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認識大腸息肉的產生 - 中永和醫憲診所

看板Health作者 (cooker)時間1年前 (2023/04/07 01:53), 1年前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認識大腸癌的產生」- 醫憲診所胃腸肝膽小教室 - 「典型」與「非典型」大腸癌的產生路徑 「大腸癌」是台灣男女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目前大腸癌的預防最有效的方式,還是藉由 大腸鏡對於「早期息肉」,進行早期切除,那麼大腸息肉 是如何產生,並進展成大腸癌 。從病理學的角度來看待,大腸癌產生的「典型路徑」與「非典型路徑」。 1、Q: 何謂「典型」大腸癌產生路徑? Ans: 典型大腸癌路徑(Classic Pathway),通常是指「從小息肉 -> 腺瘤 -> 大腸癌 」以上過程約需5-10年,這也是為何腸胃專科醫師會建議40歲以上的民眾,至少五年可以 進行一次大腸鏡檢查的原因,如果有小息肉可以予以切除,避免後續發展成「大腸癌」典 型路徑產生的息肉,通常會是「管狀/絨毛狀腺瘤,Tubulovillous adenoma」,部分患者 的息肉產生,可能與抑制癌症基因突變有關,例如APC或p53基因突變。 若為「管狀腺瘤 ,Tubular adenoma」,建議 2到3年 追蹤大腸鏡檢查,若腺瘤已經進展 到「絨毛狀腺瘤,Villous adenoma」變異,表示已經有更長的時間變化,具有更高分化 不良或癌化風險,建議 #半年到1年追蹤。 2、Q:何謂「非典型」大腸癌產生路徑? Ans : 非典型大腸癌路徑,是指息肉到腫瘤生成會快速生長,甚至2-3年間就有可能產生 癌化變異。若腺瘤的型態在顯微鏡下,呈現型態為扁平鋸齒狀腺瘤(Sessile serrated adenoma),則為非典型路徑,若內視鏡下型態已經呈現扁平散佈型腺瘤(Lateral sprea ding tumor),由於容易復發,且切除需要進階內視鏡息肉切除術(ESD或EMR),並通常 建議半年左右要追蹤,避免息肉復發。非典型的大腸息肉產生,通常與Kras基因變 異或是腫瘤衛星基因不穩定Microsattelite gene instability有關。 結論: 大腸息肉的產生通常為「多發性因素」,與「環境(紅肉、酒精、油炸、燒烤類飲食」、 「基因帶原與家族性」、「年紀與體質」等因素有關,不論典型或非典型大腸息肉,定期 的大腸鏡檢查,早期息肉的切除,都能減少大腸癌的產生。 (院所衛教文皆由院長群團隊親自撰文) #永和醫憲診所 #胃腸專科醫療院所 #比漾院區 #內視鏡中心 #莊士賢主任 #智光院所 #智光院長 #戴豪彣院長 #陳保中醫師 #王崧穎醫師 #張慧傑醫師 #馬偕台大三總新光 #醫學中心主治醫師群 - - #大腸息肉 #大腸癌 #早發性息肉 #大腸鏡切除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154.19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lth/M.1680803630.A.104.html ※ 編輯: cooksocu (223.137.154.190 臺灣), 04/08/2023 01:36:13
文章代碼(AID): #1aBmSk44 (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