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由97過後討論港片在台式微之因

看板HK-movie作者 (愛情˙不用翻譯)時間16年前 (2008/06/12 23:01),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12 (看更多)
※ 引述《markwu123 (登登登)》之銘言: : 港片的沒落,主要還是因為港片在市場景氣好的時侯 : 一些錯誤的決定所造成的東西,還有一些技術上的問題 : 錯誤的決定比方說跟風 這部分並不是主因 '跟風'片這回事別說香港 日 韓 台 美等國都有在玩 要說玩跟風玩最凶的搞不好是美國咧! (每次有某票房鉅作出來 之後就會有一陣子可以看到一堆類似題材的B級片 不信您可以轉到好萊塢電影台) 連跟風的A片都有 真不愧是船堅砲利的國家 可是你什麼時候看過這些跟風片導致北美市場萎縮過? 香港本身也經歷過武俠片 賭片 風月片(還大導演們拍的咧) 跟第二波武俠片 第二波賭片 殭屍片等好幾波跟風潮 香港從七零到九零年代好之間幾種好幾次不同類型的跟風熱 都沒有發生市場嚴重萎縮的狀況 到了九零中以後才開始嚴重萎縮 所以你如何認定是跟風造成市場被打爛? (跟風爛拍的片確實是會造成觀眾胃口被影響 但那是有針對性的 跟風亂拍會毀了一個類型片的市場 但是毀不掉一整個市場) 台灣也有類似狀況 瓊瑤片(or三廳電影) 武俠片 賭片 女性復仇片 神怪片(新桃太郎or12生肖那種) 甚至愛國主義電影 跟風熱潮出現在不同類型電影上 從60年代就開始了 如果跟風爛拍是造成市場萎縮的原因 (我印象中也有些人是如此主張的) 那為什麼國片市場不在60年代萎縮 不在70年代 80年代萎縮 要到了90年中以後才開始急速萎縮? 當然我並不是主張[跟風爛拍亂拍]對市場毫無影響 只是以港台的狀況來說 這不會是最主要的因素 而比較像是催化劑 韓國本土電影市場倒比較像是被爛拍跟風片搞到再次退縮 (至於鬼片則是只要有普通活絡的商業電影市場的地區 應該就會源源不斷有此類電影的出現 鬼片更絕對不會是玩爛市場的因素 鬼片好壞的本身只能影響當下市場鬼片類型本身的票房而已 鬼片在一波玩爛了之後過不了幾年又會有新一波的鬼片/驚悚片熱潮) : 這是很難避免的東西,但是如果這種跟風是惡性的跟風,就會很有問題 : 比方說疆屍片好了,疆屍片在當初算是非常紅的一個系列作 : 林正英更是演疆屍片演到出神入化, : 因為疆屍片的盛行,導致跟風大盛,開始有一些粗製爛造的影片出來 : 讓這個市場被這些影片打爛掉了。 : 市場被打爛掉之後,觀眾就會失去信心,自然就不會再進場 好萊塢電影應該是大家公認影響港台土產電影票房的重大因素 不過下面你敘述的狀況並不太算好萊塢電影造成影響的方式 基本上美國在大部分的科技領域方面的地位 毫無疑問的領先全地球任何其他國家 包括太空科技 軍事科技等 這基本上就是歸因在一個$字上面 其次則是管理思維的問題 可是雖然好萊塢電影的特效遠勝港片台片 但影響層面卻不像你敘述的那樣 : 技術上的問題也是問題 : 侏羅紀公園算是一個分水嶺, : 在這之前港片和好萊塢的在視覺效果上沒有很明顯的技術層次上的分野 : 侏羅紀公園算是一個好來塢和港片視覺效果開始擴大的一個時間點 並不是只有電腦特效才叫做特效喔 更不是在侏儸紀公園之前港片跟米國片沒有明顯技術層次分野 不然請看30年前的[星際大戰]第四部曲 比對同時期的港片特效 香港在當時特效最先進的片應該是1983年 徐克的新蜀山劍俠吧 要是拿更早的 1968年的2100太空漫遊出來比 那更不只是MLB跟CPBL的差距阿! 關於電腦特效的落差部分 反而是隨著電腦硬體的普及與硬體成長導致硬體效能飛漲 硬體價格卻飛落 再加上軟體本身也因硬體進步而有更大的成長空間 因此特效的部分如果扣除巨大的資本落差的話 其實在技術水準上是有拉近的 (也就是 硬體進步---硬體成本降低 |----軟體也進步---人事成本降低 這兩條路徑的影響導致技術落差'縮小中' 成本也降低中) ps現在連電腦動畫軟體都有open source的了!!!! 換言之 只要你有操作軟體的技術+美感 以及幾十顆耐操的肝 你也可以自己在家完成一部怪獸電力公司! : 而因為市場的萎縮,讓投資者失去信心,投資者心態傾向保守 : 導致投資不謹是量還有質都下降,而這樣子造成工作機會減少 市場本身的縱深確實決定了投資者能砸下去的銀兩規模 好萊塢就是靠著市場規模大 所以也能砸更多的錢在製作上 港片台片在這方面怎麼比也只是攬叫比雞腿而已 (先別說他們的電影幾乎可行銷所有英語系+東亞國家 光北美市場本身佔他們票房比例也有三到四成左右 換言之人家光靠內需市場還是可以用錢砸死你) 如果要拼大製作大規模的電影 靠著逐漸開放與成長的中國市場 確實還是有機會 不過中國市場也不是只有對華語電影開放 也對好萊塢加速開放中 如果港片台片在香港台灣日漸萎縮 有什麼道理在中國就一定能穩穩站住陣腳呢? : 讓人才磨練的機會變少了 : 舉兩個例子來講,張曼玉,劉德華 : 張曼玉拍了九十多部電影,到了旺角卡門才開始會演戲,到了阮伶玉才變成影后 : 劉德華更不用說了,拍了一百多部,到無間道才拿獎 : 這樣的機會在香港已經不可能發生了 雖然說產量減少會讓機會也減少沒錯 不過張跟劉的例子 其實比較像是偶像被定型導致發展受限的狀況... : 古天樂就是個例子,以他的外型,如果放在當年劉德華時代 : 一定會紅,而且有拍不完的戲 : 但是現在他偶爾還得回無線拍電視劇 不過在世道這麼慘的狀況下 他不也接演了一部讓人耳目一新的[門徒]了嗎 作為演員自身的目標 跟作為觀眾期待演員可以達成的目標還是有差的 無間道也是港片市場低迷許久以後才拍的片 應該這麼說 景氣好 產量大的時候 容易有導演人才出頭的機會 例如王家衛 但同時也是一個偶像級演員最沒機會嘗試突破的時刻 如果港片景氣一直像90年初那樣熱 劉德華搞不好一輩子不會去演無間道 古天樂也不會去演門徒 (劉德華更不可能 他在這部片演的可是毒梟咧) 郭富城也還在演江湖傳說或倫文敘pk柳先開 而不是演父子跟三叉口 : 導演更不用說了,現在有那個老闆敢讓第二個王家衛拍一個阿飛正傳拍五年嗎?:P : (雖然鄧光榮的公司也掛點了xdddd) : 所以劉德華和曾志偉都有拿錢出來支持一些新銳導演拍戲,就是這個原因 曾志偉搞不好不演琛哥而還在演五福星系列第20集! -- 回的好零散..╮(﹋﹏﹌)╭.. -- 羅頗誠電影紀念大學 ROBERT CHEN MOMERIAL UNIVERSTY OF CINEMA 簡稱R.C.M.U.C (絕對不是run DMC) 創立於西元2004年 共分為電影與文化理論學院 製作技術學院 發行與管理學院 等 募集所有對於電影有熱愛的台灣學生 歡迎加入本校的行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1.40.203

06/13 11:18, , 1F
看最後那幾行,該慶幸港片景氣變差嗎 XD
06/13 11:18, 1F

06/13 14:24, , 2F
寶爸那句令人醍醐灌頂
06/13 14:24, 2F

06/13 22:08, , 3F
景氣好壞對觀眾而言沒差 對從業人員才有差阿
06/13 22:08, 3F
文章代碼(AID): #18KJfJ23 (HK-movi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2 之 12 篇):
文章代碼(AID): #18KJfJ23 (HK-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