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YAHA 6DJ8混血耳擴..裝機紀錄

看板Headphone作者 (卡比)時間9年前 (2015/06/21 18:23), 編輯推噓9(9023)
留言32則, 1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你,為什麼喜歡DIY?』 『因為便宜,好玩,而且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很爽.....』 嗯嗯,我說得是音響DIY裝機! 好啦,來耳機板第一PO,就來個『硬』一點的話題! 說說這台我裝過好多次的小耳擴吧。 (注意!以下有些....讓人會想睡覺的電子電路相關話題與術語, 若你對電子學反感或是有心理創傷,請趕快離開!!) ========================== YAHA amp,這耳擴有人聽過嘛? 它的全名是"Yet Another Hybrid Amp"........故名溼液,就是一種"混合"的電路架構。 (該死的新注音) 不但是混合,而且它組合的可是"真空管"與"OPamp"這兩種完全站在時代兩端的主動元件 然而,從看到電路的第一眼,我本人就愛上它。 『很簡單,因為真的很簡單!』 在下裝過不少真空管機,但每次遇上管機還是不免心生畏懼。 因為嘛,真空管對我而言就是個... 『不好裝,不安全,不便宜』的東西。 不好裝--真空管特性使然,通常是以高壓低電流動作,而要面對功率級輸出時, 往往必須弄個輸出變壓器來做阻抗匹配.... 喇叭還好辦,通常4/8/16頂多三種阻抗。啊耳機勒? 你自己看看手邊的耳機有多少種不同阻抗,不同效率的規格.....這還真不好伺候.... 不安全--如同上述,真空管動輒數百甚至上千伏,開機後穩定工作溫度經常破百, 碰到一下手就不見了(別誤會...是神經反射瞬間縮回去..), 再說它可是玻璃製的脆弱物品,要是家裏有小朋友, 實在不適合把這種東西放在視線可及的範圍內。 不便宜--我想這就BJ4了。不過不只管子不便宜,你可知道真空管的靜態消耗 功率也是不小...因為它有個隨時努力發光發熱,加速電錶轉動速度的『燈絲』啊! (每次用管機,總覺得北極熊們都在怨恨著我...) 不過,這台真空管機狀況有點不太一樣! 先看看電路(我做過一些調整的電路,放在我的政大網頁空間) http://www.cs.nccu.edu.tw/~g9613/pic/yaha.gif
你看看,這電路可以說是把上述的三項困難降到最低了! 1.它只有一隻管子,一顆OPamp(雙三極管6DJ8,雙包裝OP 5532),用LDO穩壓IC, 只要一個電源變壓器就搞定,這麼簡單還有什麼難裝的? 2.它的電壓最高只有12V.....雖然這是把6DJ8工作在特性曲線的最底端了.... 但若管子數值正常,運作起來是沒有問題的。 另外,因為管子屏耗很低,工作時溫度也頂多60度,摸到一下還不至於燙傷.. (Well...在下我多年前在某網站的筆名就是『真空管燙到手』, 你就知道曾經發生過杯具)。 3.它不至於太貴....因為6DJ8是個很常見的管子,代用品也多 (6922或是很便宜的6n1也是能用的),若不想買高檔補料也可以簡單平價的 裝出聲音來(其餘的被動元件都是很普遍的常用數值,很好找的)。 而耗電也還好,整台機器靜態消耗5W左右。(願意的話,用電池供電也不是問題) 好,那這個電路,看得懂它怎麼運作的嘛? 讓我們用一句話說明-- 『真空管共陰極放大電壓,OPamp緩衝器放大電流,燈絲與屏壓來自7806與7812穩壓。』 是的,就這樣,沒了。 簡單嘛,但也就有好有壞....他有幾個地方確實是讓人詬病-- 1.輸入與輸出信號為反向!因為共陰極輸出本來就反向,而緩衝器無放大功能, 也沒辦法把它反回來。 2.此電路中的OPamp為單電源工作(V-直接接地),並非所有DIP8的雙OP都能以單電源運作 ,代換時務必查清楚。 3.因為單電源,真空管的屏壓大概在6V左右,OP輸出端必然也是有6V的直流 (因為電壓隨耦嘛),所以必然要個很大顆的電解電容來交連..... 吾等電工阿宅都知道--電容必然減少低頻,影響相位,增加失真 (所以這麼多人喜歡OCL嘛....)。同樣輸入端也要有個電容交連,狀況相同。 ok,青菜蘿蔔各有所好,能接受就來裝機。哪麼,來說說我裝的機器。 如同前述,我很喜歡這個電路.....『因為很喜歡,所以要裝三台!』 http://i.imgur.com/KFluxoe.jpg
(沒騙你,自己看照片,真的有三台...配置和零件有點小差異,但基本大同小異..) (另外,後面那多啦A夢是個USB DAC,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管機,基本上我是堅持用『搭棚』的方式接線,但這機器卻有一個OPamp.... 要把IC搭在電路中,實在有點困難,於是就折衷,切一小塊電路板來固定IC。 http://i.imgur.com/QQW9lx8.jpg
機殼內的布局--後面1/3為電源,前面1/3為真空管部份,中間1/3為OPamp。 這樣管子外露時可以佇立於前方,變壓器在後面,符合一般管機的習慣。 電源使用9-0-9的中心抽頭變壓器,但使用方法卻是分別給兩組全波橋式整流使用 (0-9與0-18),得到12.6與25.2兩組電壓,分別給7806與7812穩壓。 7812穩壓因為溫度低,直接固定在PCB上。7806供應燈絲,溫度比較高所以鎖在後方機殼 上,以利散熱(什麼?燈絲是6.3?小誤差別在意啦)。 接地線用一根粗銅線彎成U字型圍繞在PCB週邊,再用另外兩隻銅線把PCB"架"在上面。 而管坐與耳機插座的電阻則是用傳統的搭棚方式連接。 另外,因為空間還夠,所以分別試著採用C-L-C與C-R-C濾波 (其實差異不大,因為有7812在後面擋著電源雜訊)。 除了輸出交連分別用了ROE和西門子的老電容,其他倒是沒太昂貴的材料.... (有啦,電阻用的全都是BC 1%金屬膜)。 整台機器裝起來,大概半個便當盒大小,以管機來說是很迷你的外型.... 然後,裝好了,當然就是要來試聽(感謝白熊同學擔任媽斗...) http://imgur.com/M297ieJ.jpg
選用Sylvania的6DJ8(這是很平價的管子)以及RCA 1458鐵殼OPamp (鐵殼,雜訊屏蔽效果不錯...) 用的耳機是AKG K240S(奧地利小公主,我個人鍾愛此牌)。 聲音如何呢?坦白說我不太會用什麼形容詞來描述,但只能說... 推力不錯,真空管的感覺也有呈現出來。 『那你一定想問....換管或是換IC的差異如何呢?』 http://imgur.com/V0zUAR1.jpg
我說.....管子我是沒什麼可替換的,但OP IC卻有一大堆。 聲音嘛.....不同的IC與管子是有一點點的不同,但我個人覺得差異並不大。認真來說, 個人建議:花功夫在零件的選用,倒不如注意一下電源與訊號來源的雜訊問題。 (真空管耳擴對於雜訊相當的敏感....想辦法處理乾淨的接地與屏蔽很重要.... 建議遠離Wi-Fi等高頻來源) 最後嘛,在這種大熱天,機器開機兩小時以後還是相當燙的! http://i.imgur.com/ncd4Pv5.jpg
管子表面有六十度以上,而變壓器的外殼也會燙手(不至於燙傷啦), 也許找個鐵損低一點,或是繞個環形變壓器,效果會更好吧.... 總而言之,這台是不錯的機器......喜歡嘛?自己裝一台啦! (我印象中有看過miniQ有推出類似套件的樣子...) OK,感謝各位前輩大大捧場看到這裡。如果你也用過這機器,也一起來說說你的心得吧! 其實啊,說起來這台機器我第一次接觸至今已經快10年了,嘗試過各種不同的架構, 外型等等設計,一開始我是用這樣的電路來裝機的 http://i.imgur.com/DSh2GbS.jpg
(手繪圖,不太好看...) 是的,當時用LM334做固定電流源,陰極加電阻作成自給偏壓...中間歷經各種測試調整, 但那又是個很長的故事了。 下次再說吧.......(照這麼多照片,就讓我多衝篇文章數嘛,下次才能來賣東西對不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2.60.19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434882202.A.20F.html

06/21 18:32, , 1F
ㄟ?恰特的卡比?
06/21 18:32, 1F

06/21 18:46, , 2F
推哆啦a夢
06/21 18:46, 2F

06/21 18:46, , 3F
是的,洽特的卡比就是在下我本人....
06/21 18:46, 3F

06/21 18:58, , 4F
真空管機器,我直接 pass 謝謝不用再聯絡
06/21 18:58, 4F

06/21 19:10, , 5F
對了,忘了說....這台機器裝機材料總成本...大約是...
06/21 19:10, 5F

06/21 19:10, , 6F
NT1K以內
06/21 19:10, 6F

06/21 19:16, , 7F
只好封你為燙到手王了
06/21 19:16, 7F

06/21 19:24, , 8F
燙手王你好
06/21 19:24, 8F

06/21 19:25, , 9F
推專業
06/21 19:25, 9F

06/21 19:26, , 10F
謝謝指教!燙到手,我也有經驗!
06/21 19:26, 10F

06/21 19:47, , 11F
推卡比
06/21 19:47, 11F

06/21 20:09, , 12F
真空管當然只能推啦 :)
06/21 20:09, 12F

06/21 21:06, , 13F
推卡比
06/21 21:06, 13F

06/21 22:21, , 14F
YAHA 另一個很多人知道的名字...就miniQ XD
06/21 22:21, 14F

06/21 22:25, , 15F
推卡比好物!!!
06/21 22:25, 15F

06/21 23:44, , 16F
可以請教一下CLC怎樣挑容值感值會比較優?
06/21 23:44, 16F

06/21 23:54, , 17F
原來就是miniQ 喔? XD
06/21 23:54, 17F

06/21 23:56, , 18F
前緩衝後放大 前管後(IC/晶體)其實都是類似架構 所以 miniQ
06/21 23:56, 18F

06/21 23:56, , 19F
只是其中的一個濫觴而已啦 :p
06/21 23:56, 19F

06/21 23:58, , 20F
C-L值...沒特別挑,主要受限於空間
06/21 23:58, 20F

06/21 23:59, , 21F
還有,我看了一下miniQ,電路不太一樣..雖然架構差不多
06/21 23:59, 21F

06/22 00:14, , 22F
基本上概念很相同,當然應該是miniQ比yaha晚些
06/22 00:14, 22F

06/22 00:15, , 23F
不過用專用的BUF IC應該也不錯,OPA的電流還是太小
06/22 00:15, 23F

06/22 00:22, , 24F
其實概念上來說,就是用OP隨耦當成轉導放大器(I輸出/V輸入)
06/22 00:22, 24F

06/22 00:23, , 25F
若真的遇上很難推的耳機,那還是另請高明...用別的架構
06/22 00:23, 25F

06/22 00:38, , 26F
電流buf應該不算是OTA吧,他iout不會隨前一級電壓變化
06/22 00:38, 26F

06/22 00:38, , 27F
而跟著變動吧
06/22 00:38, 27F

06/22 00:39, , 28F
覺得配dedicated current buffer IC 也是個挺方便的選項
06/22 00:39, 28F

06/22 00:40, , 29F
不過封裝就不親民XD
06/22 00:40, 29F

06/22 00:47, , 30F
本來也就是為了簡單方便才選這架構嘛....(笑)
06/22 00:47, 30F

06/22 00:48, , 31F
若要追求真空管的原味,還是繞個OPT吧....
06/22 00:48, 31F

06/22 01:06, , 32F
我只會繞四驅車馬達XDDDDD
06/22 01:06, 32F
文章代碼(AID): #1LXf2Q8F (Head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