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金曲30】視覺統籌羅申駿的最後一屆:這個世代,需要屬於他們自己的明星

看板Golden-Award作者 (live)時間4年前 (2019/07/05 13:23), 4年前編輯推噓22(2202)
留言24則, 22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金曲30】視覺統籌羅申駿的最後一屆:這個世代,需要屬於他們自己的明星 BIOS monthly/採訪 李姿穎 Abby】 採訪:李姿穎 Abby 圖片提供:JL DESIGN 責任編輯:溫若涵 https://tinyurl.com/y28wzz56 http://www.biosmonthly.com/ 07.01.2019 金曲獎第 25 屆,11 位平面設計師與13組動態影像創作者將入圍影片的精緻視覺引發好 評、展現了台灣優秀影像工作者的能力,也推翻大眾對頒獎典禮的想像;金曲獎第 26 屆 ,放大台灣在地元素,入圍影片引入當代議題,召喚了許多台灣人對土地的關注;金曲獎 第 29 屆,以未來與「眾聲宣言」為題,讓新秀插畫家與樂團編譜出台灣模樣,更引發一 陣熱烈感動。這些,都出自視覺統籌羅申駿與 JL DESIGN 團隊。 第 30 屆金曲獎方落幕。我們在最佳國語男歌手迎來新生代的 Leo 王、最佳國語專輯獎 由孫盛希拿下,時代的巨輪正在轉動,更多年輕當代的聲音正在華語音樂最大的舞台上被 看見、被認可,而羅申駿與 JL DESIGN 團隊非常理解這點。金曲 30,以「時代迴響」為 題,少了炫技,更多真誠與反思,回歸音樂本質。他們拍攝橫亙世代的重要音樂人,替華 語音樂史留下了燦爛的瞬間,紀錄經典並非懷舊,而是為了未來——這是羅申駿的最後一 屆金曲獎,我們針對這次的視覺概念專訪、延伸出許多感人的設計細節,邀請他道出對金 曲獎及對台灣的深重祝福。 Q:想請你分享思考第 30 屆金曲獎時的想法、如何體現 30 年的重量,以及視覺定調概 念如何形成? 前面幾屆我問了很多跟文化有關的問題,第 30 屆的主題「時代迴響」,我希望能繞回來 去談華語音樂的本質,每個世代有每個世代的聲音,我想把每個世代的佼佼者引領華語音 樂的姿態記錄下來。有作詞人、作曲人、製作人、不同樂風曲風、甚至是各家唱片公司的 老闆,用紀錄片的方法,把時代感的軸線呈現出來。 我們拍攝了 15 支影片在廣告破口後播放,因此入圍獎項的橋段設計變得更簡潔,入圍時 就讓音樂人唱名,對我來講是讓音樂人去祝福新的世代,也是「迴響」。設計面我們想呈 現大時代的盛況,就找到了利薩茹曲線(Lissajous),它是不間斷的波形,像一個個世 代的狀態,他們有各自的音樂曲線,最後群聚成大世代的旋律,從而建構金曲 30 的視覺 。利薩茹曲線充斥在整個典禮,每個曲線是一個世代。金色的材質選定,一開始討論時就 決定不要做得很奢華、亮、拋光,我希望是隱晦的金,金屬上面必須要有時代的痕跡,可 能是凹凸不平的、有刮痕的,而不是被打磨到最亮。我們的金色不是耀眼的金,就是希望 可以扣回時代感。 這也是對金曲獎的祝福,你希望它越沉越香,而不是光鮮亮麗。因為時代的積累,它的 芒即使不是最耀眼的,也是最長久的。 http://www.biosmonthly.com/uploads/images/_C9A0492(1).jpg
http://www.biosmonthly.com/uploads/images/_C9A0271(3).jpg
Q:想請你跟我們分享一下這次亮點「15 支微紀錄片」彩蛋與幕後故事。 這次做完我也快要瘋了。其實公司做到第 29 屆時,幾乎不會加班,因為流程都很熟悉, 可以組織化地做完。但這次完全像是第一次做,因為量多太多了。依循「時代迴響」這個 概念,我們總共訪了 70 個音樂人,光是訪這 70 個音樂人,敲通告、拍攝、擬訪綱... ...等,就是我們團隊很大的挑戰。誕生了 15 個主題影片:不同世代女歌手的「姊妹」影響音樂人的「那一年我們傳唱的歌」聚集樂團聲音的「樂團世代」華語音樂重要的 後人員「推動金曲的手」。匯集了不同年代的音樂人,表現他們的觀點與態度。 每次廣告回來,觀眾就會先看到這個影片,除了希望讓大家看到訪談內容,影片的配樂我 們也費盡心思。我們與 MUSDM 找了 30 個樂手,都是一老一少的搭配,我覺得這些音樂 人都是華語金曲的「裡子」,對我來說不見得是給觀眾看、比較是屬於音樂人的切面,我 希望讓大家知道這些推動金曲好幾個世代重要的音樂人。 比如說我們有找齊秦的吉他手。他們常講台灣有七個吉他之神,我們就找了四個,像倪方 來、莊智淵這些名字,只要你是彈吉他的、看到名字就要跪下來;温金龍,是把二胡帶進 流行音樂市場的重要人物;江建民是華語樂壇很有影響力的編曲大師是華語樂壇很有影響 力的編曲大師......等。這 15 個影片代表的是華語音樂的重量,你們看到明星在台前, 張學友、阿妹、王菲、周杰倫、王力宏、趙傳,到新世代的陳綺貞、魏如萱、林宥嘉、 HUSH,他們後面的伴奏都是這些樂手。 錄製現場很好玩,因為每個老師都是大前輩,我們的音樂總監余佳倫跟徐文就很緊張,跟 老師說請老師進去 JAM,老師們一進去都嚇死人,因為台灣以前錄唱片是不能剪接的,所 以他們都要非常到位。 影片裡會出現作詞人與作曲人,作詞人就是受訪者、作曲人是配器樂手的名字,編列下來 就像是 15 首時代的歌。是希望每個影片也都有不同的曲風跟配器,流行音樂的可能性也 在這 15 支影片展現出來,比如原住民音樂採訪了胡德夫、紀曉君、桑布伊、張震嶽,背 景音樂我們就用藍調,藍調就是流行音樂的根,跟「回歸音樂的根」這個題目想傳遞的精 神是一樣的。 這次彩蛋沒有上一屆多,因為上一屆的切面多,討論角度也多。但 30 年,想要讓事情回 歸到一個本質面。這次的頒獎典禮,我們傾盡全力想傳達出台灣金曲世代的盛世。過去有 個年代是,任何人希望自己的華語音樂走紅,一定會來台灣。台灣曾有這麼多好的唱片公 司,飛碟、魔岩、豐華、友善的狗、滾石,這個百花齊放的盛況與成績應該要被記住。雖 然說世代不同,但應該乘載這個能量繼續往前走。 我不是想緬懷黃金年代,而是開創,讓年輕人知道這是華語音樂的血液,你們也可以。 https://www.facebook.com/jldesign.tv/videos/957746141232180/ Q:這次做了 15 支影片面臨很多挑戰,想請你分享在製作過程中的困難與感想。 我這些影片,就吃掉川哥 20 分鐘的時間,硬生生在節目要他讓 20 分鐘給我。以前我入 圍影片越做越長,這次真的是挑戰他的極限。以往都是把亮點做在入圍影片,這次首度做 在廣告破口後。 這系列影片其實有另外的想法,是之後想製作華語音樂的紀錄片。常常我們覺得台灣有很 多的焦躁跟不安,來自對未來的不明。像我比較幸運有往外走的機會,其實會回頭看,發 現我成長的地方擁有太多好的資源,只是它還年輕,需要很多梳理,讓大家看到可能性。 如果它有機會發展成紀錄片,是想讓大家知道,台灣的「位置」是不會改變的,雖然中國 有這麼大的「市場」,但是華語音樂在台灣累積的「能量」不是一個市場大就可以取代。 我們會有很多的表演在那,許多製作端的優秀工作者會去幫對岸製作唱片,可是那個創作 能量、原生在我們體內的東西不會消失,它是台灣人的 DNA。 這次 15 支影片會看到大家在講一件共同的事——怎麼從台灣出發、面對世界,每個人都 在說屬於台灣的文化元素、如何唱出屬於自己的聲音。不同的音樂世代與音樂人,其實都 是同一個想法。也是我金曲獎最後一屆想跟大家講的: 我們一定要看清楚我們是誰,善用土地的文化、資源跟圖騰,而不是複製他人。 影片因為檔期還是有錯過一些時代重要的聲音,但是你就會看到,其實所有音樂人都會提 到那些重要的人:李宗盛、林強、伍佰、張學友、周杰倫......等,這就是一個完整的金 曲時代勾勒。華語音樂累積的東西是一直被傳承下去的,金曲 30 絕對不是一場告別式、追憶感很重的一場典禮,重點是前瞻與開拓,看見那個能量, 大步往外走。 https://i.imgur.com/19lBMbn.jpg
https://i.imgur.com/sA5NgXg.jpg
Q:因為這是你最後一屆金曲獎,想請你分享一下這些年的收穫。以及在你觀察下來,你 覺得金曲獎最珍貴之處是什麼? 每做一次金曲獎,其實是一種掏空。我們是集結不同領域跑在台灣比較前面的人,來分享 我們曾經走出去過看到的東西。我從來沒有覺得台灣是鬼島,反而因為台灣得到了珍貴的 經驗,那是台灣的可能性。但換一個角度,很多人說台灣壓榨、沒有機會、市場小,我會 覺得......你知道市場是什麼嗎?2300 萬人有 2300 萬人的打法,不是站在 2300 萬人 面? 「市場不夠大,為什麼沒人賞識我?」我想透過金曲獎分享新的視角,所以每次的掏空, 都是想觸動更多人,讓人們在裡面看到台灣的好。 金曲獎有自己清楚的定位,所有設計行為都是圍繞華語流行音樂的脈絡打轉。很久以前的 金曲獎,典禮是有娛樂性的,轉變到現在加入很多設計思維,有時會加入一些社會功能作 為輔助,但金曲獎絕對是音樂人在最前面,舞台要給音樂、喜歡音樂的觀眾、為音樂努力 的人,而設計是服務,去把裡面的感動提煉出來。 金曲獎到今天它絕對是亞洲最好的頒獎典禮,一點也不遜色於任何國際音樂獎項。 Q:你已經做過許多屆的金曲獎,這次收到邀請的想法是什麼? 金曲 25、26 後,我一直都說要給新的設計師與公司機會來製作,這兩屆主要是因為這是 川哥(陳鎮川)的最後兩屆,其實我做完 25 的時候,本來以為會只做一屆,川哥就說( ㄒㄧˇ)服(ㄋㄠˇ)我說當然是一次做兩屆啊,我就這樣做了。26 屆我實驗了很多東 西,有很多我對台灣社會與文化的想法,我想讓大家看到不同領域怎麼去連結跟合作,像 是玩出一種形式,讓更多人知道他們未來也可以這樣做。 後來你看到很多不同設計師都用了更大膽的方法,我覺得那對我來講就是很好的。你原本 希望大家看到的是有效果的,覺得當時我的責任也差不多,但 29 時川哥就說這是我最後 兩屆,不管怎樣你都要回來。今年我們全公司的人都知道,我是絕、對、不會再接下一屆 的。 川哥有問過我,為什麼每次在概念上都要想這麼多?我說雖然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已經不像 以前這麼大,但電視目前還是大眾媒體,我希望藉由這個渠道的影響力去影響最多的人, 而這個棒子也應該傳出去。 Q:做了幾屆下來,各屆金曲獎對你的特殊意義是什麼?你想在金曲完成的事是什麼? 25 屆時我當時覺得金曲獎就是華語音樂的中心,我想要強調語言文化這件事,可以有英 文縮寫 G.M.A,但是不能只有英文,英文是輔助,但我不需要用英文去做必要溝通,因為 我是華語音樂獎項,定位清楚了設計就會往那個方向前進,我希望台灣人都知道我們有這 個位置,更多人可以去參與金曲獎,所以當時我才會設計讓不同世代的平面設計師與動態 設計師一同來參與設計......。有些人會有習慣合作夥伴,但我就拆開來,讓他們知道跟 不 我想傳遞一種「跨界與合作」。 另外一個對我很重要的是金曲獎在技術與流程上的傳承,工作流程要怎麼設計、檔案如何 命名、我們要用什麼軟體去溝通、做典禮的基本知識是什麼、什麼叫做入圍影片,我會解 釋那麼多,是因為我覺得,未來就是你們來做。JL DESIGN 也做了一個網站,告訴大家金 曲獎的背後是如何執行。 到了 26 屆,我想要討論「文化元素」:屬於台灣的金曲獎,應該長什麼樣子?我們定義 出「台灣源聲帶」,是「源頭」也是「原聲」,我們常在社群網路聽到:為什麼我們不像 京都、為什麼我們不像紐約?我就會覺得,為什麼我們要像那些地方?我們就不是啊!我 就是台灣,我就是台北,我就是高雄。你應該對你自己的文化元素驕傲。 它絕對有不足的地方,因為我們還年輕,理解元素、然後去 refine 它,而不是一昧去討 厭,比如討厭台灣辦桌的三色遮雨棚、覺得鐵皮屋很醜、這些文化看起來很 low。對,是 不夠好看,But it’s who you are,我們站在這個文化基礎下,又看到了什麼新的可能 性?不是抄捷徑去找別的國家的元素放在我們自己身上。 第 29 屆問的問題,其實也影響到了 30 屆。第 29 屆時,我們問的問題是:現在已經到 了這個年代,年輕一輩可能不知道孫燕姿是誰了,為什麼這個年代的台灣,沒有一首歌可 以傳唱?以前我們很多歌琅琅上口,你會知道有〈夢醒時分〉、有周杰倫、孫燕姿、阿妹 、陳昇,他們有幾首歌「大家」都聽過,也都能哼上幾句。那新的是誰? 在這個討論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問錯問題了。因為在分眾化時代,沒有一首歌應該要被傳 唱。你不知道那首歌,只是因為你不是那個 Target 而已,不是代表那首歌不紅、那個人 不紅,我就反過來想,我是不是可以整理出一個新世代的面貌,他們是誰?這個工程很複 雜,我不能單純把 9m88 放在蔡依林旁邊,我也不能一昧突出老王樂隊,大家會覺得你是 金曲獎還是金音獎?有了這個想法,設計就繼續往下尋找,每個時代的聲音都在唱他們對 社會的看法,我們挑選出新世代的音樂人,在他們的歌中,找尋跟社會議題的連結,應該 說,我們讓它跟社會議題有關。比如老王有首歌跟教改有關、我們找 Leo 王的一首歌去 連結土地正義,多了一層 layer,去講述新世代的聲音,把社會議題藏在入圍影片裡層。 在「眾聲宣言」的概念下,一開始我就先破梗,改變入圍影片的順序,開頭就出現入圍獎 項名稱,之後背景的音樂就出現新世代音樂人的音樂,每個入圍獎項,都像是對這個世代 的聲音,之後就會接每位入圍者,同時我不特別講這是哪個人,觀眾就會自己去找,這一 系列的脈絡統一後就不會有違和感,也不會讓入圍的人覺得新世代的聲音搶了戲,這個設 計概念放得很深。一個金曲獎,有人看到很漂亮的插畫、有人看到社會議題的宣言、有人 關心那些新聲音是誰,每個人可以在其中選擇他想要品嚐的面向。 http://www.biosmonthly.com/uploads/images/lo3.jpg
http://www.biosmonthly.com/uploads/images/lo4.jpg
金曲獎第 25、26、29、30 屆視覺統籌羅申駿。(照片:BIOS 提供) Q:你的金曲獎有個特色,就是很著重新聲音,這幾年你也因為金曲獎聽了很多台灣樂團 你怎麼看待這些年輕的力量? 去年最明顯,我都不認識大象體操、老王樂隊,聽完就覺得......wow。我也很喜歡 9m88 、茄子蛋、J.Sheon,你聽到熊仔、蛋堡,也會覺得新的世代不用沒有信心,每一代看每 一代都有不足地方,因為擁有話語權的世代都在用最成熟的狀態去 看剛開始起步的人,當然會不成熟。你上一代看你,也是覺得你不成熟啊。那時在聽這些 音樂,我感受到很多可能,不再是那個傳唱的年代,有人會問「下一個周杰倫是誰?」但 是為什麼要有下一個周杰倫?這個世代已經不需要有一個人去乘載那麼多人的期待,新世 代民謠類有民謠類的人,嘻哈有嘻哈的市場,實驗也有人在玩,不需要有一個人是所有人 的 icon,大家各自往自己的方向努力。 過去華語音樂很輝煌,一張唱片銷售百萬張,但是你現在不用追求百萬張,你去追求百萬 點擊率,這已經是分眾時代。第 30 屆最重要的就是梳理出這些東西,一個時代有一個時 代的景色,台灣的創作能量一點也沒有減少。 http://www.biosmonthly.com/uploads/images/_C9A9194(1).jpg
http://www.biosmonthly.com/uploads/images/_C9A9430(1).jpg
http://www.biosmonthly.com/uploads/images/_C9A9444(1).jpg
採訪:李姿穎 Abby 圖片提供:JL DESIGN 責任編輯:溫若涵 http://www.biosmonthly.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2.160.251 ※ 編輯: Yelnats28 (101.12.160.251 臺灣), 07/05/2019 13:34:00

07/05 13:54, 4年前 , 1F
07/05 13:54, 1F

07/05 14:03, 4年前 , 2F
07/05 14:03, 2F

07/05 14:34, 4年前 , 3F
這篇的內涵很棒
07/05 14:34, 3F

07/05 16:39, 4年前 , 4F
07/05 16:39, 4F

07/05 16:48, 4年前 , 5F
很棒的專訪!
07/05 16:48, 5F

07/05 18:25, 4年前 , 6F
讓人重新省思了很多!
07/05 18:25, 6F

07/05 20:09, 4年前 , 7F
推 現場看真的超棒的!!!
07/05 20:09, 7F

07/05 23:52, 4年前 , 8F
07/05 23:52, 8F

07/05 23:55, 4年前 , 9F
這篇訪談真的很棒!
07/05 23:55, 9F

07/06 00:14, 4年前 , 10F
精彩的呈現,訪談和典禮都是
07/06 00:14, 10F

07/06 01:56, 4年前 , 11F
07/06 01:56, 11F
※ 編輯: Yelnats28 (101.12.160.251 臺灣), 07/06/2019 06:32:04

07/06 17:47, 4年前 , 12F
讚!
07/06 17:47, 12F

07/06 20:51, 4年前 , 13F
推 內涵
07/06 20:51, 13F

07/06 23:24, 4年前 , 14F
這真是個百花齊放的美好時代
07/06 23:24, 14F

07/06 23:33, 4年前 , 15F
推 希望真的有紀錄片
07/06 23:33, 15F

07/07 01:48, 4年前 , 16F
07/07 01:48, 16F

07/07 04:34, 4年前 , 17F
真的只能大推 可以感受得到所有的執行都很完整 傳達很清楚
07/07 04:34, 17F

07/07 04:34, 4年前 , 18F
的概念 整個典禮才這麼有深度
07/07 04:34, 18F

07/07 10:38, 4年前 , 19F
推,在台灣這個土地與資源都難比他人的地方,我們能做的
07/07 10:38, 19F

07/07 10:38, 4年前 , 20F
就是做出多元、有深度的內容,找到自己的定位
07/07 10:38, 20F

07/08 09:19, 4年前 , 21F
07/08 09:19, 21F

07/08 12:51, 4年前 , 22F
推推
07/08 12:51, 22F

07/08 21:51, 4年前 , 23F
推視覺統籌~ 很喜歡今年這些紀錄片段
07/08 21:51, 23F

07/09 04:07, 4年前 , 24F
這篇很感人
07/09 04:07, 24F
文章代碼(AID): #1T7jwzq7 (Golden-A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