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哈卡巴里斯 HAGAPARIS》後文

看板Hiking作者時間12年前 (2012/04/08 17:2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請不要期待無雷... <page down> 家鄉的經驗,會隨著移動媒介、移動經驗、政治情勢的改變,也隨之不同。回家的路有多 遠?一天、四天、一個月、一年或是一輩子?哈卡巴里斯的片首提醒我們各式各樣的交通 方式,但是面對曾經二度遷出的家鄉,如何回家,仍然是如此的令人不知所措。 哈勇桑踏著八十幾歲的步伐,帶領觀眾去到哈卡巴里斯,我們要知道,回家並不是回到哈 卡巴里斯才算數,而是打從回家的那一刻開始,就在回家了,只是這一去一返,就需要耗 費七天。隨著時間的推移,哈勇桑像是越活越年輕,越接近哈卡巴里斯,兒時記憶在腦海 中活靈活現,舊時升旗台、沙韻之鐘,那熟悉濃霧中的巨大石牆,承受不住的年輕心靈, 只好不斷的喃喃念著「我累了、我好累,可是我好想念我得祖父、祖母、爸爸和媽媽…」 沿路哈勇桑告訴部落年輕人,一些以前在山林裡生活的方式,那既是祖訓也是智慧,是關 係也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體貼。插在地上的樹枝指出獵人的動向,我腦海中翻攪起許多被 魎魅所吞噬的人,動員的人懵懵懂懂在山徑上亂竄,人像是在世間蒸發了,山腳下守候柔 腸寸斷的心靈,像是飄盪在山林間的孤魂野鬼。獵人,留下約定俗成的痕跡,並且回程時 更改樹枝的方向,好讓來人知道去向,那怕是另一個獵人或是擔心他的家人,難道不是一 種對於自己存在的負責? 當哈勇桑手執山刀開路時,一種神色自若的敬業態度,遊走於路與自然,林克孝在找路中 曾寫過這樣一段,來形容帶領他們回去武塔的Dokas桑:「Dokas桑開路不會像我們一般人 所持的『頭過身就過』的權宜主義,他用回到老家打掃的認真態度砍路,這是他們老一輩 的信念,走在山路上,隨手就得保持路的暢通;大家隨手維持路的品質,大家就有好路可 走。」看著哈勇桑開路的神色自若,沒有多餘的暴力,游刃有餘走在路徑需要的刀鋒上。 哈勇桑調皮的個性,難掩離開家鄉的失落,在回去哈卡巴里斯的路上,越來越強烈。哈卡 巴里斯的火堆前,這位承接了清代、日據時期歷史的末代頭目,娓娓道來當時帶著族人二 度遷出的矛盾與不安。1960正是世界風起雲湧的十年,在1964年,當時46歲的哈勇桑帶著 族人離開哈卡巴里斯。 腦海中依稀記得哈勇桑是這樣說的:「可以的話,我們一點都不想離開山上這麼舒適的家 ,當隔壁部落要遷走的時候,許多耆老反對一同遷徙下山,可是我們不能一個人在山上。 你只有一個家,一個爸爸、一個媽媽、一個姊姊,你和你家族的人結婚,這樣是沒有辦法 繁衍後代的。一想到這點,不得不放棄家園,一切都是為了繁衍子孫這個重要的理由,放 棄家園,跟著另一個部落一起遷徙下山。」(註、哈卡巴里斯這麼部落在1964年前,曾經 有過一次遷徙落腳宜蘭寒溪村,後來因為不適應平地的生活,才又搬遷回哈卡巴里斯,當 時因為鄰近的部落都遷走了,哈卡巴里斯的小孩需要步行到武塔去上小學) 拍攝的當天晚上,在哈卡巴里斯這個連衛星電話都難以打通的山裡面,攝影師的手機突然 有了收訊,大家都在排隊用攝影師的手機打電話回家報平安,而哈勇桑突然轉身告訴導演 說:「我不想走了,我想留在這裡。每個人的家都在電話的那一頭,可是我得家一直在這 裡,這裡有我的爸爸、我的媽媽,我的祖父、祖母。我好想念他們,我不想走了。」這個 在我腦海猶豫許久的疑惑突然被哈勇桑說出,在他看著部落山林的深情眼神中,是如此的 清澈,帶著些許悲傷而平靜。我鼻酸忍著眼淚,終究哈勇桑還是帶著年輕人回到南澳去, 看著年輕人過那力不從心、各過各的、努力掙錢的生活,看著Gaga的教誨逐漸在人與人之 間的關係中稀釋,如果哈勇桑沒有流淚,那麼我也不許自己哭。 片尾收錄著林克孝接受他們的訪談:「這時代的原住民,很像潮間帶的世代,有時變水、 有時變陸,以後水路就會分開了。」哈勇桑回去哈卡巴里斯的路上,教導著年輕人山林的 智慧,也是在傳遞Gaga的精神,他引以為傲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的關係。看影片的過程中 ,不斷想起「找路」書中的場景,林克孝很努力的在講一種文化氛圍,而電影帶我們回到 人與地景上,去重新領略Gaga的精神。然而,人一輩子的經驗,那生存在土地上的智慧, 與祖先所傳遞的精神,透過千百份文本都難以重現。我們能如何希冀這樣的閱讀,可以明 瞭同時發生在族人身上的自然與Gaga,以及他們在平地過生活的無奈? 然而,這仍然是一部非常值得肯定的紀錄片,美國國家書卷獎得主哈金曾對於家鄉( homeland)的概念提出看法,是這樣說的:「家鄉這一問題,涉及抵達(arrival)多餘 回歸(return),家鄉這個詞內在的二分法在今天變的更加顯著」依照片中的遷徙脈絡, 請容我僅引述前一段話,在哈卡巴里斯片中在哈勇桑的引領和導演的處理之下,好像讓人 抵達Gaga的境域,而非一味的去回到某處。 後記碎碎念— 這片並未很國族主義的去操作,對於原住民被禁止打獵的不同意(哈勇桑:「海是你們的 ,你們可以在上面從事狩獵的行為,我們卻不能在我們的山上狩獵,這是不公平的。」) ,還有沙韻之鐘的送行之路,成為國族殖民下驅使山地原住民離開部落加入太平洋戰爭的 諷刺。這些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都不同於有些落實在漢人(觀眾)身上指控的敘事手 法,在回家的路途中陳述著,配著史料與訪談去陳現。還有配樂順著路途很用心、很好聽 ,鏡頭真實反映出潮濕山林裡那種消融一切的美好與永恆。 預告片請見此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VZ0e2juvSM&feature=relmfu
持續巡迴熱映中,巡迴資訊在此 http://www.facebook.com/events/18752223468299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7.130.120 ※ 編輯: Jofice 來自: 125.227.130.120 (04/08 17:23) ※ 編輯: Jofice 來自: 125.227.130.120 (04/08 17:23) ※ 編輯: Jofice 來自: 125.227.130.120 (04/08 17:23)
文章代碼(AID): #1FWLZXoR (Hi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