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聯合報以色列專題

看板IA作者 (左是一種智力缺陷)時間14年前 (2010/06/15 09:05), 編輯推噓5(503)
留言8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衝突熱點/「西亞之鷹」以色列 無懼強敵環伺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專題報導】 今年五月卅一日,以色列士兵在公海強行登上援助加薩地區的救濟船隊,不但強迫開往以 色列港口,衝突中還擊斃九人,引發國際輿論譴責。向來與以色列關係惡劣的伊朗政府公 開表態,也要派船前往加薩。未來局勢怎麼變化,會不會引發更大衝突,全球都高度關注 。(系列三之一) ●以色列建國以來,對於外來的威脅,幾乎都選擇強硬行動,並且主動出擊。要解釋這個 國家的鷹派作風,還是必須從猶太民族的歷史談起。 上帝應許之地 有一個笑話形容猶太人的歷史記憶:兩個以色列球迷爭論應該支持德國或義大利。某甲說 :「不可以支持德國,七十年前納粹屠殺猶太人。」某乙說:「別忘記義大利也是敵人: 當初就是羅馬人,害我們流散了兩千年。」 根據舊約聖經,希伯來人在三千多年前離開埃及,在這片「上帝應許之地」建國,並且在 耶路撒冷建立聖殿,供奉存放摩西十誡的「法櫃」,成為民族信仰的中心。西元後七十年 ,羅馬大軍攻入耶路撒冷,將聖殿夷為平地,也將此地更名為巴勒斯坦。此後猶太人流散 世界各地,但始終不放棄身分認同。十九世紀末,猶太人鼓吹「錫安主義」,號召返回巴 勒斯坦建國。到一九四八年獨立前夕,已經有六十五萬人回歸。 納粹屠殺悲劇 二次大戰期間,納粹屠殺六百萬猶太人,引發全球震驚,讓猶太人建國的呼聲更高。一九 四七年,聯合國決定在巴勒斯坦成立一個猶太人的以色列國,與一個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 國,雙方土地犬牙交錯。第二年五月十四日,英國結束統治,以色列發表復國宣言,宣布 成立政府。 建國主動出擊 阿拉伯各國立刻出兵,以色列奮力抵抗,加上海外猶裔人士支援,終於打贏獨立戰爭。原 規劃以巴兩國的土地,大部分被以色列取得;只有約旦拿下約旦河西岸與東耶路撒冷,埃 及占領加薩走廊。「巴勒斯坦國」成泡影,數十萬阿拉伯裔被迫流亡。 一九六七年,阿拉伯各國準備圍攻以色列,以色列搶先發動「六日戰爭」:第一天就把埃 及、約旦、敘利亞的空軍擊滅,不但奪回耶路撒冷,並且打下約旦河西岸、西奈半島與戈 蘭高地。對以色列軍政界來說,「主動出擊」從此變成顛撲不滅的真理。 阿拉伯人在戰場打不贏,又不滿歐美國家支持以色列,便出現以恐怖攻擊為主的「不對稱 戰術」:一九七二年,慕尼黑奧運代表團遭攻擊,十一名團員被殺。 中東怨氣沖天 儘管以阿雙方領袖多次試圖建立和平,但是雙方有太多怨恨和猜忌。在複雜的歷史、種族 與國際政治因素影響下,中東地區何時能和平,恐怕誰也說不準。 聯合報編輯部同時製作以色列的攝影報導,「新舊混搭的以色列」Audio Slide Show歡迎 讀者上網點閱,網址http://blog.udn.com/copydesk/4119034 【2010/06/13 聯合報】 http://www.udn.com/2010/6/13/NEWS/WORLD/WOR3/5661061.shtml 衝突熱點/戴陽:沒被關過的,不算好兵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專題報導】 「我太太年輕時是傘兵,她跳過六次傘,其中三次在海面上。」以色列駐台代表甘若飛說 。看到記者吃驚的表情,他說:「沒什麼,就是跳傘嘛。」 以色列擁有全球戰績最佳的軍隊,卻沒有軍官學校,所有軍官都來自義務役士兵:長官會 勸說優秀士兵簽約留營,軍官通常會被送到各大學深造,因此在校園內,常看到穿著軍服 的學生趕赴課堂。 由於挑選極嚴格,加上當兵是以色列的全民記憶,因此如果進入精銳單位,就等於國家掛 保證的菁英,未來退伍進入職場也大受歡迎。 以色列國防軍的前身是獨立前已成立的猶太民兵,因此在文化上一直保持非正規軍的隨便 性格:部屬對上司很少敬禮,也常穿著涼鞋招搖過市。建國初期的軍方高層,也蓄意維持 這種「紀律蕩然」作風:曾任國防部長的獨眼將軍戴陽甚至曾說:「沒被關過的兵,不是 好兵。」 【2010/06/13 聯合報】 http://www.udn.com/2010/6/13/NEWS/WORLD/WOR3/5661063.shtml 衝突熱點/誰是猶太人 外表看不準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專題報導】 以色列國歌「希望」歌詞提到:「只要心中藏著猶太的靈魂,朝著東方的眼睛注視錫安山 頂,我們兩千年的希望,不會化為泡影…」 世人多以為,以色列就是一群猶太人,被包圍在阿拉伯世界之中,其實這個印象大錯特錯 。初到以色列會發現,該國根本不是「單一民族國家」,而是民族大熔爐。記者在飛機上 翻開以色列航空的雜誌,政府鼓吹移民的廣告,上面也寫著:「充滿活力的猶太文化!」 雖然以色列標榜是全球猶太人的祖國,但猶太民族畢竟已分散超過千年,與當地人通婚、 混血,因此各地猶太人長相差別很大:歐美等地返回者有金髮碧眼的,中東與北非與阿拉 伯人長相接近,近年從衣索比亞遷回好幾萬猶太人,乍看與非洲黑人幾乎沒有差別。 以國外交部官員與記者談及此點:「對,你沒法憑外觀判斷誰是猶太人。」 除衣索比亞外,近廿年最多的移民來自前蘇聯,超過一百萬。據以色列法律,「猶太人」 定義是「母親是猶太人」或「信仰猶太教」,但猶太人散居全球各地,對「猶太教」或「 猶太文化」的遵守程度,已有很大差別。 出身不同的猶太人族群,也形成明顯的社經地位差異,大致上歐美的「白」猶太人,地位 高於中東與北非猶太人,又高於衣索比亞的「黑」猶太人。 以色列七百多萬公民,四分之一不屬猶太裔,最多的是阿拉伯人,約兩成,還有德魯士人 、貝都因人等。以色列境內基督徒只占百分之二,且絕大多數是阿拉伯裔。 阿拉伯裔以色列人也有公民權,唯一差別是不必當兵,但軍方是國家精神的象徵,許多公 私機關以「役畢」作徵才條件,使得阿裔就業率與平均收入始終明顯落後。 阿裔以色列人當中,還是有力爭上游的成功例子。二○○七年,內閣終於出現第一位阿拉 伯裔部長,但整體而言,非猶裔以色列人的民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系列三之二) ■聯合報編輯部同時製作以色列的攝影報導,「新舊混搭的以色列」Audio Slide Show ,歡迎讀者上網點閱,網址:http://blog.udn.com/copydesk/4119034 【2010/06/14 聯合報】 http://www.udn.com/2010/6/14/NEWS/WORLD/WOR3/5662430.shtml 衝突熱點/安息日 別搭電梯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專題報導】 以色列是已開發國家,在電子、環保與軍火等高科技領域,占有重要地位。很難想像,這 個國家的某些社會規範,還停留在三千年前。 最明顯例子是周五日落到周六日落的安息日,為了紀念耶和華創造天地及摩西率希伯來人 出埃及,這天是安歇、禱告的日子,不能工作也不能生火。 在現代社會,這造成很大困擾,以色列周休五、六,周日照樣上班;周五傍晚,公車、火 車全部停駛,以色列航空也一律落地,廿四小時內不安排航班,許多餐廳、店鋪拉下鐵門 打烊,麥當勞也只供應飲料與冷食。 另外,「按開關」被拉比(教士)認定屬於工作,因此以色列公共場所的電梯,至少一半 要改「安息日模式」,自動停每層樓;導遊會提醒觀光客:千萬別搭安息日電梯,否則會 比爬樓梯還慢。 「極端正統派」哈瑞迪人,不服兵役,多數也不工作,每天研讀經典、領政府津貼。根據 經典,未來國度應由彌賽亞下凡建立,不是俗世政客們所能僭越,所以哈瑞迪派不認同猶 太復國主義,抗議以色列政府壓迫巴勒斯坦人。多數以色列人只是選擇性遵奉部分教規, 但因教會與傳統派有不小勢力,因此政府仍須尊重。 【2010/06/14 聯合報】 http://www.udn.com/2010/6/14/NEWS/WORLD/WOR3/5662431.shtml 衝突熱點/以色列肯拚 膽量、放肆、有魄力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專題報導】 以色列有極多不利經濟發展的條件:國內市場狹小,「奶與蜜之地」有一半是沙漠,缺乏 石油等資源,政治因素導致大筆國防支出,國際市場也常被抵制;阿拉伯裔與極端正統猶 太教徒,造成失業率偏高、勞動參與率偏低。 世人都認為「猶太人」很會賺錢,但對「以色列」,往往只記得很會打仗。許多人印象是 以色列通貨膨脹嚴重,靠美援與海外猶太僑民匯款支撐經濟,但現在以色列財政好轉,雖 未年年出超,但負債與通膨等幅度都改善不少。 GDP用於研發 全球第一 經濟起飛主要拜高科技產業興起,美國那斯達克權值股當中,以色列企業數已達第二,比 歐洲各國加起來還多,也超過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及印度的總和。以色列平均每一千八 百多人就有一家初創企業,人均創業投資金額是美國的兩倍半、歐盟的卅倍,百分之四點 六五的GDP用於研發,全球第一。 歸結以色列經濟結構特性,耶路撒冷郵報專欄作家辛格(S.Singer)認為,一是猶太人的 「chutzpah」性格,這個字意思是「膽量、厚臉皮、放肆無禮、魄力」。有人開玩笑說, 以色列人是不懂「Excuse me」的民族,猶太傳統文化鼓勵爭辯、發表看法與冒險挑戰, 「溫恭謙退」可不是褒詞。 替以色列代工的和碩科技軟體部門張雅清,被派到特拉維夫出差,她回憶跟以色列客戶打 交道的經驗:「英文很好,都很會講話,邏輯性也很強;不過如果你講得出道理來,他們 會接受。」 創意見長 企業觀念突破 辛格說,以色列企業也以創意見長,例如Icecure醫技公司開發出液態氮治療乳房腫瘤的 技術,即將獲得美國FDA許可上市,「液態氮不是新技術,『凍死』腫瘤的點子是新的 。」 台灣徵兵制常遭批評浪費人才,以色列軍隊卻被認為對經濟發展有正面功能,除軍火外銷 外,國防需求也帶動以色列的航空、電子、通訊、保全、精密加工及聲紋辨識等技術。 滴水灌溉 沙漠灌出綠意 自然資源的匱乏,讓以色列人極度重視教育,且重視資源回收,全國七成五廢水都用於農 業灌溉,還開發獨特的滴水灌溉系統;特拉維夫市郊的巨型垃圾山最近正在移除,政府努 力從陳年垃圾清出可用資源。 以色列外交部經貿司長哈斯克勒(G. Haskel)指出,以色列希望與全球拓展貿易;「經 濟是一座橋,即使那些政治上與我們敵對的國家,我們還是試圖與他們建立經貿關係」, 他強調,「不管怎麼說,做生意總比打仗好。」 【2010/06/15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WORLD/WOR3/5664680.shtml 衝突熱點/台灣機車 在以色列大行其道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專題報導】 中國近代化過程,猶太商人也扮演重要角色,例如上海最熱鬧的南京路商圈,就是哈同( Hardoon)於一九○六年開闢;外灘和平飯店本名「華懋飯店」,由沙遜(Sassoon)興建 ,曾是東亞第一高樓;哈爾濱鬧區當年最豪華的馬迭爾賓館,是加斯普(Kaspe)的投資 。 其實猶太人並非近代才到中國,至少唐宋就有東來例子,有些還定居下來。目前有跡可尋 的,是河南開封的六個家族、約兩百人;雖已忘記希伯來文,不再遵奉教規,長相也跟一 般華人無異,但還記得先祖是猶太人。 納粹時代,擔任中華民國駐維也納總領事的何鳳山為協助猶太人逃離魔掌,在兩年內發出 近萬張「救命簽證」;經以國政府調查屬實,追贈他「國際義人」頭銜。 以色列屢次以寡擊眾戰勝強敵,又與中華民國同屬國際孤兒,因此一度軍事往來密切。我 國海軍在一九七○年代的雄風一型飛彈、海鷗級飛彈快艇、「武進二號」驅逐艦改良計畫 ,都是引進以色列設計。 以色列與台灣去年六月簽訂關稅互助協定,是第三個與我國簽約的國家。二○○八年,台 以雙邊貿易總額約十二億美元,主要是高科技產業;駐以代表甘若飛曾形容,雙方都是小 國,但都是「高科技強權」。除了資訊產業,台灣機車也在以色列大行其道,光陽與三陽 共搶下八成市場,遙遙領先對手。(系列三之三) 【2010/06/15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WORLD/WOR3/5664684.shtml -- Pray for Obama: Psalm 109: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8.221.197

06/15 09:06, , 1F
其實寫得滿淺的,新意不多,但還是貼出供各位參考
06/15 09:06, 1F

06/15 09:46, , 2F
幼獅
06/15 09:46, 2F

06/15 14:34, , 3F
好多都不知道
06/15 14:34, 3F

06/15 16:16, , 4F
這是報紙,不是教科書
06/15 16:16, 4F

06/15 16:21, , 5F
滿多事情不知道的 謝謝分享
06/15 16:21, 5F

06/15 17:46, , 6F
兵役很以民為主
06/15 17:46, 6F

06/15 17:47, , 7F
需要有刻意扶植的環境 才能有這樣中小企業的創業環境
06/15 17:47, 7F

06/15 17:50, , 8F
相反地 台灣人近來很米信財團
06/15 17:50, 8F
文章代碼(AID): #1C5j6_zt (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