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子宮內膜癌罹患婦女逐年增加

看板Health作者 (白雲)時間14年前 (2009/12/22 19:1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子宮內膜癌罹患婦女逐年增加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221/128/1xbax.html 更新日期:2009/12/21 00:07 【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子宮內膜癌在西方為婦科癌症之首,台灣「子宮內膜癌」亦在逐年增加中, 目前已是台灣女性惡性腫瘤發生率排名第3,衛生署台南醫院婦產科醫師李淑蓉指出, 子宮內膜癌可以發生在生育年齡及其後的任何一個年齡層, 但比較好發於更年期或停經後婦女, 若有不正常出血都應特別留意子宮內膜癌的可能性。 李淑蓉醫師表示,48歲的婦女,因月經週期持續近半個月, 就醫檢查發現子宮頸抹片為正常,但內膜厚度大於2公分, 且與子宮肌肉層之邊界不清楚,經子宮內膜切片檢查證實罹患子宮內膜癌; 在施以廣泛性子宮全切除、雙側卵巢輸卵管切除及雙側骨盆腔淋巴結廓清手術。 病理報告顯示,內膜腫瘤對子宮肌肉層的侵襲未超過2分之1, 且淋巴結並未有腫瘤轉移之現象,屬於子宮內膜癌第一期, 故術後僅需於門診持續追蹤,而不需要做任何化療或電療。 李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的組織切片檢查是確認子宮內膜癌診斷的方式, 但門診時所做的子宮內膜切片有10%的偽陰性率, 有症狀的病人若子宮內膜切片為陰性時, 或沒法確定診斷且高度懷疑是惡性腫瘤時, 應在麻醉下施行子宮內膜搔刮手術。若搔刮手術無具體病理發現, 可於子宮腔鏡檢查中直接切片診斷。 李淑蓉說,大部分的子宮內膜癌在診斷時其病灶局限在子宮, 如病患身體狀況適合,一般皆應該實行完整分期手術, 包括腹腔內灌洗液的收集、子宮切除以及雙側卵巢輸卵管切除、 骨盆腔淋巴節摘除合併主動脈旁淋巴結摘除, 手術後是否仍需輔助性治療則視手術分期及臨床病況而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216.146
文章代碼(AID): #1BCAhtKm (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