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別忘了古巴生技產業

看板IA作者 (吃素,減碳,救地球)時間16年前 (2008/07/17 13:35), 編輯推噓10(10041)
留言51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2007/01/26 中國時報 別忘了古巴生技產業 馮建三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1029 台灣人對於古巴的認知,大概多數集中於雪茄、蔗糖、棒球、威權政治,以及,卡斯楚、 格瓦拉、革命與社會主義。雖然不少人在提及後面這四個語詞之時,不免帶著諷刺、時代 錯置、事不關己的口吻,更糟一些者則有誤認與犬儒的心聲。 不過,中時近日連續三天對古巴所作的大幅報導,以及工商時報整版對於中央研究院院長 翁啟惠的專訪,倒是讓人想起,其實,古巴還有一項重大科研成就,國人應該會有興趣知 道。 翁啟惠說,台灣的「政府管太多」,以致於我們雖然擁有這麼多生化科技公司,卻「無法 發展」。 怎麼會這樣呢?太奇怪了。第一,很多台人自誇的資訊科技產業,能有今日的規模,剛好 是起源於政府策劃。那麼,何以昔日湊效的政策導引,於今失敗? 第二,全球有四五○○家生物科技公司,其中四十%在美國,但美國一九八○年代以來創 設的這些公司,至今半數以上毫無利潤,其餘還能苟延殘喘者,大多從沒有出路於是胡亂 投入的風險基金取得資本,而僅有二十%得以自足。據說美國政府管的比較少,那麼,管 少美國及管多的台灣通通失敗,也許管不是問題,怎麼管才是關鍵。第三,這裡,古巴就 提供了有用的對比。 一年多前,望重士林的《自然》(Nature)雜誌說,「古巴業已取得比所有其他發展中國 家更可觀的(生化產業的)研發能力…,古巴是怎麼辦到的?」 不僅具有研發能力,在旅遊、海外古巴人匯款等收入之後,古巴最大的進帳,就是各種生 化藥物、疫苗等產品。所以,「古巴是怎麼辦到的?」 關鍵之一顯然是古巴的生化科技政策,獨樹一幟。哈瓦那有四十家生化機構、雇用將近兩 萬人(包括七千多位科學家與工程師),數量不多,但其研究、生產與市場行銷等各個中 心,整合完善,與西方常見的各自壁壘的作風,完全迥異。科研機構與工廠的界線撤除了 ,資訊流通更見豐富,分享而不是專利獨吞的意識,得以滋潤。 其次,為了支應古巴公衛體系的需要,古巴的生化產品除了忍受現有體制的不平等貿易, 也必須重視利潤而對外商業行銷。雖然如此,古巴往往同時以國際主義的認知與實作,將 研發果實「拓展於其他第三世界國家」,包括派遣數萬人次的醫護人員,攜帶藥品而馳援 非洲、中南美洲的窮鄉僻壤,以及災區(如前年底巴基斯坦大地震之後)。 甚至,對於嚴密封鎖古巴經濟四十多年的美國,古巴也在公元兩千年提供五百個獎學金, 培訓非裔二五○位、拉美裔與印地安美國人二五○位至哈瓦那接受醫生養成教育,(唯一 條件是接受獎助的人,學成後必須返國至貧窮社區服務五年以上)。 古巴隔洋與美國對峙,經濟上被美國封殺,但無礙於聲援古巴的國際聲浪,年年高漲。一 九九二年聯合國有五十九個國家首度決議,要求美國解除對古巴禁運, 至去年已經增加至一八三國。 言論與新聞自由是基本人權,並無疑問,但開口閉口以政治公民權(也許還加上物質生活 不豐裕),否定卡斯楚或古巴人的集體努力與成績,減少不了古巴長存 的豐富意義,只能讓發言者自暴其短,重則與某些古巴裔美國人的反動沆瀣一氣,輕則顯 示了人文想像的薄弱與奮進意志的衰竭。 (作者為台社成員、英國古巴後援會會員) -- これより我が剣は貴方と共にあり、運命は貴方と共にある。 ───ここに契約は完了 し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7.66.230 swallow73:轉錄至看板 GreenParty 07/17 13:39

07/17 20:10, , 1F
管理當然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 但是為何要信任且配合這些管理
07/17 20:10, 1F

07/17 20:12, , 2F
呢? 是因為相信訂定政策的知識份子智慧高人一等 還是相信這
07/17 20:12, 2F

07/17 20:12, , 3F
些人的道德良知? 尤其在現在這麼多特殊利益團體活躍在政治
07/17 20:12, 3F

07/17 20:13, , 4F
圈的情況下?
07/17 20:13, 4F

07/17 21:29, , 5F
我想這個質疑相當的正確.要是變成像中共那樣既不顧分配
07/17 21:29, 5F

07/17 21:29, , 6F
上的公平正義,人民又對政策毫無置喙之地的狀況,底層被
07/17 21:29, 6F

07/17 21:30, , 7F
壓迫的勞工要翻身,也只有革命一途了
07/17 21:30, 7F

07/17 21:30, , 8F
古巴很重視人權的.....
07/17 21:30, 8F

07/17 22:14, , 9F
不過分配的公平正義就像「美」一樣 每個人感受不同
07/17 22:14, 9F

07/17 22:15, , 10F
所以最好的方式還是讓每個有能力的自願者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07/17 22:15, 10F

07/17 22:22, , 11F
這恐怕會有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像是慈濟一個團體獨占大
07/17 22:22, 11F

07/17 22:23, , 12F
量的社福資源,其他不少公益組織窮個半死就是很好的例子
07/17 22:23, 12F

07/17 22:25, , 13F
再說少數特力"有能力"的人靠著剝削勞工,壟斷資本,捐點錢
07/17 22:25, 13F

07/17 22:25, , 14F
就能博取美名,難怪不少有錢人都喜歡做慈善事業妝點門面
07/17 22:25, 14F

07/17 22:26, , 15F
郭XX就算捐了一億元幫助流浪狗,也不能掩飾他讓手下勞工
07/17 22:26, 15F

07/17 22:27, , 16F
累到爆肝的不正義.
07/17 22:27, 16F

07/17 22:29, , 17F
這當然是不能掩飾的 只不過他的手下也沒被拿槍逼這加入這間
07/17 22:29, 17F

07/17 22:29, , 18F
公司阿?
07/17 22:29, 18F

07/17 22:34, , 19F
表面上的選擇自由恐怕意義不大,目前有哪個資方是善待勞
07/17 22:34, 19F

07/17 22:35, , 20F
方的?當制度性的問題不選擇,勞工為求生計只能選擇被剝削
07/17 22:35, 20F

07/17 22:35, , 21F
這環境其實跟黑道暴力壟斷沒兩樣.
07/17 22:35, 21F

07/17 22:35, , 22F
在這裡不方便講的太明白,有些資方是真的跟黑道有勾結.
07/17 22:35, 22F

07/17 22:37, , 23F
如果是跟黑道有勾結的資方那當然很該死
07/17 22:37, 23F

07/17 22:39, , 24F
只是假設一間正常的企業 勞工要拿多少才不算被剝削?
07/17 22:39, 24F

07/17 22:39, , 25F
標準誰定?
07/17 22:39, 25F
※ 編輯: swallow73 來自: 122.127.66.230 (07/17 22:55)

07/17 22:57, , 26F
先不拿共產黨的標準來講,以右派的標準而言,工時正常,
07/17 22:57, 26F

07/17 22:58, , 27F
,就算要加班,加班費也不會被責任制的名目硬凹走,勞工不
07/17 22:58, 27F

07/17 22:59, , 28F
會被巧立名目趕走,連資譴費都拿不到,這是底線
07/17 22:59, 28F

07/17 23:00, , 29F
至少標準不應該由有力量,資本握在手上的一方單方面來訂
07/17 23:00, 29F
※ 編輯: swallow73 來自: 122.127.66.230 (07/17 23:01)

07/17 23:12, , 30F
公權力加以限制與規定當然是一種保障,不過根本上我以為要看
07/17 23:12, 30F

07/17 23:13, , 31F
供需吧。政府要營造對勞工有利的經濟環境,加劇資本間的競爭
07/17 23:13, 31F

07/17 23:16, , 32F
小例子:大企業的借貸容易,利率低,對小企業很不公平
07/17 23:16, 32F

07/17 23:19, , 33F
諸如此類策略要改變,讓資本間的競爭加烈,大資本不會太強勢
07/17 23:19, 33F

07/17 23:21, , 34F
在環境上調節條件 比規定勞動規定好多了
07/17 23:21, 34F

07/17 23:22, , 35F
不過現在都是右派政府多,從資本角度思考經濟問題多,短期經
07/17 23:22, 35F

07/17 23:23, , 36F
濟改善勞工有好處,不過最後還是資本得益較多
07/17 23:23, 36F

07/17 23:28, , 37F
旋轉門條款不能太嚴,薪資透明化,福利折假以資比較,等等
07/17 23:28, 37F

07/17 23:29, , 38F
調節一個 讓勞工可以明確比較各個工作的條件 的環境
07/17 23:29, 38F

07/17 23:30, , 39F
也讓資本間彼此競爭'耗弱,最終勞工將得益:企業經營將需要
07/17 23:30, 39F

07/17 23:31, , 40F
非常開明與友善且有效率,資本營利壓力變大。
07/17 23:31, 40F

07/18 00:54, , 41F
除非是由政府或暴力以強制之手段 不然標準不太可能單方面訂
07/18 00:54, 41F

07/18 00:55, , 42F
訂吧 一般都是由供需法則決定吧?
07/18 00:55, 42F

07/18 00:56, , 43F
不過我覺得盡量透明開放讓資訊比較不會不對稱是比較好的
07/18 00:56, 43F

07/18 02:24, , 44F
您提到一個重點了"資訊比較不會不對稱",更廣泛的說,對勞工
07/18 02:24, 44F

07/18 02:25, , 45F
在面對勞雇關係時,勞工在許多領域居於劣勢,資訊是其一
07/18 02:25, 45F

07/18 02:26, , 46F
另外,法律專業是其一(公司可聘大律師),太多太多層面了,
07/18 02:26, 46F

07/18 02:26, , 47F
其實這些都是公權力可以作用的領域,會改變勞工的弱勢,
07/18 02:26, 47F

07/18 02:27, , 48F
讓勞工在面對"聘-受雇"關係,或選擇時,可以強勢許多
07/18 02:27, 48F

07/18 02:30, , 49F
這些都會改變供需態勢,資本方將需要付出更多雇用成本與風險
07/18 02:30, 49F

07/18 14:16, , 50F
如果以資訊不對稱的角度來說 這麼做挺合理
07/18 14:16, 50F

07/18 14:16, , 51F
只是認為該由此著手的人好像不多?
07/18 14:16, 51F
文章代碼(AID): #18Vje68r (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