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Precide Ergo AMT; Sommer cable SC-EPI

看板Headphone作者時間3年前 (2021/05/03 06:00), 3年前編輯推噓6(602)
留言8則, 7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1/1
看到之前有版友介紹Heddphone AMT時已提到過Precide Ergo AMT, AMT相關歷史 headfi上也有簡單整理 https://imgur.com/a/ldFDFhB 當時AMT專利過期後瑞士的Precide利用其原理再加上Jecklin Float靜電耳機的外觀 設計原理製造出 Ergo AMT。Jecklin Float 靜電耳機後來由德國QUAD繼續和Jürg Jecklin合作生產靜電耳機。https://imgur.com/a/hKk4xae Precide官網介紹設計的原理:https://imgur.com/a/teaA1F0 Heddphone改進Ergo AMT的缺點:https://imgur.com/a/GVnLSrN 相關參數取自官網:https://imgur.com/a/L0OoNfT 網上找到的頻響測試:https://imgur.com/a/gYmznr9 原網址:https://bit.ly/3td73XV 日本與波蘭燒友拆解改裝: http://www.h-navi.net/amt.php http://audiohobby.pl/index.php?topic=6160.0 以下心得文: 器材:一體機SPL Marc one, 功放Audiophonics MOS-120 class AB 2x120W/4Ohm 線電:sBooster BOTW MKII+sBooster Ultra MKII, 明緯LPS 線材:一般RCA線紅白頭, Sommer cable SC-EPILOGUE HICON HI-CM09, Stellavox Nagra Revox 3-pin XLR female 轉香蕉頭接功放, Vandamme blue series audio grade雙3-pin XLR female轉6,3 mm male接SPL及Macbook, iPad Pro 耳機孔(6,3 轉3,5用Grado轉接線),XLR與6,3頭皆Neutrik 耳機:Ergo AMT改雙邊入線(原廠左邊單邊平衡4-pin XLR入線),加一條原廠線接 右邊,兩條線分別接Neutik 3-pin XLR male,Grado SR325換ACT銀線(以下簡稱325) 其它:ifi audio GND Defender, DC Blocker, HICON cinch to TS adapter 音源:CD/SACD轉蘋果無損用itune 播放(itune 右上方音量向右拉到最大,用SPL或 功放VR調整音量),MacBook Pro 2012 mid https://imgur.com/a/kBC8yVi 補充一些用325聽Marc one 的感想,和直插MacBook Pro相比:整體來看直插Mac人 聲貼耳,音樂外放四射,線條些許毛躁感。在Marc one上聽起來相對變稍暗,降低 線條毛躁感,在Mac上可能過亮的聲音會被修飾,主唱與樂團往前拉開一些距離,不 再位於是兩耳中間的位置。整個音樂在腦中的空間稍微往前拉開,兩邊稍微往中間 縮。Crossfeed的功能我比較喜歡CanOpener plug-in,整體聲音聽起來比Marc One 上的Crossfeed功能自然。另外直插Mac時常常會聽到固定頻率的少量噪聲,偏低頻 (有時有,有時沒有)。在Marc one上沒有出現這種噪聲,且音樂沒播放或是播放中 寧靜的片段也沒有直插Mac時有種浮躁感,在SPL上背景很寧靜。 線電的部份sBooster 用150小時後說實話和Marc one附的明緯LPS沒有明顯差別,當 時沒退就一直改用sBooster聽。過幾個月後再拿來跟明緯LPS比較,sBooster音樂線 條的能量感相對較強,整體音樂畫面感覺有種框架感,有點像不讓那些音樂線條亂 飄,加上sBooster Ultra 濾波後,框架感更明顯,有種音樂到高潮的片段被壓制住 的感覺,以在Spl Marc one上改變聽感的方向與價格我覺得不值得投資,儘管在網 上可以找到一大堆關於sBooster LPS評價高的心得。 https://imgur.com/a/Pv5nMPJ 寫到這我長久下來跟這位綠壇的燒友有共同感受 https://imgur.com/a/Rh6ZoV6 Ergo AMT沒記錯的話從1997年開始的產品,包裝盒極其節能減碳救地球,放在鄉下 柑仔店櫥窗也不會有任何違和感。Ergo 1, Ergo 2是動圈,三個產品的耳機殼完全 一樣,又是節能減碳減少成本的範例。原廠有出兩台耳擴Amp 1與Amp 2。Amp 2 針 對Ergo AMT開發,A類放大4歐姆有3瓦,AB類有10瓦輸出。官網至少到2020都有提供 報價,現在不確定還有沒有賣。https://imgur.com/a/5Hqtg5a Ergo 2與Ergo AMT比較:https://imgur.com/a/AjloRkB 此耳機一開始最大的關卡是重量與配戴感,光耳機接近600g,加上兩條各三公尺長 的耳機線是很大的考驗。耳機重量應該主要來自於單體,耳機殼頭帶都是塑膠,頭 帶下方黏有大面積的海綿,耳罩後方也有兩條海綿讓聲音不會消散太快。單體和耳 罩殼就像兩片麵包夾漢堡肉一樣完全平行,左右耳罩殼不是互相平行而是像三角形 般有角度,耳罩前端較窄夾在太陽穴位置,耳罩後方不貼耳,所以振膜是面向耳廓, 靠耳廓構造反射聲音入耳,聽一次及二次反射音。頭帶高度卡榫很緊極其難調整我 放棄,耳機可往前或往後調整,或者固定位置後以夾住的太陽穴位置為支點稍微旋 轉,這些改變影響音樂在頭腦的空間感很大。如果耳罩緊貼耳廓,聽起來幾乎沒有 空間感,只能欣賞一下各個頻段的表現。慢慢將耳罩往後移動,空間感會越來越大, 但不是越遠越好,太遠整個音樂的空間感還有形體感又會消失。固定支點慢慢將耳 罩逆時針旋轉會使得那兩條海綿從本來在耳朵後方移到下方,對我來說中低頻共鳴增 強,整體空間感變得不是那麼通透。配戴時我盡量把頭部重心與頸部與脊椎保持在一 條線上,當頭部重心落在頸椎外對我頸部負擔太大,再來調整耳罩位置找尋自己的甜 蜜點很花時間,每個人耳廓構造不同沒有通用的配戴位置達到甜蜜點。以上那些調整 過程很花時間精力,甚至每次聽音樂時覺得空間感哪裡怪怪的都想微調一下,這過程 挺煩的。另一個可能對不同人有不同忍受程度的是夾頭感,我一般都會戴著帽子讓耳 機不直接夾頭,另一個好處是耳罩的平面不會跟耳朵接觸,聲音聽起來的感受自然些 。頭部上方因為是大面積海綿所以不會感受到壓力。 以我個人的喜好最重要的是空間感的甜蜜點,三頻感受是次要。Ergo AMT耳機阻抗是 3,5歐姆,一開始我直插iPad pro與MacBook感受到在腦內的空間感是明顯比325寬敞 ,音樂線條比325纖細很多,但是在很多不同類型的音樂裡固定音量後,當音樂動態 到達某一程度而且是在某些頻率時,聲音直接破裂到無法忍受。Spl Marc one耳擴輸 出阻抗是20歐姆,47歐姆負載下耳機孔輸出2x400 mW,在這樣條件下接Ergo AMT SPL 音量調節範圍一般落在12點到5點(Max),一般流行音樂12點足夠,Kunzel與辛辛那提 錄柴可夫斯基那片1812真砲版要調到五點才夠。但對325來說一般在八點鐘到10點半 位置就足夠。在足夠音量與找到甜蜜點下我第一次不間斷沒休息聆聽6小時左右耳朵 沒有疲憊感,會覺得耳廓發熱,且某些頻率的聲音在耳廓某些位置產生某種觸感。 與325差別最大的是整個空間感是往上發散出去,整個頭被音樂包覆,325就只是在腦 中兩耳間的小空間。音樂線條能量在spl上不如325,但在某些音樂本來會聽到的背景 毛躁感會消失與背景雜訊會降低,有些長笛氣音明顯的錄音改善氣音,某些發音造成 的齒音也消失,人聲的某些細節會聽到例如剛張口唱時口腔時沾黏的聲音。在樂器多 的流行音樂錄音中,各樂器在空間分配位置均勻,感覺有把整個空間往上拉開,不管 某些配器聲音多微小都可以在某個3D的位置感受到,有些出現在左上方遠處,有些出 現在靠近耳後。整體聽起來像有個小宇宙在頭的位置,所有配器3D環繞宇宙中心的 人聲,但並沒有結像在頭外,有些YouTube 上8D還是多D的音樂用隨便一副耳機會明 顯感受到結像在頭外的遠方,Ergo AMT沒有到這種程度,還是在頭部但從頭內兩耳間 消失擴散出去,與頭殼界線模糊。聽交響時空間感較為奇怪,325在腦內空間雖然小 但所有樂器分佈均勻並不會有左右強弱不同, Ergo AMT左邊小提琴位置較遠且較強, 右邊大提琴低音提琴距離較近且較弱(Marc one可直接左右聲道切換,立體聲單聲道 切換,左右聲道切換強弱感就是左右互換),管樂從左到右是法國號木管小號長號低 音號,管樂分佈位置看錄音有些微差異,弦樂分佈大致如上述。在325聽的弦樂本來 在腦中中間的位置,在Ergo AMT聽起來移到左前方;在325聽到位於兩耳連線中間處, Ergo AMT 聽起來被拉到左邊180度外側,依照錄音的不同拉開的位置與方向會不同, 不過基本上定位都是向外拉開。整體空間感與各樂器遠近不像流行樂或new age 類 的分佈均勻。在交響樂可以感受到Ergo AMT低頻極為缺乏,約只有325的50-75%,大 提琴與低音提琴在交響曲裡不只缺乏而且軟弱含蓄,特別是與整片小提琴對話時, 可以感受到小提琴快速換音時擦弦的緊湊感,但大提琴與低音提琴卻表現出整片的 虛弱感,這種落差很大。但如果在小編制的爵士樂裡,低音提琴我又會覺得剛 好不會搶主角的風采,325在這情況下低音提琴會讓我覺得有點多,像是要表現的 跟主角平起平坐。另外Ergo AMT 表達音樂的形體感比325好非常多,人聲可以感覺 到輪廓與藉由音樂表達的感情,這感覺很深刻,加上空間開闊,可以感受到在黑暗 中有盞聚光燈打在人身上,週遭環繞的配器沒有搶走人聲的風采。木匠兄妹有幾首 女聲自帶Echo,例如the top of the world,Ergo AMT感受到人聲周圍有足夠空間 讓Echo 自然消散,但325因為整體空間較為擁擠導致echo 跟其它樂器互相干擾而且 消散較快,另外325相對下聽起來較平面不容易投入到音樂的氛圍之中,只是靠往兩 耳打興奮劑來維持短暫的快感,我聽325最多就是兩小時就累了。 有個奧地利40年耳機老燒建議我直接用PASS INT150功放推不需要加適配器(precide 原廠有出針對Ergo AMT的適配器),才能把低頻推出來,他自己本身是用Paltauf與 Malvalve 推一票靜電平板與動圈。但我只打算找個便宜的功放試試,目光曾經掃到 Hypex, purifi 這類測試好與評價高的D類,但diy自組的看到都是後級stereo or mono,我不確定Spl Marc one的前級功能如何,所以目光又掃到Allo Volt+d平價D類 功放,最後在Audiophonics.fr這個法國網站上看到“看起來”評價不錯的MOS-120 AB類功放,產品介紹第一句寫著“This integrated amplifier is inspired by PASS circuits and operates two high power MOSFET IRFP240/IRFP9240", "介紹看起來"好像不錯就盲狙。結果一拿到機器,包裝簡陋而且板子與機殼貼著簡體 字寫的檢與合格証......原來是山寨機,單獨插上電源與耳機沒接訊號線,右耳有輕 微的低頻底噪,機器內部開機後也會有輕微底噪.....真的心態崩。上網查了一下原 因有ground loops, 電容,線路設計.....等各種可能。兩個底噪嚴格說起來其實不 明顯,距離喇叭一公尺以上絕對聽不到,我把耳機放下也聽不到底噪,只有戴上耳 機或臉貼著耳罩可以聽到右邊輕微的底噪,但還是讓我心情煩躁。單獨插上同一個 電表下的所有插座都是有底噪,問了Audiophonics 的答案是這台機器裡的toroidal Transformer在運作時就會有些微底噪,至於耳機聽到的噪聲無解,換一台好一點的 功放是正途。不死心後來看到ifi audio三月底推出GND Defender與DC Blocker突然 感覺在愁雲慘霧中突然射下一道救贖的光,拿到手後兩個全接上還是一如往常那熟悉 的底噪沒有任何改變。聽感和沒使用相比人聲遠一點,聲音線條聽起來刻意修的平順 潤滑這讓我覺得少了真實感,整體而言沒有改變太多,主要是這兩個產品無法解決在 這台機器上的底噪只好準備退貨。 https://imgur.com/a/vOCOeHU Spl Marc one 後面有三組輸出,兩組輸出接喇叭,其中一組平衡輸出TRS左右聲道加 低音砲,另一組非平衡TS輸出左右聲道,兩組喇叭輸出可以用前方旋鈕調整gain,第 三組Line out TS輸出固定gain。切換平衡輸出喇叭,非平衡喇叭輸出或Line out輸 出可由前方撥桿切換。試過用非平衡喇叭輸出接MOS-120功放,SPL調gain到最大然後 用功放調音量感覺是spl調gain時把整個空間的基本架構拉大,功放調音量時賦予血 肉,但用spl調gain到最大後再用功放調整音量讓我覺得儘管空間感較大較寬鬆但聲 音整體變得粗糙,人聲也較遠離,所以用spl 調gain和用功放調整音量時要互相搭配 ,人聲遠近與空間感都會有些微變化,spl gain轉到10點鐘方向後用功放調音量整 體聲音會較好。已經有底噪後這過程又增加我的煩躁感,所以之後就直接line out 到功放,我比較喜歡這樣接法的聲音,聲音對我來說比較真實且形體感較好,並且 減少調整時的煩躁感。 用一般紅白頭RCA線接功放說實話整體沒有變太多2x120W推力下VR調整範圍在8與9點 鐘方向達足夠音量,整體空間感再往上往外推開一點,人聲較遠較不易感受感情並且 有種薄紗感,銅管樂器本來亮的音色被柔化,弦樂在某些片段緊湊度不佳較糊,聽 1812砲聲時每砲音色幾乎一樣,在spl上每砲的音色是不一樣。所以接上功放用一般 紅白頭訊號線讓我覺得只有在音量調節上有比較大的餘裕,左右聲道分離度或許再好 一些,其它的改變和直插SPL相比都是往我不喜歡的方向。換成Sommer cable SC-EPILOGUE整個改變挺大,空間感再明顯往外推,本來的薄紗感一掃而空,音樂的 形體大與能量充沛,某些時刻讓我覺得整個音樂的能量從同上方及四周往下壓讓我沒 有呼吸的空間,誇張一點表示有點像功夫那部片最後從天而下的掌法,那氣壓壓著無 法輕鬆呼吸,這是有點誇飾的類比。在上述小提琴整片和大提琴低音提琴對幹的場 面中,大提琴與低音提琴的能量感增強擦弦換音清楚相對之前殘弱不堪表現的兇猛。 另外Ergo AMT和325另一個可聽聞的差異是左右聲道分離度,325在spl上雖然還是聽 的出來有分離度,比較後細聽會感覺左右會會互相參雜但加上325空間感小後讓我覺 得整體感較平均,Ergo AMT 接SPL再接MOS-120功放後左右聲道分很開,感覺似乎在 耳朵外但又分別分佈在整個頭的左右半部,頭內與頭外界線很模糊,但頭頂中間部 分的管樂可能再加上一點中提琴又填不滿中間的部分。整體空間感不比較感受不到特 別的差異,剛從325換到Ergo AMT感覺已經浮出頭,換到MOS-120與Sommer cable聽一 陣子後再回去聽插在spl上,覺得插spl音樂的頂只是是在耳朵上方與眼睛附近,接 上MOS-120功放與Sommer cable擴展出頭頂外。聽阿巴多指柏林愛樂貝七現場DG錄音 第一樂章第一聲下去,在325上只感覺在雙耳旁很一般的ㄧ聲,但在Ergo AMT上那一 聲是轟的籠罩頭頂,殘響不拖長但充滿整個頭部,整體聽感就像把頭放在寺廟的鐘 裡,然後從外面敲一下鐘聲環繞頭部。 1997年到現在的產品沒改版,我盒子上號碼是1001xx也不知道前面的100是一開始就 標上去的(第一支100001)還是三種產品一起算,畢竟連盒子都一樣,差別只是在不同 位置打勾勾。看過2000年的訪談文章有提到賣到台灣,應該台灣也是有人有只是沒 分享心得。科技一定是在進步的,外觀美學設計已經過時,Heddphone 也是針對 Ergo AMT改善的產品,目前看到唯一特別的就是Ergo AMT張開後175 x 88mm的振膜, 3,5 歐姆的阻抗到底對放大器或耳機有什麼挑戰或侷限對於我這個沒玩器材的也無 法分享更多。上述的心得我想對器材玩多的版友或多或少都在近代高階耳機聽過或 有更好的體驗。這耳機就像一隻踩不死的蟑螂在不斷推陳出新的耳機市場裡存活著, 我也是因緣際會買到這副,由於關於這副耳機的心得文很少,網路上可找到跟k1000 相比的心得文,一個在headfi上另一個在一個法文論壇。近一年Heddphone 和對岸 的金平面推出自己AMT耳機,看到對岸各種吹金平面AMT的心得,這個AMT耳機發展歷 史上排老二的Ergo AMT來刷一下存在感。簡單說的話,當初我一聽到Ergo AMT的聲音 ,那感覺就像耳朵貼在高級喇叭上,是指單就音質來說,不過聽久習慣後覺得也就只 是這樣。 聽的音樂跟之前分享SPL Marc one心得類似: 阿巴多指揮柏林愛樂貝七2000年DG現場 錄音,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貝五貝七1984年DG錄音,當鋪爵士,Jazz Impressions of black orpheus 1962年錄音,帕爾曼與海汀克:布魯赫小提琴協奏曲 1991年哥倫 比亞錄音,鄧許泰特指揮倫敦交響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1985 EMI,The Journey: The best of Adiemus,Morricone: Nella Fantasia,Bedshaped(Cosi), Senza Catene: Amici Forever,Cinema Paradiso:Giorgia Fumanti, Puccini: Madama Butterly-Un Bei Di,Buongiorno Principessa: Mario Frangoulis,Requiem:The Three Graces,聖飢魔 祝各位新的一週心情愉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9.215.146.93 (德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619992803.A.FBE.html

05/03 06:05, 3年前 , 1F
推 謝謝分享
05/03 06:05, 1F

05/03 06:24, 3年前 , 2F
是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抱歉少打了德意志
05/03 06:24, 2F

05/03 07:00, 3年前 , 3F
/a/
05/03 07:00, 3F

05/03 09:26, 3年前 , 4F
謝謝分享
05/03 09:26, 4F

05/03 11:44, 3年前 , 5F
排版看起來有點痛苦 但還是很感謝分享這麼稀有的耳機
05/03 11:44, 5F

05/03 11:44, 3年前 , 6F
05/03 11:44, 6F
※ 編輯: Baborak (217.82.36.183 德國), 05/03/2021 15:42:14

05/03 14:50, 3年前 , 7F
好長的文章,感謝心得!
05/03 14:50, 7F

05/03 23:31, 3年前 , 8F
感謝分享,這支耳機的造型真的很另類 XD
05/03 23:31, 8F
文章代碼(AID): #1WZo3Z-- (Head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