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無與倫比極致一體機Chord Hugo TT~

看板Headphone作者 (Joshua)時間8年前 (2015/11/30 18:46), 8年前編輯推噓67(67031)
留言98則, 6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前言: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玩耳機,路不只要走的遠,也要走的寬敞, 無論是耳機或是器材都朝著這個方向精進, 不只有一套主系統,還有較入門的系統,不時聆聽, 溫習升級前後的變化和差異。 距離上次升級主系統,已經是一年多前的事了, 這一年多來,我的系統都朝著提升前端訊源和電源處理為優先, 當前端處理到一個程度,系統的瓶頸開始慢慢浮現, 終於也輪到要汰換DAC的階段了。 MATRIX X-SABRE這一台DAC,一直是我認為當時相當超值的器材, 用料好、聲音的完成度高,聲音大器磅礡卻又細膩, 但接觸更多不一樣的系統、聆聽更高階的系統後, 終究還是要汰換掉了。 我自己的系統都投資在平衡的線材上, 所以升級時比較偏向找有平衡輸出的DAC作為優先考量, 在聆聽、比較許多器材後,最後選擇了Chord Hugo TT。 開箱: 主角出現驗明正身 http://i.imgur.com/mylcFq3.jpg
前面的按鈕 http://i.imgur.com/dzwhGdf.jpg
後面的輸出 http://i.imgur.com/y9j84D3.jpg
配件包裡面的東西 http://i.imgur.com/2xoqIWF.jpg
測試音樂: 在測試器材時,我喜歡用各種不同的音樂測試, 因為好的器材就算面對不同的音樂,也能表現的相當完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OjR59WdZ3k
(影片中的指揮和演奏和我聽的專輯不同) Mahler - Symphony No. 6 指揮:Leonard Bernstein 演奏:Vienna Philharmonic 第一次聽到馬勒第六號交響曲是在劉漢盛精選100的榜單之中, 聽交響樂,音樂的內涵不說, 主要就是聽弦樂器、管樂器、定音鼓的表現,當樂器齊奏時,器材是否能發揮, 聲音解析度、樂器定位,弦樂的完整度,定音鼓低頻下潛和層次, 聲音的動態,重量感、速度感、結像,器材能夠呈現多少, 馬勒的第六號交響曲非常的悲壯,且大氣磅礡有氣勢, 無論是要享受樂曲,或是測試器材,我認為都是相當合適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JkxFhFRFDA
Astrud Gilberto & Stan Getz - The Girl From Ipanema Bossa Nova是比較新世代的爵士樂,自50年代之後,開始流行起來 而艾斯特吉芭托和史坦蓋茲在1964年錄製的The Girl From Ipanema蔚為爵士樂的經典, 艾斯特的歌聲非常的醇香慵懶,沒有過多的修飾,聲音表露出真實之美 猶如啜飲著一杯美酒,酒香漸漸地漫佈齒頰間。 史坦蓋茲是相當偉大的薩克斯風手,他的演奏讓人如癡如醉,搭配上艾斯特的歌聲, 讓這首經典曲目流傳千古。 在好的系統之下,爵士樂的表現,聲音該要寬鬆且明亮,乍聽之下相當慵懶, 但其實聲音是富有速度感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A9Ctaqo3Zc
Aimer - あなたに出会わなければ ~夏雪冬花~ Aimer這一個歌手是我愛看動畫的妹妹推薦的, 某天聽我妹哼著哼著,我聽到覺得旋律不錯, 便詢問了一下原唱,一聽就迷上Aimer的聲音, Aimer能找到的資料不多,是個充滿神秘感的歌手, 她的聲音帶點滄桑,咬字較為黏膩,聲音純真,音色保有日系歌手的甜美和韻味。 像是品嘗金莎一般,外表包覆著榛果顆粒,咬破餅乾外殼後,裡面的巧克力醬緩緩流出, 微甜的滋味,加上酥脆的外殼,讓人想一吃再吃,停不下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SnkWzZ7ZA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kTt9k4Y-a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CFz3isPdB4
Flo Rida - Whistle LMFAO - Sorry For Party Rocking D12 - My Band Flo Rida是我非常喜歡的嘻哈饒舌歌手,這首Whistle也算是紅遍大街小巷, LMFAO聽這兩位叔姪神經病唱歌,就感覺這世界上充滿歡樂, Eminem和D12這首合作的經典,是我認識阿姆的第一首歌曲,也是我最喜歡他的歌曲, 他寫他看到的,他寫他想說的事,他寫他想給的人, 這些音樂的歌詞,有的戲謔,有的放蕩不羈,有的諷刺時事, 嘻哈舞曲非常注重節奏感、速度感和低頻的表現方式, 欣賞這些作品,了解完全不一樣的文化,是非常棒的事情。 器材測試: http://i.imgur.com/c0resaO.jpg
講到Hugo TT,一定不能少了Hugo這個小老弟, 當年Hugo出來之時,曾經造成一股轟動,而這股轟動直到現在MOJO出來,還一直延續著。 Hugo這台器材,討論度相當高, 喜歡Hugo、認同Hugo、甚至把Hugo大法好掛在嘴邊的人也不少, 這些充滿熱誠的人,甚至花很多功夫去改機改端子,只為了能夠發揮出更好的聲音, 而也有一些人認為,Hugo只是一台隨身的器材,聲音的素質不過爾爾, 一張單薄的電路板,高貴的價格,令人望之卻步。 當年初聽Hugo,他的聲音讓我驚艷不已, 小小的器材,處理許多大耳罩,都能處理得有聲有色, 不過聲音對我來說還不夠磅礡大氣,輸出的端子也較有限,沒有平衡輸出是缺憾, 對於偏愛平衡器材已久的我,遲遲無法下手, 直到Hugo TT的出現,終於讓我理智斷線了,二話不說馬上購入。 想Hugo TT也買了快兩個月了,在這兩個月的過程中, 我想把一些我自己的經驗,分享出來,看看是否能起拋磚引玉的作用, 讓更多燒友一起討論這台好器材。 http://i.imgur.com/BNXUnrS.jpg
以上是我目前的系統櫃,有一些比較少用到的器材就收進去了 目前的主系統配置是: 訊源:處理過的PC(with Win10 + Foobar2000) 耳擴:Bryston BHA-1(with Telos QBT-18保險絲) 數位類比轉換器:Chord Hugo TT 線材 電源線:in-akustik AC-2502F(with Supplier USB、BHA-1、AGR+、A+)     in-akustik AC-4002f(FI-50+QBT199 with PC) 數位線:Entreq Konstantin USB * 2(2m with QBT199)、in-akustik ON/OFF-202 類比線:in-akustik NF-1302 XLR(with QBT199)、in-akustik NF-1302 RCA(with QBT199) 電源處理 壁插:Furutech GTX-D(RH) 隔離變壓器:朋友自製 1100w隔變 濾波排插:Monitor Acoustics GLORY POWER SERIESGL AGR+      Monitor Acoustics GLORY POWER SERIES A+ 電源配件:Entreq Silver Mini Wraps、Entreq Silver Wraps USB電供:Supplier USB(with Telos QBT-18保險絲) -------------------以下本文開始------------------- 訊源部分:   一直以來我都相信,越高階的器材,前端部分就必須要越好的訊源,   因為越好的轉盤能提供越多的資訊量給後端。   先來一張電腦的照片 http://i.imgur.com/c9Yfnkr.jpg
  下面是我的電腦系統使用農夫沙包,來做諧振處理   我一共使用了三對大銀沙包以及四對小銀沙包 http://i.imgur.com/CmBCVq4.jpg
  另外我用一台沒處理過的ASUS VivoPC來做對比 http://i.imgur.com/VXsSnRC.jpg
http://i.imgur.com/aqH4jN2.jpg
  以及一台隨身訊源DX90j走同軸來做比較 http://i.imgur.com/obfdXix.jpg
  這次的三台訊源中,使用隨身訊源來當轉盤,   比起VIVO PC當轉盤,聲音差了一大截,   最明顯的差異就是音場和解析,   把VIVO PC再換成處理過的PC,聲音的提昇又是一大截,   這讓我了解到Hugo TT對前端相當敏感,   好的訊源的確會讓幫Hugo TT增色不少。 輸入介面部分:   Hugo和Hugo TT討論度最大的差距,莫過於輸入介面的部分,   在這次的分享中,我也比較了USB界面和同軸介面聲音的差異。 http://i.imgur.com/gU3vbZo.jpg
http://i.imgur.com/GuYp2Cs.jpg
  在輸入介面部分,訊號線的接法如以下所列   處理過的PC→Entreq Konstantin→Supplier Usb→Entreq Konstantin   →Hugo、Hugo TT   處理過的PC→Entreq Konstantin→Supplier Usb→Entreq Konstantin      →MATRIX X-SPDIF→in-akustik ON/OFF-202→Hugo、Hugo TT   同樣都是PC走USB介面,中間使用了USB線性電供,使用的USB線材一模一樣,   同軸介面部分,由USB入DDC之後再經由同軸線給器材。   比較的過程中,同軸介面乍聽之下聲音比較討喜,   但是細聽之後,同軸的聲音明顯生硬許多,聲音不夠寬鬆,   動態較弱,聲音也比較不夠飽滿扎實,低頻的衝擊力強但是頻段的解析力差,   音場也小了一圈,這點在Hugo和Hugo TT表現出來都是相同的結果,   Hugo TT更為敏感,差異更大,這點和一些網路資料是完全相反的,   USB線材的差異也是相當大,用小黑線和用Entreq Konstantin差異之巨大,   令人難以想像,   而最後我得到的結論是,USB的供電部分簡單處理對Hugo和Hugo TT來說就夠了,   剩下的預算可以購入較高階的USB線,進而提升器材的表現,   我比較過朋友的Entreq Apollo USB,聲音和Konstantin相比進步極多,   故得此結論。 http://i.imgur.com/lTJnXQH.jpg
類比輸出比較:   Hugo TT一出來,XLR平衡輸出和RCA的輸出,也一直是大家茶餘飯後的話題,   在拿到Hugo TT之後,我對他平衡輸出的實力也相當好奇,   剛好有機會就跟朋友借了對比較好的RCA線來和平衡介面做比較。 http://i.imgur.com/wJayv5X.jpg
http://i.imgur.com/2bqDHOK.jpg
  這次比較的線材都是敏力的1302線材,都經過QBT199小時,   兩對線差別在一對是RCA版本一對是XLR版本,   測試耳擴是Bryston BHA-1,耳機是HD800(FURUTECH IHP-35HX-XLR),   在BHA-1上切換輸入比較的結果,Hugo TT的平衡輸出比起RCA輸出好太多了,   動態全面提升,結像靠前、音場廣大,相比之下RCA縮了一大圈,   這個差異非常的大,因此給TT用戶的建議是最好能使用平衡輸出。 和Hugo的比較:   Hugo TT問世之後,由於內部電路和HUGO幾乎一樣,   外觀看起來也只多了一些電容和電池容量,因此常常被拿來和Hugo比較,   本次購入Hugo TT,當然也找了一台Hugo相處一段時間,同場測試比較。   比較的耳機是GRADO RS1i、Sennheiser HD600、 AKG K701   和Beyerdynamic DT990/600   前端都是處理過的PC→Entreq Konstantin→Supplier Usb→Entreq Konstantin   →Hugo、Hugo TT http://i.imgur.com/5awmVYl.jpg
  RS1i:   RS1系列在GRADO的產品線中有著獨特的產品定位,它曾經是該系列中的旗艦,   即使到了今日,許多GRADO的粉絲還是將RS1系列當成是終點。   在Hugo上的表現,RS1i充滿熱情及活力,GRADO家比較弱勢的音場表現,   Hugo上也表現得相當不錯,無論是音場的縱深、或是寬度,   接上Hugo表現都相當不錯,   在換上Hugo TT當前端時,聲音的細緻度大幅提升,聲音更加寬鬆細膩,   能在RS1i上表現出這樣的聲音是非常難得的,RS1i聲音的能量較往中頻靠攏,   如果前端等級不到,聲音聽起來會比較緊,不夠開闊。 http://i.imgur.com/RtTmqcV.jpg
  HD600:   HD600這隻經典的旗艦耳機出現在1998年,距離現在也已經17年的歷史了,   但截至現在為止,他的聲音素質還是被許多人肯定,廣大的音場、濃郁的音色,   猶如皇后般,雍容華貴的躺在充滿葡萄美酒的宮殿之中,   HD600表現出來的香醇濃郁,那麼多年過去,至今仍是眾多耳機中的佼佼者。   把HD600接上Hugo,那聲音令我讚嘆,以前在玩HD600時,   前端都需要投資相當龐大的金額,才能表現出這樣的實力,   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一台Hugo便能表現出如此不凡的水準,   接上Hugo之後,HD600表現出的聲音密度相當高,森海味的呈現也相當完整,   以往森海家較暗的高頻在Hugo之下,也得到良好的延伸,聲音寬鬆而舒服,   換接上TT之後,音場大了一圈,聲音變得更為厚實,動態也提升不少,   和剛剛的RS1i相比,HD600在TT的推動下進步更大。 http://i.imgur.com/ewlVCgZ.jpg
  K701:   有玩老AKG的人都知道,當年AKG最親民的旗艦耳機非K701莫屬,   K701的聲音保有AKG家自然的的聲底,聲音卻更有韻味且帶一點暖度,   和之前的旗艦K501相比,聲音討喜不少。   一接上Hugo,K701高低頻的延伸變得相當漂亮,中頻人聲也相當有韻味,   聲音的呈現猶如少女一般,活潑而俏麗,聽起來相當舒服且討喜,   但換上Hugo TT之後,聲音的呈現又不一樣了,   從活潑俏麗的少女,蛻變成高貴典雅的女王,細膩度仍在,   但聲音感覺出大氣磅礡且具有氣勢,這樣的蛻變是相當驚人的,   處理好的K701根本不是小公主,它是英姿煥發的女王,   在這兩台器材上,讓我再一次的了解K701潛力有多麼高。 http://i.imgur.com/foAkDps.jpg
  DT990/600:   在金屬樂迷的心中,DT990曾經是大家的首選,   澎湃的低頻,速度感極佳的聲音,聽起來爽快又過癮。   一開始接上HUGO時,HUGO良好的控制力,把DT990狂暴的低頻控制的恰到好處,   並不會因為過多的低頻而去壓縮到中、高頻的表現,   高音的聲線直接有力道,在拜耳直白的聲音中,還多了點韻味,   換上HUGO TT之後,聲音並沒有提升多少,這點我並不意外,   根據我長期接觸拜耳家的耳機,他們的耳機要推出好聲不容易,   需要良好的控制力,把每一個頻段都控制好,但如果用更高階的系統要讓耳機提升,   投入金錢比例和提升的效益就不成正比了。 Hugo上擴和Hugo TT的比較:   在前面的測試中,我發現Hugo和Hugo TT素質有著極大的差異,   Hugo TT聲音明顯比Hugo還要好上不少,因此我心中有一個小小的疑問,   那如果Hugo TT直推耳機,而Hugo上擴來對比,會有怎樣的差異。 http://i.imgur.com/Nz2w3eo.jpg
http://i.imgur.com/NHzRM1n.jpg
  使用的系統分別如下:   處理過的PC→Entreq Konstantin→Supplier Usb→Entreq Konstantin→Hugo   處理過的PC→Entreq Konstantin→Supplier Usb→Entreq Konstantin→Hugo      →in-akustik NF-1302 RCA→Bryston BHA-1   耳機是使用GRADO GS1000e   先來說說GRADO GS1000系列的耳機,第一世代的GS1000出現在2007年,   在當時取代了RS1成為了GRADO的旗艦,之後演變到GS1000i和GS1000e,   GS1000系列耳機最著名的一點就是難推,他非常非常要求前端的資訊量和解析,   推不好的GS1000e聲音非常空洞,音場紊亂沒有條理,結像靠後中頻人聲後退,   這支耳機非常考驗前端,因此我選擇GS1000e來比較HUGO上擴和HUGO TT直推的差異。   一開始先聽Hugo上擴的表現,在上擴之前先聽了一下Hugo直推GS1000e的聲音,   上擴之後因為BHA-1良好的控制力和承載前端的優秀性能,動態和音場大幅提升,   和原本直推相比,結像更靠前了一點,讓人覺得歌手離你更近,   在你耳邊唱出動人的旋律,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妙自然。   把GS1000e換到Hugo TT直推,比較兩者聲音的差異,   一插上TT聽到GS1000e所表現出來的聲音令我傻眼,   TT直推的聲音音場更大,結像更為靠前,各頻段的控制力都比Hugo上BHA-1還要好,   差異最大的是聲音的密度和厚實度,相比之下HUGO+BHA-1的聲音比較空,   解析差了一截,聲音的密度差了一大截,除了聲音比較有氣勢之外,   其餘皆輸Hugo TT,雖然Hugo TT的價格是HUGO的三倍左右,   不過把線材、BHA-1和電源處理的價格考慮進去,   Hugo+BHA-1的系統組合是比一台Hugo TT還要貴的。 Hugo TT試聽:   前面比較了那麼多Hugo和Hugo TT的差異之後,最後把Hugo TT放上主系統,   拿出自己最高階的四隻耳機來測試,看看Hugo TT在我的系統可以發揮到怎樣。 http://i.imgur.com/9OYx8OT.jpg
http://i.imgur.com/Cq2I7sF.jpg
  這四隻耳機有趣的一點是,除了老耳機K1000是使用NEUTRIK的4PIN平衡頭之外,   其餘的HD800、PS1000e、T1都是使用Furutech CF-601M旗艦雙3PIN平衡頭,   這四隻耳機曾經是當今旗艦或是曾經的旗艦,都具有不凡的歷史地位。   AKG K1000:   AKG在1989年推出的K1000,至今已停產超過十年的時間,   仍受到許多玩家的吹捧與討論,   K1000的設計是非常新穎且跨時代的,與其說是耳機,   倒不如說是把兩個喇叭擺在頭上,   耳機可以選擇開闔的角度,來模擬類似喇叭擺位的效果,是非常有趣的設計。   K1000是一隻非常難處理的耳機,阻抗高且靈敏度極低,要推好K1000是很大的挑戰,   市面上許多耳擴難以推出K1000的正常音量,   因此有許多玩家轉而使用綜擴和後級來處理,   K1000對器材的要求和喇叭有許多相似之處,非常要求聲音的密度和資訊量,   只要系統聲音的聲音不夠厚實、飽滿、資訊量充沛,   那K1000的聲音聽起來會相當空洞、乾澀。   在Hugo TT+BHA-1處理下的K1000,發出來的聲音令我滿意至極,   寬宏廣大的音場,豐潤明亮的音色,聲音密度非常高,   在K1000較為直白的音色之下,卻也能勾起一絲淡淡的甜味,   聲音透明且穿透力佳,讓K1000聲音是如此的迷人且令人陶醉。   Beyerdynamic Tesla 1:   在2009拜耳發表了T1,採用全新的特斯拉技術單體,轟動一時,   T1的聲音和之前拜耳系列耳機有許多不同的地方,   拜耳家的耳機普遍來說,音色都比較乾冷一點,而T1的聲音卻是比較溫暖有韻味的,   聲音也比較細膩不剛硬,我認為T1是拜耳耳機一個新的里程碑。   T1的潛力比起拜耳家前面系列的耳機,還要高上不少,   我的T1因為過保所以就原線改平衡,平衡T1素質提高許多,能量比例重新分配,   變得更均衡自然,在Hugo TT+BHA-1的處理之下,T1中頻強項的部分嶄露無遺,   人聲甜美細膩、立體感相當好資訊量龐大,透明度高、暫態表現相當好。   GRADO PS1000e:   在2009年,GRADO的耳機全面改版成i版,耳機全面進化,發表了新的旗艦PS1000,   PS1000也是GRADO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鋁殼包木頭腔體設計的極致,   在2014年改款成PS1000e,聲音素質更是大躍進,   成為目前GRADO家耳機中素質最好的。   PS1000系列當年在市場上曾被稱為流行之王,早期的討論度相當高,   但因為價格和配戴感的緣故,後面討論的熱度不再,漸漸地也成為比較冷門的耳機,   PS1000e保留了GRADO家熱情奔放的聲音,速度感極佳的低頻,   卻也非常考驗前端系統的能耐,推不好的PS1000e聲音混濁,音場紊亂聲音刺耳。   在Hugo TT+BHA-1之下,聲音依舊熱情奔放,在豪邁之餘,卻多了一點細膩和甜美,   Hugo TT高密度且高解析的聲音,讓PS1000e原本略有毛躁感的聲音,   變的滑順而自然,   最大的進步是音場的大小,原本PS1000e較缺乏的音場縱深,完整被呈現出來,   當聽到交響樂管樂齊發之時,廣大的音場和極致的動態表現,讓我心中不禁喝采。   Sennheiser HD800:   HD800的出現,絕對是史上跨時代的一頁,全新的震膜和腔體設計,   可玩性高的可換線設計,   它的聲音已經和前面的HD650、HD600等等劃開了極大的差距,   要說它是在產動圈之王當之無愧,   直到今日,許多玩家還是一直在挑戰HD800的極限。   HD800考驗前端的能力非常驚人,推不好的HD800聲音非常的空洞、乾澀,   聲音比較虛比較薄,而且低頻不是量出不來,就是質感非常差,   判斷HD800有沒有處理好從低頻和音場之中,是可以很簡單判斷的,   良好的前端系統驅動之下,HD800能夠完全反映前端給的資訊,   就連大家說HD800比較欠缺的中頻人聲,都能在良好的前端之下補足。   把HD800接上Hugo TT+BHA-1,HD800所表現出來的素質相當良好,   廣大的音場、良好的動態表現、高透明度的聲音,   HD800完全把前端給他的資訊精準的表達,   讓我最驚訝的,是在高資訊量高解析的系統之下,HD800聲線非常的豐潤,   以往聽到HD800的聲音都比較瘦,但在Hugo TT+BHA-1處理下的HD800,   會找到以往HD580、HD600上的那種豐厚的聲音,   這讓我知道HD800的潛力那麼大且深不可測,   我一直在想,如果系統再精進,HD800還能夠提升到怎樣的高度,   這都是往後我將面對的挑戰。 寫在最後: Hugo TT的聲音非常細膩、多層次且高素質,Hugo較弱的氣勢和規模感, 在Hugo TT上完全得到補足,聲音大器且高解析,我認為在這價位是非常物有所值的, 近幾年來Chord新的DAC一體機聲音也都令人讚賞,從Hugo、Hugo TT到最新的Mojo, 聲音的性價比都相當不錯,再做一點簡單的訊源處理,提升的幅度是相當高的。 Hugo TT入手到現在也已經超過2個月了,在這兩個月之中, 我花了許多時間去比較、去了解HUGO TT, 如何把Hugo TT玩好,和其他器材到底實力差距在哪裡,這些都是我非常寶貴的經驗, 我認為Hugo TT在這一個價位帶是非常有競爭力的產品,在處理得當的環境下來聆聽, 會覺得這台機器真的不簡單,聲音的細膩度和層次感,都是一時之選。 其實購入Hugo TT之前,在網路上也爬了許多文,也在台中展示Hugo TT的店家聆聽比較過 , 網路聽感大多貶大於褒,在店家的聽感也差異甚大,有時候不禁讓人懷疑, 這是同一台器材嗎?在不一樣的店家聆聽聲音的差異居然那麼大, 這又讓我學到一點,蹭聽永遠都是蹭聽,能學到的東西是相當有限的, 很多器材還是需要上自己的系統之後,用較嚴謹的方式測試, 才能知道到底它的能耐在哪裡。 最後的最後,在這靜謐的午後,讓我們一起享受音樂所帶來的美好吧。 http://i.imgur.com/gwTvygV.jp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3.99.19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448880400.A.715.html

11/30 18:58, , 1F
推,財力雄厚
11/30 18:58, 1F

11/30 19:01, , 2F
HUGO再戰十年
11/30 19:01, 2F

11/30 19:04, , 3F
推,不過不是推財力,推愛樂及認真...
11/30 19:04, 3F

11/30 19:04, , 4F
這太壯觀
11/30 19:04, 4F

11/30 19:04, , 5F
推Aimer,好想去聽Live QQ
11/30 19:04, 5F

11/30 19:33, , 6F
王的財寶QAQ !
11/30 19:33, 6F

11/30 19:46, , 7F
還以為走到喇叭版...@@
11/30 19:46, 7F

11/30 19:47, , 8F
很好奇Hugo TT和管擴的相性如何? 推好文
11/30 19:47, 8F
管擴我自己最高階的也只有HA22TUBE,接上去TT出來聲音比TT耳機孔出來弱很多 我自己試過許多耳擴上TT都是衰聲,不如直接插TT的耳機孔就好 管擴的話要請版上的大大多多嘗試一起交流了。

11/30 19:53, , 9F
優質好文!推! 另外好奇TT跟曼哈頓/Invicta的比較如何?
11/30 19:53, 9F
有些東西是關門切磋,知道也不能講,還請大大可以多加嘗試 我只能說,TT、HUGO、MOJO千萬不能包塑膠膜,聲音會衰聲極多...

11/30 19:54, , 10F
看來旗艦等級都非常考驗前端
11/30 19:54, 10F

11/30 19:58, , 11F
真想帶我改過的RKV去家訪呀!
11/30 19:58, 11F

11/30 20:01, , 12F
這時間點買有點微妙 畢竟dave要上了 買得起tt那一定
11/30 20:01, 12F

11/30 20:01, , 13F
買得起dave 原po記得到時候去試聽dave 有很高的機率
11/30 20:01, 13F

11/30 20:01, , 14F
版上就多一台二手tt惹
11/30 20:01, 14F
當初買TT之前其實有考慮過DAVE,但是TT和DAVE價差也快三倍 我覺得我多的預算要把線材、電源處理在做加強,之後DAC才會再往上買

11/30 20:06, , 15F
11/30 20:06, 15F

11/30 20:13, , 16F
推 也想收BHA-1來推HD800 可是又還沒去比Mjolnir 2跟Ragnor
11/30 20:13, 16F

11/30 20:13, , 17F
ok 所以一直沒衝
11/30 20:13, 17F

11/30 20:15, , 18F
hugo大法持續熱燒,推
11/30 20:15, 18F

11/30 20:22, , 19F
11/30 20:22, 19F

11/30 20:28, , 20F
推tt
11/30 20:28, 20F

11/30 20:35, , 21F
DDC與同軸線的等級不夠,走同軸充其量只是衰聲罷了
11/30 20:35, 21F

11/30 20:35, , 22F
,只要在USB的前方做好完整的電訊分離+訊號重整就可
11/30 20:35, 22F

11/30 20:35, , 23F
以得到很好的聲音
11/30 20:35, 23F
其實DDC這個問題也是爭議許久,我用MATRIX X-SPDIF有和HIFACE EVO比過, 聲音不輸HIFACE EVO,至於在更高階的DDC我自己沒有徹底接觸過, 只有蹭聽過,不過朋友買過INT204來接HUGO使用過,最後也是選擇USB, 如果上DDC,電腦是認DDC而不是像走USB介面認DAC, 我認為TT的USB韌體寫的是不錯的,如果上DDC聲音要好上很多, 這樣DDC的等級也要到非常高,還要有一條高等級的同軸線, 比較投資效益我認為走USB是比較超值的, 關於DDC的玩法就有請其他大大們補充了。

11/30 20:36, , 24F
k1000跟我同歲,所以差不多20有5了
11/30 20:36, 24F

11/30 20:37, , 25F
歌單好上火…另外沒測華那個…?
11/30 20:37, 25F

11/30 20:39, , 26F
11/30 20:39, 26F

11/30 20:43, , 27F
羨慕推
11/30 20:43, 27F

11/30 20:57, , 28F
這財力...已跪...
11/30 20:57, 28F

11/30 21:00, , 29F
羨慕推
11/30 21:00, 29F

11/30 21:06, , 30F
<(_ _)>
11/30 21:06, 30F

11/30 21:12, , 31F
是因為年關將近嗎? 怎麼最近到處在放毒呀。
11/30 21:12, 31F

11/30 21:15, , 32F
好燒好燒.. 好險最近手頭緊..
11/30 21:15, 32F

11/30 21:18, , 33F
@@
11/30 21:18, 33F

11/30 21:18, , 34F
壯觀
11/30 21:18, 34F

11/30 21:32, , 35F
看完了,個人也認同TT體素質好上不少。
11/30 21:32, 35F
還有 30 則推文
還有 4 段內文
12/01 01:20, , 66F
12/01 01:20, 66F

12/01 01:23, , 67F
再偷問一下是否有印象深刻的器材(不合胃口亦同)及
12/01 01:23, 67F

12/01 01:23, , 68F
有聽過T+A DAC8與Meridian Prime嗎?抱歉問有點多。
12/01 01:23, 68F
C大其實你問的問題我有一點看不懂,我就我的聽音觀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在國中的時候,我開始接觸古典並且愛上古典, 上了高中,學校因為有音樂班,常常舉辦一些音樂班的演奏欣賞, 加上藝文活動常常會邀請一些樂團,我幾乎每次都有參加, 大學時就開始買票去看演奏會了。 我追求的聲音就是希望能還原現場,加上自己以前也學過樂器, 聲音的還原度越高,素質的提升,都是我喜歡且追求的好聲音, 在談論HI-END之前,就是建立在高傳真這個前提之下, 就好比說吃魚,魚如果新鮮、等級夠高,即使你只是簡單清蒸一下, 也能吃到魚肉帶給你的鮮甜口感,根本不需要重口味的調味, 聽音樂也是如此,系統精進到一個程度,高資訊量及密度的聲音, 自然會使你的耳機發出韻味的聲音。 至於你說的那兩台機器我都是沒試過,這比較抱歉了, 不過有兩台在10~15W之間的器材,我自己聽完是蠻推薦的, 一台是MiZiK dPlay Plus DAC,另一台是EXOGAL COMET DAC, 兩台的素質都相當不錯。

12/01 02:08, , 69F
看到耳機牆只能推+1...
12/01 02:08, 69F

12/01 02:11, , 70F
推推
12/01 02:11, 70F

12/01 02:42, , 71F
看了幾遍最後那張似曾相似的耳機牆.. 再去挖了友站那篇P
12/01 02:42, 71F

12/01 02:42, , 72F
SKe開箱.. 原來是引導小弟進入耳罩世界的J大 XD 續推~
12/01 02:42, 72F

12/01 02:42, , 73F
推對音樂的執著和熱情~
12/01 02:42, 73F

12/01 03:10, , 74F
推J大!每次看J大的分享都受益良多。雖然有著令人羨慕
12/01 03:10, 74F

12/01 03:10, , 75F
的系統,卻還是不斷精進和調整,只為能得到更好的聲音
12/01 03:10, 75F

12/01 03:10, , 76F
,值得敬佩
12/01 03:10, 76F

12/01 04:24, , 77F
雖然看不懂但是推熱情
12/01 04:24, 77F

12/01 06:55, , 78F
優文不給推對不起自己啊,可以感受到原Po對音樂的熱情
12/01 06:55, 78F

12/01 07:47, , 79F
那面牆....跪了Orz
12/01 07:47, 79F

12/01 08:27, , 80F
推! 只有平衡頭有稍微跟到大神的一點腳步
12/01 08:27, 80F

12/01 09:14, , 81F
跪了
12/01 09:14, 81F

12/01 09:39, , 82F
推訊源的重要性 我win10 pc換好一點的電訊分離usb之後
12/01 09:39, 82F

12/01 09:39, , 83F
一般隨身訊源出來的聲音我聽不太下去了…
12/01 09:39, 83F

12/01 09:40, , 84F
兩者出來的資訊量 動態感完全不能比
12/01 09:40, 84F

12/01 09:42, , 85F
而且 之前用aoc而已就贏一大截了…
12/01 09:42, 85F
電訊分離的玩法小弟就沒試過了,我只有上USB電供做USB線串接, USB電供的電源線用好一點,保險絲換好一點,聲音其實會提升不少, 還有農夫家的USB線都可以做接地,我曾經跟朋友借地盒回家試過, 康斯坦丁USB線加上農夫銀地線上小銀地盒,聲音提升是相當巨大的。

12/01 10:51, , 86F
我是用vertere pulse b usb 線身就電訊分離(雙線徑)
12/01 10:51, 86F
這條線我聽過XD

12/01 10:59, , 87F
看來需要篇幅詳述,晚點再寄信給您。
12/01 10:59, 87F

12/01 14:19, , 88F
Aimer的聲音很耳熟 第一次聽到是在gundam UC主題歌...
12/01 14:19, 88F

12/01 18:21, , 89F
好奇農夫沙包是用在哪.包機內線? 還以為是包訊號電源線@@
12/01 18:21, 89F
電腦的部分我塞在GPU、RAM、PSU出來的線、還有MB背面, 將來還會在HDD、SSD、SATA線做補強。 其他的沙包我塞在隔變下面,將來會在TT下面和BHA-1下面做補強。

12/01 19:02, , 90F
請問MonitorAcoustics濾波排插效果夠正面嗎?
12/01 19:02, 90F
我一個放在壁插和隔變之間,一個放在PC和隔變之間, 放壁插前那一個我覺得整體聲音的細緻度提升不少, 放電腦前我覺得系統整體的乾淨度提升不少,目前使用非常滿意, 自己在做測試比較,也沒遇到動態減損、細節變少的問題。

12/01 19:56, , 91F
跪著看銀幕 有機會再多分享一些
12/01 19:56, 91F

12/01 23:04, , 92F
推推
12/01 23:04, 92F

12/01 23:22, , 93F
不曉得J大有沒有機會用mojo搭BHA-1與HUGO 搭 BHA-1的
12/01 23:22, 93F

12/01 23:22, , 94F
組合pk看看,照理說DAC 的部分應該是相當才對,所以這
12/01 23:22, 94F

12/01 23:22, , 95F
兩組表現應該會差不多… (也在肖想BHA-1中)
12/01 23:22, 95F
我沒有很發燒的3.5轉RCA線,所以沒有這樣比較過了, 單從耳機孔直出,MOJO的素質我自己聽是輸HUGO一截的, 聲音的密度、資訊量、還有韻味,MOJO都差了一截, HUGO和MOJO的FPGA晶片不同,韌體也不同(MOJO的韌體和DAVE是一樣的), 加上不一樣的電路設計,我想解碼的能力應該是不同的, HUGO和HUGO TT的電路設計幾乎一樣,聲音聽起來卻差了十萬八千里, 我不是設計者,這其中的奧秘我也不得而知了, 不過MOJO在這價位的確是相當有實力的產品,這是無庸置疑的。

12/02 06:58, , 96F
不跪不行
12/02 06:58, 96F

12/02 10:24, , 97F
用這套聽Stan Getz的薩克斯風應該真的很享受喔,讚讚讚
12/02 10:24, 97F
※ 編輯: joshuachina (114.33.99.197), 12/02/2015 14:53:57

12/05 14:06, , 98F
看到K1000就兩膝一陣酥麻,不自覺地跪下了~
12/05 14:06, 98F
文章代碼(AID): #1MN2aGSL (Head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