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Re: [轉錄][新聞] 「南韓人創漢字」 大陸人罵無恥

看板GooGin作者 (小狐狸)時間17年前 (2006/11/16 10:51),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historia 看板] 作者: nakadachi (學習希臘文) 看板: historia 標題: Re: [轉錄][新聞] 「南韓人創漢字」 大陸人罵無恥 時間: Sat Nov 4 06:57:43 2006 : 接下來 我順便就韓國漢字發音的部分來和大家分享下 : 我最近論文就弄這個 我想好好揭穿事實的真相 : 所以我還有去學校學點聲韻學 : 我看了許多韓國 台灣在韓語 朝鮮語 : 閩南語 北京話 客家話 廣東話 吳語 湘語 贛語 : 廣韻 東國正韻 洪武正韻 中原音韻 上古音系 少了一個"八思巴字"相關資料 包括了古今運會舉要中的"某字母韻" 四聲通解索引"蒙古韻略" 還有現存的"蒙古字韻"這本書 以及碑銘石刻 只是要研究必須看懂八思巴字 想要推測出八思巴字的實際音值 還必須去讀中世紀蒙古語的研究 : 等等的相關資料和書籍 : 大概知道閩南語的漢字聲韻 分兩大類 : 白話和文言 白話是源自較早的六朝吳音較多 : 其中也應該有早期的贛語,越語成分...(越語我不確定是不是這時融入) : 文言則是隋唐的長安音,漢音帶來的影響 : 白話用在一般對話,文言用在朗誦詩詞 科舉較多 文言白話是後人把語言中的兩個詞 由於對應相同的漢字 而把這兩個詞稱為是這個字的文言音或白話音 假使不理會這些附會 這兩個音其實就代表兩個單詞 只是這兩個單詞或許有同源關係 所有的漢字都有文言音 但是並不是都有白話音 : 閩南語是漢語方言群中 少數白話,文言並存的語文 白話,文言並存????? : 其他幾乎只保存下文言音較多 所以價值很高 : 至於韓語的漢字聲韻來頭 主要是明初 世宗大王制定現代韓文的雛型 早在這之前韓語漢字音就有了基礎了 我之前說過東國正韻只存在在紙上 : 寫了訓民正音 之後又有東國正韻等書 : 然後世宗大王因為推崇儒教思想和性理學 : 所以把性理學的日月星辰 天地合一 什麼陰陽之類的儒家和道家學問 : 融入韓文符號的型態和樣子 這是因為韓語有元音和協 所以元音要分陰陽 : 至於漢字聲韻 之前nakadaki大大有說到 : 東國正韻 大大認為一部分有可能採用福建官員的官音 : 一部分採用唐宋官音八(不知道有沒有記錯) 古來韻書 至於當時人們對於這些古來韻書的發音有怎樣的認識 並不清楚 : 就是沒真正使用明初的官話 : 後來的老乞大和朴通事 比較接近後來的韓語和當時的明初北平話 這跟韓語現在的發音無關 老乞大和朴通事的發音你可以去看一下 這很重要 : 這表示韓國早期的漢字聲韻 : 不只參考明初的官話(接近現在的江淮官話) 誰說的 : 可能還有參考唐宋的廣韻和福建的方音 但是詳情 我還得邊寫論文邊去深入研究 : 現在只敢推測 因為我才剛從平聲的東韻開始用沒多久 : 還要段時間去釐清這個差異性和同質性 : 我先舉幾個例子 這樣大家可以喘測看看 : 東 : 廣韻(宋):tung 廣韻音系不能反映宋代實際語音 : 洪武(明):tung 洪武正韻音系不能反映明代實際語音 : 東國(李):tong 東國正韻不能反映李朝實際語音 你有必要重新去評價你所選的三個文獻 在你的研究中到底有沒有價值 : 現代韓國:t'ong : 現代朝鮮:t'ong : 閩南白話:tang : 閩南文言:tong : 閩東白話:toeng : 閩東文言:tung : 客家四縣:tungˊ(有些詞彙上讀”tuH└(低平調)”) : 客家海陸:tungˋ : 廣東廣州:tung : 龍 : 廣韻(宋):liwong : 洪武(明):liung : 東國(李):liong : 現代韓國:liong,iong(後者是擺在一個詞的字首來用,頭音法則) : 現在朝鮮:liong : 閩南白話:lingˊ : 閩南文言:liongˊ : 閩東發音:lyngˋ : 客家四縣:liung└(低平調) : 客家海陸:liung : 廣東廣州:lungˇ(中降調) : 蒙 : 廣韻(宋):mung : 洪武(明):mung : 東國(李):mong : 現代韓國:mong : 現代朝鮮:mong : 閩南文言:bongˊ : 閩東文言:mungˋ : 客家四縣:mung└(低平調) : 客家海陸:mung : 廣東廣州:mungˇ(中降調) : 我目前整理的也不多 先拿出其中三個來看 : 可以看出韓文漢字語音在平聲 和閩粵客 很相似 : 閩和粵年代比較早 部分語音和詞彙比廣韻早 客語則是北宋到明初成型 : 韓文是遲至明初 才由世宗大王和集賢殿幾個大臣 : 引用性理學和儒家道家精神 和八斯巴文字的靈感 : 創制韓文... 雖說唐朝就有新羅國學生到唐朝學習制度和漢字 : 但是漢字到高麗 都還沒真正普及在上流階層中 :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新羅和高麗的歷史書和文學作品 很多用很原始的符號拼讀 : 高麗時期很多地名 還到很晚才用漢字去命名 國王名也是新羅後期才有漢字年代和封號 : 大規模上流士人使用漢字和漢字聲韻 是明初的李氏朝鮮 : 比較有深化漢字和漢字音於士人階層和比較高階的文化圈 : 所以既然明初才大規模引用漢字和漢字詞彙 : 一定是從廣韻 洪武正韻 最多從閩粵兩地找資料 你確實有必要重新試著去評價你所選的三個文獻 不要太依靠這些文獻 : 除非韓國學日本自己創漢字... : 但是韓國語所用的漢字 沒什麼新創的漢字 幾乎和台灣繁體正字一樣 : 只是詞彙比較多日本的用法 如紹介,平和...等 這只是中古時通行用法中的一種 不是什麼日本的用法 有一篇論文在講這個 : 所以漢字聲韻不可能是韓國人先發明的 這是騙不懂聲韻學和韓文的人 : 韓國漢字聲韻系統 大體和中古漢音都可以接軌的上 連入聲都和閩客粵語的韻尾很像的: 當初馬伯樂寫"唐代長安方言"時還不敢用韓國漢字聲韻 : 閩南語有一點比韓文驕傲的 就是聲調保持和古調很像 這是誰說的 : 韓文在聲調上 早期世宗大王時期有標 顯示韓文早期朗誦漢字漢文有讀聲調的 : 現在就只有重音和入聲,氣音,硬音比較明顯 其他的抑揚頓挫 韓文無法唸出那感覺 : 而且閩南語有白話和文言兩系統 保存中古和近上古(大部分吳音)的音系 : 可以用在不同用詞上 比較靈活 : 韓文只保存文言音較多 而且還有很多字會有頭音法則困擾 : 像歷史 北韓讀liuk sa 韓國卻讀iuk sa 把漢字聲韻的l聲母硬生生砍掉 : 讀起來反而比較不像固有的漢字音 : 龍 如果擺在詞首 像龍珠 龍王 龍要讀作iong : 擺在詞尾 像神龍 龍才讀作原來的漢字音liong 很麻煩 : 在北韓 不管擺哪 龍都讀作liong 這和閩南語才一致 粵語 反而省去了i介音 : 好了 先說到這 看上面的舉例 和韓文幾個漢字音接近廣韻和東國正韻音後 : 應該知道是從中古漢音變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4.94.69.26 ※ 編輯: nakadachi 來自: 24.94.69.26 (11/04 07:01)

11/04 10:00,
宋代語音應該要看切韻指掌圖(依我很爛的聲韻學知識...)
11/04 10:00
只能看到宋代語音的部份特徵 不過已經很寶貴了 ※ 編輯: nakadachi 來自: 66.91.117.37 (11/04 12:03)

11/04 16:31,
太強了
11/04 16:31

11/04 22:31,
的確很強.可是我不會蒙古話@@教授會 可是我怕論文寫不完꜠
11/04 22:31

11/04 22:49,
還真希望nakadachi當我指導教授... 我發現我不會的太多
11/04 22:49

11/04 22:49,
那中原音韻算是明朝官話嗎? 看來我還得多找幾本書來印
11/04 22:49
自從有學者提出"明朝官話不是北京話"的意見之後 這議題上就漸漸的沒了定論 中原音韻的地位更是不明 從"參考整理前人曲韻"到"舞台標準音"到"元代口語音" 各種說法都有

11/04 22:54,
陳冠學寫的台語的古典和古老 很強調台語的古老和正統性
11/04 22:54

11/04 22:54,
我有點深信裡面說的 所以才說台語和古調像...
11/04 22:54
陳冠學的主張已經在TW-LANGUAGE板上被駁斥過了 既然閩語研究方興未艾 論文唾手可得 又何必去看那些外行人的天花亂墜呢

11/04 22:55,
看來我真的得找個時間和指導教授 還有nakadachi大大討論
11/04 22:55

11/04 22:55,
我已經花半年在忙這些 怕白忙一場@@
11/04 22:55
※ 編輯: nakadachi 來自: 66.91.117.37 (11/05 01:10) 那要看你的題目是什麼 什麼樣的題目看什麼樣的書 ※ 編輯: nakadachi 來自: 66.91.117.37 (11/05 01:25)

11/05 12:52,
從閩客粵華朝韓日語漢字聲韻探討中古聲韻之變遷
11/05 12:52

11/05 12:53,
下周會在找指導教授談 他比較傾向叫我專心弄韓文的
11/05 12:53

11/05 15:47,
嗯,感覺是超大的題目,可能可以博論再做^^
11/05 15:47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175.246

11/16 10:52, , 1F
我的天呀 簡直是神人出沒
11/16 10:52, 1F

11/16 15:14, , 2F
對不起 我直接看你的推文了....
11/16 15:14, 2F

11/16 23:47, , 3F
推~~我也是直接看推文的:P
11/16 23:47, 3F
文章代碼(AID): #15Mz978H (Go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