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在論壇看到的一篇論文

看板GuZheng作者 (時間之父)時間13年前 (2011/05/24 20:39), 編輯推噓8(8058)
留言66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繁榮表象下的古箏藝術危機" 是趙曼琴於中國藝術第六次學術交流會所發表的 http://www.guzheng.cn/lunwen/list_img.php?id=903&page=0 其中有很多點我覺得很好 比方現今的教學出現了什麼問題 或是傳統曲的音準問題必須怎樣去看待 提供給各位參考 也希望能有些討論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23.54

05/25 17:07, , 1F
覺得在講音準部分 頗失公允 所謂的不準 不是真的不準
05/25 17:07, 1F

05/25 17:08, , 2F
是指揮以交響樂團的心態去看 當然不準
05/25 17:08, 2F

05/25 17:09, , 3F
我相信 以交響樂團編配協奏二胡的二泉映月 也會覺得不準
05/25 17:09, 3F

05/25 17:09, , 4F
因為他們覺得"不準"地方 正是國樂"韻味"特色所在
05/25 17:09, 4F

05/25 17:11, , 5F
像筆者舉例的"臨安遺恨"中 4的部分 就牽涉到半音4,7
05/25 17:11, 5F

05/25 17:12, , 6F
微升降的變換 不是就死按在4不動 而是要揉顫 這才是韻
05/25 17:12, 6F

05/25 17:13, , 7F
交響樂而言 是很死的 沒有所謂的微升降
05/25 17:13, 7F

05/25 17:25, , 8F
還有所謂大團配器中古箏的部分 也有點偏頗
05/25 17:25, 8F

05/25 17:25, , 9F
豎琴跟鋼琴 也不是交響樂團中的常備配器呀
05/25 17:25, 9F

05/25 17:26, , 10F
卻也沒有人認為 這兩項樂器會消失在音樂界中
05/25 17:26, 10F

05/25 17:26, , 11F
反而是以獨奏樂器角色 持續發展跟發揚光大
05/25 17:26, 11F

05/25 21:52, , 12F
同意樓上的觀點 不過以我聽現場的角度來看 像臨安遺
05/25 21:52, 12F

05/25 21:52, , 13F
恨要是配大團 那麼其實韻的表現力非常有限 其實會傾
05/25 21:52, 13F

05/25 21:53, , 14F
向變成整個樂團去營造"韻" 而會相當程度的折讓古箏的音
05/25 21:53, 14F

05/25 21:53, , 15F
高特色 我聽許多的演出 能考慮到這一點的演奏家其實
05/25 21:53, 15F

05/25 21:54, , 16F
不多 協奏曲互相抗衡的音樂型式反而成為了現實 也許
05/25 21:54, 16F

05/25 21:55, , 17F
從這個角度出發 會比較全面一點 畢竟像琵琶也是十二
05/25 21:55, 17F

05/25 21:55, , 18F
平均律定絃 演奏傳統風味曲目固然可以微調 但配大團還
05/25 21:55, 18F

05/25 21:56, , 19F
是要一致性的配合音準 聽起來整體還是好聽的
05/25 21:56, 19F
※ 編輯: fathertime 來自: 118.168.23.54 (05/25 21:58)

05/25 21:58, , 20F
我也不知道這樣想對不對 請大家多指教囉
05/25 21:58, 20F

05/25 21:58, , 21F
但筆者在文中 一直強調快速指序應該從小推起 變成基本
05/25 21:58, 21F

05/25 21:59, , 22F
指法 然而卻又說近來教師都不注重傳統定弦曲
05/25 21:59, 22F

05/25 22:00, , 23F
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05/25 22:00, 23F

05/25 22:00, , 24F
再說 快速指序其實也有其缺點 就是傳統曲上的韻味缺乏
05/25 22:00, 24F

05/25 22:01, , 25F
雖然王中山的演奏 在速度技巧上真的相當精湛
05/25 22:01, 25F

05/25 22:01, , 26F
這點我想可以折衷一點來看 就是指法練習從快速指序的
05/25 22:01, 26F

05/25 22:02, , 27F
然而 我卻認為他的傳統曲目 卻只有板而沒有韻
05/25 22:02, 27F

05/25 22:02, , 28F
架構出發 自然地涵括傳統指序 而音高問題則特別提出
05/25 22:02, 28F

05/25 22:02, , 29F
來做針對性的教育
05/25 22:02, 29F

05/25 22:03, , 30F
至於王中山的傳統曲目 一向被人最認可的也是他地道的
05/25 22:03, 30F

05/25 22:04, , 31F
河南曲 其他的就普普甚至走音 這麼廣大的古箏海 精
05/25 22:04, 31F

05/25 22:04, , 32F
通一家已屬難得 要兼通自是不易 西洋樂界也是如此
05/25 22:04, 32F

05/25 22:04, , 33F
倒不能說是快速指序之非 畢竟他也不是打小就練 而是中
05/25 22:04, 33F

05/25 22:05, , 34F
途向趙曼琴拜師後才開始學習 比起現今樂手的童子功
05/25 22:05, 34F

05/25 22:06, , 35F
又差了些 只能說 在各地流派的曲目教學上 也許還有待
05/25 22:06, 35F

05/25 22:07, , 36F
科學化的歸納與強化 而不是用樣板化學院派做為唯一解
05/25 22:07, 36F

05/25 22:09, , 37F
目前各流派傳人的整理與努力 我想應該總有開花結果的
05/25 22:09, 37F

05/25 22:09, , 38F
一天 可以讓大家更容易學習到地方流派的特色與神韻吧
05/25 22:09, 38F

05/25 22:10, , 39F
我想 當民間藝人全部凋零 民間音樂全都進入學院
05/25 22:10, 39F

05/25 22:11, , 40F
所有的音高都會被修的"很準" 音樂流派就會自然滅亡
05/25 22:11, 40F

05/25 22:11, , 41F
這點不無可能 不過民間藝人幸好仍有許多傳承下一代
05/25 22:11, 41F

05/25 22:12, , 42F
也許我們還可以繼續期待吧
05/25 22:12, 42F

05/25 22:12, , 43F
大家再也不知道什麼是微升4,7 只有絕對音高y
05/25 22:12, 43F

05/25 22:13, , 44F
這點上 只要地方戲曲沒有滅亡 那特色的音高應該還是
05/25 22:13, 44F

05/25 22:13, , 45F
留存 畢竟二者是魚幫水 水幫魚的共存關係 也會強化
05/25 22:13, 45F

05/25 22:13, , 46F
二者的留存可能 至少我會比較樂觀的這樣想啦
05/25 22:13, 46F

05/25 22:14, , 47F
想到下一代 我想到一個人 孫卓XD 她真的有得到秦箏真傳?
05/25 22:14, 47F

05/25 22:16, , 48F
她我就不甚了解 不過像山東派 潮洲派 客家派 其實
05/25 22:16, 48F

05/25 22:17, , 49F
都有傳人 也積極的跟著父執輩在推廣 頗受好評
05/25 22:17, 49F

05/25 22:20, , 50F
實在覺得筆者把來自西樂界對古箏的不了解內化為自戕
05/25 22:20, 50F

05/25 22:21, , 51F
實在沒那個必要 而且 古箏也不必然一定要跟大團
05/25 22:21, 51F

05/25 22:21, , 52F
我想也許是他太堅持把這門藝術科學化吧
05/25 22:21, 52F

05/25 22:21, , 53F
如同鋼琴 豎琴 保有自己的天空才是實在
05/25 22:21, 53F

05/25 22:23, , 54F
鋼琴是不用說 一直很熱門 但古箏要是豎琴化 是有點誇張
05/25 22:23, 54F

05/25 22:24, , 55F
有箜篌了 應該不用把古箏豎琴化吧
05/25 22:24, 55F

05/25 22:25, , 56F
箜篌這麼"音準"的樂器 也沒有因此收到青睞變成固定配器
05/25 22:25, 56F

05/25 22:26, , 57F
我的意思是 變成這樣冷門程度的樂器啦XD
05/25 22:26, 57F

05/25 22:29, , 58F
很少有原始樂器 是為了要成為大團的配器而"發明"的
05/25 22:29, 58F

05/25 22:29, , 59F
交響樂還不是在發展過程中 捨棄了彈撥聲部
05/25 22:29, 59F

05/25 22:30, , 60F
所以啦 就把罩老師的想法當成個人意見就好XD
05/25 22:30, 60F

05/25 22:31, , 61F
這點倒是 不過以此項樂器的研究者來看 會不捨而極力想
05/25 22:31, 61F

05/25 22:31, , 62F
要改進倒也是情有可原
05/25 22:31, 62F

05/25 22:32, , 63F
至於古箏的教學問題 最近一直也有人在反思這個問題
05/25 22:32, 63F

05/25 22:32, , 64F
我想也是好的 畢竟雖說古箏歷史悠久 但現代化也不過
05/25 22:32, 64F

05/25 22:32, , 65F
數十年光陰 很多東西只是借鑑 還不夠成熟
05/25 22:32, 65F

05/25 22:50, , 66F
很高興有熱心人士一起討論 讓這個議題更深入
05/25 22:50, 66F
文章代碼(AID): #1DswSVl2 (Gu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