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作家猝死 帶給國產疫苗的警訊

看板HatePolitics作者 (菸黨的失敗就是我的快樂)時間2年前 (2021/08/26 23:00), 編輯推噓3(8521)
留言34則, 17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1/1
1.轉錄網址︰ ※ 網址超過一行 請縮網址 ※ https://udn.com/news/story/122190/5697285 2.轉錄來源︰ ※ FB公眾人物、FB粉絲團名稱、其他來源 ※ 2021-08-25 03:05 聯合報 / 記者陳雨鑫、李光儀 3.轉錄內容︰ ※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編排 ※ 以「免疫橋接」取代第三期臨床試驗,高端疫苗首創世界紀錄,在諸多爭議聲中上路,已 屬先天不足;豈料,開打後第二天竟傳出兩例疑似猝死個案,更是後天不良。其中,猝死 作家更是「高端擁護者」,日前才在臉書貼文「支持國安工業高端,而且科學證實高端最 有效也最安全」,政府如未謹慎處理,恐讓國人對於國產疫苗信心崩盤。 一位作家猝死,帶給國產疫苗什麼警訊?生技業者直指,重點不在「猝死案例是否高端疫 苗導致」,而是「為何政府不等三期臨床再給緊急授權」?國際疫苗之所以要做第三期臨 床,就是要在放大實驗規模後,盡量找出所有可能異常反應;AZ疫苗進行第三期臨床實 驗時,就曾發現第二期臨床沒有發現的「急性脊髓炎」案例,後來還導致臨床中止一段時 間。 理論上,臨床人數越多,能找出的異常情況越多,能「排除相關性」的情況也越多;如果 沒有作三期臨床就草率上市,只要是二期臨床沒有排除的異常反應,變成大多數異常狀況 都可能會被「懷疑」是疫苗引起,當然也會加重疫苗的可信度和安全疑慮。 所有疫苗在接種後,面臨最大挑戰為不良反應通報,小至手麻、大至死亡,二○○九年七 歲劉小弟弟接種H1N1疫苗後,全身出疹,死於敗血症與腦幹出血,當時掀起一股反疫苗 風潮,嚴重拖垮疫苗接種,儘管事後證明與疫苗無直接關係,但已經重創民眾國產疫苗的 信心。 國人對於疫苗接種始終存有矛盾,AZ疫苗今年三月開打之初,就爆出血栓可能副作用而 一度乏人問津,在爆發本土疫情後,AZ頓時成為搶手貨。但等到莫德納疫苗抵台後,A Z又因眾多疑似死亡個案而被打成次等疫苗。雖然政府一路護航,但高端疫苗處境更為艱 辛,連續加開登記,才提高預約接種人數,但爆出死亡案例後,疑慮再起。 疫苗是攸關生命安全的高度專業,一點都不容兒戲,更不該拿國人健康來拚「另類的第三 期試驗」,太過頭的政治大內宣,只會被外界質疑,是否在為國產疫苗衝業績?五月本土 疫情破口,防疫政策大漏洞,付出的代價是八百多條人命,這場生命教訓殷鑑不遠,決策 高層應該好好三思。 4.附註、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備註 ※ 中央還好意思說復必泰是合作爭取來的?噁心 塔綠斑之前是怎麼抹紅郭董的? 看看有幾個年輕人敢當高端騙神學士? ※ 「Live」、「新聞」、「轉錄」此類文章每日發文數總上限為3篇, 自刪與板主刪除,同樣計入額度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18.108.5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atePolitics/M.1629990054.A.64D.html

08/26 23:01, 2年前 , 1F
高端剩戰士
08/26 23:01, 1F

08/26 23:03, 2年前 , 2F
不要幫別隻疫苗立flag
08/26 23:03, 2F

08/26 23:05, 2年前 , 3F
高端蟑士
08/26 23:05, 3F

08/26 23:07, 2年前 , 4F
三期不是主要是測保護力的嗎?怎麼變成測安全性的?
08/26 23:07, 4F

08/26 23:10, 2年前 , 5F
聯合報寫這種內容還想收錢...
08/26 23:10, 5F

08/26 23:10, 2年前 , 6F
就高端仔發起疫苗文化大革命阿 發瘋了一群人
08/26 23:10, 6F

08/26 23:15, 2年前 , 7F
這個事件告訴我人可以怎樣的毫無下限
08/26 23:15, 7F

08/26 23:16, 2年前 , 8F
安全性是一到三期甚至是四期的總測試數量看是否有
08/26 23:16, 8F

08/26 23:17, 2年前 , 9F
特別的副作用,測試數量不夠大,講安全性真的很唬爛
08/26 23:17, 9F

08/26 23:18, 2年前 , 10F
至少高端快篩了一群隱性白藍4%現形
08/26 23:18, 10F

08/26 23:25, 2年前 , 11F
側翼開始大罵不打高端的人了
08/26 23:25, 11F

08/26 23:25, 2年前 , 12F
不當免費白老鼠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08/26 23:25, 12F

08/26 23:26, 2年前 , 13F
原來打疫苗會主動脈剝離
08/26 23:26, 13F

08/26 23:32, 2年前 , 14F
為啥掛的都是主動脈剝離,correlation 還真高阿?
08/26 23:32, 14F

08/26 23:35, 2年前 , 15F
08/26 23:35, 15F

08/26 23:37, 2年前 , 16F
這文在說什麼
08/26 23:37, 16F

08/26 23:52, 2年前 , 17F
講的就是三期臨床的本來流程,會因為受試者群放大而找到更
08/26 23:52, 17F

08/26 23:52, 2年前 , 18F
多可能的不良反應,進而分析是否是藥物相關的副作用,但現
08/26 23:52, 18F

08/26 23:52, 2年前 , 19F
在就是硬著頭皮上必須要承擔的風險
08/26 23:52, 19F

08/26 23:53, 2年前 , 20F
三期雖然主要是有效性試驗沒錯,但因為有更放大的受試者群
08/26 23:53, 20F

08/26 23:54, 2年前 , 21F
就會找出更多的不良反應,這篇講的其中一段很單純的.
08/26 23:54, 21F

08/26 23:54, 2年前 , 22F
三期臨床試驗也會評估安全性,只是那變成不是這個試驗的首
08/26 23:54, 22F

08/26 23:55, 2年前 , 23F
要標的.
08/26 23:55, 23F

08/27 00:01, 2年前 , 24F
三期臨床的環境?有難度,台灣沒有那個環境
08/27 00:01, 24F

08/27 00:03, 2年前 , 25F
所以之前高端聯亞才會放消息三期去外國做啊
08/27 00:03, 25F

08/27 00:11, 2年前 , 26F
不要講幹話啦,正常三期才收幾人
08/27 00:11, 26F

08/27 00:11, 2年前 , 27F
根本看不出罕見副作用
08/27 00:11, 27F

08/27 00:12, 2年前 , 28F
聯亞三期收擠人啊幹
08/27 00:12, 28F

08/27 00:15, 2年前 , 29F
就是要盡量把不良反應挖出來,有不良反應才可以分析是否是
08/27 00:15, 29F

08/27 00:15, 2年前 , 30F
聯合報還能存在-給台灣人民的警訊
08/27 00:15, 30F

08/27 00:16, 2年前 , 31F
副作用,當然也不乏拿到藥證上市以後才找到的,但這種東西
08/27 00:16, 31F

08/27 00:16, 2年前 , 32F
本著就是多多益善的設計啊,
08/27 00:16, 32F

08/27 00:39, 2年前 , 33F
三萬人三期怎抓的到百萬分之一的罕見副作用?
08/27 00:39, 33F

08/27 00:40, 2年前 , 34F
還不是要靠大量施打
08/27 00:40, 34F
文章代碼(AID): #1X9wocPD (HatePoli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