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FB: 逆風的烏鴉, 5000萬與156萬

看板HatePolitics作者 (原po是大叔)時間1年前 (2022/10/31 21:30), 1年前編輯推噓6(6010)
留言16則, 8人參與, 1年前最新討論串1/1
1.轉錄網址︰ https://tinyurl.com/4hjsacx7 2.轉錄來源︰ 逆風的烏鴉 3.轉錄內容︰ 5000萬與156萬 在高虹安的相關爭議裡,最新的發展是資策會有所謂的高層出來說,高虹安不應該領資策會薪水去幫科智做事, 而且高虹安又有科智156萬的股票,就算沒領薪水也是圖利自己的公司。這個議題牽涉到資策會的「衍生公司」, 其實有談一談的必要。 先說明一點:關於資策會衍生公司的相關訊息,我是從私下詢問資策會的前、 現任員工,以及網路上找相關資料而來,如果有與事實不同的地方,歡迎熟悉的朋友指正。 根據我近來爬梳的資料,大致可以把資策會的「衍生公司」分成四大類: 第一類是資策會全額出資新成立的公司,第二類是從資策會原來的單位改制成公司, 第三類是資策會鼓勵員工創業開設的公司,第四類則是資策會和民間企業合開的公司。 從脈絡看,其中第一類、第二類過去到現在都有;而在馬政府吳瑞北當執行長的時代和現在最大的不同, 應該是在第三類、第四類的政策顯然有很大的歧異。為了方便解說,我舉8個吳瑞北時代和這幾年的衍生公司當例子。 2014、15年,是資策會鼓勵第三類衍生公司的高峰。 當時一年內就成立了四、五家衍生公司。其中包括2014年的科智、資育、安華聯網和2015年的樂閱。這四家公司除了資育是從原來管理南港軟、高雄軟體園區育成中心的單位改制而成,其餘都是以工研院的技術團隊為主體成立的衍生公司。 再來看蔡政府上來後的衍生公司, 比較有名的幾家,是2018的雲研物聯、2021的台灣資安鑄造和資展國際,和2022的台灣資安鑄造。這四家當中, 資展國際是從原來的資策會教研所改制而來,也就是第二類;新捷能、台灣資安都是資策會全額投資設立,也就是第一類;雲研物聯則是和民間公司各出資一半成立,屬於第四類。 要更進一步比較兩個時代的不同,應該從政策目的來看。很顯然,吳瑞北時代的資策會,是以工程師、技術人員為主體,鼓勵它們出去創業;但現在則更傾向政策目的, 比如說新捷能是做節電設備的,台灣資安鑄造是做資安的。過去資策會可能更傾向讓資策會不僅僅開發技術,同時也讓技術人員當主角,自己去外面創業。但現在主角已經變成了資策會,甚至是資策會更上層的中央政府政策。 既然要鼓勵技術人員去創業,當然必須提供足夠的誘因。這個誘因可以分成三個:第一個是穩定,也就是在創業之初, 讓他們可以保有資策會的工作。第二個是資金,當年成立的這幾家,成立之初大多有部分資金來自資策會投資,不過主要還是來自團隊自己出資和到外面找投資;第三個是人力和技術支援,也就是相關技術和人力,資策會都全力予以協助,希望把公司發展起來。 所以,這個資策會高層說高虹安「圖利自己的公司」,某種程度上是沒有說錯的,只是這樣的「圖利」,就是當年資策會的政策。最主要原因,就是如果不用這些「圖利」措施, 誰願意出去創業呢?就拿這四家公司來說,其中的樂閱現在已經掛了。大家現在看到科智混得不錯,覺得是圖利,但對那些出去的員工來說,在創業之初,其實人人都可能變成樂閱的。 而現在由政策主導衍生公司就沒有問題嗎?其實問題更大。之前林宜敬先生對過去資策會最大的批評,是資策會「與民爭利」, 但難道這些全額或者資助一半的公司就不是「與民爭利」? 而且所謂政策決定,說白了就是「非技術決定」,政策要成立啥就成立啥,更可能產生弊端。為什麼蕭博仁有這麼多兼職?其中好幾個,就是兼任這些衍生公司的負責人。 2018年,資策會就曾經大張旗鼓說和研華合資成立「雲研物聯」,當時說1億元資策會出5000萬。不過到了2021年9月, 這家公司已經解散了。現在民進黨在追究高虹安那156萬元的科智股票是不是自己買的,或者說她因為有股票去幫科智是圖利自己的公司,但怎沒人去追究雲聯的5000萬投資打了水漂?或者那些全額由資策會成立的新公司到底背後有沒啥問題? 講得更難聽一點,資策會化身投資公司,成立這麼多全額或大額出資的衍生公司,真的只是為了配合政策,還是要把人、錢藏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 前面有人說,我寫這些是為了幫高虹安轉移焦點。但其實正好反過來:是因為高虹安被質疑,所以才讓資策會這麼多問題被注意且一一被檢視。如果不是這樣,誰會發現到資策會這麼多問題,而且是現在問題越來越多? 4.附註、心得、想法︰ 這個媒體人內行,這也是個人最關心的點,國家預算可以幾無監督的方式流向民間, 而且完成沒有對應的責任,只有相關權利, 可惜當初高的危機不是轉機,就立刻高姿態戰學歷與閃避, 而非以立委高度把關國家機器與制度, 相比小利,若立委能好好看緊更大的預算,才對得起人民給的權力及薪水, 當初沒把握住,反而由一個媒體人以幾近立委的角度來解檡, 可惜也沒什麼機會了,竹市民調數字看來也歸隊, 當初立馬戰學歷,個人在心中可是一大扣分,高都已是立委了,又沒幾個人去懷疑學識, 但我在意的是國家制度啊,一步步走入人家設好的圈套 另外這利益之巨大也很有趣,相信很多人不知國家財團法人,科技專案, 留言之精彩再再顯示既得利益之複雜, 最後口口聲聲說兼職寄生,結果資策會提告著作權更是讓人玩味, 怕最後打開盒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6.101.14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atePolitics/M.1667223052.A.701.html

10/31 21:31, 1年前 , 1F
這類法人建議走入歷史算了
10/31 21:31, 1F

10/31 21:31, 1年前 , 2F
近日today line財知道,就說明明年預算很可觀
10/31 21:31, 2F

10/31 21:32, 1年前 , 3F
錢在那還有得傷腦呢,處理通膨,另一方式式就公共支出
10/31 21:32, 3F

10/31 21:32, 1年前 , 4F
用在刀口上
10/31 21:32, 4F

10/31 21:33, 1年前 , 5F
綠粉:人家沒要選 END
10/31 21:33, 5F
※ 編輯: egnaro123 (118.166.101.141 臺灣), 10/31/2022 21:34:36

10/31 21:36, 1年前 , 6F
推 等迴力鏢
10/31 21:36, 6F

10/31 21:43, 1年前 , 7F
走入歷史反而是因噎廢食,今天會選擇成立財團法人就
10/31 21:43, 7F

10/31 21:44, 1年前 , 8F
要保有相關制度上的彈性,高虹安科智這個case明明是
10/31 21:44, 8F

10/31 21:44, 1年前 , 9F
是非常成功的案例,只是被選舉拿來操作
10/31 21:44, 9F

10/31 21:45, 1年前 , 10F
要唾棄的應該是拿來操作選舉而非這個制度
10/31 21:45, 10F

10/31 21:51, 1年前 , 11F
任何事只要沒有黨證都有事,任何事只要有黨證都沒事
10/31 21:51, 11F

10/31 21:51, 1年前 , 12F
10/31 21:51, 12F

10/31 21:53, 1年前 , 13F
下一篇補正此文的更精采,怎不也貼過來?
10/31 21:53, 13F

10/31 21:57, 1年前 , 14F
10/31 21:57, 14F

10/31 22:09, 1年前 , 15F
走入歷史只能說回到產官學沒辦法接觸的年代,當初搞這麼一
10/31 22:09, 15F

10/31 22:09, 1年前 , 16F
堆法人就是為了最終可以產業化
10/31 22:09, 16F
文章代碼(AID): #1ZNyuCS1 (HatePoli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