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夢境和現實重疊時喃喃的自語

看板HK-movie作者 (姊姊與阿姨的分別=.=)時間17年前 (2006/12/02 13:44), 編輯推噓2(202)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妄想》:夢境和現實重疊時喃喃的自語                  文/火神紀   什麼是愛呢。也許。因為你愛著的那個女人是她。於是。在我的夢境裏。我就成了她 。   什麼是愛呢。也許。因為我愛著你而你卻離開了我。於是。在我的夢境裏。所有的男 人也就成了你。   僅僅只是因為愛的軟弱和被愛的渴望。親愛的。你要記得我。或者。在我的夢境裏。 你會永遠記得我的。   什麼是愛呢。愛是永不捨棄。愛是永久承擔。愛是虛妄。愛是幻念。   什麼是愛呢。愛是永恆傷害。愛是永遠疲憊。愛是虛構。愛是幻想。   愛或者是現實。或者不是。愛。其實只是一種徹底自相矛盾的情感。                          --火神紀。題記。 <一>電影之外的故事。      這是一部足以讓人沉溺的電影。如果你有足夠的勇氣;如果你曾經有過瘋狂而鬱鬱而 終的愛情;如果你相信;以及祈盼。   我聽過一個真實的故事。來自我親愛的阿姨。她曾經說過,在一個很漫長的時期裏, 沒有朋友,沒有親人,就自己一個人。於是寂寞在不停地襲擊著。這時候,因為祈盼訴說 以及傾聽,她常常一個人,坐在房間裏,坐著鏡子,然後不停地說話。鏡子外面,是自己 ;鏡子裏,是另一個自己。久而久之,有時候她會發現,自己竟然沒有辦法控制鏡子裏的 那個影像,鏡子裏的自己,在不停地訴說以及傾聽的過程裏越來越完整而豐滿起來,以至 於後來,鏡子裏的自己完全變成另一個人,她有自主的意識和自主的思維。      我記得聽這個故事的時候多少有點毛骨悚然的感覺。畢竟,這樣的事情並非不可能而 且有時候就潛伏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不知道罷了。   故事的最後是阿姨很長一段時間不敢看鏡子而且就算看鏡子也絕不會再開口說話了。 最後鏡子裏的自己永遠地消失了,或者暫時消失了。我在想,那算不算已經是輕微的精神 分裂了呢。如果那樣發展下去的話,有一天,鏡子裏的自己會完全不受自己控制,有時候 會直接就竄到自己身上來,然後自己會突然就變成了鏡子裏的自己。說到底,不過是自己 的兩種性格在隔著這層薄薄的鏡子在分析一件事情罷了。當我們對著任何事情有了猶豫不 決的時候,其實,不外乎是自己的兩種聲音或者兩種以上的聲音在不停地辯駁。這時候的 我們,是不是也有點輕微的精神分裂的徵兆了呢。   所有的人都由很多重性格組成,而這多重性格裏最顯性的最佔優勢的就是我們所表現 出來的性格特點了。可是所有的人性裏都潛藏著無數種性格,在某些時候這些性格會跑出 來主導我們的某些決定。不是嗎。而我們很幸運的是,我們最突出的性格只有一種,或者 有幾種相對接近的性格作為我們最突出的性格,這就成了我們的綜合性格。只是這些不起 衝突,我們就可以安然而健康地活著了。   可是當幾種迥然不同的性格勢均力敵的時候,也許,精神分裂的嚴重性會大大地增加 。因為沒有壓倒性的優勢,所以,就沒有壓倒性的折服。   鏡子,一直是一種很可怕的東西。我總有這樣的感覺。或者說,我沒有辦法對面鏡子 過長的時間,因為久了,我會發現,其實鏡子裏的那個人並不是我。越看越不像,越看越 驚慌。   對著鏡子說話,玩角色扮演的遊戲。我說話的時候,鏡子裏的人在聽;鏡子裏的人聽 完要回答我的話,當然,我不可能是那個人,所以我會想像著另一個人會如何回答。也許 ,這是最容易進入精神分裂的狀態和方式了。 <二>彭氏兄弟的血腥童話。   文章寫到這裏,我發現我已經完全跑題了。說回這部電影本身吧。   彭氏兄弟的恐怖片似乎已經越來越不夠讓人感覺害怕了;更多的時候我總感覺淒美得 像童話故事。或者應該說,他們的電影裏充滿了瑰麗的色彩和天真唯美的想像力讓我沒有 辦法把他們的電影單純地當成是恐怖片來看待。只是當他們把這一切用來表達一些深沉的 或者悲愴的或者匪夷所思的主題時,人們自然而然地把他們的電影當成了驚悚恐怖片罷了 。   記得以前似乎也曾看過關於《格林童話》的分析文章,把《格林童話》說成是血腥而 殘暴的成人讀物,比如像《灰姑娘》,文章的論點是,裏面有關於玻璃鞋的描繪,為了讓 自己的女兒能穿上玻璃鞋,於是削足。這樣的描繪很多,結果,《灰姑娘》、《白雪公主 》和《小紅帽》等等傳世的童話故事都成了血腥童話,兒童不宜的成人讀物。   當然這樣的解讀多少有點斷章取義的感覺。可是彭氏兄弟似乎最擅長的講敘方式就是 這樣。他們的電影裏充滿著童真和幻想,而且畫面唯美,不過是在用一種相對殘忍地方式 講敘著他們臆想裏的那個世界,講敘著充滿悲情的童話故事罷了。   他們的名字被完整地鉻在了香港恐怖電影裏的時候,也許,其實只是一場美好的誤解 罷了。只是,因為鉻印鉻得如此深刻,主創方、發行方和觀眾也都樂於接受,所以,他們 就這樣無辜地成了香港驚悚電影的一個生招牌了。   在我看來,前陣子的《異域》也許多少帶著點都市寓言童話的唯美和想像力,而這一 部《妄想》看起來就更像是一部情感悲劇了。 <三>電影裏虛妄的愛情。   愛情。也許本來就只是一種虛妄的構思。這部電影,其實只是一個單身女人喃喃自語 虛妄的獨白罷了。夢境和現實層層重疊,以至於最後分不清楚哪是現實,哪是夢。活著, 成了最虛妄的一場夢。   這麼做是為了什麼。不知道。無從知道。不為什麼。僅僅只是你愛著的那個女人是她 ,於是,我就成了她。縱然逃不開的現實是你曾經愛的女人是我,於是我依舊還是我。在 這種充滿了哲理性的辯證思維裏,我似乎只能越陷越深了。   所謂失敗。到底什麼樣的人生才算是失敗的人生呢。當一個人活著,卻只能綣縮在自 己的夢裏,那時候,能算是失敗嗎。   從情感上說,男人和女人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動物。女人喜歡被很多人疼;男人喜歡去 疼很多人。   這麼做值得嗎。怎麼樣才能讓他永遠愛我。你為什麼不回我電話。怎麼會呢,只是認 錯人,不會很嚴重的。再認識一個人能不能就真的可以忘記了以前的那一個呢。類似的問 題很多,在那些刺耳而又安靜的音樂裏,其實只是一個女人自問自答又永遠找不到答案罷 了。   陽臺的外面永遠飄落著雪花;就算香港的氣候是永遠不會下雪的。大片的烏雲從窗外 飄進房間裏來;縱然我們知道其實雲只是霧氣積蓄而成的。房間裏的木偶永遠在不停地走 來走去;縱然我們知道其實木偶如果我們不去碰它它是永遠無法動彈的。晃動的房間以及 周圍所有都在晃動的一切物體,包括裂開的地畫;縱然我們其實知道,那時候並沒有地震 。   這一切,僅僅只是一個過份寂寞而憂傷的女子坐在自己的房間裏不停地幻想以及所有 的幻覺。當這一切用鏡頭描繪出來的時候,很奇怪,沒有半點可笑的感覺。除了感覺唯美 ,還有,就是悲傷了。   跟自己交往了十幾年的男朋友突然愛上了自己最好的也交往了十幾年的同學。因為逃 避,因為無法相信,所以,現實裏的所有一切突然變得可笑而不可信了。除了自己的幻念 是可信的,其他的一切都成了虛無的幻象。於是,躲進自己臆想出來的空間裏。綣縮成一 團,至少這樣,也許不會再受到傷害。   為什麼寫日記,因為傾訴的欲望。而日記裏所寫的一切其實也只是自己所幻想出來的 。可是我相信,其實這一切都是真實的,都是發生過的。   電影裏的兩段旁白看起來有點莫名其妙,於是我懷疑這兩段旁白是不是廣電的孩子們 又一次怕我們無法解讀這部電影而給我們加上去的。不過這次的旁白至少比起《放逐》的 字幕時多少有點根據,不至於跟電影本身格格不入。不過這兩段旁白多少有違了彭氏兄弟 以往的風格,以至於我很懷疑,依舊懷疑。 <四>解讀電影裏的那些淩亂的日記。      "二月二十五日;晴;阿坤就這麼走了。"我不知道他為什麼離開。不知道。可是。他 依舊離開了。帶著我最好的朋友阿儀一起去了。他們結婚了。而我。獨自一個人坐在房間 的角落裏寫日記。用最大的碗吃飯。以及做一些能陪我聊天的木偶公仔來陪我。也許。我 害怕這個空蕩蕩的房間。我害怕想起以前我們曾經一起玩樂時的那些歡笑聲。你們知道嗎 ,在你們離開以後,我還常常聽到那些笑聲盤旋環繞在這房間裏。   "五月十二日;晴;他開始沒有話對我說了。"他是他。我是我。他不是他。我不是我 。其實很多時候,我分不清楚,他是不是他,而我是不是我。其實很多時候我不知道,我 在做什麼,而他又在做什麼。現在,我一個人。用一個最大的碗吃著飯,以及我剛炒的一 桌子菜,還有我熬的湯。   "六月二十三日;雨;有些事寫下來,會化作夢。"夢裏的嬌豔的玫瑰花以及那些純真 而美好的笑臉。也許,最體貼的男人還不如一本我可以抱著睡覺的日記本。至少,我許過 的願望,我渴望過的溫情,這一切,日記本會在我睡去的時候,滿足我虛妄的幻想。   "七月十四日;暗;我看過他似曾認真的嘴臉。"我不記得了。我記不清楚了。那翹起 的嘴角是不是最歡騰的笑。什麼是夢。什麼是現實。我記得他嘴角那些扎手的鬚根。只是 有些時候我並不清楚,那些鬚根是不是也會騙人呢。或者說,只是我在自己欺騙自己。什 麼是夢什麼是現實也許已經不重要了。至少在我的感知裏,我曾經看過他似曾認真的嘴臉 。   "八月一日;雨;他會像以前一樣嗎。"他。也許。只是一個陌生的男人。僅此而已。 他是誰;我又是誰。對了。他是你;我是你摯愛的阿儀。你說過,你最喜歡吃的是豆豉雞 。我跟你說過,我最喜歡的是寫日記和做木偶公仔。你一定都還記得。你一定都不會忘記 。你一定跟以前一樣,深愛著我。對嗎。   "八月十二日;晴;信任是從何時失去的。"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我們突然間就 不再相信我們曾經深信不疑的東西了。很多時候。總是這樣。何時失去也許已經不再重要 了。最重要的是已經失去了。虛妄;所謂相信是不是可以這樣定義呢。   "八月二十日;晴;他曾經願意為我做一切。"曾經。只能是曾經了。願意,已經成了 最美的往事了。現而今呢。沒有知道面前所有的這一切,是不是真實,是不是不再虛幻。 而最真實的也許只能是記憶。可是當記憶也不再真實的時候,我們是否還有什麼東西可以 信任呢。   "九月三日;雨;你曾說,不會離開我。"所有的愛情也許都將離不開的海誓山盟。我 不會離開你,你是否也不會離開我呢。只是現在。物質社會以及肉欲時代。是不是還有人 傻傻地信守著曾經的諾言,是不是還有人坐在房間裏對著日記本寫著這些悲涼的情話呢。   "七月四日;陰;分手。為什麼?今天,我殺了他。"分手。為什麼。許多時候分手也 許並不需要任何理由。正如今天我殺了他一樣。也許,並沒有任何理由。淩亂的字跡和橫 七豎八的線條。是的,我憤怒而且怒不可止地抄了把刀子往他的脖子上拖。我殺了他,這 樣,也許他就永遠也離不開我了。   "二零零七年九月十二號;一切還沒完。"一切還沒完。在未來的時間。永遠永遠。沒 有止境。愛。思念。渴望。祈盼。憂傷。愁緒。幻想。欲望。殺。死去……也許,所有的 一切永遠不會終止。只要這個世界上還有女人;以及男人。那麼就會有一切。愛情。友情 。追求。背叛。復仇。殺戮。死寂…… <五>寫在日記邊上。   這些淩亂而絮叨的文字。亂得無從辨認。不管是在日期上的混亂或者在邏輯思維上的 紊亂。很多時候,我看著這部電影裏那突然的黑幕裏白色的字體裏,總有一種悲愴得無以 復加的感覺。   電影在時時提醒著我們。其實這只是一個患有嚴重精神分裂症女子獨自一人的猜想和 混亂的自我感知罷了。可是,就算如此,讓我們來想想這個女人為什麼變成這樣的最終原 因的時候,我們會發現,越是如此,其實這個女子越是可憐。   誰曾經說過:可恨之人必有其可憐之處。可是反過來說的話,這句話又是否成立了。 當我們的同情心開始不停地被彭氏兄弟誘發出來的時候,我們也許已經沒有辦法再去往前 追朔了。又或者說,再往前追朔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我們不知道為什麼當初的阿坤會愛 上阿儀而拋棄了梁詠娜,我們不知道他阿坤和阿儀之間是不是也曾經有過一段美好而純潔 的愛情,我們不知道梁詠娜是不是一個並不值得阿坤愛的女子,我們不知道阿坤所說的只 是他們兩個之間的問題到底是什麼問題……一切無知,也許,也無須知道。   喃喃自語。只是一味地喃喃自語。坐在房間裏。對著一個自己虛構出來的男人,然後 自己說服自己深愛著這個男人。然後,每天給他煮飯,等著他下班,給他打電話,在留言 信箱給他留言,替他熬湯,洗刷地板,寫日記以及做木偶公仔,還有那些走動的公仔以及 時而震動的地板帶給她的擔憂……   她就這樣一個人活著。或者說,兩個人活著。一起生活。至少在她看來一直是如此。 從未間斷過。   從某種意義上說,其實這個女人已經死了。死在現實裏,活在她的虛幻世界裏。 <六>愛情的遐想。   因為愛你。所以我看到的男人幾乎都是你。我會跟他們說話。告訴他們你已經死去了 。告訴他們我很憂傷。告訴他們我愛他們。告訴他們別像以前的你一樣。   因為愛你。而你愛著的那個人是她。於是。在我的世界裏。我就成了她。我為像她一 樣替你洗衣做飯。我會依偎在你的懷裏看電視。我會聽著你說著那些動聽的語言滿臉上的 偷笑。   這部電影讓我莫名的感動。也許只是因為這種無聲卻瘋狂的愛情。就算這樣的愛情只 是存在于一個女人的幻覺裏。開著大音量的音樂不停地沉溺於自己的幻想;煮飯,熬湯給 一個虛構的人吃;寫著一些似真似幻的日記,而連她自己,也分不清自己寫的這些到底是 真的,或者只是她自己的幻覺罷了。   因為愛。也許,這一切將得到救贖。 <七>劇情。   這也許是我所看過的電影中用了最長篇幅用來描繪幻念的一部電影。除了電影最後的 三分鐘描繪的是一個現實相關的場景之外,剩下的八十分鐘幾乎都在描繪一個女人的幻覺 。彭氏兄弟的確是大手筆,這部電影裏這樣的篇幅描繪了這樣一個個虛擬的場景之外,用 了三分鐘就把電影徹底地說明白了。   很多的類似意識流的東西,可是我們沒辦法苛責。因為這只是一個在愛情戰場上敗退 了的女子最後的一道防線了。因為只有躲在她的幻念裏,她才能平安。而作為一個精神分 裂的病人,混亂而間斷的思索方式是不是也顯得非常正常了呢。   這其實只是一個極其簡單的故事。只是因為思緒混亂,於是就顯得繁華而厚重了。朋 友和情人的背叛讓一個本身孤僻的女子從此與世隔絕地生活。沒有其他朋友,於是對她來 說,她的世界裏也許就只有這最重要的兩個人了。可是,這兩個人卻在同時一起背叛了她 。   在自己的幻念裏,是自己親手地殺死了那個男人,而且是那個女人教唆自己這麼做的 。我可以幻想出裏面的所有細節,然後用筆,以及日記本仔細地記錄下來。然後我會相信 ,是的,我是殺人兇手,我用最絢麗的鮮血祭祠了那段轟轟烈烈的愛情。   然後更加虛妄地活著。我還有一個朋友,那個背叛我的朋友。其實,那也只是我的幻 念罷了。   阿豪其實挺無辜的。只是因為色欲。對嗎?當我問他說,你有沒有女朋友的時候他告 訴我沒有。當他和我在一起的時候有女人打電話給他,他說他在開會,一會給你回復。這 讓我想起了阿坤,以前的阿坤似乎也在常常開會。   男人和女人真的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動物。女人喜歡被很多人疼;男人喜歡去疼很多人 。聽說,很多慘劇其實都是男人造成的,因為男人總是不負責任地傷害女人,所以女人才 會想著如何去學會報復。   而梁詠娜殺了劉成坤。其實只是報復的欲望被折射到幻念裏的扭曲了的映象罷了。   梁詠娜是何麗儀。阿豪是阿坤。至少,在這部電影裏的梁詠娜永遠如此定義。 <八>恐怖和驚悚其實需要想像力和虔誠。      這部電影很多時候讓我們分不清什麼是現實,什麼是梁詠娜的夢境。   夢境和現實層層疊加之後映射出來的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其實這就是這部電影的全 部了。沒有鬼。沒有殺人。然而這是一部很完整的情感悲劇。   當然,這部電影裏更多的是用了意象。如果一定要把這部電影往恐怖片上扯的話。至 少當我想到一個人把另一個人綁在自己的房間裏卻能對其視而不見完全不知曉的時候,她 在那裏完全是一個人地做著一那些事,而有的時候這個被綁著的人會突然出現,然而卻被 她當成了另一個人,跟他說話,給她吃飯,給他講故事……其實,這樣的意象往深處想的 時候,的確讓人很毛骨悚然。   誰曾經說過,香港電影徹底墮落了。因為根本沒有必要拍沒有鬼的恐怖片。   誰又曾經說過,其實這部電影並不恐怖。   在我看來,其實只是他們沒有足夠的想像力罷了。看電影需要想像力。對吧。為什麼 一定要把電影裏的東西往現實裏扯呢。為什麼寧可去相信那些徹底不可信的鬼怪之說而不 願相信那些悲涼的情感呢。   當我們一定要把電影裏的所有東西都徹底地剖解以及重組然後批判的話。也許,這樣 的觀影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如果你不是學電影專業以及準備去拍電影的人們。      為什麼不願意選擇相信。然後被動地被引導進電影裏去呢。這也許是我總是不願意用 所謂的專業的角度去把電影肢解成鏡頭段落以及鏡頭的原因之一吧。至少在我看來,那樣 的觀影其實只是為了更多地拍電影,而不是為了觀影本身。   在我看來,看電影跟信仰一樣,必須虔誠。因為相信,所以虔誠。不需要原因。如果 從鏡頭、燈光、角度、拍攝手法、運鏡、思想、主題等等去分析電影的話,絕對沒有任何 一部電影可以達到完美。   何不姑妄聽之,姑妄看之,姑妄信之,姑妄虔誠,姑妄感動。      所有的電影或多或少都有些值得稱讚的地方。這就是為什麼我總寫那些爛片,而又寫 得出彩的緣故了吧。因為虔誠,所以迷信;因為迷信,所以感動;因為感動,所以出彩。 可不可以這樣說呢。   看電影需要虔誠的心態。不需要專業。專業的人們是將要去拍電影的人們,我們只是 民眾。那麼作為民眾,為何不虔誠呢。   或者說,偽專業的人們太多了,現在的人們都喜歡故作深沉,所以大家都會選擇批判 。我也許喜歡輕浮,所以,我注重劇情多於鏡頭。我喜歡梳理劇情,縱然只是一部劇情也 很一般的電影。至少我感動,至少我樂在其中。   看電影,也不外如是罷了。    <九>寫在最後。      很囉嗦。大多題外。   寫到這裏。也許,這篇文章會突然被我掐斷了。我知道你們看得很過癮。可是我累了 。   至少在我看來,寫這部電影很多時候我是溶進了梁詠娜的這個角色去寫的。於是,我 很累了。我其實挺有點擔憂,這樣寫下去,我會不會跑去對著鏡子跟梁詠娜聊起天來呢。      不管怎麼樣,這是今年我看過的電影裏最讓我感動的電影之一了。所以,有機會的話 ,去看看吧。記著,去的時候把偽專業和偽深沉的外殼去掉,應該也頗有感觸的。   沒有殺人,沒有鬼怪的恐怖片,偶爾看看,帶著虔誠之心和想像力去看,也挺不錯。                      2006-11-09;丙戌年己亥月壬寅日。 原文出處:http://chryz.yculblog.com/post.1525996.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5.146.32 ※ 編輯: funnily 來自: 125.225.146.32 (12/02 13:48)

12/02 21:23, , 1F
我只記得這部片讓我看到想砸螢幕
12/02 21:23, 1F

01/03 01:11, , 2F
這部片我看來沒有恐怖阿...很深刻的描寫該寫的地方
01/03 01:11, 2F

01/03 01:11, , 3F
不過壓迫感很重
01/03 01:11, 3F

10/13 23:05, , 4F
推虔誠之心與想像力。
10/13 23:05, 4F
文章代碼(AID): #15SHAX7U (HK-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