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金馬的113天:衝破圍欄 成就華語第一獎(1

看板Golden-Award作者 (black~white)時間8年前 (2015/11/23 18:36), 編輯推噓8(807)
留言15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金馬的113天:衝破圍欄 成就華語第一獎 2015年11月23日 12:50 新浪娛樂   21日晚,第52屆金馬獎公布獲獎名單。首次主演電影的馮小剛,在“炮轟”金馬 並缺席典禮後奪下影帝。事前呼聲不高的林嘉欣,憑台灣本土小製作《百日告別》打 敗了舒淇和趙濤。而不論觀眾如何爭議其可看性,《刺客聶隱娘》還是榮膺最佳劇情 長片,侯孝賢繼戛納之後又獲封最佳導演。再加上《醉-生夢死》四獎加身,共獲12 獎的台灣電影成了本次的大贏家。   當晚12點,在頒獎舞台的樓下,來自100多家海內外媒體的記者們坐在國父紀念 館地下一層的新聞中心中,各懷心事、奮力敲打著鍵盤。人人都明白,彌漫在空氣的 驚喜和失望,並不只源於個人的電影喜好。   眾所周知,2015年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繼續跨越式大發展,香港電影持續衰微,台 灣電影則因《刺客聶隱娘》《醉-生夢死》等佳作好不容易遭逢“大年”。而作為現 今唯一不分區域、面向所有華語(包括少數民族語言、方言)影片的頂級電影獎項, 金馬獎每年給出的這張審計單都被反覆解讀。在人們的想像中,這場表面星光熠熠的 盛會,底下卻涉及多方“面子”與“裡子”的競爭、博弈。金馬也因此多年難逃眾說 紛紜。   於是,如往年一樣,這注定無法左右逢源的結果激起千層浪。連評審團主席陳國 富自己都在感慨:決出影后很艱辛,王千源再次錯過獎項很遺憾,而動畫長片獎給了 香港製作《麥兜我和我媽媽》——而非在內地創造票房奇跡的《大聖歸來》——更是 經歷了一番“價值觀的對撞”。   而這石破天驚一般炸出了無數疑慮和思考、期待和失落、猜測和口水仗的局面, 其實在113天之前早已開始萌發。   監製、主編:陳弋弋   副主編:錢德勒   採訪統籌:鄭偉柏   採訪主筆:魯韻子   策劃編輯:梵一   電影編輯:黃卓、楊翼   “其他的獎,可能做不到這一點”   今年7月底,吳覺人隻身來到台北,嘗試一項全新的工作:從8月1日開始評判153 部來自世界各地的華語劇情長片,從中不論其出處、類型選出約40部水準之上之作, 交由下一階段複審評判。換句話說,要拿到那尊近7斤重的青銅製“金馬”,要先過 吳覺人與5位台灣評審、1位香港評審組成的這一關。   而對於今年報名金馬獎的447部電影來說,通過這奧義塔第一層的幾率不一。在 吳覺人參與評審的劇情長片項目,初選通過率不到20%,比肺癌的5年存活率還低。   創始於1962年的金馬獎,現今實行與戛納電影節類似的評審團制度。與評審制輪 換的金雞百花獎,以及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工會大評審制不同,每年金馬執行委員在各 地電影人、策展人和影評人中邀請數量有限的評審,讓後者在嚴格監督下把握層層遴 選。吳覺人生活在中國內地,是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海電影博物館藝術影院的策展人 ,在圈中素以見識廣博著稱。戴著眼鏡、白皙而溫和的他覺得,為金馬獎擔任初選階 段唯一的內地評審相當有收獲。   “我在上影節也做華語片,來金馬能看到其他地方看不到的港台、新(加坡)馬 (來西亞)和其他華語地區的電影,兩岸三地以外的很多片子都出乎意料地有趣,” 吳覺人思索著強調道,“尤其是,通過金馬,我們能大致模擬出這一年來整個華語片 版圖的發展狀況。比如,港產片整體衰落到讓我們吃驚,想選都很難選;台灣電影的 多元性很強,新馬視野很新穎;內地方面,藏語電影非常突出。……其他的獎,可能 做不到這一點。上影節畢竟是面對國際的A類電影節,不專注於華語片,在收片時也 有很多首映之類的限制。”   而對現今華語電影界歷史最悠久、地位最重要的獎項而言,僅僅是反映年景顯然 遠遠不夠。8月19日,71部通過初選的電影名單公布,相應片方陸續接到通知,被要 求提供DCP(即數字電影包,院線在放映數字電影時使用的數據包)。而11位複選評 審——其中包括5位金馬獎得主,以及6位著名影評人和策展人——則進入了1個月的 密集看片期。他們的任務是在優中選優,為23個獎項選出入圍名單,試圖以此確立這 一年華語片的最高創作水準。   與此同時,在台灣本地種種議論已顯露苗頭。台灣電影《極光之愛》落選後,其 監製抱怨:“一切以台灣之愛作出發的電影,卻連站上角逐平台進入複選的機會都沒 有。”而本地賣座片《大喜臨門》等在初選就出局,也讓主演豬哥亮大發牢騷。   不過,不論是“台灣之愛”還是綜藝大咖的人氣,似乎都不在金馬評審們的考量 之列。在去年以《推拿》獲得金馬最佳攝影獎的攝影師曾劍,是這一階段唯一的內地 評審。他用幾個“非常好”,向新浪娛樂強調評審過程的優越:“金馬獎不會對評委 有任何干擾。它對華語電影整體上有很高的寬容度,對內地、香港、台灣和其他地方 的華語片一視同仁,不偏袒台灣的電影。這一點非常好,非常好。”   縱然立意高遠,但評判藝術的標準本就極為個人化。更何況來自兩岸三地、文化 淵源和審美習慣各不相同的評審們,面對的是背景和審美差異更大的各類影片。光是 提名最佳劇情片的5部電影,就描摹了華語世界中5個相距甚遠的地區和時代——今天 的台北、世紀之交的香港、唐代的何朔地區、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藏區和未來的山西汾 陽。而在角逐最佳造型設計獎時,極具現代都市氣質的職業裝束,要與極盡樸拙粗獷 的藏族服飾同台競爭;“一場唐朝服飾的盛宴”,也得與俗麗誇張的百老匯式民國美 學一較高下。   如此情勢,加之今年被公認為華語片“大年”、整體競爭激烈,候選者再熱門也 難保安全。10月1日,複審結果公布。事前呼聲頗高的劉德華,雖在《解救吾先生》 中表演精湛又是兩屆金馬影帝,仍因一票之差出局。同時被排除在影帝人選之外的, 是陳奕迅、張震等公認的強者。頒獎的日子一天天臨近,氣氛漸漸緊張起來,而議論 也不再限於台灣以內。金馬獎執行委員會執行長聞天祥,開始以“死亡之組”來形容 競爭最激烈的項目。   11月10日,只參加最後一輪終審的6位評審齊聚台灣,以10天時間觀看入圍的39 部影片。他們是:被學界尊稱為“戴爺”的北京大學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錦華 ,曾執筆《孔雀》《致青春》等電影劇本並獲過金馬獎的內地編劇李檣,曾獲金馬影 后的台灣女演員桂綸鎂,以《十月圍城》享譽業界的香港導演陳德森,曾獲金馬獎的 台灣紀錄片導演楊力州,以及被媒體稱為“二十年來對華語電影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 ”的陳國富。   “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   陳國富出生於台灣,深耕於兩岸三地;在他名下的功勞簿上,記著近50億人民幣 的巨額票房。在接下“評審團主席”這個燙手山芋般的職位前,他猶豫了整整2個星 期。畢竟,一旦接受,便意味著他要帶領上述幾人以及曾劍等複審評審,一起在11月 21日當天展開馬拉松式的決審討論。   在上廁所都被監管、手機全被沒收的8個多小時裡,17位評審將逐一討論出23個 獎項的得獎人。在他們中間,包括主席在內的每個人對每個獎項都僅有一票的支持權 。他們都聲稱是“為了自己心中的最佳發言”;也都知道,即使自己無私評判、只以 影片質量為重,也難以擺脫“搞路線鬥爭”、照顧人情甚至在兩岸三地搞“平均主義 ”等外界猜想。   “這種聲音是一定會有的,”對此,陳國富非但沒迴避,反而在語氣中隱含自信 。畢竟,爭議的多與少與江湖地位直接掛鉤。他以影響逐漸萎縮、只限香港本地選民 和行業評審投票的香港電影金像獎舉例。   “金像獎的規定大家都知道。電影劇組中最少要有六個項目的工作人員是香港人 ,才有資格去評獎。……是被自己家裡人表揚,還是被一群跟我沒有利害關係的人肯 定,哪一個更讓我覺得過癮?當然,關起門來,我被表揚的幾率就高,我媽就覺得我 是全世界最牛的電影導演。不過,我會知道,我媽是愛我,但她說的話是不算數的。”   而一旦結果公布、爭議來襲,陳國富深知,到時“扛雷”的都是評審團主席。在 擔任第50屆金馬獎評審團主席時,一向謙謙如玉的李安也抱怨“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 ”。去年的評審團主席陳沖為脫離爭議,不惜違背原則透露了自己的投票方向。按照 金馬執委會主席張艾嘉的形容,評審們要“冒著生命危險”拿出獲獎名單。   1985年,陳國富曾經擔任過22屆金馬獎的評審。回憶當年的執拗,頭髮已經灰白 的他自嘲一笑:“我那時很年輕。其他評審中有胡金銓等大導演,我就特別不忿,跟 他們意見都不一樣,最後好多項投票我都以棄權表達抗議。”   而在曾劍的記憶中,這次討論時主席非常平和,最常說的是:“我說的比較累了 ,大家先說。”   陳國富並非怕事之人。相反,就在金馬獎公布結果15天之前,他還向我們犀利地 表明了評獎態度,並痛陳兩岸三地電影工業的積弊:   “在國際影壇中,國產片的藝術成其實是缺席的。評獎本來就應有勇氣去鼓勵前 沿的實驗和創作;如果獎都給票房最好的大片,那就沒必要發了,因為他們已經收錢 了,錢也是‘獎’。……香港以前感覺過了今天就沒明天,所以有活就趕緊接。大家 老說拍戲是為了吃飯。過去他們有那麼龐大的電影工業、培養出那麼多的專業人才, 但當出現問題,他們是一定要四處逃散去尋找下一碗飯的。內地現在一紅什麼題材就 特別火熱,其實都來源於盲目、不自信、不專業,源於他們沒有別的招。什麼懷舊熱 、青春熱、浪漫喜劇熱,一熱起來就‘橫屍遍野’。”   然而作為評審主席,他的職責並不在於慷慨激昂、痛批時局。用他自己的話來說 ,金馬要為危機和繁榮並存的華語電影“提供一個平台一起競爭,而不是關起門來自 嗨”。為此,深諳合拍之道的陳國富,需要力保各方充分討論、並最終相互妥協。   在21號正式投票前,評審們也照去年的舊例在20號晚上進行了一次“假投票”— —在不交流的前提下做一次匿名模擬投票,翌日揭曉統計結果,在正式投票中對其進 行討論和逐一選擇。陳國富強調,這次模擬投票不記名,主要是想看看總體上的傾向。   結果,曾為妻子徐帆落選金馬影后而炮轟評審、又是首次主演電影的名導馮小剛 ,在“假投票”階段就憑作品《老炮兒》獲得了一邊倒的優勢。這樣的局面甚至可能 出乎陳國富本人的意料——在看到《老炮兒》之前,他曾向我們坦誠自己並不認可老 友馮小剛的演技,總覺得對方在片中是被醜化為小人。   影后方面,情勢趨於膠著:憑丈夫賈樟柯導演的《山河故人》提名的趙濤早早被 排除在討論人選之外;大多數評審支持的是林嘉欣、舒淇(《刺客聶隱娘》)和張艾 嘉(《華麗上班族》)。輪到最佳動畫長片獎時,內地的《大聖歸來》與香港長青系 列新作《麥兜‧我和我媽媽》都收獲了高評價,兩方的支持者相持不下,不僅在“假 投票”時未有結果,到了21號當天仍是爭論激烈。   這個局面,與外界的各路猜測也許大相徑庭。根據台灣雅虎娛樂版的網上投票預 測,影帝方面呼聲最高的是獲得62%投票的郭富城,馮小剛支持率僅為倒數第二。台 灣影評人麥若愚預測,影后必是演繹了“少女愛情、中年親情、老年追憶三大段感情 戲”的趙濤。內地媒體方面,則看好上海電影節影帝鄧超、趙濤、《大聖歸來》和提 名最佳男配角的東京影帝王千源。 (責編:Edward)   聲明:新浪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http://ent.sina.com.cn/2015-11-23/doc-ifxkwuwy7076045.shtml 專題網頁 有料Vol.86金馬是如何衝破圍欄成為華語第一獎的 http://ent.sina.com.cn/f/m/youliao86/index.s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7.82.3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lden-Award/M.1448275016.A.BC5.html

11/23 18:51, , 1F
其實偉柏可以請台灣的編輯 稍微把文字改成台灣常用語法
11/23 18:51, 1F

11/23 18:51, , 2F
但吳覺人講得真準 初選評審還是需要巨觀的解讀
11/23 18:51, 2F

11/23 21:57, , 3F
這兩篇好好看
11/23 21:57, 3F

11/23 22:43, , 4F
真的好看的內幕,支持金馬
11/23 22:43, 4F

11/23 22:56, , 5F
好看的專題
11/23 22:56, 5F

11/23 23:15, , 6F
寫得好清楚
11/23 23:15, 6F

11/23 23:21, , 7F
推推
11/23 23:21, 7F

11/24 09:22, , 8F
推這兩篇 感受到寫用心
11/24 09:22, 8F

11/24 18:56, , 9F
又是臺灣的說話習性,動不動就華語blabla。記得要註明非中
11/24 18:56, 9F

11/24 18:58, , 10F
國地區。在韓國人面前說亞洲舞王羅志祥,很難理解臺灣人的
11/24 18:58, 10F

11/24 18:58, , 11F
邏輯和臉皮
11/24 18:58, 11F

11/24 19:01, , 12F
在這喊話可能沒什麼用,樓上可能要找撰文者說去,還有亞
11/24 19:01, 12F

11/24 19:03, , 13F
洲舞王連我們都在酸了,請別以偏概全至全臺灣人,謝謝。
11/24 19:03, 13F

11/25 08:39, , 14F
這報導又不是台灣人寫的 覺得金馬不重要還留一堆廢話..
11/25 08:39, 14F

11/25 08:39, , 15F
口嫌體正直啊
11/25 08:39, 15F
文章代碼(AID): #1MKkn8l5 (Golden-Award)