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旭明:09年寫《天與地》...(明報)

看板HK-drama作者 (misky)時間12年前 (2011/12/29 20:50), 編輯推噓1(102)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周旭明:09年寫《天與地》,及一直以來的其他 (2011年12月25日) http://commentshk.blogspot.com/2011/12/09.html 【明報專訊】○八年秋,多少有點湊數的意味下,把昔日《珠光寶氣》草創階段棄置的一 個故事念頭重拾,模擬作精華片段剪輯模式,寫成為那一年公司節目巡禮活動中某節所謂 片花,事後迴響不俗,高層順應拍板,儘管早知張家輝已無閒參與,也無礙把製作搬上工 作日程。 猶記得初入電視台工作,杜國威先生寄語小心「寫壞手」,當時只覺得劇院即使滿座也就 四百多觀眾,心下難以滿足,况且失意於大銀幕在先,急於交學費在後,加上年少輕狂, 也懶理老前輩婆心苦口。 ○九年春夏之交,《天與地》劇本創作早已展開,樽頸亦隨之出現,阿戚與我你眼望我眼 ,對恩怨情仇套路厭倦不堪,但我們還是蠻喜歡人吃人的命題,只因為是每天都面對的事 實,人又自欺得過一世嗎?No Way!那夜我在維園聽過《抗戰二十年》,翌日戚就不謀而 合建議把風格試調較成一種浪漫的調子。至此,思路清明,並暗暗決定借此機會好好享受 創作人生中難得的一次自私。 是商品 不是作品 未知是毛俊輝老師的原創還是引述,總之他一向「藝術是創作而非經營」,影響我多年, 如同思覺失調幻聽連連,令我在電視台日日掙扎得坐立不安。又早年因為《創世紀》一劇 與當時上司鄧特希先生爭論間,曾以「作品」自許劇本,繼而被對方取笑得無地自容。誠 如鄧老所言,絕大部分情况下,香港的電視劇確是商品而非作品。少了這份覺悟,無疑是 自找麻煩,心有不甘,又如何? 因為個人陋習與惰性,創作進度一如以往緩慢,阿戚亦一如以往心中有數,包容下處處安 排,好令劇本不足亦能如期開鏡,編劇們輪番回家寫橋,圍攏討論劇情的機會日少,戲下 半部的分場故事,差不多全是夜半時分一人一酒一雪茄,以音樂調味下烹煮而成。結構或 許顯得有點鬆散,但慶幸角色早已有了生命,下筆迷失剎那,只要相信角色自己的判斷力 ,他們自會告訴你下一步應該如何發展。 年少時馬偉豪曾笑談抽煙與創作的關連﹕口中吐納如煙似霧,待視覺焦點迷茫得思緒入定 ,心神自必方便遊走各式虛空故事人物中,還真有點村上春樹的風味。今日我只能科學化 解釋酒精對創作的幫助為何﹕如同近視眼,既對周遭環境警覺力不足,就只會更集中於眼 前事,正好讓天性專注力弱的人,可以好好把握專心的一剎;但煙酒勤用畢竟是自殘,當 中究竟是為創作犧牲,還是另一番癮君子的藉口,我也常糊塗。 飛越時空對話的錯 戲劇常用flash back手法交待前因後果,乃基本的戲劇文法,當中並無新舊對錯之分,只 因濫用才會變成陳腔。我與阿戚及一眾編劇同事實實在在花過時間研究當中是否仍有突破 空間;直到開展第一集分場故事時,決定借用近似舞台劇的邏輯技巧,讓葉梓恩與家明飛 越時空對話。至此,我們算是找到了解決上述問題的答案。未料到當日這設計,卻成了今 日主流觀眾唾棄此劇的引子。 故作艱深以求曲高和寡是年少時曾經追求過的幼稚虛榮,年歲漸長,愈覺社會每天瀰漫一 股惡臭,政商權貴日日演着指鹿為馬的皮影戲(乃披着人皮作衣衫的一種表演模式),演 技生硬卻又樂此不疲。電視台由當年採訪崩牙駒一役,正式宣布進入偽善年代至今,配合 中國進入盛世年華,我們整個城裏裏外外都是遊魂,而作為遊魂中一員,只能抱着坦白的 心去創作,好求得自我超渡。 寫工運選舉是手段,寫黑市期指是手段,寫獨立樂隊也是手段,人家圈子即使做過資料搜 集,也自知是皮毛,一切只為故事服務。把青春時代的純真理想謀殺摧毁,肢解果腹,是 個淺白比喻;背叛,才是故事的命題。正如感情出軌,只是個通俗的情節引子,出賣自我 才是真正落墨處。又好奇,昔日為廣場哭泣過的人,今日還記得因由者又有幾許。 讓鏡頭說對白的錯 多年來常與共事的編劇同事們講述節奏的重要,但每次都解釋得一塌糊塗,近日偶然讀過 日本電影編劇橋本忍寫黑澤明,提到對方把電影劇本比作交響樂曲分段,讀罷似曾相識的 一段軼事,心中舒暢了好一陣子。 把《天與地》設計成緩緩節拍,是一早與阿戚的共識,是客觀需要,也是主觀選擇,劇情 安排上處處挪出空間,勞煩導演以鏡頭取代對白,是破格嘗試,也是老路回歸;之後,竟 成了觀眾指控下的一條惡罪,那又是另一個故事。 我與阿戚常討論的一個話題,就是口碑與收視,可量度的一個數字,當然比抽象的一句評 論說話更有力標籤商品在市場中的價值位置。我倆合作近二十年間,這個課題糾纏不休, 當中試過順從,又或成功,但更多是掙扎,又或折磨,到今天終於面對一次完全兩極化的 局面。比《金枝慾孽》更鋪天蓋地的口碑支持,遇上將會是近十年黃金時段最徹底的收視 失敗,身處其中,只覺諷刺。 因為對這個城市感到悲傷,才會寫《天與地》;因為對播出安排感到憤怒,才會去寫微博 ;因為博文被曲解感到荒謬,才會在傳媒訪問中吐苦水;結果被視為輸打贏要的怨婦,也 是自招。只怕年月過後,若觀眾回首只記得《天與地》是一個引發師奶大逃亡的扮嘢戲, 那就枉費了。 最後,關於劇中劉俊雄一角,曾想過以青文書屋老闆不幸被書堆倒塌掩埋失救至死的事, 借作情節一用。先澄清當中並無任何人物對號入座,又或不敬之意,一切乃編劇的職業病 ,對真實事件深感遺憾又不得不承認,非常好奇一個人埋在書堆中,彌留間,究竟還會否 有興趣為神眼前的書頁,換着是劉俊雄,他應該會遇上什麼的一本書擱在他面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2.150.85

12/29 20:58, , 1F
http://ppt.cc/@Wby天安門與廣場地 網友太有才了XDD
12/29 20:58, 1F

12/29 21:00, , 2F
"用坦克 清洗天與地" 這部戲成經典了
12/29 21:00, 2F

12/29 21:59, , 3F
天安門與廣場地,真的搭得超合的
12/29 21:59, 3F
文章代碼(AID): #1E_68CBz (HK-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