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腸鏡檢查的時機點|醫憲診所

看板Health_Life作者 (cooker)時間1年前 (2023/03/19 12:57), 1年前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大腸鏡檢查的8個時機 ]醫憲診所衛教文 「大腸癌」是國人心中的痛,根據國健署統計,不論男女,大腸癌一直都是國內前三名的 癌症發生率與死因。「超過八成」的大腸癌在早期階段完全沒有症狀,等到症狀出現時, 往往已進入癌症後期 (第三、四期),只能以化療或標靶藥物治療控制,且治癒率不佳。 一般大腸癌的致因,主要是腸道內的瘜肉癌變所導致,其演化分成三個階段:初期僅是大 腸內產生「瘜肉」,之後瘜肉分化為「腺瘤」,最後變異成「癌腫瘤」。 大腸內產生瘜肉的初期階段,若及早發現與切除(也包含腺瘤),能達成預防大腸癌的效果 ;若不幸變異成癌腫瘤,如能於腫瘤早期階段切除並治療,其治癒率也能達九成以上。一 般建議民眾最好於八個時機進行大腸鏡檢查: 1. 糞便潛血檢查數值40以上 針對50-74歲國民,健保每兩年提供一次免費的糞便潛血定量檢測。糞便潛血「正常值」 一般低於40。若潛血反應數值為40-100,則「建議」做大腸鏡檢查;若數值超過100,則 「強烈建議」做大腸鏡檢查。研究指出,潛血反應數值100以上的患者,幾乎100%會有大 腸瘜肉、腺瘤或大腸癌。(註:糞便潛血檢查雖不具侵入性,但偵測率只有8成,也就是約 2成病人可能有大腸瘜肉,數值卻是正常的結果) 2. 有大腸癌家族病史 若有「1位一等親」或「2位二等親」家屬,曾有過「早發性瘜肉」、「腺瘤」或「大腸癌 腫瘤」病史,建議提早做大腸鏡檢查。一般建議大腸鏡檢查的年紀,提前至親屬被確診年 紀的前10年及早進行(例如爸爸45歲罹患大腸癌,女兒可提前至35歲進行大腸癌預防性篩 檢) 3. 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 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男性患者會建議先做胃鏡檢查,女性患者則要「多加上」婦科檢 查,以上檢查後,若依然無法找出出血原因,就需做大腸鏡檢查。 4. 有腸道發炎性疾病 若有發炎性腸道疾病,如「克隆氏症」或「潰瘍性腸炎」患者,皆屬大腸癌高風險族群, 依照目前治療指引,需「每年」進行大腸鏡檢查。 5. 本身有大腸腺瘤病史 曾接受大腸鏡檢查有過瘜肉切除經驗,且確診有過大腸腺瘤的患者,依照腺瘤分化程度的 不同,需要複檢的年限不等。若為「絨毛狀腺瘤」或「高度分化不良腺瘤」,「每半年至 一年」需做大腸鏡檢查追蹤;若為「低度或中度分化不良腺瘤」,則建議「每三至五年」 進行大腸鏡檢查追蹤。 6. 抽血腫瘤指標過高 「癌胚抗原(CEA)」是抽血化驗大腸癌的重要指標,其指標的升高有許多可能性,當不明 原因抽血腫瘤指標過高時,也會建議做大腸鏡檢查(註:抽血檢驗腫瘤指標的缺點是敏感 度不高,且許多良性發炎情況也可能造成腫瘤指標增加,建議仍需與專科醫師討論) 7. 腸道不適經治療後未見改善 若有腹脹、腹痛、排便習慣改變、解便不完全感覺或血便等腸道症狀患者,經藥物治療後 仍未見明顯改善,建議進行大腸鏡檢查以釐清病因。 8. 年紀45歲以上 不論是哪種惡性腫瘤(癌症),「高歲數」本身就是高危險因素。若年滿45歲民眾,過去從 未進行任何形式的大腸癌篩檢,一般還是會建議趁早做大腸鏡檢查。 面對大腸癌,除了開刀、化療、標靶藥物及放射線治療等後期的「補救措施」外,最重要 的還是「及早檢查與診斷、預防性切除瘜肉」,不讓腸道內的瘜肉演變成晚期的癌症腫瘤 。平日的飲食控制,例如多食用蔬菜與水果,減少食用紅肉、油炸類或精糖類等食物,以 獲得腸道的保健外,在適當的時機做大腸鏡檢查,也是防範大腸癌找上門的最直接途徑。 #本衛教文由院長群團隊醫師親自撰寫 #醫憲診所 #比漾本院 #智光院區 #台北 #中和 #永和 #胃腸專科院所 #大腸癌 #大腸鏡 #大腸瘜肉 #糞便潛血 #戴豪彣醫師 #莊士賢醫師 #陳保中醫師 #張慧傑醫師 #王崧穎醫師 #馬偕台大三總新光 #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群 https://i.imgur.com/UIUwUEH.jp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20.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lth_Life/M.1679201875.A.E4F.html ※ 編輯: cooksocu (223.137.20.9 臺灣), 03/19/2023 13:00:07
文章代碼(AID): #1a5fPJvF (Health_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