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DIY心得-耳擴.線材.鑽孔winna.sf801.47lab

看板Headphone作者 (chw)時間8年前 (2016/01/04 09:19), 8年前編輯推噓21(21026)
留言47則, 1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這篇在耳擴方面主要想討論的是Winna以及Hiton audio的SF801 我自己曾經短暫擁有過阿仁的lotus HA9, 不過因為這台機器實在是無法推好HD600,所以已經賣掉了 基本上個人覺得耳擴最好要推力足夠,然後不要有什麼嚴重的音染較好, 因為要染可以從線材等等的下手, 但是耳擴一染下去之後就只聽得出來染過的聲音了, 在試調機器時常會越調越詭異。 舉例來說,對岸強國的機器常常喜歡把聲音搞得很尖很刺, 用這樣的配置去找DAC、線材等等可能會找到很奇怪的東西, 路可能會越走越偏XD -------------------------------------------------------------- Winna https://c2.staticflickr.com/2/1619/24039089596_04d53e7fef_b.jpg
我想Winna的聲音在板上已經有不少討論了,不外乎公差差異很大之類的XD Winna的聲音基本上就是DAC甚麼聲音,他就給你甚麼聲音, 然後細節、動態的表現還不錯這樣 大部分的討論都沒有題到要怎麼去改,反而是原廠的沒屋頂拍賣的問與答有不少資料XD 因此就稍稍說一下我自己的心得 由於我還沒真的搞懂電晶體的電路,所以就不誤人子弟了 總之訊號會先進入2N3958 Daul FET(差動輸入?), 然後流經一堆的mps8099(小黑豆)後,由MJE340/350輸出; 過程中沒有像TDA1543一樣有一個交連電容擋在路上"調音" XD 目前一共做了二台winna,換東換西機內走線也越來越亂,後來就懶得重新走線了XD https://c2.staticflickr.com/2/1548/24039086286_9e5a97a8d6_b.jpg
1.首先要提的就是如果要當耳擴來用, 強烈建議一定要把RF2這個電阻改成3.3K歐姆! 他的RF1和RF2會決定訊號的放大倍率,RF1是1K歐姆 如果用原廠設定的話RF2會是10K歐姆,也就是10倍的放大率 我自己的經驗是在這樣的設定下推HD600 VR只要轉到8點鐘就超級大聲了 orz 降到3.3倍的放大倍率後使用方便性上會好上不少, 根據沒屋頂拍賣的問與答還可以減少波形放大過頭被裁頭的問題 (這要有示波器才看的出來,我是沒試過啦...) 甚至我還有寫信去問過DIY Research是否可以再往下調降放大倍率, 不過聽說放大倍率太低會不穩,所以就算了 2.在輸出端有兩個串聯的10歐姆電阻(R12,R15), 在沒屋頂拍賣的問與答中有人把他的阻值改小。 就我所知這個輸出電阻的功用是在於阻抗的匹配。 假使今天這台耳擴是要用來推鐵三角30歐姆阻抗和HD600 300歐姆阻抗的耳機, 同時串聯一個輸出電阻100歐姆, 則在同樣的驅動電流I下,由V=IR 可以得知在接HD600時, HD600所分到的電壓為總電壓的3/4; 而在接鐵三角30歐姆阻抗時所分到的電壓為總電壓的3/13。 因此可以得知當這個電阻阻值較大時, 可以讓高/低阻耳機的音量差異變小 (因為分給他們的能量被電阻吃掉了一部分!) 不會插上低阻耳機後VR沒轉多少聲音就大聲到炸掉 然而這樣的作法容易造成一個問題, 就是耳機的阻抗其實並不是恆定的, 像是HD800在低頻的阻抗會高的很誇張; 這時在已經高的很誇張的阻抗前再加上輸出電阻, 可想而知就可能會讓耳機推得不好。 有興趣的人不妨自己估狗"輸出電阻 耳擴" 我想就是因為這樣才會有人想把它改小,而我也試過了XD 但是我自己反而不建議去動這兩個10歐姆的電阻, 原因有兩個: [1]他的阻值不像是有些耳擴用100歐姆的阻值, 已經只有10歐姆了,理論上對難推的耳機已經影響不大了, 改完試聽之後其實差異不大 [2]Winna的靜態偏流調整要量這兩個電阻之間的電壓, 如果改了阻值,電壓也會跟著跑掉,變得很難調整 3.P3-P4之間是否要短路? P3-P4短路之後可以跳過負回授電容 我的作法是和TDA1543一樣在P3和P4焊上圓孔的PIN,想短路就插上導線短路即可 聲音確實是會有一些變化,短路掉之後聲音會變得很直接,純看個人喜好 我自己是比較喜歡沒有短路的聲音,各個樂器會乖乖站在他們自己的位置上; 對我來說短路掉之後的聲音感覺像是 所有樂器都衝到你面前舉手對你說"選我!選我!"的感覺, 個人不是很喜歡XD 當然這個又牽扯到零件是否有正確配對的問題,據說聲音很衝很吵是沒配對好的特色XD 如果要玩配對的話, Winna需要配對的零件就是MJE340和350,所以如果要玩就從這裡下手吧 題外話,家父是電機科系的人,因此曾問過他對零件配對的看法。 據他所言一般好的電路都應該要具有補償零件差異的設計,如負回授等等, 要讓兩個晶體的HFE值一模一樣根本就是瘋子 看來玩DIY音響玩久了真的是會變......XD 4.電容的選用 基本上Winna的電容就只有兩種: [1]負回授的330UF電容->原廠配panasonic M系列電容 [2]電源穩壓的100UF電容->原廠配Nichicon FW系列電容 基本上測試之後,個人建議負回授的330UF電容用原廠的就好, 我試過一些其他的,沒有比較好 (不然就P3-P4直接短路掉就沒這個煩惱了XD) 穩壓的100UF電容其實原廠配的Nichicon FW系列電容就已經頗不錯的了, 只是聲音會比較衝一些些 我個人後來是覺得用ELNA silmic ARS或Nichicon KZ系列電容,效果還不錯, 聲音比較不衝的同時細節會變好一些; 不過ELNA silmic的版本實在有夠多, 同樣狀況下我用ELNA silmic II的聲音就不太好聽XD Nichicon KZ則是有點神奇,每次開機都要熱機一段時間才會變好聽 我也試過一些其他貴貴的電容,不過就......你懂得XD 5.電源板 我自己是用原廠的三端子供電板(LM317/337), 有些人會去用UCC的供電板,據說音響性會更好? 當然只要是+-15V的雙電源都可以使用,不過在台灣簡單現成的產品真的沒甚麼選擇... https://c2.staticflickr.com/6/5773/23697365939_b37e447ea5_b.jpg
基本上Winna個人主要還是用來推HD600,可以說推得還不錯; 如果想要讓低頻收束一些只要稍稍調高一些靜態偏流就OK 我也曾試著推過beyerdynamic DT880 pro、T1和HD800, DT880和T1也推得很OK(不過也許T1會有更好的搭配?) HD800嘛...低頻還是有點少 ---------------------------------------------------------------------- SF801 https://c2.staticflickr.com/2/1540/24039103886_cab51ed055_b.jpg
這個東西是Hiton Audio的DIY套件, 之所以會想買來玩主要還是STAX壞朋友傳給我看了之後害我手癢買來玩= = 相信有認真爬文的人都會找到抄襲事件, 不過個人是覺得還好啦,反正我只是作為一個小小的DIYer 而且說實話東西不貴然後內容物確實還不錯, 零件等等也不像大部分的套件都直接全部丟在夾鏈袋裡面, 連一個說明書都不給orz 這個套件確實是頗適合新手買來玩的,CP值不錯,還不用鑽機箱,官網還有製作教學咧 (當然如果有能力自己鑽機箱的話Winna CP值會更高啦XD) 如果要調音的話, 因為他的線路上是有470UF交連電容的(就是和TDA1543的那個一樣功用的啦) 所以理論上去換這個電容會對聲音有最大的改變!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換換看。 https://c2.staticflickr.com/2/1660/23769509950_805b26e808_b.jpg
這個SF801還有一個同樣價錢的電源套件SF901,不過個人覺得SF901不是很優: 1.開關順序錯誤會燒電容->我真的覺得這設計很...... 2.穩定性不佳,市電不穩時可能會破音 3.雖然確實加上SF901後聲音比較不會高頻去頭低頻沉不下去, 但是個人覺得SF901有點貴XD 我在這個套件一樣比較懶XD,所以除了換RCA和加上RCA output之外沒有特別作甚麼更動 聲音方面以"加上了SF901來說",其實算是還不錯的。 SF801的聲音還是算是比較偏向老聲派的,帶有一點點管味 他會把音場向縱深發展,高頻會有一點點音染,低頻比較厚一些; 相較於Winna音場會縮一點點,聲音的空間感也差一些些 和Winna的比較,同樣以HP-A8當DAC來說, HP-A8+SF801的聽感有點像是TDA1387八並聯+Winna的感覺 如果用TDA1387八並聯+SF801就會讓聲音暖過頭了 原廠是號稱可以推HD800啦, 不過對比Winna推HD800的經驗,個人是蠻存疑的XD 總之算是一個簡單好看聲音OK的機器。 玩STAX的朋友最近常常一直要我去裝kevin gilmore的耳擴,像是dynalo、dynahi等等, 不過光是看到連PCB都要自己找人印就懶了XD Winna和SF801的最大優勢就是方便取得,性能上已經還OK了 -----------線材篇------------------------------------- 線材的部分其實能講的不多,而且不同人喜歡的聲音不同。 基本上撇開什麼編織法的不同不提,個人覺得單芯線和多蕊線的聲音確實差異頗大! 明顯的例子就是47 lab startos的線 單芯線在買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的應該就是粗細的問題了吧 簡單來說單芯銅線在當訊號線時不宜過粗, 單芯線在變粗時低頻會大量上升,容易導致三頻不均衡; 據說單芯銀線因為高頻傳導較好比較沒有這個問題。 想看更多資料的話不妨去查音響駭客的網站,他有一套自己的理論可參考。 47 Lab startos(0.4mm): 單芯線在聲音的結像比多蕊線好上非常多,多蕊線的低頻常常就是鬆散的一整片。 整體來說細節很好,是我個人很愛用的線,但是很容易斷,其實不是很好施工... 同時單芯線似乎真的比較難RUN開,要花不少時間; 47 Lab的線(0.4mm)在Run開前高頻會比較暗,RUN開之後會好一些。 47 Lab startos(0.65mm): 低頻比0.4mm多上非常多,聲音不太均衡, 我想這是很多人覺得47lab的線不適合大量使用的原因(?) 總之個人建議除非要補低頻,不然用0.4mm的來做訊號線就好。 Mogami 2549: 屬於多蕊線,聲音在低頻的部分量感稍多一些(但是質...) 我最後是用在看電影的喇叭上 IWDIY unicore 0.8MM銀線: 我一直搞不清楚這條線到底是單芯還是多蕊,看網頁是寫多蕊,實際撥開像是單芯XD 相較47 Lab(0.4mm)高頻聲音比較亮,但是低頻比較糊一些。 好處是這條線不像一些銀線會刺(據說因為混有金?),不過有點貴,CP值低 今華300線: 屬於多蕊線,以前喜歡把它當小黑線用,確實也不差; 但是現在我都用47 Lab(0.4mm)當小黑線XD 音響駭客 1.0mm純銀線: 屬於單芯線,這條線我是用來做HD600的平衡耳機線,在焊XLR上去前稍微試聽的心得,所 以可能不太準 和HD600原廠線比低頻收束,量感少一點點,同時高頻變亮一些些, 刺激性會增加一些(這對HD600算是好事), 整體來說來不錯,就是貴了點 理論上買更粗的低頻會更多,但是價錢也是XD --------------------鑽孔篇---------------------------------------- 應上一篇的觀眾要求來稍微說明一下我鑽孔的方法 我鑽的方式很土炮,所以僅供參考XD 要正規的鑽好鑽滿(?)會需要買很多size的取孔器 等等的鑽頭, 除非真的常常在做,不然其實很不划算,還不如花點錢請人鑽 我使用的工具就只有兩種:電鑽+階梯鑽、電動雕刻機(對岸是叫打磨機) https://c2.staticflickr.com/2/1556/24076737651_7ea8b9d959_b.jpg
https://c2.staticflickr.com/2/1481/24076725791_529b460161_b.jpg
假使今天要鑽的孔是圓孔, 那就直接用電動雕刻機在圓心打一個小凹痕,讓階梯鑽在鑽的時候不會滑掉 https://c2.staticflickr.com/2/1467/24159333485_ed33943c28_b.jpg
之後就直接用階梯鑽鑽到需要的大小就好,非常簡單 https://c2.staticflickr.com/2/1598/24159326595_9982839afa_b.jpg
但是如果今天要鑽的是方孔,那就麻煩大囉 要鑽得很漂亮必須要用方孔鑽,但是這個東西要有專用的設備才行 所以我都是一樣鑽圓孔,等大小差不多之後再直接用電動雕刻機慢慢擴大到合適的大小 https://c2.staticflickr.com/2/1539/23791514909_c4897fea50_b.jpg
https://c2.staticflickr.com/2/1656/24051203272_f38defa511_b.jpg
https://c2.staticflickr.com/2/1504/24076672131_8be8951c53_b.jpg
這個時候機箱厚薄就很重要了 如果是從對岸買的機箱,方孔常常都會要鑽非常的久; 但是一般對岸的機箱都直接幫你挖好電源的孔了,所以請愛用圓形的端子XD 如果是從電料行買的機箱因為很薄,所以算是輕鬆的,但是容易一個不小心洞挖太大XD 電動雕刻機和它的鑽針好壞也很重要, 一般電料行買到的扭力很小,雖然可以用,但是會鑽很久。 我自己剛開始DIY的時候也是用類似這種,操太兇之後就把馬達操壞了XD https://c2.staticflickr.com/2/1551/24051260952_c58993bcae_b.jpg
下圖這種對岸買的電動雕刻機(他們叫打磨機)扭力大, 也有很多不同等級的機器可以選,挖起洞來輕鬆不少 不過要注意電壓的問題,不然就要自己拆了換變壓器XD 另外就是如果不常用的話買這麼好其實是有點浪費。 https://c2.staticflickr.com/2/1697/23531068174_40e8ca50b0_b.jpg
最後是VR的部分 要做的好看的話要讓旋鈕看起來是卡在面板裡 電料行的機箱大部分都是薄薄的單層面板,也不能做甚麼處理啦 https://c2.staticflickr.com/2/1533/23791464099_0436d7be67_b.jpg
有時可以買到這種雙層面板的,這種的話就可以處理了 https://c2.staticflickr.com/2/1622/23531121194_239e1b4357_b.jpg
基本上建議不要妄想可以直接從外側板直接維持同軸的圓心鑽到內側板,因為機箱很薄, 常常會在鑽的過程中因為施壓而有一點點變形,然後中心軸就會跑掉了 所以先把外側板挖好,內側板隨便挖挖只要零件塞的進去不會卡到就好XD https://c2.staticflickr.com/2/1681/24159313095_eab60aff2c_b.jpg
https://c2.staticflickr.com/2/1657/24159307615_84860b0de7_b.jpg
https://c2.staticflickr.com/2/1462/23791492809_2259c36083_b.jpg
VR麻煩的是那個旋鈕的直徑通常都很大,所以我都是土法煉鋼的用電動雕刻機慢慢磨 搞剛的做法就是要去買同樣size的取孔器來挖洞 圖中可以看到階梯鑽的最大size和預計的size差很多 https://c2.staticflickr.com/2/1713/23791509579_827f61d46c_b.jpg
畢竟是土法煉鋼,不是正圓形也是摸雞弄的啦XD https://c2.staticflickr.com/2/1568/24051208762_14480990a0_b.jpg
反正旋鈕放上去之後看不太出來XD https://c2.staticflickr.com/2/1479/23532514483_e0cece9bb1_b.jpg
https://c2.staticflickr.com/2/1601/23863647440_555cfbfe46_b.jpg
大陸那邊的機箱通常都是厚面板(也就是台灣雙層面板中空的部分都會是滿滿的鋁), 如果要弄得很好看的話還是建議直接找人鑽吧 主要是因為會需要很多size的取孔器(除非永遠用同一個size的旋鈕), 然後階梯鑽會卡到,不好搞 要省事還是乖乖給人鑽吧 大致上想分享的東西就是這樣了。 祝各位DIY愉快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4.142.15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451870394.A.874.html

01/04 09:55, , 1F
才剛把手邊的dynahi PCB賣掉XD
01/04 09:55, 1F

01/04 10:13, , 2F
輸出阻抗應該是要考慮功率?與負載一樣時才能接受最大功率
01/04 10:13, 2F

01/04 10:23, , 3F
有看有推
01/04 10:23, 3F

01/04 10:40, , 4F
銀線亮不亮還是得看哪家做的,不過優質的銀線都是聲
01/04 10:40, 4F

01/04 10:40, , 5F
音飽滿不瘦不尖不刺的
01/04 10:40, 5F

01/04 10:43, , 6F
47lab省錢的話用一用就好,玩到比較高階就不要用了
01/04 10:43, 6F

01/04 10:43, , 7F
,畢竟聲音很髒
01/04 10:43, 7F
感謝分享 不過單芯銅線再往上應該就剩單芯銀線了吧,那個價格很驚人XD

01/04 12:00, , 8F
二樓的是 power matching, 但大多數喇叭/耳機 是假設電壓源
01/04 12:00, 8F

01/04 12:31, , 9F
大推…太實用了
01/04 12:31, 9F

01/04 12:32, , 10F
推實用!!
01/04 12:32, 10F

01/04 12:34, , 11F
有看有推,寫的用心,簡單明白,我這外行人都看的懂
01/04 12:34, 11F

01/04 12:48, , 12F
下午要考電子學看不懂怒噓……
01/04 12:48, 12F
我非電子學科系的人,大部分心得都是到處蒐集資料和實際去試而來的,看看就好XD

01/04 13:36, , 13F
推好文
01/04 13:36, 13F

01/04 16:07, , 14F
susy dynalo 我手上還有阿
01/04 16:07, 14F

01/04 16:08, , 15F
POWER matching 跟 voltage 轉移對於輸出入阻抗的要求
01/04 16:08, 15F

01/04 16:08, , 16F
就有點不一樣惹
01/04 16:08, 16F

01/04 16:09, , 17F
最近KG Group 開始在玩轉導放大器惹
01/04 16:09, 17F

01/04 17:08, , 18F
Winna 的功放還是很有改的空間 但晶體難找 只就算不改 基本
01/04 17:08, 18F

01/04 17:09, , 19F
上還是海放一堆三四萬元的耳擴 只是一般人的 DAC 品質太爛
01/04 17:09, 19F

01/04 17:09, , 20F
根本沒辦法把他的優點表現出來 (或說一般人根本要聽的不是
01/04 17:09, 20F

01/04 17:10, , 21F
這種類似 "DAC 放大" 的聲音
01/04 17:10, 21F
我是覺得mje340/350可以換,但是要換哪個真的不知從何找起就是了

01/04 17:32, , 22F
哇~這篇就是我的指引!做了sf801後心很癢手更癢~來
01/04 17:32, 22F

01/04 17:32, , 23F
研究winna是啥
01/04 17:32, 23F

01/04 17:36, , 24F
Winna FET 的話我更推 Squarewave 架構更簡單
01/04 17:36, 24F

01/04 17:39, , 25F
Sf901加上後我覺得又進步不少,我也覺得加起來到6000
01/04 17:39, 25F

01/04 17:39, , 26F
有點降低cp值,但試聽後還是買了
01/04 17:39, 26F

01/04 17:58, , 28F
真的不考慮用這類取孔器嗎? 這在家具維修上面也很好用
01/04 17:58, 28F

01/04 17:58, , 29F
坐等transductance團購XDD
01/04 17:58, 29F

01/04 17:58, , 30F
因為有鎢鋼材質的 鑽純鋁或是鋁合金也都還可以
01/04 17:58, 30F

01/04 17:59, , 31F
(當然 不鏽鋼就不太能保證什麼)
01/04 17:59, 31F

01/04 18:00, , 32F
最大的好處是他可以鑽到一半就停 不像圓穴鋸一定要鑽到底
01/04 18:00, 32F

01/04 18:01, , 33F
取出這種高低差 外形結構上可以有更多變化
01/04 18:01, 33F
主要是要買就要買一大堆size比較麻煩啦,畢竟沒有那麼常裝機器,只好土法煉鋼了XD 要鑽的好看j大那個應該不錯用

01/04 18:13, , 34F
轉導那個其實不太適合所有的耳機 輸出阻抗其實挺高的
01/04 18:13, 34F

01/04 18:13, , 35F
要玩的話玩CFA可能會通用一點
01/04 18:13, 35F

01/04 18:15, , 36F
CFA是哪台阿 好像沒有follow到
01/04 18:15, 36F

01/04 18:19, , 37F
01/04 18:19, 37F

01/04 18:19, , 38F
應該年後會跟幾個朋友開團洗 但應該是在dynahi完成之後了
01/04 18:19, 38F
※ 編輯: brianchen119 (101.8.117.64), 01/04/2016 19:05:28

01/04 19:32, , 39F
晶體很多可以換 BD139/BD140 MJE243G/MJE253G
01/04 19:32, 39F

01/04 19:38, , 40F
我有幫網友弄過一台 http://goo.gl/pSfZzj
01/04 19:38, 40F

01/04 19:39, , 41F
01/04 19:39, 41F

01/04 19:41, , 42F
S102 讚
01/04 19:41, 42F

01/04 20:11, , 43F
s102好重本啊XD
01/04 20:11, 43F

01/04 20:35, , 44F
太厲害了…DIY實力看來在GG之上,阿扁該下臺換人了,讚讚
01/04 20:35, 44F

01/04 20:35, , 45F
01/04 20:35, 45F

01/05 21:20, , 46F
超強 推推
01/05 21:20, 46F

01/05 22:42, , 47F
推 用心的好玩家
01/05 22:42, 47F
文章代碼(AID): #1MYSYwXq (Head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