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情緒與昇華 / 童大龍

看板HsiaYu作者 (hume)時間14年前 (2009/12/09 11:28), 編輯推噓6(603)
留言9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出處: 1978年10月,童大龍〈情緒與昇華〉,《書評書目》,第66期 說明: 《書評書目》為1972年9月創刊的文學評論刊物,評文、書、譯、出版等等。 此篇童大龍〈情緒與昇華〉是夏宇評馬森《生活在瓶中》一書的短文 ------------------------------------------------------- 〈情緒與昇華〉 生活在瓶中,馬森著,四季出版公司印行。 全書收「法國的小農生活」、「老于的故事」、「安娜的夢」、「 加特琳的婚禮」、「碧姬的迷惘」、「娜娜奶」、「野鴨」、「生 活在瓶中」等八篇小說,以及一九七七年詳述創作觀與寫作背景的 代序一篇。置於書末的中篇「生活在瓶中」寫於一九六九年,其餘 年份不詳。 這本書,用馬森自己的話可以把其中優劣的脈絡追尋出來,那是代 序中的一段:「在文學創作上,我有兩種極不同的衝動,一方面我 有一種像社會學家一樣的興趣,想極為精確細緻的描繪分析這一個 客觀的世界,另一方面卻是極主觀的蠢動;幾乎是一種情緒的發 洩。…」 「社會學家的興趣」以及「情緒的發洩」嚴格說起來並不是文學, 可是它們卻是構成一切偉大作品的最最原始的方法與材料;有情緒 的發洩,所以之昇華的創作的衝動,有創作的衝動,再繩之以社會 學家觀察的冷眼,這是構成好小說的必要條件。 馬森一則有社會學家的興趣,二則有創作的衝動,可是有時候他似 乎忘了這二者是要互相規範的,光有前者,他只像一個是非分明的 條理家,而光有後者也只是一個感傷的前進者罷了。它們都是不完 全的。不單是為了經濟的理由,我們需要選擇和剪裁,更重大的原 因是,它們必須是藝術的。 以此量諸集中各作品,「老于的故事」是最好的一篇,其中不乏一 個異鄉人對於異地時空與回憶中本土情緒的比較下一定會產生的衝 突,而衝突,那就是小說之「眼」了,作者藉著「在法國蹲了少說 也有四十年了」的老于,說出了一個有著成形的中國人的邏輯的人 在異邦翻山越嶺般的跋涉與艱辛。全篇近乎白描,而感情的紋路脈 脈可尋,真摯之間懂得對「同情」予以技巧上的節制。如果用攝影 說,是廣角鏡頭;冷冷的線條式的大背景裡,清清楚楚地點明了主 角的處境。 字數最多而又以之為書名的中篇「生活在瓶中」結構就鬆懈許多, 雖然用了很多蒙太奇似的技巧,把前後的時空交錯融合,可是基本 上它充斥了太多作者自我的牢騷與不滿,幾乎變成一種隨筆的情緒 之作。巴黎學畫的中國青年,種種對客觀世界的困惑、對主觀感受 的懷疑;藝術與所謂「真實」間猶疑的分野,以及他起初對傳統的 背叛和後來必然形成的尋根的努力……他的幻想般的愛情……作者 操心的事情太多了,並且他似乎完全忘記了社會學家客觀的任務, 他滂滂沱沱的用自己的喉嚨嘶喊著。 其餘各篇,描述的均為法國社會裡法國小百姓的生活種種,巴黎, 作者的「逝去的故事滙入這一個港灣」,用文字表現出來後,像再 度遠行的船隻,認得暴風和逆流,可是不再畏懼;故事或者曲折, 筆調卻是平和順風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09.136.180 ※ 編輯: texwood 來自: 123.204.52.19 (12/09 23:47)

12/10 01:30, , 1F
1978年她22歲
12/10 01:30, 1F

12/10 10:43, , 2F
馬森當年45歲..
12/10 10:43, 2F

12/11 01:35, , 3F
2009年她53歲
12/11 01:35, 3F

12/11 01:36, , 4F
這個歲數有嚇到我,馬上忘記好了~
12/11 01:36, 4F

12/11 02:27, , 5F
幹嘛這樣~~
12/11 02:27, 5F

12/11 15:43, , 6F
偷偷說...是一樓叫我推得耶
12/11 15:43, 6F

12/11 23:01, , 7F
不覺得很好笑嗎 再看一次還是好好笑
12/11 23:01, 7F

12/11 23:02, , 8F
而且是個很有生產力的句子:這個體重有嚇到我,馬上忘記好了~
12/11 23:02, 8F

12/12 22:38, , 9F
馬上忘記好了~
12/12 22:38, 9F
文章代碼(AID): #1B7nbaG9 (Hsia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