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阿拉法特留給後人的遺產(上)

看板IA作者 (封心)時間19年前 (2004/11/20 09:3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文章來源:媒抗--阿勳 http://www.socialforce.org/phpBB/viewtopic.php?p=220014#220014 Arafat's Legacy(須註冊) 翻譯自華盛頓郵報 11/15/2004 By Charles Krauthammer 世界各地新聞對於阿拉法特死訊的評論,有兩大主題: 一是,他是一個開創、繼承並繼續帶領巴勒斯坦人的領導者。 二是,他的驟死帶給中東地區一個意外而來的新契機。 各國的領袖在發表上述同樣看法的同時,是否犯了明顯的健忘症? 如果他是位偉大的領袖,又何以他的死去會使長久陷在絕望、被拋棄一般的巴勒斯坦人, 終於得以獲得能夠實現他們長久以來建國的希望呢? 阿拉法特的辯護者說,這是因為他的弱點--猶豫不決--所造成的。 西元兩千年在大衛營,他就是因為猶豫不決的矛盾心理, 以致無法對美國柯林頓總統的和平協議作出肯定的答案。 猶豫不決嗎?真是胡說八道!阿拉法特對於消滅以色列國的願望, 可是一心一德貫徹始終,正因為如此,他所領導的所謂巴勒斯坦建國運動, 得以替他爭取到國際名聲及尊敬,更別提為數可觀的財富。 但這樣的決心絕非出自對於巴勒斯坦建國的執著,否則, 他早在幾年前就可以達成這個目標了。 這是他整個號稱巴勒斯坦建國運動真正的目的。他的確與以色列簽署了暫時停火協議, 但這是因為簽署這項協議能夠替他在巴勒斯坦內部鞏固其領導地位, 並在將來對付以色列時,能取得優越的戰略地位。 他打從心底,沒有要跟以色列永久和平共處的意願。 這就是為何他死時,他心中的應許之地,離他,或巴勒斯坦人,如此遙遠。 他在 1959 年在 Fatah 建立起他的勢力,當時以色列人根本還沒取得那塊地方! 他要建國,但這個國要建在被完全殲滅的以色列國土上。 柯林頓總統對於阿拉法特拒絕中東和平協議,十分震驚不解。 柯林頓與大部分美國人一樣, 不了解為何阿拉法特會放棄作為巴勒斯坦人的『華盛頓』的機會。 但阿拉法特與胡志明、毛澤東或卡斯楚一樣,這些反帝國主義的革命份子, 只抱持「革命到底--完全的勝利」的觀念。 這個「底」呢,這個勝利呢,是完全殲滅敵人。 既然以色列頑強抵抗,阿拉法特只有一直革命下去,永無休止, 彷彿革命本身就是他的目的了。 這就是為什麼,即使阿拉法特死了,和平契機仍然渺茫: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他創造出巴勒斯坦人的民族至上主義,成為革命的動力,而這樣的民族主義, 需要好長的時間,才能消除。 阿拉法特留給後人的遺產,從手段上來看,就是兩字--暴力。 他是現代恐怖主義的祖師爺,集合各家恐怖手法之大成, 從劫機、綁架人質到大量暗殺--如1972 年柏林奧運以色列選手在選手村 將近二十人被炸死的事件... (未完待續) -- 撥亂反正、清新思維,先從「與媒體對抗」開始 http://www.socialforce.or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76.214
文章代碼(AID): #11dfvpqX (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