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我們的島》白賓山封山紀事(公視)

看板Hiking作者 (期待2008!)時間17年前 (2007/02/01 00:20),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我們的島》白賓山封山紀事 【公共電視/記者于利平/整理報導】 2007.01.31 11:39 am http://udn.com/NEWS/MEDIA/3710259-1550946.JPG
圖片/公視我們的島節目提供 http://udn.com/NEWS/MEDIA/3710259-1550947.jpg
圖片/公視我們的島節目提供 ●製作緣起: 聽到白賓山要「封山」的消息,就很想去一探究竟,早期因為砍伐風倒木事件,山 友與環保團體聯合抗議,才保留住這片山林的原貌,現在卻因為山友私闢休息區、 佔據私有地,當地原住民發起封山行動,如果山會說話,它可能會說:「別再吵了、 別再來了、我只想安安靜靜過生活……」。 ●採訪側記: 第一次到白賓山,看到滿山的棚架、桌椅、炊事用具,覺得實在有些誇張,不過這 卻是臺灣郊山普遍的命運,有時覺得很矛盾,想去親近大自然應該是愛山的人,既 然是愛山的人就應該好好的保護山,怎會做出這樣的行為呢?而且部分山友對於私 闢休息區的行為,覺得理所當然,這應該不是愛山的人會有的作為吧?許多人爬山, 只為了享受自然、消費自然,對於自然的傷害反而更大,或許應該要重新思考,誰 才是山的主人,是住在這裡的樹木、花草、動物……,而不是人。 假日的早晨,許多登山客穿著一身勁裝,準備步行上山活動筋骨,屏東縣瑪家鄉的 白賓山,因為離市區不遠坡度又緩,因此這條大眾化的登山路線,備受南部登山客 的青睞。 對遊客來說,這座山是休閒的好去處,對當地居民來說,這裡曾是他們賴以維生的 土地,放眼望去,道路兩旁都是私有的林地,早期許多被砍伐的樹木,沿著這條產 業道路被運送下山,隨著伐木業沒落,休閒風潮興起,現在這裡已經成為登山客的 遊憩之路。 然而登山客上山,帶來的不只是人潮,還有奇特的臺灣登山文化,每走幾步路,就 可以看到一個山友自製的休息區,不同的登山團體、各有自己的據點,搭建的棚架 一個比一個大,擁有的設備一個比一個豪華,從炊具、桌椅到健身器材,休息區內 的物品是應有盡有、樣樣不缺。 只要視野好、平坦寬闊的地方,都開闢為私人的休閒度假區,這種把山當作自家後 花園的經營方式,卻是全臺灣的近郊山區 普遍存在的現象。 更諷刺的是白賓山的土地,除了兩公頃是公共造產用地,其他的幾乎都是私有地, 因此也爆發山友與地主之間,土地使有權的爭議。 爬山應該是來感受自然,而不是消費自然,往往在吃喝玩樂之間,忘記了聆聽大自 然的聲音,近年來許多愛山人士,也試圖打破這樣的登山文化,開始用心來爬山。 觀念的改變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其實許多山友並不是不愛山,2004年白賓山的山 友就曾經挺身而出,與環保團體聯手共同阻止,白賓山的風倒木砍伐事件,不過當 時環保團體也注意,山友們私闢休息區的行為,也同時在破壞山林,因此曾建議地 方政府應展現公權力,來徹底解決私闢休息區的亂象,沒想到地方政府的漠視,卻 讓私闢休息區的現象,像癌細胞一樣 往四處蔓延。 面對這樣的局勢,北葉村村民提出了封山計畫,封山是當地居民不得不的最後選擇, 這樣自立救濟的行動,也顯示出居民已經對政府的公權力失去信心,而今唯一可以 宣示土地主權的有利證據,就剩下這一只所有權狀。 封山行動至今仍持續進行著,不過仍有許多山友,並沒有依約將私人物品帶下山, 於是村民開始上山,拆除一些山友闢建的休息區,從伐木到觀光,白賓山在歷史的 長河中,依舊找不到自己,面對未來,白賓山又該以何種面貌登場! ●編按:白賓山位於屏東縣瑪家鄉 ●本文轉載自公共電視台「我們的島」節目──第389集「與毒共存,惠明人」。 本集將於2月2日週五晚間21:00~22:00播出,2月4日早上08:00~09:00重播。 本集節目精采內容簡介如下: 【封面故事】與毒共存,惠明人 1979 年的多氯聯苯毒油事件,曾經是許多人的共同記憶,當年中毒的惠明學校盲生 受到社會的極大關注,隨後成立的消基會也為他們進行臺灣第一樁集體訴訟。近30 年後,盲生們多半步入中年,他們已經成為被遺忘的一群人,有人甚至自稱為「流 浪狗」。「與毒共存.惠明人」將回顧事件始末,檢視流於浮面的官方照護政策, 探訪當年受到這種毒性接近世紀之毒戴奧辛侵害的盲人師生,如何掙扎求生的心路 歷程。(記者蔡崇隆報導) 【看守臺灣】白賓山封山紀事 許多人爬山,只為了享受自然、消費自然,對於自然的傷害反而更大,或許應該要 重新思考,誰才是山的主人,是住在這裡的樹木、花草、動物……,而不是人。 (記者于利平報導) 【人與自然】土溝,TO GO! 農村沒落,成為一種刻版印象,談論農村總是帶有些許哀愁。但是,在後壁土溝社 區,這樣的感傷有點多餘,因為他們發現一種「找樂子」的學問,在這個同樣有著 沒落問題的農村,用著歡樂的姿態,放開大步向前走。(記者郭志榮報導) 【2007/01/31 公共電視】@ http://udn.com/NEWS/TRAVEL/TRA4/3710259.shtml -- The tense and anxious people will complain about the difficulties whereas the relaxed, happy ones will probably not even remember them. Donald A. Norman, 200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6.118.116

02/04 02:46, , 1F
白賓山的長吻白蠟蟲就這樣沒了....
02/04 02:46, 1F
文章代碼(AID): #15mC77KR (Hi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