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旅舍─Eli Roth's Good Job!

看板Horror作者 (夢醒惆悵)時間18年前 (2006/04/21 20:53), 編輯推噓5(500)
留言5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恐怖片的標準沒有絕對,像《沉默的羔羊》這種公認的經典,可以說是相當罕見的例子。 Eli Roth的電影則是莫名奇妙的兩極化。 我們不難從moive板或是imdb的評分統計發現,評價不是極好就是極壞。 電影這種主觀的玩意,我並不打算花整篇文章的篇幅來說服你這部電影有多棒。 那沒有什麼意義,況且喜歡的人就是喜歡,不喜歡的人就是不喜歡,多說無益。 所以我一直覺得困惑,有人看到自己不喜歡的電影,往往總是要說服別人不要去看。 自己不喜歡,不代表別人不喜歡,好像非要把一部自己不喜歡的電影評得一文不值,方才 過癮。 我倒覺得,已經浪費了看電影的時間與金錢,何必要再浪費時間做文章呢? 即使是再爛的電影,”也許”也真的有人喜歡。 (真的要我推薦一部千萬不要看的電影,好吧,House of the Dead! 千萬不要去嘗試看這部電影有多糟糕) 回到正題,就我非常主觀的評論是:這部電影太棒了!很久沒有這種讓人喘不過氣的電影! 集合了Gregory Nicotero(《活屍禁區》特效總監)、Quentin Tarantino、甚至連三池 祟史都出現在本片客串。 這種陣容似乎無話可說。 不過,我並不是要從一部恐怖電影的觀點切入。 Eli Roth總是在他的電影中包裹著許多人性觀點。 就一部恐怖片的、節奏,血腥畫面比重、主要的恐怖來源來看,本片都是很奇怪詭異的。 就節奏來說,前三十分鐘毫無一絲血腥畫面,而真正在本片出現的血腥畫面,比重可以 說不高。 而主要的恐怖來源,不是特定兇手、也不是什麼吃人怪物,可以說是沒有一個具體化身。 那麼,這真的是一部恐怖片嗎? 轉一個話題,看過拉斯馮提爾系列作品,恐怕很難忘記他在作品中刻畫的人性醜惡面。 我只看過《Dancer in the Dark》,就決定不輕易接觸這傢伙的作品。 《Dancer in the Dark 》我想所要呈現的不只是一個愛跳舞的單親媽媽的故事。 而《Hostel》同樣也不只是一部恐怖虐殺片。 我想這就是反應兩極化的原因,很多觀眾只是想看純粹的虐殺、噴血、鋸手、斷腳,猜測 哪一個角色先死,兇手長什麼鬼樣子,有什麼鬼家庭背景。 本片並不能滿足這類觀眾。 本片裡面並沒有什麼兇手,同樣是人類在一個地方卻被分為兩種─屠夫以及獵物。 你能分辨這兩種分類有什麼差別?同樣都是人,加害與受害的差別? Eli Roth的上一部作品《血肉森林》Cabin Fever ,同樣地,並沒有什麼好人或是壞人。 與傳統恐怖片重視主角的「個體」,Eli Roth很清楚的表現普世的人性。 將人類心理黑暗面一覽無遺。 屠夫們的殘虐心理、受害者的心態、社會文化之下產生的人性,這才是本片的主旨。 Roth僱用了真正的街頭小孩,演出本片中的兒童幫派,表現了一部分的真實性。 最讓人不舒服的不是拔眼球剁手指,而是告訴了我們,世界上似乎真的有這麼一個地方。 一個用金錢打破人與人平等關係的地方。 可怕的不是喪心病狂的個體,而是喪心病狂的群體! 雖然多餘,還是要說一下本片的劇情結構。 長達三十分鐘的『前戲』,一方面製造詭異不安氣氛,但是繼續吊住觀眾胃口,鋪陳最後 的高潮。 前面的盡情狂歡,跟最後屠宰場的地獄成為極其強烈的對比。 最後的屠宰場獵殺,沒什麼好說的,還是一句老話,喜歡的就是喜歡,不喜歡的就是不喜 歡! -- “You are watching 滅人器” 老電影是越陳越香 恐怖電影/小說/老電影 http://www.wretch.cc/blog/eva9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0.104.117

04/22 12:56, , 1F
是不是“人皮客棧“啊?可是我覺得這部很無聊
04/22 12:56, 1F

04/23 16:29, , 2F
昨天看完後~~中餐吃不下~反胃= =+
04/23 16:29, 2F

04/26 16:46, , 3F
我覺得這部片頗具娛樂效果~
04/26 16:46, 3F

04/27 23:38, , 4F
其中最喜歡的鏡頭是妓女被撞的鏡頭耶~我真變態
04/27 23:38, 4F

04/28 10:50, , 5F
沒錯...讓人喘不過氣的電影
04/28 10:50, 5F
文章代碼(AID): #14IDNKt8 (Ho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