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一張訂單 撼動台灣製鞋霸業消失

看板Gossiping作者時間7年前 (2016/10/13 20:39), 編輯推噓5(1054)
留言19則, 1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一張訂單 撼動台灣製鞋霸業 今年,一張 Nike 下在墨西哥的訂單,撼動運動鞋供應鏈。 以機器人取代人工, Nike 對台灣鞋業帝國開了第一槍。 (30年鞋業老台商,在東莞偌大的廠房裡感慨。10年來,中國工資上漲2倍, 他把生產線關到只剩下2條。攝影者.程思迪) 下午五點零五分,鞋業大廠寶成位於越南的平政廠,湧出上萬名戴著口罩 的女工,瀑布般的人潮一波又一波,看不到盡頭,光是下班時間,就得花三十 分鐘疏散。 同一時點,距離越南一萬四千公里處的墨西哥城市的廠房,人力顯得冷清 ,只有生產線快速安靜的產出一雙雙的跑鞋,直接運往美國。 *百年首見!台鞋廠「奉命」教科技廠做鞋* 兩個畫面,在大家意想不到的兩個角落裡,竟悄悄的構成了一場,將毀壞 占台灣GDP三成的製造業變局。 唯一提醒人們的,只有一張輕描淡寫的新聞稿。去年十月十四日,鞋子品 牌Nike宣布跟美國電子代工大廠偉創力策略聯盟,要革新製鞋的供應鏈。 無獨有偶,兩個月後,阿迪達斯(adidas)宣布要取代人工,用機器人在 德國製鞋,預計設立兩座快速工廠(Speedfactory),聘請一百六十位工程師。 直到今年上半年,耳語,才在台灣鞋業聚集的彰化稻田裡大量傳開。原來 ,已經有不少中部鞋代工廠與鞋材廠接到Nike通知,要把機台與原料送進墨西 哥,一群群台灣代工廠高層「奉命」到墨西哥,把經驗傳承給偉創力,教他們 如何用機器人生產出跑鞋。 大廠拋棄人工,轉做自動化的速度遠比想像快,九月二十三日,阿迪達斯 再透露,已由其快速工廠生產球鞋。對台灣鞋業,甚至是製造業,這是極大警 訊。 鞋業,是製造業中勞力使用最密集的產業,一雙球鞋要產出,要四百人碰 過,複雜度比手機高,一支小米手機生產只需要經過一百個人力。按理來說, 這應是最難被機器人取代的產業,但竟在此時最先被革命。 更讓人意外的是,從Nike到阿迪達斯,這群大廠發展自動化,所挑選的新 合作夥伴名單,竟未見台商蹤影。新競爭者從不同角落冒出:如曾經是幫戴爾 、摩托羅拉生產手機的電子代工大廠偉創力;如,原本只是幫維多莉亞的秘密 生產胸罩的維珍妮國際;如,幫蘋果做面板清洗設備的德國設備商亞智科技( Manz)。 *台商擅長的管勞工能耐,頓失優勢* 「傳統鞋業,很危險」,Under Armour(UA)創辦人普朗克接受本刊專訪 時,不客氣的說:「我們產業實在是太懶了,永遠在追逐低價的人力,是時候 該『破壞』這樣的供應鏈流程。」 他說,大廠已決意擺脫,因為低價人力而只能在亞洲生產的限制,將一次 破壞百年的遊戲規則。當鞋子生產都能被機器人取代,台商最擅長的工廠勞力 管理優勢,價值被嚴厲挑戰。一位有三十年經驗的鞋業大廠高階主管推算,台 灣鞋業不會消失,但若不升級,獲利將會折半。 國際勞工組織近期就提出警告,未來二十年內,五個東南亞國家超過半數 的工作人員,將面臨著機器人生產帶來的高失業風險。從服裝到汽車製造業都 難逃風暴。今日鞋業的問題,也同樣適用於台灣其他的製造業。 根據統計,製造業一年貢獻台灣約三成的GDP,受雇人口約占台灣二四%, 當製造業的競爭力不再,台灣損失的不僅是工作機會,股市市值、稅收、因外 銷收入帶動的國內消費,都將被連動。 就像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在一七三三年就開始,但直到一七六九年瓦特發明 蒸汽機,加上當時國債制度等金融系統的配合,讓廠商可用廉價資金買工廠設 備,英國在全球的圈地行動,帶來了豐沛的工廠勞力。自此,才水到渠成,大 家開始從手工製造,進入大量生產的時代。這次,讓大廠鞋業訂單轉移「水到 渠成」的動力是什麼?當變數交會成洪流,它們正如何現實的「沖刷」掉台灣 製造業的競爭力? https://goo.gl/NCNNlH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69.36.17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76362377.A.1E6.html

10/13 20:40, , 1F
商業週刊
10/13 20:40, 1F

10/13 20:41, , 2F
製鞋沒有自動化本來就很奇怪
10/13 20:41, 2F

10/13 20:41, , 3F
10/13 20:41, 3F

10/13 20:42, , 4F
9.2:空心菜執政不意外
10/13 20:42, 4F

10/13 20:42, , 5F
產業遲遲不肯面對轉型 被淘汰活該
10/13 20:42, 5F

10/13 20:45, , 6F
真的很想知道是鄉民短視近利還是商周在危言聳聽
10/13 20:45, 6F

10/13 20:45, , 7F
可能要過個幾年才會明瞭
10/13 20:45, 7F

10/13 20:47, , 8F
商週出品、必屬廣宣
10/13 20:47, 8F

10/13 20:49, , 9F
這問題就不在鄉民以為的轉型
10/13 20:49, 9F

10/13 20:49, , 10F
( ゚д゚)凸前幾周的舊聞
10/13 20:49, 10F

10/13 20:50, , 11F
外國就是要 cost down 不然以前那輪的到我們做鞋 還做AJ
10/13 20:50, 11F

10/13 20:50, , 12F
其實商周也沒有不準到那種地步 但是其實就是個跟風
10/13 20:50, 12F

10/13 20:54, , 13F
沒事兒 沒事兒 只要民進黨執政就好
10/13 20:54, 13F

10/13 21:13, , 14F
做的起來嘛?
10/13 21:13, 14F

10/13 21:20, , 15F
工業4.0
10/13 21:20, 15F

10/13 21:21, , 16F
只要能省錢 沒什麼做不起來的
10/13 21:21, 16F

10/13 21:30, , 17F
然後發現很多人沒錢買鞋,於是大家一起GG
10/13 21:30, 17F

10/13 21:34, , 18F
看來老闆欠缺食物鏈概念
10/13 21:34, 18F

10/13 22:07, , 19F
主要的市場在美國...
10/13 22:07, 19F
文章代碼(AID): #1N_u297c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