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CHORD回憶錄之三

看板Headphone作者 (Joshua)時間5年前 (2019/02/13 19:19), 編輯推噓39(3907)
留言46則, 39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1
耳擴比較: 在許多的討論區中,常看到有許多網友提到, CHORD的器材耳擴功能是送的,要上耳擴才能發揮CHORD或是DAVE的實力, 自己使用DAVE的這段時間,其實並不覺得DAVE的耳擴功能有那麼差, 於是我決定帶上我的器材,開始了一段比較聆聽的旅程。 出發前的準備: CHORD器材的耳擴有一個特性,當器材DA解碼功能越強時, 耳擴所表現的素質就越好,這一點有時候也可以拿來檢視自己的前端訊源水準, 在某個時期上擴表現會比較好, 到了另一個階段CHORD內建的耳擴可能又比外接耳擴好了, 這都是需要反覆的嘗試調整,才讓系統表現出更佳的聲音。 這次聆聽比較的耳機主要是HD800和HE1000, 兩隻耳機反映前端的能力都相當不錯,聲音也較為端正, 我認為這兩隻拿來試聽器材是非常合適的。 試聽: 到了南部HI-END的重量級店家"楊仕音響"來試聽耳擴, 楊老闆待人相當和善且客氣,店裡面也有許多好聽好玩的東西可以探索。 https://i.imgur.com/vaKBPtR.jpg
Metaxas & Sins Marquis Memento Mori: Marquis一開始就被它的外型所震懾住了, 外型十分特別,讓人印象深刻。 Marquis的設計非常講究,整個耳擴本體使用鋁合金CNC切削, 相信這對抑震的處理一定非常不錯。 聆聽比較之後,Marquis的三頻表現非常完整, 聲音走向細緻,推力較為溫順, 這點可能和他只有單端的耳機孔輸出比較有關, Marquis的韻味非常重濃郁,是一台值得細細品嘗的好擴。 https://i.imgur.com/juxbREv.jpg
SPL Phonitor X: Phonitor X的風格就和Marquis差了非常多, 豐富的輸入輸出介面,還可以選購內含DAC的版本, 讓一台機器有多種功能的使用。 這次聽到的版本是純擴的版本, 後面走的是平衡介面,耳機孔有4PIN平衡及6.3mm單端的輸出, 使用單端輸出時,聲音的走向比較保守內斂, 推力沒有平衡輸出來的大,細節表現也較為缺乏, 換上了平衡輸出後,就像是閃電霹靂車開了推進器一樣, 聲音飽滿壯碩,音場解析都好了一大截。 Phonitor X的聲音和Marquis相比,音色較為中性音染也較少, Phonitor X呈現出來的聲音是比較大器磅礡,適合驅動難以驅動的耳機, Marquis聲音較亮音色較為甜美,是比較氣質走向的耳擴。 https://i.imgur.com/sNswpQb.jpg
https://i.imgur.com/xEkJTEK.jpg
Phatlab Phantom: 這次聽到的版本是特仕版的,楊仕音響特別引進的, Phantom的耳擴設計的相當講究,真空管純A類而且是平衡介面的, 大部分真空管機都是單端的RCA介面。 Phantom的背面有一個接地孔,可以讓器材做接地進而提升音質, 我認為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設計。 Phantom的聲音細緻柔順,音色也沒有傳統管擴那麼的濃郁, 在音響性方面相當不錯,不會有管擴能量集中在中頻的情形, Phantom的聲音開闊解析也不差,唯一的小缺點是處理平板耳機,推力還是略顯不足。 https://i.imgur.com/1UamvwH.jpg
https://i.imgur.com/DMaXFIS.jpg
Reference Headphone Amplifier: MSB在2017年發表了耳擴,當時看到這消息感到相當驚訝, 後來搜尋了MSB的產品線,發現MSB也有推出喇叭擴大機的產品, 而這台耳擴應該是MSB累積多年來類比電路的經驗之作。 Reference耳擴的設計相當特別,裡面只有類比放大電路, 所以要調整聲音只能由前級下去調整,耳擴的功能就相當是純後級。 耳擴的設計為全平衡架構,前面有兩個4 PIN平衡的耳機接口, 我認為比較可惜的地方是,耳擴並沒有雙3 PIN的平衡輸出接口。 在聆聽Reference耳擴時,DAVE有數位前級的功能, 因此DAVE當作解碼+前級,而Reference耳擴則是單純做放大的功能。 聆聽Reference耳擴,很明顯的感受出MSB的聲底, Reference的聲音走向開闊磅礡,聲音的類型屬於大鳴大放的類型, 推力非充足,聆聽音樂時都覺得推出來的聲音相當飽滿, 而在大鳴大放之餘,Reference耳擴的細緻度也是相當不錯的, 並不會有因為聲音強而有力而感覺到聲音粗糙。 https://i.imgur.com/kicv0or.jpg
https://i.imgur.com/e8YPZJO.jpg
https://i.imgur.com/VoV3X8H.jpg
https://i.imgur.com/UCLccK5.jpg
https://i.imgur.com/duPzm9V.jpg
在楊仕試聽之後,之後到了台中首都音響, 首都音響的高階耳擴相對較少,但是器材都是精心挑選過的產品,非常值得一聽, 順帶一提的是,台中首都已經換了新店址了,如果要試聽不要跑錯地方了。 https://i.imgur.com/z2XHWsH.jpg
https://i.imgur.com/1sWyIo6.jpg
Violectric HPA V281: V281是許多燒友推薦的好耳擴,一直以來在首都聽了很多次, 不過每次都很可惜,沒有把自己的DA搬過去一起試聽, 這次趁著這個找耳擴之旅,把自己的DAC搬過去比較看看。 V281的輸入及輸出功能非常完整,推力也不小, 聲音的低頻量感多,低頻轟炸的感覺相當不錯, 高頻的延伸就有點小可惜,過多的低頻稍微掩蓋到了中高頻的表現, 音場也偏小,不過卻營造出一個Violectric家特有的韻味, 和之前聽到的V181、V200非常類似,非常舒服的聲音。 首都聽完V281後,就到了台中源音試聽, 當天試聽時非常的幸運,遇到了abyss的代理商大朋, 漂亮的業務姊姊帶來了Abyss 1266以及XIAUDIO Formula S讓燒友試聽交流。 https://i.imgur.com/l8cM3nu.jpg
https://i.imgur.com/IqvCIrW.jpg
XIAUDIO Formula S: 這台耳擴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耳擴, 設計者當初為了應付難推的耳機,特別設計出Formula S這個推力猛獸, Formula S還一直在進化當中,當天試聽到的就是最新的銀線板本。 不過特別的是,Formula S有著RCA單端的輸入,耳機輸出卻是支援平衡接口, 這讓我對他的聲音有著無比的好奇。 初聽Formula S便覺得聲音較為厚重,驅動動圈耳機如HD800, 低頻飽滿紮實,高頻略顯黯淡,音場較為保守, 在驅動平板耳機如HE1000、1266,便覺得聲音較推不開, 喜歡保守中規中矩的聲音,Formula S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不過和DAVE耳機孔直推相比,DAVE的聲音更為開闊且層次感佳。 這點不管是DAVE推平板耳機或是動圈耳機,都有著相同的走向。 https://i.imgur.com/s87I4Xl.jpg
https://i.imgur.com/j0L3twU.jpg
https://i.imgur.com/GzqpI6m.jpg
https://i.imgur.com/EKUCdKI.jpg
https://i.imgur.com/fIyg7im.jpg
https://i.imgur.com/foNPU7n.jpg
https://i.imgur.com/ZLeJriA.jpg
https://i.imgur.com/yOXXkld.jpg
BRYSTON BHA-1: BHA-1是我之前使用很長一段時間的耳擴,也是源音之前展示的招牌耳擴, 對於BHA-1我自己是非常熟悉他的聲音。 BHA-1的輸入及輸出非常的豐富,輸入有3.5、RCA、XLR輸入端口, 輸出有雙3PIN平衡、單4PIN平衡、6.3以及XLR輸出的前級功能。 BHA-1的聲音走向較為乾淨無染,耳擴本身推力相當大, 驅動動圈耳機和平板耳機,都沒有太大的問題, BHA-1音場大、解析佳,聲音的規模感相當佳, 喜歡大場面壯闊飽滿的聲音,BHA-1我認為是不錯的選擇, 不過聲音的韻味和甜味,需要靠前端的線材及器材來補足。 https://i.imgur.com/nGEScdB.jpg
https://i.imgur.com/VJ4eLAx.jpg
Marvalve model One: 偶然的機會下,朋友借我了一台Marvalve model One來聆聽, 由前Nuforce技術長袁大倫製作的神燈耳擴,網路評價並不多, 因此可以仔細聆聽這台耳擴,是令我非常興奮的。 神燈耳擴的輸入只支援RCA單端,輸出有3.5mm及6.3mm的單端耳機孔輸出, 最讓我感到特別的是,左聲道音量和右聲道音量分開調整, 這點是比較少見的設計,讓我覺得比較麻煩的地方是, 左邊和右邊音量調整到相同刻度時會有誤差,必須自己用聽的將音量補正。 神燈耳擴的管味並不濃郁,聲音走向比較中性,是屬於俐落的走向, 聲音的硬素質表現一般,音場較保守,不是大鳴大放類型的耳廓, 在驅動HE1000時非常吃力,處理HD800這類的動圈耳機比較有利, 器材的走向比較偏向質感的路線,使用低阻音樂性佳的耳機時, 神燈耳擴更能發揮它的實力。 之後來到了台北品嘉音響,來聆聽Woo Audio之聲 https://i.imgur.com/arFSzyu.jpg
https://i.imgur.com/BKTNQlV.jpg
Woo Audio WA5: WooAudio的產品線非常的完整且齊全,在耳機玩家中是非常著名的產品。 這次聆聽到的新版WA5是產線線中的老三,再上去有旗艦WA234和次旗艦WA33產品。 WA5的可玩性非常高,前面的旋鈕可以調整增益和耳機的阻抗, 後面也有喇叭端子輸出,讓WA5可以當成小型綜擴來做使用。 WA5的聲音初聽便覺得相當濃郁,推力非常飽滿, 處理HD800和HE1000都不會有軟腳的問題,聲音非常"大港", 在聲音大港之餘,還是能聆聽到具有豐富韻味的聲音, 比較可惜的是WA5的細緻度較為一般,聲音也偏暗, 相信如果換管之後聲音一定更上一層。 最後一站到了音悅,這次想嘗試Eddie Current的產品 https://i.imgur.com/NZqf91S.jpg
https://i.imgur.com/TzFagcY.jpg
Eddie Current The Studio: The Studio(以下簡稱ECTS)是Eddie Current最新的旗艦, 早在之前的音響展,就很常聽到前旗艦Balancing Act的展示, 當時對Eddie Current細緻的聲音就富有好感。 ECTS的耳機輸出為6.3mm單端和4 PIN平衡輸出, 後面和WA5一樣,都有喇叭端子可接喇叭當綜擴使用。 ECTS的聲音是細緻走向,聲音溫暖富有韻味, 推力就沒WA5來的那麼大,但相比之下聲音更為明亮寬鬆, 高低頻的延伸在管耳擴中也是相當出色的, 聲音聽起來悅耳輕鬆無壓力。 https://i.imgur.com/5RYzBqF.jpg
https://i.imgur.com/MUMRKZq.jpg
心得: 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跑了許多的地方, 自己攜帶線材、訊源、耳機還有DAVE這樣的南征北討, 自己有了許多寶貴的心得。 DAVE在耳機孔的直出表現之下,處理HE1000平板耳機或是HD800推力都算夠用, 讓我覺得最驚訝的地方在於,DAVE的耳機孔聲音和上擴比, DAVE聲音的音響性及音樂性,是非常完美出色的。 在DAVE上聽到的音場或許不是最大,但卻是最完整的, DAVE聲音的細緻度、樂器邊緣的質感及細膩度, 都是非常高水準的表現,這讓我非常的訝異。 雖然DAVE的耳機孔相當出色,但上擴之後最明顯的改變還是聲底的改變, DAVE上了耳擴雖然音響性的表現不那麼出色,但是聲音卻多了許多韻味, 尤其是許多好耳擴,會替聲音帶來昏黃般的細緻韻味, 讓聲音聽起來更為平衡協調。 聽了一輪最後,我把耳擴撤掉了,購入了BLU MK2來讓DAVE完整發揮該有的實力, 有了BLU MK2幫DAVE升頻,DAVE的聲音細緻度更是提升一大截, 音場寬大完整,樂器的質感和聲音的控制力都相當不錯, 原本DAVE較為理性的聲音,化身為柔美且感性的聲音, BLU MK2+DAVE所表現出來的細緻美聲,是我長久以來最為追求的目標。 https://i.imgur.com/sCdDuwf.jpg
寫完文章不久後,dCS Bartok也發售了, 在台中源音聽完了Bartok後,感覺到這時代音響技術的進步, DAC內建的耳擴一直在進步進化,或許有一天,外接耳擴已經變成過時的玩法也說不定! https://i.imgur.com/R5UbxMH.jpg
在這次聆聽耳擴的過程中,恰巧也聽了許多DAC, 希望自己將來有時間有機會可以做一些整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3.99.19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550056788.A.630.html

02/13 19:25, 5年前 , 1F
大推,值得參考的好文
02/13 19:25, 1F

02/13 19:31, 5年前 , 2F
素質不是絕對 推 很棒的心得
02/13 19:31, 2F

02/13 19:34, 5年前 , 3F
02/13 19:34, 3F

02/13 19:35, 5年前 , 4F
文真好 推一個
02/13 19:35, 4F

02/13 19:39, 5年前 , 5F
想看analog vs DAVE的DA心得
02/13 19:39, 5F

02/13 19:42, 5年前 , 6F
好試聽文先推!
02/13 19:42, 6F

02/13 19:50, 5年前 , 7F
這只能推了
02/13 19:50, 7F

02/13 19:54, 5年前 , 8F
難得的完整好文 推
02/13 19:54, 8F

02/13 19:58, 5年前 , 9F
坐等DAVE2
02/13 19:58, 9F

02/13 19:58, 5年前 , 10F
厲害的文章一定要推
02/13 19:58, 10F

02/13 20:02, 5年前 , 11F
讚讚,很棒的分享。
02/13 20:02, 11F

02/13 20:06, 5年前 , 12F
一體機持續進化
02/13 20:06, 12F

02/13 20:14, 5年前 , 13F
推 可惜沒業務姊姊圖
02/13 20:14, 13F

02/13 20:27, 5年前 , 14F
推心得
02/13 20:27, 14F

02/13 20:44, 5年前 , 15F
結論,太陽系內量產第一DAC CHORD DAVE,其他廠牌Da
02/13 20:44, 15F

02/13 20:44, 5年前 , 16F
c技術連車尾燈都看不到,耳聽為憑 正確無誤 正確無
02/13 20:44, 16F

02/13 20:44, 5年前 , 17F
02/13 20:44, 17F

02/13 20:57, 5年前 , 18F
認真好文 推個!!
02/13 20:57, 18F

02/13 20:57, 5年前 , 19F
真的是個大坑啊(遠望
02/13 20:57, 19F

02/13 21:32, 5年前 , 20F
我覺得有些擴實在寫得太溫和了 應該直白點 (被打死)
02/13 21:32, 20F

02/13 21:32, 5年前 , 21F
至於那個 RCA in XLR out 有兩種可能 1. XLR 做好看
02/13 21:32, 21F

02/13 21:33, 5年前 , 22F
2. 有反相輸出變壓器讓他產生 + - 再同時功率放大
02/13 21:33, 22F

02/13 21:33, 5年前 , 23F
雖然我覺得 2 的機會不高 且一般的變壓器或晶片 ...
02/13 21:33, 23F

02/13 21:45, 5年前 , 24F
02/13 21:45, 24F

02/13 22:04, 5年前 , 25F
只有hugo,推chord家心得分享
02/13 22:04, 25F

02/13 22:39, 5年前 , 26F
豐富好文 推
02/13 22:39, 26F

02/13 23:10, 5年前 , 27F
推好文!
02/13 23:10, 27F

02/13 23:21, 5年前 , 28F
推好文!
02/13 23:21, 28F

02/13 23:38, 5年前 , 29F
推 也想看dac 間的心得文
02/13 23:38, 29F

02/13 23:40, 5年前 , 30F
推好文
02/13 23:40, 30F

02/13 23:40, 5年前 , 31F
推推
02/13 23:40, 31F

02/14 00:20, 5年前 , 32F
好詳細的心得
02/14 00:20, 32F

02/14 00:23, 5年前 , 33F
chord真是好器材
02/14 00:23, 33F

02/14 00:36, 5年前 , 34F
這是一定要支持的好文啊!
02/14 00:36, 34F

02/14 00:42, 5年前 , 35F
XIAUDIO業務姊姊跟音響展上的Shiny不知道是不是同人
02/14 00:42, 35F

02/14 01:54, 5年前 , 36F
詳盡兼圖文並茂 推推~
02/14 01:54, 36F

02/14 08:01, 5年前 , 37F
推~
02/14 08:01, 37F

02/14 10:22, 5年前 , 38F
好心得分享文!讚!
02/14 10:22, 38F

02/14 14:51, 5年前 , 39F
hugo用戶推
02/14 14:51, 39F

02/14 17:04, 5年前 , 40F
沒姊姊照片沒真相
02/14 17:04, 40F

02/14 17:29, 5年前 , 41F
好文需推
02/14 17:29, 41F

02/14 18:38, 5年前 , 42F
好文章推推推
02/14 18:38, 42F

02/14 21:10, 5年前 , 43F
+1好文
02/14 21:10, 43F

02/14 22:14, 5年前 , 44F
同是chord用家給推
02/14 22:14, 44F

02/19 16:06, 5年前 , 45F
推同場比較!像J大這麼熱情且熱愛分享的燒友真的不
02/19 16:06, 45F

02/19 16:06, 5年前 , 46F
多!
02/19 16:06, 46F
文章代碼(AID): #1SO_rKOm (Head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