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儲能為新能源產業樞紐,誰能挑戰Gigafactory?消失

看板Gossiping作者時間7年前 (2017/06/17 18:48), 7年前編輯推噓7(7017)
留言24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1.媒體來源: 綠能趨勢網 2.完整新聞標題: 儲能為新能源產業樞紐,誰能挑戰Gigafactory? 3.完整新聞內文: Tesla執行長Elon Musk發下豪語,表示未來打算在全球增建10至20座Gigafactory超 級電池工廠,電池產能可望占全球需求的10%之多。Gigafactory可說是Tesla事業的 樞紐所在──也就是Musk所說的:儲能將是新能源產業的關鍵環節。 能源事業分為發電、輸配電、用電等三大環節,且須彼此緊密配合,才能獲得最有效 的運用。Musk在2015年4月30日發表以鋰電池為儲電技術的儲能系統Powerpack與 Powerwall時表示,功能完善的儲能系統是再生能源應用的「失落的環節」。他強調 太陽能的價值,並表示儲能系統將可有效調節間歇性的太陽能發電,解決輸配電與用 電方面的不足。 從太陽能板到電動汽車 Tesla原以研發、生產電動車起家,後於發表儲能系統時正式成立Tesla Energy品牌 ,之後又在2016年底收購相關企業SolarCity,形成一家兼具太陽能發電、儲能、電 力使用(電動車)事業的新能源公司。同時,Tesla還與日商Panasonic合作建設了兩 座Gigafactory工廠,自行生產所需的儲能系統和車用電池。 由Tesla收購後,SolarCity也規劃重啟美國水牛城的1GW太陽能電池與模組工廠,並 預計在與Panasonic的合作下,展開異質結(heterojunction)高效產品的生產工作 。如此一來,Tesla將能創造真正清潔的能源體系:利用太陽能板所發的清潔電力, 透過Gigafactory生產的儲能系統進行電力調配,供民眾生活用電之所需,或者用在 零碳排的Tesla電動車上。 Tesla 的儲能系統已經發表了新版產品。(來源:Tesla) Musk在2017年的股東會議上表示,第一座Gigafactory已經展開穩定的鋰電池生產工 作,很快就能達到全產。光是這座Gigafactory的產能,Tesla的車用電池供貨量已是 全球最高。他指出,今年年底前會宣布接下來2至4座Gigafactory的選址,同時也會 繼續降低電池的生產成本,同時兼顧性能和安全性。 Clean Technia指出,若Tesla的競爭者布局腳步不夠快,Gigafactory所生產的電池 甚至足以提供BMW、Audi、Mercedes-Benz、Lexus、Chervolet等品牌的電動車款使用 ,在市佔率上具有極強的競爭力。 競爭者 當前市場上,並無任何事業版圖足以與Tesla匹敵的公司。 今年5月,賓士汽車(Mercede-Benz)宣布與美國住宅用太陽能業者Vivint Solar合 作,將在美國推出「家用儲能+太陽能」的整合事業,並可進一步結合Benz的電動車 款,是歐美市場目前在形態上較類似Tesla的合作案例。而德國的儲能業者sonnen提 供能與電網、電力消費者完美搭配的高品質蓄電池,但產品類型有所侷限,需與其他 業者整合。 Mercede-Benz 與 Vivint Solar 合作提供「儲能+太陽能」 日本業者之間,屬三菱集團在產業鏈上較接近Tesla。三菱有自己的太陽能發電、能 源管理、儲能整合家庭用電與電動車(Smart V2H)的功能;但在儲能電池的產能方 面較為不足。韓國的現代集團狀況也與日本三菱類似,主要差異是,現代集團在太陽 能發電方面的布局腳步較慢,而儲能系統則較三菱完整。 三菱電機的 Smart V2H 設備。 中國的協鑫集團挾GCL、GCL-SI等上下游公司的資源,在太陽能發電、儲能和電動車 充電設備方面均有佈局,但目前並無自己的電動車品牌。BYD是少數能完整結合太陽 能發電、儲能、電動車等面向的企業,但相較於Tesla的全球版圖,主要市場仍集中 於中國大陸,且儲能產品的產能目前仍遠不及Gigafactory。 外媒Inverse Innovation指出,中國鋰電池業者寧德時代(CATL)正在中國建造一座 規模極為龐大的鋰電池工廠,將挑戰Gigafactory的地位。Inverse Innovation表示 ,一座Gigafactory全產時的年產能約為35GWh,而寧德時代的鋰電池工廠之產能,到 了2020年時預計將來到50GWh。不僅如此,寧德時代鋰電池工廠的總計畫規模約為15 座Gigafactory,產能將達230GWh,足以供貨給350萬輛電動車。 寧德時代於今年4月在蘇州展開「新能源鋰離子電池」長三角基地的建設。(翻攝寧 德時代網站) Inverse Innovation引述Financial Times的報導表示,未來10年間,全球只會剩下 10家鋰電池業者,而前三大業者將佔有60%市佔。 GTM Research調查,美國2017年第一季新增的儲能系統已來到234MWh,較去年同期暴 增了945%。同時,寧德時代急速崛起背後的原因,毋寧正是中國政府對電動車的鼓勵 。全球市場對於儲能系統和電動車的需求持續加溫,由Gigafactory帶動的大規模生 產競賽,也正要展開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www.energytrend.com.tw/news/20170616-14308017.html 5.備註: 這篇新聞把檯面上的儲能公司都大略介紹過一遍了 儲能+太陽能真的是個很好的能源系統 雖然可能因為日照天數、法令、土地的關係不是全台都適用 但在其他國家卻發展的很好 彭博社的一篇文章提到,大約在2021年太陽能發電價格就會比煤炭發電價格要來的低 到了2035年太陽能發電價格只剩煤炭發電價格的一半 http://i.imgur.com/YZ4lL36.png
來源: Solar Power Will Kill Coal Faster Than You Think https://goo.gl/Krd27k 這是我們這一世代馬上就會見證的事情 但如果台灣不發展的話我們在國內卻永遠無法見到 不過有一件事情是台灣可以馬上做的 就是發展儲能系統,不管是小型甚至家用、或是大型儲能都可以 可以趁著離峰時儲存多餘又便宜的電力 用電高峰時拿這些儲存的電力來減輕電網負擔 但台灣似乎完全沒聽說有人在發展儲能呀 這樣下去過了20年後,別人用的是便宜一半又無汙染的太陽能發電 我們用的是貴上一倍甚至更多的煤炭發電跟天然氣發電 光是成本我們就輸人一大截了 南部、東部都有充足的日照,若能提前規劃好好發展太陽能+儲能系統 不僅可以讓各地有更均衡的發展,也可以增加乾淨穩定且便宜的電力來源 不管是太陽能或火力發電 儲能都是一個很大的關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4.252.8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97696481.A.1C5.html

06/17 18:51, , 1F
你以為火力發電廠那些機組是台灣自己生產的嗎?
06/17 18:51, 1F
誰生產的跟這有什麼關係? ※ 編輯: Scape (1.34.252.81), 06/17/2017 18:55:43

06/17 18:54, , 2F
有阿 gogoro就是儲能solution之一,每個充電站就是一個
06/17 18:54, 2F

06/17 18:54, , 3F
儲能系統
06/17 18:54, 3F
GGR不能算儲能 因為他是隨時隨地都在充電,功能主要是給機車換電池用 用的電並不是多餘電力 而且他並沒有省錢,月租費算一算反而更花錢 儲能系統是要將多餘電力,例如多餘的沒馬上用的太陽能發電、晚上火力離峰時的發電 儲存起來那才是儲能系統 ※ 編輯: Scape (1.34.252.81), 06/17/2017 18:59:24

06/17 18:57, , 4F
要做到每個社區都有才行 萬一有天災 這是一種保障
06/17 18:57, 4F

06/17 18:57, , 5F
所以你不是要發展設備製造 只是要買國外儲能設備
06/17 18:57, 5F

06/17 18:59, , 6F
那你就等國外儲能設備的技術成本成熟之後再買就好了
06/17 18:59, 6F

06/17 18:59, , 7F
電池技術沒有突破,這種大型儲電站花費太高
06/17 18:59, 7F
以目前的例子來說,並不高 夏威夷可愛島跟Tesla簽了一份20年的約 Tesla要在當地建一座太陽能電廠+儲能設備 然後以每度0.139美元的價格供應電力 這套儲能系統可以供給三天份的電力,充到滿只需七小時 這算起來每度才台幣四塊多 成本一定更低 https://goo.gl/NNuZgo 澳洲也是有類似的計劃 ※ 編輯: Scape (1.34.252.81), 06/17/2017 19:04:07

06/17 19:00, , 8F
現有鋰電池壽命要這樣常態供電....
06/17 19:00, 8F

06/17 19:00, , 9F
不需要現在花大錢買不成熟的設備
06/17 19:00, 9F

06/17 19:03, , 10F
台灣沒有發展過火力發電的設備機組 還是在用火力發電阿
06/17 19:03, 10F
※ 編輯: Scape (1.34.252.81), 06/17/2017 19:05:28

06/17 19:14, , 11F
你說GOGORO不算儲能是因為現在電網還不夠智慧,而且規模
06/17 19:14, 11F

06/17 19:14, , 12F
不夠。如果全台灣都用電動車,那儲電量就非常可觀,搭配
06/17 19:14, 12F

06/17 19:14, , 13F
智慧電網基本上就可以調節儲存剩餘電力
06/17 19:14, 13F
要電網搭配的話那是電網的功勞,GGR本身並沒有儲能功能 儲能系統不管電力來源為何,都能發揮儲能的功用 況且全台灣都用電動機車在短時間,至少20年內都是不可能的

06/17 19:18, , 14F
現在電池技術穩定上升中 只是我們沒啥感覺
06/17 19:18, 14F
※ 編輯: Scape (1.34.252.81), 06/17/2017 19:26:08

06/17 19:28, , 15F
一度電4塊錢非常貴 現在台電自己發才1.86塊
06/17 19:28, 15F
一度4塊是售價呀,又不是成本。 而且這座電廠規模不大,規模更大售價肯定更低 台電也不是1.86元賣你 ※ 編輯: Scape (1.34.252.81), 06/17/2017 19:32:14

06/17 19:36, , 16F
儲能確實重要 但未來十年內都不會有什麼便宜的儲能
06/17 19:36, 16F

06/17 19:36, , 17F
科技
06/17 19:36, 17F

06/17 19:46, , 18F
台電外購電力1.91塊/度 Tesla簽約價4塊/度 還是貴阿
06/17 19:46, 18F

06/17 19:47, , 19F
同樣都是外購電力來比較 兩倍你說貴不貴
06/17 19:47, 19F
外購太陽能電力1.91元/度哪來的資料? 可否給個連結? ※ 編輯: Scape (1.34.252.81), 06/17/2017 19:53:14

06/17 19:52, , 20F
真的便宜的話 台電不會不用的
06/17 19:52, 20F

06/17 19:53, , 21F
當過AE的人就知道 蓋廠蓋的要死不如找個廠商來簽約
06/17 19:53, 21F

06/17 19:54, , 22F
不是外購太陽能成本 是台電外購電力的成本總平均
06/17 19:54, 22F

06/17 19:56, , 23F
台電外購太陽能是8.6 就是太早投入的結果
06/17 19:56, 23F

06/17 19:58, , 24F
除非要扶持國內廠商 不然就是繼續等 他價格還會降的
06/17 19:58, 24F
8.6都是很早以前的簽約價了 現在Tesla都做到4塊多的價格 未來再降那是一定的 但是也要考慮到時間點 太晚做的話電力再便宜也沒用 至於那些做不出好東西又把台電當羊宰的台灣業者放生就好了 ※ 編輯: Scape (1.34.252.81), 06/17/2017 20:17:34
文章代碼(AID): #1PHGZX75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