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花23億推發票無紙化 仍超過8成列印證明聯已回收

看板Gossiping作者 (廢文漏)時間5年前 (2019/02/17 17:12), 編輯推噓5(722)
留言11則, 10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26/30 (看更多)
電子發票真心好用 下載app就能夠顯示條碼給店員刷 悠遊卡 一卡通還能綁定電子發票帳號 那些說申請流程麻煩的 可以找有在用的人 像我都很願意教別人怎麼申請帳號 https://i.imgur.com/kQgE8GO.jpg
App還能夠管理你這個月花了多少錢 月底還會幫你自動對獎 不用擔心對錯獎 就算是真的需要看購買明細 還是能請店員印出來 據說電子發票的紙張比傳統環保(需查證啦) 那些說會被監控的不過是在找藉口而已 信用卡這麼多人在辦也沒看過有人擔心被監控的 ※ 引述《Workforme (′‧ω‧‵)》之銘言: : 1.媒體來源: : 聯合報 : 2.完整新聞標題: : 花23億推發票無紙化 仍超過8成列印證明聯 : 3.完整新聞內文: : 花23億推發票無紙化 仍超過8成列印證明聯 : 2019-02-17 06:17聯合報 記者沈婉玉╱即時報導 : 據財政資訊中心統計,電子發票開立總張數在2015年就超過傳統發票,但至今仍超過8成 : 有列印證明聯,且扣除公用事業後,使用載具的比率在去年前8月僅10.98%,與雲端化及 : 節能減碳等目標仍有相當程度落差。 : 財政部推動電子發票已逾10年,開立張數已超過傳統發票,但大部分仍為紙本發票,近年 : 以載具開立之比率成長有限,且辦理載具歸戶者率仍偏低。 : 因應電子商務發展及提升企業效率並落實節能減碳,財政資訊中心自2005年度起開始推動 : 電子發票作業,為達到節能減碳、科技應用及智慧生活之目標,加強與電子商務、雲端、 : 智慧化物流等產業之整合,至2019年相關推動預算共計已編列23億6169萬元。 : 據預算中心指出,電子發票開立總張數逐年遞增,到2015年度已超過傳統發票申購張數。 : 不過,以載具開立張數每年雖有成長,但逾8成仍列印證明聯;辦理載具歸戶者率也偏低 : 。 : 財政部自2014年起統一紙本電子發票格式,之後卻發生超商電子發票換貨不易或重複開立 : 無法兌獎,及電商電子發票載具號碼長度不符規定致未通知中獎等情形,民眾恐仍存有未 : 列印消費明細日後退換貨不易,及未列印紙本兌獎不便的疑慮,可能是民眾仍愛索取紙本 : 發票證明聯的原因。 : 立院預算中心建議,財政部應依民眾消費習性規劃後續推展方向,並檢討簡化辦理流程及 : 加強宣導。 :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 https://udn.com/news/story/7243/3648463?from=udn-ch1_breaknews-1-0-news : 5.備註: : 還有好康推薦單 根本就電子發票本體的兩倍長.... : 上次問可不可以不要印 還說不行一定會跑出來 ~_______~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3.165.4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50394759.A.CA9.html

02/17 17:13, 5年前 , 1F
麻煩
02/17 17:13, 1F

02/17 17:13, 5年前 , 2F
還要一張一張對真的超蠢的
02/17 17:13, 2F

02/17 17:19, 5年前 , 3F
你不懂對發票的感覺
02/17 17:19, 3F

02/17 17:21, 5年前 , 4F
對發票是一種娛樂
02/17 17:21, 4F

02/17 17:25, 5年前 , 5F
感熱紙無法回收
02/17 17:25, 5F

02/17 17:35, 5年前 , 6F
前幾天發現財政部有自己出手機載具app
02/17 17:35, 6F

02/17 17:43, 5年前 , 7F
屁 除了摩斯有標紙張沒雙酚A能回收外 其他都只能當垃圾
02/17 17:43, 7F

02/17 18:02, 5年前 , 8F
他是說 用了電子發票他還是印了一張證明連出來 結果跟印
02/17 18:02, 8F

02/17 18:02, 5年前 , 9F
發票一樣
02/17 18:02, 9F

02/17 18:34, 5年前 , 10F
這種的會對另外加開的號碼嗎
02/17 18:34, 10F

02/17 19:24, 5年前 , 11F
感恩讚歎
02/17 19:24, 11F
文章代碼(AID): #1SQIM7of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6 之 30 篇):
文章代碼(AID): #1SQIM7of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