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百年陣頭 難以割捨 大仙尪的消失與重生

看板I-Lan作者 (崧樓下的腳印)時間13年前 (2011/06/19 20:36), 編輯推噓7(705)
留言12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百年陣頭 難以割捨 大仙尪的消失與重生 2011-06-19 中國時報 黃奕瀠/調查採訪 http://tinyurl.com/6db53vp  在台灣西部,媽祖出巡繞境等民俗慶典活動深受重視,各式陣頭熱鬧出擊。相較於此 ,盛行「大仙尪」的蘭陽平原,卻因工業化、人口外流、無人傳承等原因,日漸喪失文化特 色,但城東里里長游錫財挺身而出,號召頭城居民、耗費五年時間,成功修復並複製兩尊百 年歷史的大仙尪,甚至計畫發展成「蘭陽平原萬聖節」,讓頭城的大仙尪文化重新找到生命  重心轉移 走尪靠外人  頭城在日治時期因南門城隍爺與北門東嶽大帝的神誕祭典,發展出大仙尪出巡遶境活 動,是當地重要的文化特色。但隨著農村人口減少、娛樂選擇多元,祭典已非社區活動重心 ,不但尪仔會員流失,連「走尪」都得靠外面的人完成。  民俗學者對此感到憂心,「連屬於自己的陣頭步伐都失去了,實在不利於縣定民俗審 查。」台灣神將文化研究者林蔚嘉說。對大仙尪繞境懷有記憶和情感的頭城人更感到失落, 這些年來亟欲讓大仙尪文化在故鄉復活。  記憶相連 里長做研究  「我讀小學四年級時,村裡才有一台黑白電視機,所以放學後最期待的事,就是跑去 看大人齊心組裝大仙尪並準備廟會活動。」因兒時記憶,讓游錫財對大仙尪有著難以割捨的 情感,不僅投入頭城大仙尪文化保存與活化計畫,還以半百之齡攻讀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 意所,打算將大仙尪作為論文題目研究。  原是補習班老師的游錫財遵循農人父親的期待,未曾離開家鄉,生命和頭城緊密相連 。民國九十二年參加了社區營造培訓,因而對故鄉再造有了想法,因緣際會投入里長選舉勝 選後,成為極力推動保護地方文化的里長伯。  慶典文化 戒嚴也奈何  戒嚴期間,國民政府不許人民集會結社,連廟會祭祀也以「迷信」或「鋪張浪費」為 由要求停辦。有一年,游錫財的父親籌備東嶽廟慶典時,又收到停辦的命令,慶典當天正好 是五月一日,他靈機一動,讓出巡隊伍拉上「慶祝五一勞動節」布條,順利讓大仙尪出巡, 警政單位也莫可奈何。  「當時國民黨政府瞧不起台灣文化,因此激得許多知識分子紛紛加入尪仔會以保護文 化。」游錫財說,民國五、六十年代的尪仔會會員眾多,除了知識分子外,還有政商名流, 其中一位「阿山林」,原為國民黨滲透地方派系的特務,不料卻愛上廟會活動,因而也讓頭 城人免遭政治迫害。  小姐出尪 城隍爺添女  頭城的大仙尪和其他地區最為不同之處,是平日塵封在箱,迎神賽會時,才由尪仔會 取出同心協力組裝。為了拚陣,還持續增生大仙尪和其所屬的尪仔會,例如信徒不僅「為城 隍爺添子」,連女兒都出列。「這都是因為呂秀蓮帶起的女權主義。」游錫財表示,受到啟 發的宜蘭女性自行成立了「城隍爺小姐」的尪仔會,讓女性在廟會中的角色不只是祭祀後援 ,也能夠「出尪」展鋒頭,這在當時頗前衛,連帶也讓西部出現了女性大仙尪。這些例子顯 示大仙尪反應了社會趨勢和脈動,不單只是宗教事務而已。  然而,社會變遷使得尪仔會漸漸青黃不接,只剩職業團體負責陣頭,甚至有些還被幫 派控制,「很多人都以為書讀不好的孩子才會玩陣頭,事實上,以前被選出來參加迎神賽會 是種光榮,表現必須要好。」游錫財說,不僅如此,過往儘管不富有,但尪仔會員即使分期 付款籌錢,也要讓大仙尪威嚴體面,把陣頭步伐練好、迎神賽會辦好,現在卻只求讓外面團 體來完成,並且只買制式塑膠作的大仙尪,甚至無法組裝好大仙尪,以致於現在大仙尪不僅 缺乏工藝特有的美感,也失去了原有的文化精神。  文化紮根 發展萬聖節  為此,頭城文化協會及擔任常務理事的游錫財找來工藝師傅進行修復大仙尪,還找到 一個擅長竹編的年輕人進行仿製工作。他們不僅向文建會申請頭城大仙尪文化保存與活化計 畫,也積極爭取將大仙尪列入縣定文化資產,更試著將大仙尪文化再造工作推向校園,讓年 輕人能製作簡單尪首,甚至學會大仙尪的陣頭步伐。  長相剛硬嚴肅的游錫財談起大仙尪,臉部線條會不自覺柔和,眼神帶著神采,隨時將 他腦海中閃動著的概念丟出來分享,例如像日本神社一般製作大仙尪精緻人偶販賣,或是在 校園中推廣紙糊尪首製作,「我希望大仙尪不是一個被保存的文物,而是被常民化應用。」  一個孩童恰巧在訪談間走了進來,隨意戴起了一個五小鬼的「尪首」跑來跑去,游錫 財指著這個小孩說:「就是這樣,國外小孩會戴萬聖節面具,台灣的小孩也可以戴五小鬼。 」這位里長伯開始想像著以搶孤和陰司系統聞名的蘭陽平原,應該發展出自己的萬聖節,讓 大仙尪和西方的南瓜小鬼一般成為當地重要的文化印象。 ----------- 時光膠囊-頭城 大身尪的故鄉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8978/112011061900127.html 大仙尪,又稱「大身尪」或「神將」,台灣南部稱為「將爺」,意指木雕刻像,體型龐大, 平時供奉在廟內,神明出巡時請出,由人躲入腹內代為行走,在主神駕前的護衛神將。有些 信眾不同意「大仙尪」的用法,認為稱呼神為「尪仔」相當不敬,況且,這種「偶」經過開 光點眼儀式,更別於其他偶類。但因頭城地區多稱其為「大神尪」,其意指身形巨大的人物 ,後以在地語彙「大身尪」稱之。  清末以來,宜蘭發展的廟會文化以「大身尪」為主,加上台灣早期無專業尪首雕刻師 ,頭城利用舟楫之利,專程買來手工精美別具特色的「大身尪」,因而頭城光是城隍廟和東 嶽廟就有多達二十四個尪仔會,約四十尊大身尪,整個頭城有超過百尊的「大身尪」,因此 被稱為「大身尪」的故鄉。 ------------ 工法失傳 只盼延壽 百歲殘破尪仔 跨海來台拚陣頭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8978/112011061900126.html 現在的頭城,樸實安靜得難以想像昔日風華,這個開蘭第一城因烏石港和頭圍港的舟楫之利 ,先民時而乘船前往福建沿海城市採購尪首,頭城人也因大仙尪的獨特文化而自豪。老一輩 頭城人認為他們的小生型尪首,難找到雕工能出其右者。過去在南北門拚陣頭的年代裡,這 些大仙尪是主角,百餘年來,已高度人格化,活在頭城人的心中。  然而,這些歷史悠久的大仙尪在保存上不但承受歲月的挑戰,面對蟲蛀、龜裂等問題 ,也因民眾普遍缺乏古物保存的正確常識與價值觀,時而遭到人為破壞。  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助理研究員林蔚嘉表示,頭城大仙尪的特色是裝箱收 藏,等到出巡時再組裝,但因為尪仔會沒落,請外人來「走尪」的機會升高,在組裝技術沒 有保留下來的情況下,由他人摸索組裝過程中難免損壞,「百歲大仙尪」在頭城幾乎只有消 失殘破的命運。有心人士希望頭城的大仙尪能夠「延年益壽」,甚至想辦法保存、重建大仙 尪的製作和修復技術。  幾年前,文化界人士邀請鹿港民俗學者李奕興等專家勘查,研議解決之道,但都不樂 觀,他們認為在相關工法已失傳且狀況不明之情況下,貿然進行整修,無異二度破壞,只建 議保存延長壽命。但在民間人士的努力下,頭城當地的木工師傅陳啟文包辦了這些大仙尪修 復工作,累積不少經驗,同時利用錄影等方式將修復和仿製工法記錄下來,試圖找到適合現 代並能延長大仙尪壽命的適切工法。 -------- 頭城爭取文化保存 電音三太子 扭轉壞孩子印象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8978/112011061900125.html  近幾年來,電音三太子深受歡迎,甚至躍上國際舞台成為台灣文化符號,讓「藝陣」 現代化成為一種潮流。相較於頭城努力重拾藝陣步伐,台灣西部的大仙尪早從七星步到方塊 步,連sorry sorry舞都跳上了。從美人尖改成山本頭,掛著奶瓶的三太子雖然是單一造型 塑膠製,但仍十分討喜。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學跳電音三太子行列,許多父母也不再認為跳 陣頭的是「不會讀書的孩子」。  嘉義朴子三太子民俗技藝團團長張啟原表示,在電音三太子走紅之前,太子會的年輕 人已常隨性跳,有一年被美國觀光客拍下來上傳youtube後,跳著戰鬥舞的三太子開始受到 注意,上遍各個節目,甚至後來因參加世運而成為文化顯學。  「一開始跳搖滾時,我們並不被認同,直到跳戰鬥舞紅了後,連參加廟會都被要求跳 電音。」張啟原說,一年之中,往往只有一兩次需要傳統步伐,但那也很重要。太子會的孩 子多半是因為鄉下沒娛樂加入,許多家長原本反對,但現在也改觀了,張啟原表示,連小學 生都要求加入,但因尪偶軀殼重達二十公斤,表演又吃力,只維持十餘人當班底。「這些孩 子,有的是聽障,有的有些殘疾,但都在這裡找到成就感。」張啟原比了比準備在一場亞太 國際會議晚宴上表演的年輕人說。 儘管電音三太子很「火」,但許多專家不認為那是「大仙尪」。林蔚嘉便表示,「三太子」 雖是封神榜上的神明,但只是「僮仔」,是神明陣前的藝陣,屬先鋒角色,嚴格定義的話, 大仙尪應是主神之前的神將。而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呂理政則表示,迎神賽會分成神明陣和 遊藝陣,神明陣很少改變,而藝陣的「大仙尪」則明顯因時代潮流而不同,如在布袋戲受歡 迎時,基隆廟會也曾出現過哈麥二齒的大仙尪。 -- 這篇文章讓你覺得?════════════════════════╮ by ycat + . .ˇ ˇ ˇˇ || ﹀ ̄▽ ̄ ﹏≦b ︶ ̄y – ̄ 新奇 溫馨 誇張 難過 實用 高興 無聊 生氣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1.133.234

06/19 20:38, , 1F
沒辦法,人口外流,你要誰來做這些?
06/19 20:38, 1F

06/19 20:49, , 2F
好愛看大仙尪~!
06/19 20:49, 2F

06/19 21:07, , 3F
支持文化傳承 不過記得小時候看到都會怕怕的>"<
06/19 21:07, 3F

06/20 00:37, , 4F
小時候有被嚇哭耶XD
06/20 00:37, 4F

06/20 01:01, , 5F
超愛看大仙尪~
06/20 01:01, 5F

06/20 01:53, , 6F
游里長是一個對文化很有熱情的人
06/20 01:53, 6F

06/20 18:29, , 7F
西部陣頭很多(不是全部)都是與黑道或飆車族有關的...
06/20 18:29, 7F

06/20 18:30, , 8F
若要發揚這樣的文化,對參加陣頭的青少年要多加管教...
06/20 18:30, 8F

06/20 18:30, , 9F
否則讓人留下不好印象, 甚至因陣頭聚集更大的黑道勢力
06/20 18:30, 9F

06/20 18:31, , 10F
前陣子高市蛋洗刑警大隊的, 就是陣頭的..
06/20 18:31, 10F

06/20 21:31, , 11F
我都想去參加陣頭 就是發洩精力和鍛鍊體力
06/20 21:31, 11F

06/20 22:42, , 12F
大仙尪跟走尪 是不一樣的東西吧
06/20 22:42, 12F
文章代碼(AID): #1D_UrZhj (I-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