重各國的水資 源需求共享權益。非政府組織、媒體、科研人員都應在促進合作方 面發揮重要作用。 沃:中國方面一直計劃在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建設世界上規模最大的 水電站。這會對環境造成怎樣的影響? 楊:我國從2006年起就開始對雅魯藏布江中國境內河段上的大拐彎 建造水電站進行規劃研究,大峽谷400多公里河段蘊藏著4000多萬千 瓦水電資源,大峽谷電站的基本技術思路是截彎取直,建壩蓄水引 流,利用2000多米落差,建設9級電站,因此既不需要修建大型水庫 ,也不會淹沒大批良田就能夠產生大量電力。 大峽谷電站從理論上不會對下游水量造成影響,值得重視是可能引 發的環境問題和地質風險,大峽谷電站位於生物多樣性和地質條件 複雜的世界之最的峽谷之中,這必將給大壩的建設以及機械操作帶 來巨大困難。然而,人們最擔心的還是地質風險。該工程處於三條 巨型山脈和多條大河的交匯之處。因此在項目動工之前,還需要對 地震和泥石流的風險進行深入的研究。 雅魯藏布江上游已經開工興建的藏木大壩是計劃建設的五個規模較 小的大壩之一,其所處的位置僅僅控制上游水量。同時,這一地區 的地質條件相對不那麼敏感。 沃:印度和孟加拉兩國對於中國大壩和水利項目非常關注,擔心下 游水量會因此而減少。這些擔憂有根據嗎? 楊: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討論。首先,印度和孟加拉對於中國項目 會使下游水量減少的擔憂並沒有科學依據。工程規劃的河流段,其 流量僅佔大拐彎下游中國境內總流量的50%,到孟加拉灣時流量則 增加了近8倍。即便中國在這條河流上實施其調水方案(中國水利部 本月初宣布不會開展這一項目)和水電建設,下游水量也不會受到 影響。有關這一問題的傳言不過是媒體炒作罷了。 第二,對於孟加拉國而言,中國在上游大壩項目實際上是能夠給他 們帶來好處的。如果這些大壩的蓄水量足夠的話,就能夠使汛期氾 濫的洪水得到控制。不管怎樣,在墨脫大拐彎興建大壩的計劃至少 在10年內不可能實現。主要是有關電力分配的問題不明朗。西藏目 前還沒有實現並網供電。如果僅僅是為了西藏用電,那麼,從經濟 角度而言,該項目的可行性並不高。更有可能的是,生產的電力將 被輸往南亞地區以滿足那裡的電力需求。三國需要增強彼此間的溝 通,特別是就洪水治理問題加強合作。 沃:雅魯藏布江流域(大壩項目)面臨的最大威脅是什麼? 楊: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印度(當局計劃在地震高發地區興建70座大 壩),最大的擔憂還是地質風險和生物多樣性影響。如果發生地震, 大壩崩塌,洪水將會對下游地區造成毀滅性影響,就像2000年(雅魯 藏布江支流)易貢河爆發的大規模潰決性洪水那樣。易貢河洪水給西 藏南部地區和印度造成了嚴重的傷亡和破壞。我們還需要進行更多 的研究,加深對地震和地質災害趨勢的了解,並且加強對大壩建設 的統一協調和管理。所有有關國家應加強合作,建立堅實的科學基 礎。在此之前,切勿操之過急。 貝絲‧沃爾克,中外對話第三極項目研究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7.151.220.105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Waitingchen (207.151.220.105), 時間: 11/02/2011 02:10:03
文章代碼(AID): #1Ei3Nzec (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