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駝鈴] 王老師的信 3/5

看板Hu_Yen_2004作者 (腦洞不腦洞)時間13年前 (2011/03/05 20:12),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mimihenry005 信箱] 作者: mimihenry005.bbs@ptt2.cc (mimihenry005.bbs@ptt2.cc) 標題: [駝鈴] 王老師的信 3/5 時間: Sat Mar 5 20:12:12 2011 作者: mimihenry005 (米米憨瑞) 看板: CKCF36 標題: [駝鈴] 王老師的信 3/5 時間: Sat Mar 5 20:07:04 2011 宇航 .. 您的感受確實沒錯 社慶大會固然精彩 但在國內經濟不景氣的前提下 高額的支出確實會造成困擾 暑假土研的冷氣費用也是問題 這兩年只要我回來土研都會贊助三千元 但似乎幫助有限 開源與節流成為嚴肅的首要課題 其次是指導老師 只要我能回來台北 每年也只能和大家見一次面 包括講課和教舞 平常只靠學長撐場面 很難講清楚康輔現在要的是什麼 想學的想貢獻的是哪些才能 李家同已經提醒服務性社團上山或去育幼院的問題 我以為他說的都嫌太晚 "迎向藍天"有沒有必要照舊或大家腦力激盪新的方向 也需要真正懂康輔真諦的指導老師來導引方向 至於招生人數降低 我不清楚這兩年學校對社團經營的態度(政策) 是要同學們一定要參加一個社團 學習團體生活和團隊合作 或是放羊吃草隨大家選擇 如果是後者 我想當下連我都不會去參加社團 建中童軍團過去是大到不行的社團 現在呢?? 10年前土風舞社仍是大社 說垮就垮 時代不同了就會面對現實現況 當下的建中康輔 我以為要以康輔的精神 轉型成培養青年領袖才能的社團 強調外語的訓練 強調國際現勢的瞭解與宏觀 鍛鍊寫作與表達的能力 堅決拒斥政治歪風的介入 努力培養自己思考彈性與將心比心的成熟 像童軍卻不是童軍 像教會卻不是教會 而是像張慶三老師說的 .. 像老師 像神父 像戰士 像護士 我想如此 會給建中康輔帶來新機 只是關鍵只有一樣 這樣的開始 需要指導老師帶著大家一起做 課後做 假日做 網路做 親子做 連大學學長都要跟著學習調整 戶研則要恢復傳統童軍模式 專注在團隊生活和個人技能的培養 這都需要專業和專一的堅持 就像現在的土研 學長學姊都能隨時下場跳沙漠進行曲 最後 試著向已進入社會的學長發出呼籲 成立每年社慶和戶研的捐款專戶 建中康輔社要有個類似董事會的架構 只管募款和支付合理開銷 如果學校不管 這個董事會有聘請義務指導老師的義務 裡頭的成員 要有點社會成就的才能獲聘(細節另擬) 有救國團或什麼康輔聯盟之類背景的學長 抱歉必須避嫌 不可以把建中康輔當成特定單位的傭兵 台大戶研社與建中康輔社的關係也要明確 平常各玩各的 戶研土研社慶和戶研杯球賽 就要一起動員 以後連社會組親子組都要動員 如此才能一貫而下 不只有現在 以前也是一樣 經營社團原本就不容易 現在懂社團經營的成年人比起過去更少 稍稍有點本事的就去成立學會或協會賺講師費 不會有人願意當義工還要冒風險扛責任 這是社會發展的趨勢 我若暑假回來(只要機票在2000美金以內) 不知道你們能不能試著找找看 請一些目前在國內事業稍稍有成的學長聚聚 把你們的問題拿出來試著討論 若能有解更好 先談到這裡 我會再多想想 每件事都不外乎 .. 人和錢 建中康輔是個學習和訓練個人才能的社團 用的是康輔的方法 張慶三講過 學過康輔去玩康輔不會有出席 把康輔的經驗用在生活和工作上才會有出息 可惜他在42歲左右去逝時 應驗了他自己的理論 .. 當時只是個賣土風舞錄音帶和書的教跳土風舞的人!! 遇到學長老友 代我致意 以上是王老師的信 希望更多想法的學長 也能不吝於提供指教 改變駝鈴 需要大家的力量 謝謝學長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122.126.32.130 mimihenry005:轉錄至看板 Hu_Yen_2010 03/05 20:07 mimihenry005:轉錄至看板 Hu_Yen_2009 03/05 20:07 mimihenry005:轉錄至看板 Hu_Yen_2007 03/05 20:07 mimihenry005:轉錄至看板 Hu_Yen_2006 03/05 20:07 mimihenry005:轉錄至看板 Hu_Yen_2005 03/05 20:07 mimihenry005:轉錄至看板 Hu_Yen_2003 03/05 20:07 mimihenry005:轉錄至看板 Hu-Yen98 03/05 20:0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6.32.130

03/07 00:10, , 1F
幫我催催相公! 趕快把銀行帳號給我啊 我等了快一個月..
03/07 00:10, 1F
文章代碼(AID): #1DSYZ3HH (Hu_Yen_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