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卦] 在台灣開車,很辛苦也很痛苦

看板Gossiping作者 (咖啡好喝)時間3月前 (2024/02/21 19:05), 編輯推噓7(8112)
留言21則, 12人參與, 3月前最新討論串1/1
如題 剛剛從杜拜自駕遊回台灣。 先講結論,論已開發國家而言,在台灣開車真的很辛苦也很痛苦 本肥從持有駕照到現在已經也有15年了,也一直持續有在開車 國外駕車經驗不算少,但可能Ptt也有很多大神有更多經驗 目前經驗如下: 在美國東岸待8年,也幾乎都是開車代步 紐西蘭,北島、南島自駕遊 日本沖繩、四國自駕遊 南法自駕遊 摩納哥自駕遊 北義大利自駕遊 杜拜、阿布達比在到阿拉伯邊界自駕 光是高速公路,台灣遠遠追不上上面所說國家的車尾燈 或許跟高速公路規劃有點關係 但我覺得還是開車基本素質的問題 但目前碰到最有感的就是,台灣人愛佔用內車道 而且是龜速佔用,不讓道 上述幾個國家的情況都是幾乎不佔用內線車道 有人開內線車道也是時速上限或是超過 而且後車有人速度更快,前車馬上會去外側禮讓 但在台灣真的很少看到內側車道有在禮讓速度更快的車 這樣真的會降低高速公路的順暢度 市區內的禮讓行人跟排隊更不用說 汽機車公車搶道是基本 本肥因為在美國待一段時間,禮讓行人跟路口stop sign 停下來是基本反應 台灣就算現在有禮讓行人的法規,我還是常在禮讓行人的時候被後車按喇叭 排隊上下匝道也是各種亂象 杜拜人也不太愛排隊 都隨便插隊,但我真的沒看到有人被插隊就按喇叭,而且你基本上打燈要插入,駕駛都會讓 這種事在台灣應該早就路邊拳武行了 上述國家都屌打台灣駕駛 從已發展國家來看,台灣人駕駛素質真的還不到位 只能說還要繼續宣導跟進步吧 不過講個好的,近期台灣禮讓行人方面比起幾年前真的有進步不少! 至少主動禮讓的駕駛變多了!(都在台北市開車較多,其他縣市不清楚)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1.65.1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708513514.A.EB7.html

02/21 19:05, 3月前 , 1F
智商問題,無解
02/21 19:05, 1F

02/21 19:06, 3月前 , 2F
左轉車板
02/21 19:06, 2F

02/21 19:09, 3月前 , 3F
你開這麼多國 怎還在講禮讓 開車是規則
02/21 19:09, 3F

02/21 19:10, 3月前 , 4F
給行人過不是禮讓 是規則
02/21 19:10, 4F

02/21 19:10, 3月前 , 5F
你講得那些國家,人口密度都沒台灣大啊
02/21 19:10, 5F

02/21 19:10, 3月前 , 6F
你說的都對,除了台灣不是以開發也不是
02/21 19:10, 6F

02/21 19:10, 3月前 , 7F
國家
02/21 19:10, 7F

02/21 19:11, 3月前 , 8F
就像香港人回香港講,去過世界各國沒見
02/21 19:11, 8F

02/21 19:12, 3月前 , 9F
別國公寓都沒香港小一樣..
02/21 19:12, 9F

02/21 19:14, 3月前 , 10F
國外的內側車道為超車道
02/21 19:14, 10F

02/21 19:17, 3月前 , 11F
這倒是真的 開車超過30分鐘 比運動還有效 回
02/21 19:17, 11F

02/21 19:17, 3月前 , 12F
家直接累癱
02/21 19:17, 12F

02/21 19:20, 3月前 , 13F
蔡習賴哭粉不喜歡你惡意貶低鬼島,懂?
02/21 19:20, 13F

02/21 19:23, 3月前 , 14F

02/21 19:28, 3月前 , 15F
駕駛道德跟道路規劃都要長期政策規劃 台
02/21 19:28, 15F

02/21 19:28, 3月前 , 16F
灣政府沒有那種東西
02/21 19:28, 16F

02/21 19:57, 3月前 , 17F
單位面積車輛密度太高 使用率也很高
02/21 19:57, 17F

02/21 20:24, 3月前 , 18F
之前就說過台灣其實44輪地獄,要應付4
02/21 20:24, 18F

02/21 20:24, 3月前 , 19F
輪、還要應付2輪及行人,要扛粉大der責
02/21 20:24, 19F

02/21 20:24, 3月前 , 20F
任還要負責維護2輪及行人der交通安全
02/21 20:24, 20F

02/21 20:24, 3月前 , 21F
生命安危
02/21 20:24, 21F
文章代碼(AID): #1brTZgwt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